分享

1939年,日军狼狗逞凶中国,警犬专家董翰良想起幼时玩伴:靠你了

 历来现实 2023-03-18 发布于北京

“你看看报纸上的新闻吧,简直是我们中国警校的耻辱。”

1939年,重庆,国民党中央警校校长办公室,教育长李士珍将一张报纸摔在一名中年教官面前。

“这帮日军,简直是禽兽不如,我问候他八辈子祖宗!”

“不管怎么说,我限你三个月之内,找到制服日本军犬的办法,不然军法处置。”

“报告教育长,我一定完成任务,为同胞报仇!为中国军人雪耻!”中年军人“啪”地一个立正,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这个中年教官是谁?教育长交给他的任务到底是什么?报纸上又刊登了什么?

中年教官名叫董翰良,1887年出生于浙江省湖州。

他是个苦命的孩子,4岁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父亲是个农民,兼做着一点小本生意,童年的他缺少父母之爱,陪伴他成长的,只有家里的一条小黄狗。

他无论吃饭、睡觉,还是散步,那条爱狗跟他寸步不离。烦闷的时候,他会把心里话向狗诉说。董翰良发现,诉说的时候狗会用心倾听,似乎听懂了他的话。

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他喂了更多的狗,天天与狗玩,吃住都跟狗在一起。

渐渐地,他对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但观察狗的一举一动,还学狗叫,试图弄懂和学会狗的语言,跟狗沟通。甚至连做梦,董翰良都在琢磨狗。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为狗的知音,学会了跟狗交流。每次他出门一学狗叫,不光是自己家里的狗,甚至全村的狗听到之后都会循着声音前来。

村上的父老乡亲啧啧称奇,对他赞不绝口,送他外号“狗司令”、"狗状元"。不知不觉,董翰良9岁了,到了读书年龄。已经出嫁的姐姐见他整天跟狗在一起,不无担忧地说:“翰良啊,你难道一生要跟狗为伴吗?就不能长点出息,学点文化?”

一句话惊醒梦中人,董翰良如梦初醒,他告别了心爱的狗狗们,背上书包走进了学堂。

还别说,董翰良天资聪颖,还勤奋好学,学习成绩在班里总是前几名。他读完了县立箬溪小学后,在姐姐的资助下又读完湖州三中。之后,他不负众望考入上海美专。

也许是命里注定要跟狗打交道,1912年,他原来的小学老师王载舆(后任校长、县政府秘书等)给他写信,要他去北京高等警官学校警犬科学习。

董翰良学的是美专,警犬科跟自己的专业风马牛不相及,他一看信就笑了,当即婉言拒绝。可是很快王载舆老师委托了一个人来劝说,他就是在北京内务部任职的王承先。

王承先首先娓娓道来,向他介绍了警犬的历史,以及警犬的作用。

警犬应用到战争中和破案中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欧洲要早于亚洲,在18世纪,军事搜索犬在欧洲就诞生了,用于搜捕敌人,阻拦越境者等。19世纪,警犬被大量投入到战争中,用来警戒和搜索。而在当时的亚洲,警犬还是空白。

虽然在20世纪初,中国警官学校有了警犬科,但相对落后欧洲许多。

听王承先一说,董翰良来了兴趣,随即到警官学校报到。由于儿时对狗太熟悉了,董翰良在警官学校比别人进步更快,收获也更多。毕业后,他以成绩优异被官方派往日本警犬专科学校深造。

当时的日本,警犬学也相对落后,董翰良因为学习成绩好,被派往德国专攻警犬学。学成后已经是1925年,董翰良谢绝了日本警校的高薪挽留,毅然回国。

大正天皇时期的日中关系算是难得的平静,但是从占领青岛一事,日本的侵华野心也已经暴露无遗。

1925年,董翰良毅然从日本返回国内。当时的军阀们都相信武器,警犬在他们眼中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玩意,属于旁门左道,根本不重视。

董翰良满腔热情回国之后,却坐了冷板凳,无人问津的他只好回到家乡。他回家不久,个别人的冷嘲热讽就来了。

“看看这小子,到德国、日本留学了一圈之后还是回到老家,真没出息。”

“学啥不好,偏偏学警犬,这下可好,连饭碗都砸了。”

但是董翰良非常乐观,他看好警犬的前景,深信自己总会有用武之地。果然,在北伐战争后,好消息来了。国民党浙江省警官学校慕名来到湖州,聘请董翰良去警犬学校当教官。

不久后,董翰良又担任了南京中央警官学校警犬系技术主任。

为了掌握更多的实践知识,董翰良在该校的镇江驯犬场喂养了200多只警犬。

需要指出的是,董翰良离开日本后,那里的警犬应用和研究突飞猛进,把中国远远地甩到后面。

日本人素来是个喜欢学习的民族,从不固步自封,为了强大,他们可以派出遣唐使,不远万里到中国长安学习这里的政治、文化、科学。为了强大,他们还可以将日本原有的制度全部废除,全盘西化。在警犬应用上,日本人同样也是如此。

1921年,日本政府出资,派董翰良那一批人前往德国学习格斗犬知识,就是其对格斗犬重视的明证。

从那时,日本人就开始重视警犬在战争中的作用,不但学习驯养知识,还积极引进德国牧羊犬,跟本国的犬杂交,培养优质品种军犬。日本还仿照德制,在本土建立军犬训练学校和军犬改良和繁育基地。

日本军犬改良的最大成果,就是培育出军犬(格斗犬)的代表性品种日本“狼青犬”。

“狼青犬”系德国牧羊犬、苏俄猎狼犬、苏格兰金毛寻回猎犬、英国猎犬等欧洲优质名犬杂交的结晶,它汇集了上述犬种残忍、凶猛、机警、爆发力强、反应敏捷的特点,深受日本军警青睐。

日本狼青培育成功后,被广泛应用于日本军警界。九一八事变前夕,日本关东军就在东北建立了15家“军用犬养成所”。这时候日中尚未开战,它们主要用于铁路和桥梁的警戒和传达战场命令。

这时候日本已经打算侵略中国,让警犬完成上述任务,等于是为它们投入战争热身。后来又用于战场通信,被称为“传令犬”。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将“狼青犬”大量用于战场;除了完成上述任务,还被利用来在战场上进行弹药和药品的运输以及用嗅觉搜索地雷,甚至还被用来威慑、摧残和处决犯人。

它们和它们的日军主子一样,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

1937年9月,华北的日军在北平的校园内举行了一场军犬比赛,比赛的初衷,是看谁驯养的军犬最凶猛和残忍。

他们把十多名被俘虏的国民党士兵,以及十几名北平进步学生(包括有我地下党成员),用绳索拴在桩子上,将20多只饿了五天的狼青放了出来。

霎时间,军犬的狂吠声、人的惨叫声,以及日军的狞笑声交织在一起,场面惨不忍睹,触目惊心。饿急了的军犬,以闪电般的速度撕咬中国人,让他们瞬间毙命。

其中最快的速度是3分钟,最慢的也只用了11分钟。

日本面积只有37.8万平方公里,当时中国有领土面积上千万平方公里,是他的25倍。日本人口7000万,中国人口4.5亿,是他的6倍。

日本不但粮食和矿产资源短缺,人口资源也缺乏,兵源严重不足,要跟巨无霸中国打持久战,只能想方设法。除了利用东北和华北的伪军,坚决燃眉之急外,就是大量利用军犬;所谓的人不够,狗来凑。

为此,日军还专门成立了一支由狼犬组成的特种部队,对中国抗日军队造成了长期伤害。

日军的“狼狗部队”主要是成员是“狼青”(也有中国人把它叫做狼绿)。这类军犬残忍无比、攻击性极强,尤其是被日军驯化后的狼青简直比豺狼都凶残,许多中国人几分钟时间就会被咬死。

其中,1937年在北平举行比赛的,是刚成立不久的加藤部队,该部队的负责人叫加藤,因此得名。里面聚集了数百名驯犬师,他们争强好胜,拿中国人练狗。

1937年惨无人道的狼青吃人比赛,是秘密举行的,当时外界并不知道。日军很重视“国际形象”,他们坏事做绝,但是却要把自己打造成一支遵守国际公约的仁义之师。

然而纸里包不住火,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两年之后,日军的恶行还是被记者挖了出来,刊登在当时的《大众日报》上。

披露日军暴行的人是个中国人,曾在日军中当过炊事员,他曾目睹日军的狼青吃人。

因为场面太血腥了,这个中国炊事员晚上老做噩梦,尽管待遇很高,他还是偷偷逃了出去。

良心驱使下的他将所见所闻讲了出去,日军的恶行得以曝光,激起了国人的强烈谴责,重庆方面也不能保持沉默,要做出反应。

当然,在此之前,日军在战争中大量使用狼青犬,撕咬中国俘虏和正在交战的军人,也犯下了滔天罪行,让中国军队不能再无动于衷。

这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中央警校教育长李士珍召见了南京中央警官学校警犬系技术主任董翰良。

董翰良听了勃然大怒,恨不得将日军的军犬都杀光。

但是他曾经在日本留学过,学的就是有关专业,对狼青狗的厉害深有体会,知道这种军犬很难对付,想要报仇,谈何容易?

投毒吗?这些军犬训练有素,根本不会上当。再说了,驯犬师和日军与狼青朝夕相处,也不好接近它们。

枪击吗?子弹对中国军队来说是紧缺资源,用在狗身上浪费了。再说,狗比人体积小,速度快,还非常灵活,想要打死一只狗也不是容易的事。

怎么办?董汉良陷入深思。

最好的办法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狗治狗,可是他上哪里去找能跟狼青势均力敌的狗呢?董翰良在冥思苦想之际,忽然邮递员送来了一封家书。

他脑海里顿时灵光一闪,心说董翰良,你怎么把家乡的狗、那些童年的玩伴给忘了呢?小伙伴们,就靠你们了!

在董翰良家乡,有一种叫“板凳犬”的品种,身材高大、勇猛好斗,力大无比。董汉良二话不说,兴冲冲买上车票回到家乡。他首先出重金购买,然后建场繁育,大批“板凳犬”到了他的麾下。

搜罗了一大群“板凳犬”后,董汉良开始用心训练它们,使之成为军犬。

这个品种相对狼青来说体型不大,无法压倒对方。董翰良根据实际情况,为它们量身定做一套战术,那就是袭击对方软肋,专咬对方喉咙。一口咬下,鲜血直流,釜底抽薪、数秒毙命。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板凳狗”适应了战场节奏,成为标准的军犬。很快,两国的军犬开始首场厮杀。

“板凳狗”亮相之后,直奔对方咽喉,不可一世的狼青惊慌失措,被咬断喉咙,纷纷倒毙。其余的狼青狗见了阵脚大乱,吓得脚底抹油逃之夭夭。

日军的狼犬师们大吃一惊,不知道这些狗从何而来。他们回去之后,也训练狼青学会了咬喉。再次交战,狼青汪汪叫着直奔板凳狗的咽喉,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它们怎么都咬不动。

原来,板凳狗的脖子上套了一层铁箍。

下次较量,日军也有样学样地给军犬包上了铁箍。而这次板凳狗头上却戴上了“刺刀”,直刺对方的脖子下部。板凳狗脖子上的铁箍上也镶嵌了“刺刀”,狼青们再去撕咬的时候,会被刺伤口腔,疼得直打滚。

等日军驯犬师如法炮制的时候,董翰良再次改变战术,让“板凳狗”袭击狼青的裆部和下腹部。

无奈之下,日军给浪青沟穿上了“铁裤衩”。然而板凳狗在交战的时候,专门咬对方的腿……

总之,日本狼青无论怎么变,都跟不上板凳犬的变化,总是被动挨打。这一来,狼青不再猖狂,日军收敛许多,不再频繁使用狼青担负重要任务。

这场狗对狗的对决,最终以中国的“板凳犬”大获全胜而告终。

狗的大战其实就是人的大战,日本的驯犬师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董翰良的徒弟,徒弟怎么能打败师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