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赵武灵王不死,河套平原能否成为赵国奔袭秦国的跳板?

 地图帝 2023-03-18 发布于上海

黄河在流经甘肃、宁夏、内蒙、陕西和山西五省时形成一个巨大的“几字湾”,而河套平原就分布在这个“几字湾”的沿线上。水往低处流,河流两岸必然要高出河道中央,黄河能够形成这样一个弯曲的走向,必然是受到两侧山体的限制。黄河在流出兰州之后,在鄂尔多斯高原与贺兰山的包夹之下折而向北,随后受到阴山山脉的阻拦改向为东,当行至吕梁山脉时再度向南。

换言之,贺兰山脉、阴山山脉和吕梁山脉从外围形成一个“几”字,内部是高耸的鄂尔多斯高原,而黄河正是在这些山体的夹缝中一路奔腾。如果以上三条山脉与鄂尔多斯高原的距离更近一些,想必黄河的河道会像三峡峡谷一样陡峭,但幸运的是它们之间还有一段距离,这就使得河流两侧出现一片相对平坦的谷地。外有山体环护,内有黄河滋润,这些宛如盆地的狭长谷地就是水草肥美之地,也就是世人津津乐道的河套平原。

严格来说,河套平原不是一整块的大平原,而是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前套平原、后套平原和西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与阴山山脉之间的两块是前套和后套,而其与贺兰山脉之间的便是西套。观察战国时期的地图,我们常常疑惑于赵国西北方向为何会伸出一条长长的臂膀,实际上这条臂膀对应的区域就是前套和后套。河套地区介于胡汉交界之处,无论用作放牧还是农耕都是天赐沃土,自然也是赵人与匈奴之间反复争夺的目标。

当赵国从山西大本营向西北进击河套时,首先需要攻取的就是前套平原,这一过程历时良久并最终在赵武灵王时期尘埃落定。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之后,赵国不论从人口还是技术上都对匈奴形成绝对优势,自此赵人开始不断涌入河套并将匈奴人的草场垦殖为耕地。消化完前套之后,赵国继续西进拿下后套,正当赵军试图一鼓作气沿黄河攻取西套时,历史的时间窗口已然悄悄关闭。

此时昔日强大的魏国已被秦军赶出山西高原,赵国的大本营直接暴露在秦人的兵锋之下,为了防止老家被端,赵军只能收缩战线,放任西套平原游离在农耕文明之外。尽管如此,前套和后套的加盟仍旧使得赵国多出两个战略级粮仓,其意义丝毫不亚于秦国翻越秦岭兼并巴蜀。赵武灵王让位其子之后自称“主父”并专治军事,面对秦军的步步紧逼,这位天才统帅制定出从河套平原南下,翻越鄂尔多斯高原直插秦国腹地的战略。

可惜该计划尚未实施,赵武灵王本人便死于沙丘兵变,客观来说,如果赵武灵王不死,这种千里奇袭的方案虽有可能成功,但很困难。前套和后套之所以在赵国版图上形成一块狭长的突出部,根本原因在于鄂尔多斯高原无法提供人口和物资。尽管这片区域面积广大,但受不到黄河水系的丝毫惠及,甚至游牧民族在占领河套平原时也未曾对鄂尔多斯高原上的沙土地表现出足够的兴趣。

倘使鄂尔多斯高原的地理条件能够承载足够的人口和资源,赵国何尝不愿将其并入国土,如此一来河套突出部便能够和山西大本营连为一体,赵国的战略空间也会大幅扩充。可惜现实中的鄂尔多斯高原是以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著称于世的,试想重在突袭的赵军从河套平原出发时大概率不会携带太多物资,而沿途得不到任何补给且遭到风沙削弱之后,即便冲入关中胜算又有几何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