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光机—回顾英特尔产品历史

 朝_五_晚_九 2023-03-18 发布于湖北
文章图片1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英特尔的产品历史,即半导体的历史,通过回顾英特尔代表性产品型号,我们可以了解当时半导体市场是什么样子的。
英特尔成立于1968年7月18日,由罗伯特·诺伊斯和戈登·摩尔等人创立。 当然,摩尔先生最著名的是“摩尔定律”。

文章图片2


英特尔 3101
英特尔的第一个产品是英特尔 3101。 世界上第一个64 位S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文章图片3


英特尔 1103
1970 年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 DRAM“英特尔 1103”。 到1972年,它击败了以前的磁存储器,成为全球最畅销的半导体内存。

文章图片4


摩尔在1965年文章中指出,芯片中的晶体管和电阻器的数量每年会翻番,原因是工程师可以不断缩小晶体管的体积。这就意味着,半导体的性能与容量将以指数级增长,并且这种增长趋势将继续延续下去。

文章图片5


1975年,摩尔又修正了摩尔定律,他认为,每隔24个月,晶体管的数量将翻番。

摩尔定律在进入21世纪时仍然保留着,人们越来越关注摩尔定律何时被打破。

文章图片6


接下来是
英特尔 MCS 系列 CPU

文章图片7

英特尔 4004
单芯片微处理器“英特尔 4004”于 1971 年发布,是世界上第一个通用处理器。 频率从 500kHz 到 740kHz。

文章图片8

Intel 4004 背后的工程师有许多,其中四个人对它的诞生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们分别是:泰德·霍夫(Ted Hoff)、斯坦利·马泽尔(Stanley Mazor)、费德里克·法金(Federico Faggin)和嶋正利(Masatoshi Shima)。霍夫制定了架构方案;马泽尔和法金是项目负责人,直接领导了项目的实施过程;嶋正利改进了架构和后来的逻辑设计。
最初,英特尔 4004 专门销售给联合开发者,但英特尔意识到芯片的通用性后,将其作为通用芯片出售给全球,从而支持了英特尔的突破。 如果英特尔4004仍然是专用芯片的话,那么半导体世界可能会发生巨大变化。

文章图片9


英特尔 8008
8 位 CPU“英特尔 8008”于 1972 年推出, 用于称为「Radio Electronics」的设备,这是 PC 的前身。

文章图片10


英特尔 8080
英特尔的 8 位 CPU“英特尔 8080”,包括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 Altair 8800。

文章图片11


据说英特尔8080的开发者之一是嶋正利(Masatoshi Shima)。 作为开发人员的特权,把家族标志刻在芯片的角落里。

文章图片12

1974年末新墨西哥州一家濒临破产的小公司MITS,破釜沉舟买了一千枚8080芯片,做出第一台个人电脑Altair 8800,从此揭开了个人电脑革命的序幕。
英特尔 8086
16 位 CPU“英特尔 8086”于 1978 年发布。 它也被 NEC 的 PC-9801 系列采用。 英特尔 8088 的廉价版本在 IBM PC 上大受欢迎。 英特尔 8088 的成功使英特尔成为财富杂志 500 强企业之一。

文章图片13

英特尔 iAPX432
是继英特尔 8080 之后开发的 32 位 CPU,名为“英特尔 iAPX432”。 由于性能仅为 16 位 CPU 和英特尔 80286 的四分之一,因此在商业上失败了。

文章图片14

英特尔 8087
为英特尔 8086/8088 开发的数学协处理器是英特尔 8087。 英特尔 8087 的加入使英特尔 8086 的性能提高了 20% 到 400%。 后来,英特尔协处理器已发展到英特尔 80287、英特尔 80387 和英特尔 80487,在英特尔 80486DX 和奔腾的 CPU 内核中消失了。

文章图片15


英特尔 80386
于 1985 年推出,现已扩展到 32 位指令,同时接管了英特尔 8086 的 x86 架构。 但是,由于没有操作系统可以利用 32 位指令,因此它仅作为快速 x86CPU 在 MS-DOS 环境中使用。

文章图片16


英特尔 i960
基于 RISC 的首款 CPU“英特尔 i960”于 1985 年推出。 英特尔 i960 由与西门子合作开发高性能多处理器计算机的 BiiN 项目创建,由 iAPX 432 开发成员开发,旨在消除 iAPX 432 的黑色历史。

文章图片17


英特尔 80486
Intel 80386的后续机型“Intel 80486(i486)”于1989年发布。与数值运算协处理器一起作为高速缓存存储器搭载了8KB的SRAM。竞争对手是Macintosh Quadora搭载的摩托罗拉68040,从AMD到Am5x86,从Cyrix到Cx5x86等强大的兼容模型也登场了。

文章图片18


英特尔 i860
自 iAPX 432 以惨败告终以来,全新设计的 RISC 微处理器英特尔 i860 以出色的 32 位 ALU 内核 + 64 位 FPU 设计出现,但与 x86 不兼容。 市场无法确定英特尔是推荐 i486 的 CISC 技术还是 i860 的 RISC 技术,因此英特尔 i860 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停止开发,商业上没有成功。

文章图片19


奔腾
i486后继的x86架构CPU最初被认为是作为i586登场的,但是由于短数字和字母的简单组合在美国不被承认为商标这一问题,Intel将新CPU命名为意为数字“5”的希腊语“Penta”和意为要素的拉丁语“ium”组合而成的“Pentium”。此后,Intel在CPU上开始使用品牌名称。另外,Pentium是首次搭载冷却用CPU风扇的机型。

文章图片20


MMX 扩展指令集
为奔腾处理器开发的 SIMD 扩展指令集“MMX”允许 CPU 处理以前由 DSP 执行的声音和图像。 但是,由于 MMX 只能加快整数计算,因此不能期望需要浮点处理的 3D 图形性能得到提高,而竞争对手 AMD 的 3DNow! 迟到了。

文章图片21


奔腾 Pro
P5 微架构于 1995 年推出,采用采用 RISC 技术的新设计的 P6 微架构。 Peintium Pro 提供与 RISC 处理器相同的整数计算性能,为英特尔开发的超级计算机 ASCI Red 的计算性能做出了贡献,但由于其专为 32 位代码设计,因此面临着 16 位代码执行速度不如奔腾的问题。

文章图片22


奔腾 II
基于奔腾 Pro,L1 缓存翻了一番,达到 16KB,“奔腾 II”提高了 16 位代码处理速度,弥补了奔腾 Pro 的弱点。

文章图片23

为了在CPU基板上实现以CPU核心和CPU核心二分之一速度运行的二次高速缓存存储器,采用了ROM盒式封装。

文章图片24

奔腾 III
奔腾 II 的后继机型“奔腾 III”与 AMD 的 Athlon (K7) 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突破了时钟频率为 1GHz 的大关。 奔腾 III 是 ROM 盒封装,在第三代“图拉廷”中改为 FC-PGA 封装。

文章图片25


英特尔 SSE
在Pentium III中,搭载了进行浮点运算处理的SIMD扩展命令“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SE)”。之后,SSE2、SSE3、SSE3、SSE4.1、SSE4.2、进化成Intel AVX。。

文章图片26


Itanium
64位 ISA“IA-64”于 1994 年由英特尔和惠普宣布联合开发,在经历了一系列开发延迟后,终于在 2001 年商业化为“Itanium”。 与当时的 RISC 处理器相比,它的性能较差,应用较少,因此从未广泛使用过。

文章图片27

奔腾 4
基于继承P6微架构的NetBurst微架构的“Pentium 4”于2000年发布。虽然奔腾 4 具有高性能,包括超线程,但随着从最初的 180nm 工艺规则的小型化,高热量问题日益严重,在AMD的Athlon64系列竞争中落后。

文章图片28


奔腾 M
“Pentium M”是以搭载在笔记本电脑上为前提,重视省电性能而开发的。基于 P6 微架构的 Peintium M 设计基于以前的型号,而不是具有高热问题的 NetBurst 微体系结构,在性能方面没有优势,例如不支持超线程和没有 L3 缓存。

文章图片29


· Tick-Tock 战略
2007 年,英特尔在开发路线图中采用了 Tick-Tock 战略,该战略每年交替重复工艺规则的小型化和半导体电路设计的更新。

文章图片30


Core酷睿微架构
与饱受高热问题困扰的NetBurst微原型不同,“酷睿微架构”由以色列团队开发,旨在实现高性能和低功耗。 酷睿 2 系列采用酷睿微架构,于 2006 年发布时,凭借高性能和低功耗迅速席卷市场。

文章图片31


Nehalem 微架构
作为核心微架构的继承者,“Nehalem 微架构”于 2008 年推出。 CPU 品牌名称从酷睿 2 系列更改为酷睿 i 系列,性能型号组织为酷睿 i7、酷睿 i5、酷睿 i3 和 3 型号。

文章图片32


移动终端用SoC
iPhone 推出以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市场迅速增长。 低热量性能出色的ARM处理器席卷了移动终端用SoC市场。 英特尔在推出移动设备处理器时完全落后,处于追赶领先高通和三星的地位。

文章图片3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