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得病后,小心饮食不当加重病情

 F2967527 2023-03-18 发布于天津
中医书友会
第3456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不同食品有其不同阴阳属性可以补益或损害不同脏腑功能,尤其是在人体生病时候更应该选择合适的食物,否则会导致疾病的加重或病程的延长。

图片

病人饮食宜忌的中医观
作者/朱晓娟  张玉兰

一、常见饮食分类及属性

不同食品有其不同阴阳属性,可以补益或损害不同脏腑功能,即所谓“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素问▪生气通天论》)。常见食品特性如下。

  • 肉食类:包括牛羊猪鸡鱼等动物及其内脏

牛肉补脾胃益气血;羊肉益气血,温中暖下;猪肉滋肝阴,补肾液;鸡肉补肝肾。中医认为动物内脏可以补益相应的人体内脏,即以脏补脏。比如动物肝可养肝滋阴明目;动物肾多可补肾。

  • 五谷类:包括米面豆类

粳米生津明目;玉米、高梁皆益气养血;小米和中解烦益肾;黄豆健脾宽中,润燥利水;绿豆清热泻火。

  • 蔬菜类:包括各类蔬菜、菜瓜

白萝卜消食下气利五脏;胡萝卜健脾化滞;冬瓜清热解毒,利水消痰;南瓜补中益气;丝瓜清热化痰。

  • 瓜果类:

包括水果、坚果(如果核类种子)和非菜用瓜等,如苹果、梨、莲子、桑椹、西瓜、甜瓜等。

其中苹果性平和,补脾胃益津气;清热化痰,生津润燥;桔子开胃理气,止渴润肺;莲子养心益肾,补虚损;桑椹补肝益肾,明目聪耳;胡桃仁补肾固精,养心滋阴;龙眼肉益心脾,补气血;西瓜清热除烦止渴。

图片

在疾病过程中,要有选择地服用以上食品,还要有选择地避免以下食品。即辛辣类,生冷类,油腻硬固类,发物类等食品,其特点为:

  • 辛辣类:包括葱姜蒜、花椒、辣椒、酒等。

性辛热,少则通阳健胃,多则生痰动火,耗散气血,故阴虚阳亢之体及患有血症,温病、痛肿疮疡者忌服。

  • 生冷类:包括瓜果和生冷蔬菜。

此类食品性寒,可以清热解渴,但又损伤脾胃。故虚寒体质及肠胃病者如腹痛、呕吐、泄泻者忌服。

  • 油腻硬固类:包括动物油脂及油煎的硬物。

其质滑润,损伤脾胃的运化功能,坚硬不易消失,故外感、黄疸,泄泻及老幼体弱者应禁忌。

  • 发物类:包括香菌、磨菇、南瓜、公鸡、猪头肉及鱼虾等。

多为生痰动火助风之品。故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病人禁忌公鸡、猪头肉;肠胃病者禁忌南瓜;肿疮疡病人禁忌香菌、磨菇、冬笋。

二、常见疾病饮食宜忌

疾病过程是人体阴阳失调过程,利用不同饮食的不同阴阳属性,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例如:感冒发热是邪在肺胃,常不思饮食,此时宜吃烂软的稀饭面条,可以补液体,助发汗。而辛辣、生冷油腻硬固类食物应少食。

  • 咳嗽哮喘

本病在肺、脾、肾。应少食肥甘厚腻,以防化湿生痰,少食辛辣生冷,以防损伤脾胃,少食发物,以防诱发疾病。应多吃清淡、柔软、易消化有营养的食品,如稀饭烂面烂菜等。

  • 胃疼呕吐泄泻

邪在胃肠,应食柔软清淡食物,特别是稀饭。宋·张杲在《医说》中指出:粥能畅胃生津液,食粥之后,滋补之气柔腻且细。对呕吐泄泻病人,粥可以补液。此外汤面条,鸡蛋菜汤等亦能补脾胃津气。辛辣生冷油腻硬固类食物伤脾胃,应少食用。

  • 黄疸

黄疸多为肝胆湿热,故禁食肥甘厚腻,以防生湿生痰化热,另外黄疸湿阻中焦,脾失健运,气血化源不足,宜补充营养,培植正气。多吃有营养而不滋腻的食物,如瘦肉、蔬菜、淀粉类食物。

  • 水肿鼓胀

大多肝脾俱病,水湿内停。因食盐有凝涩助水之弊,故临床上予以低盐或无盐饮食。正如《沈氏尊生书▪肿胀源流》所述:“先令却盐味,厚衣袭”。饮食宜平淡,营养丰富,少食辛辣、生冷、油腻硬固类食物,以免伤脾胃。禁食发物类。
  • 消渴

消渴主要因燥热偏盛,阴津亏耗。饮食不可过饱,以防气盛为火,一般以适量米类、配以蔬菜、豆类、瘦肉等为宜。禁忌辛辣,以防生痰生火,禁发物。

  • 眩晕中风癫狂痫证

此类病大多有痰作崇。特别是中风病人,大多长年嗜食肥甘、生痰生湿,故应少食肥甘厚腻。忌辛辣以防痰湿化火;禁发物,特别是痫证。

  • 虚劳

多脾胃或脾肾虚弱。宜食营养丰富食品,如肉、蛋及豆类食品、水果等补益。但须防油腻甜滞太过,阻滞脾胃。少食辛辣生冷,防伤脾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