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一亿 @阅读写作赵老师 老师,你有篇文章是关于【仿写】,仿写真的有用吗? 文章链接🔗如下: 这个问题是好问题,怎么说哪? 谁用谁知道。 这样吧,我给你讲讲古代几个诗人的例子,事实胜于雄辩,多了不解释,有没有用自己判断,反正我也不靠这个赚钱。 总之,参加,你就赚了······· 赵老师 有问有答有方案 ![]() 孩子模仿喜欢的文章,是抄袭吗? “怎么不算呢?!” 你也许会这么说。 可是你知道吗?模仿其实是孩子学作文的必由之路。甚至古代很多名句都是这样“抄”出来的! 当然,在古代啊,同样是抄,会抄和不会抄是两回事,能不能“抄”出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水平,那又是另外一重境界了。 先来看看下面这些经过诗人的妙手改动过的名句,你更喜欢原诗,还是改动过的诗境? ![]() 01 ![]() 林逋:从江为那里借鉴了一句, 听说大家一致好评! 山园小梅二首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句是咏梅的名句,化用了五代南唐江为的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 原本只剩一句残句,林逋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这“点睛”之笔,构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主题、意境。 02 ![]() 叶绍翁:不得不承认,一枝红 杏出墙头的意境,真的很美!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化用了唐代诗人吴融的诗句“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诗人这样改动,使此句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 03 ![]() 秦观:隋炀帝也是很有 诗才的人啊。 满庭芳·山抹微云 【宋】秦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 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一句化用了隋炀帝杨广的《野望》:“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秦观抓住典型意象,巧用画笔点染,非大手不能为也。谓天色既暮,归禽思宿,却流水孤村,如此便将一身微官濩落,去国离群的游子之恨以“无言”之笔言说得淋漓尽致。 04 ![]() 晏几道:此乃妙句!兴来 填词一首!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宋】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化用五代诗人翁宏的《春残》:“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落花”、“微雨”本是极清美的景色,在本词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美好的事物即将消逝,有着至情至性的词人,怎能不黯然神伤?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的春恨,以致在梦后酒醒回忆起来,仍令人惆怅不已。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令读者不能自持。 01 ![]() 王勃:好评率百分百的佳句, 真的很妙!听说没人不喜欢! 滕王阁序(节选) 【唐】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化用了南北朝诗人庾信的《马射赋》之句:“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好似齐飞,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句式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此句千古流传,为后世吟唱不绝。 唐朝诗僧皎然《诗式》中,说创作有三偷之说:偷语、偷意、偷势。 可见古人作诗,经常参考前人的作品,利用借用、化用等手段,将前人诗句融汇入自己的作品之中,再抒发自己的情感。 事实上,古人对于化用这件事并不觉得奇怪、可耻,反以为荣。 黄庭坚在给外甥的信《答洪驹父书》中谈到文学创作的观点,“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 他认为,古人下笔如有神,都是能够真正地熔铸万物于一炉,即使引用古人的语句用于自己的文中,也都如一粒灵丹,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功效,所以谆谆教诲外甥要多读古人的书,然后可以到达古人的境界。 用前人的典故很常见,有的沙里淘金使光辉不被埋没;有的锦上添花使之更招人喜欢;有的移花接木别出心裁翻出新意,叫人不服不行! ![]() 其实,孩子的写作就是从模仿起步的,他们可以从模仿中找到自己的语言感觉。说不定下一个“抄”出大境界的文豪就是他哦。 实际上提到“作文”这事儿,赵老师真有挺多感悟。 要说孩子的写作,从刚开始表达难,到后来提笔能侃侃而谈,中间最少不了两个环节: 一是多看,再者多练也必不可少。 为什么要阅读,怎么阅读? 想要具体了解了以点击下方链接🔗 1212 ![]()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创造,都是有独特智慧的,都是一口深井,要想井水不断涌出,需要有人帮引出来。 像大部分孩子在写作初期,是不知道如何来表达自己想法,把思维内的东西通过白话文的形式阐述出来,基于缺少“文采”和“素材”,从而很容易出现流水账问题。 况且,双减后感觉现在的孩子学业压力没有减少,上了初中以后能够大量阅读的时间真的不多。很多语文成绩好的学生,初高中都是吃小学阅读写作的老本。 ![]() 小学阶段我们或许还能每周安排一天来读读课外书,等到了中学,除去语数外主课,物化生地史政的学习都急,很难再挤出空闲时间啦~ 写作其实也是分段位的,高级一点的是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在关键点给予点拨,然后修改文章; 赵老师上课是不建议看范文的(怕形成思维固式),但不是禁止。 让娃们多看例文范文,目的不在于培养搬运工,而是梳理写作逻辑和思路,学习面对不同人、事、物时有用的表达技巧。 举个例子 ![]()
会不会全是对妈妈的写实描述:妈妈的身高体重,手机号码是多少,爱吃什么,喜欢做的事有哪些.. 再高级一点的是妈妈大眼睛双眼皮,皮肤白皙,笑起来像一朵花一样。 写妈妈不是素描,不用事无巨细都写,也不是选美大赛,把妈妈写得跟明星一样。 既要务实也要务虚,务实是写得不夸张,务虚是写得有新意。
![]() 现在我们再换个思路来梳理一遍,这里爸爸妈妈可以尝试让娃思考几个问题:
觉得妈妈好,那妈妈好在哪里? 妈妈的这些好,和别人有什么不同?
进化到妈妈的独特之处「妈妈,是因为他总是给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这样一来,作文就容易挖掘出人物的特色,并且予以「务虚」的升华。 这样写,是不是高级一些。 知道了作文怎么写,第二步,自然要安排上同主题的练习计划。 有蛮多家长,让娃看了不少书积累不少素材,但往往看完结束,想当然的以为孩子看到脑子里就成了“有用”的知识,可后来才发现无论阅览过多少好文美文,自己写,不会还是不会,这也是为什么孩子写作能提升不上去的原因之一。
它针对不同的年级安排了不同难度的写作训练,包括:看图写话,段落练习,小短文仿写。 部分展示 ![]() 部分展示 比如三年级开始,娃们就要尝试从写小短文、简单句逐渐转变成写长文、美句。于是练习的方向跟着也就有了对应的调整。 ![]() 像是句子仿写。先用例句做一个示范,再让娃按照特定的要求来依样画葫芦,如动作描写、人物描写、多用成语、拟声词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 ![]() ![]() 从词过渡到句,再从句整理成文,这样的编排方法小朋友的接受度能更高,能深入掌握对人事物扩写的小技巧,也给之后正式写小短文或者作文打好基础。 ![]() ![]() ![]() 此外,仿写营里面也有不少好文推荐,契合每次练习的主题,把各种表达手法归置进文章里让孩子体会妙用~~~ ![]() 一般流程上:先让孩子读上一段经典好文,找点灵感。然后给一段更接近孩子能力的仿范文,告诉他们具体要怎么写,之后才是正式提笔开练。 ![]() 随着孩子的年级越高,对写作的要求也会增涨上去。 四年级阶段,逐渐衔接上中长文练习,字数也有200+的要求:包括运用的技法也更多, 五六年级:开门见山、侧面描写、动作/神态描写、画龙点睛: ![]() ![]() 总结 练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让孩子学会从不同角度书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侧重于用叙事的形式进行思想教育和个性培养,开拓孩子视野。
|
|
来自: 昵称4150890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