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改性沥青SMA混合料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职称申报 2023-03-18 发布于河南
浅析改性沥青SMA混合料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路永春
甘肃公航旅石墨烯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兰州,730000
摘要:SMA型沥青混合料因其具有良好的录用性能在近几年被广泛推广,但由于建设成本高而更多被应用在市政道路上,因其良好的骨架构造,其通车路面不仅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而且行车舒适,噪音小,同时渗水系数小,具有耐久适用的表面功能。但施工过程中在生产、运输、摊铺、碾压等施工环节中严格的现场控制是保障SMA沥青混合料路面质量的关键。本文结合2013年度G30高速公路山临段铣刨修复工程中改性SMA-13沥青混合料施工工程实际,通过各施工环节施工质量要点控制分析,进一步探究SMA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质量控制,为SMA沥青混合料路面结构的推广应用提供经验支撑。
关键词:SMA改性沥青、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工程概况
G30高速公路山临段铣刨修复工程原路面结构为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6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水泥石灰稳定土底基层(垫层)。近些年,随车高速建成通车时间的增长,加之交通量以及交通组成的不断变化,大交通流状态下,重载车辆比例的不断提升,造成车辙、龟裂、网裂等路面病害,据统计,严重路段车辙深达2~5cm,龟裂、网裂等病害高达30%,路面破损率超过0.4。本项目面层铣刨修复方案为:5cm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10cm密级配沥青碎石(ATB-25)进行车辙处治,恢复路面路用性能。
2.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特点
2.1 原材料要求
2.1.1 SMA是一种新型沥青混合料,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在德国开始应用,混合料本身具有“三多一少”的特点。即粗集料、矿粉、沥青多,细集料少。粗集料的掺配比例高达65%~80%,矿粉用量达8%~15%,油石比高达5.8%-7.5%,比普通沥青混合料高出约2个百分点。以形成嵌挤骨架、间断级配,同时减少矿料间隙率。与此同时,生产过程中增加聚酯纤维或者是木质素纤维,不仅能分散和吸收沥青,还能增加油膜厚度,增强混合料粘附性及提升混合料抗拉强度,在面层中一般采用玄武岩,增强其坚固性。
2.1.2 SMA沥青混合料原材料性能要求高,粗集料不仅坚固性提高要求,对集料破碎工艺也有较高的要求,针片状要求高,以便混合料骨料间形成良好的嵌集,细集料则要求硬度高,矿粉为规格较细的石灰石粉,纤维采用聚酯纤维或者是木质素纤维,不仅具有较高的吸油率,而且耐高温,以增强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及其低温抗裂性。
2.2 SMA混合料路用性能分析
2.2.1 良好的高温稳定性
SMA混合料的骨料构成中,粗集料约占70%,主要承担交通荷载,提高交通荷载下的变形能力。细集料少,用以填充骨架中的孔隙,与粗骨料之间形成一个骨架整体,从而提高其高温稳定性,以达到其良好的抗车辙能力。
2.2.2 良好的低温抗裂性
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主要是根据混合料的拉伸性能来看的,SMA混合料集料之间填充物为矿粉和沥青,当温度下降,混合料收缩变形时,其良好的粘结作用能有效缓解,其柔韧性决定了其具有良好的低温抗裂能力,以起到减少沥青路面温缩裂缝的产生和反射裂缝的反射。
2.2.3 优良的抗滑性能
SMA混合料采用坚硬耐磨的优质石料,且间断骨架级配使得其压实成型的路面有较大的孔隙,大大提高其构造深度,形成优良的抗滑性能,降低雨天形成水雾,保障行车安全,同时有效吸收噪音,据测算,SMA沥青混合料路面降噪可达3 dB~5dB
2.2.4 良好的耐久性
SMA沥青混合料骨料嵌集,矿粉与沥青填充,成型路面孔隙率小,约为3%~4%。且粘结力好,密封性好,不透水,使得成型路面封水效果好,大大改善成型路面水稳定性,同时,避免空气接触而引起的路面老化,使得SMA沥青混合料成型路面整体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3.原材料质量把控
SMA沥青混合料成型路面路用性能良好,但对原材质量要求高,在施工生产过程中,不仅要做好料源调查,也要做好原材进场的试验检测,确保原材料质量满足SMA沥青混合料要求。
3.1抓好集料质量管理
3.1.1做好集料料源管理
集料质量要从源头抓起,控制好关键环节:
(1)石料品种的把控:集料的质量要从石料的品种抓起,不同石料的坚硬程度及耐磨性有较大差别,对于面层集料的选择,优先选择中性或者是碱性石料,料源的岩性也要符合设计要求,无风化现象的岩石类别。
(2)集料的破碎管理:集料的破碎形式也是岩石性能的关键因素,要求必须的运用三级破碎,而破碎机械的选择分为粗破和细破,粗破一般是颚式破碎机,反击式破碎则主要应用于二破,细破则采用锥式或者是圆锥式破碎机,而每条生产线配应相应符合要求的吸尘装置。
(3)筛孔尺寸的选择:对于筛孔尺寸,则主要是针对集料适宜性,筛分前应检查筛孔的完好性,避免因变形做成筛分的影响。
(4)母材宕口的选择:集料对母材的要求最为主要,爆破之前应该针对其土层或者是风化岩层进行完全剥离,获取干净且坚硬的块石进入破碎生产。
所进场集料首先要满足规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及设计要求,进场后按照规格进行分仓堆放,细集料不仅仅要求场地硬化,应设置料棚进行堆放,避免雨水引起集料结块,另外堆放是采取分队分层方式,避免集料离析,上料铲料过程避免兜底铲料,主要是保证集料的均匀性和下料的和易性。另外经常性检查集料的存放质量,避免因溢料蹿料造成的集料规格变化,而对级配产生影响。
3.1.2 粗集料质量管理要点
粗集料是SMA沥青混合料所占比重较大的原料,对混合料骨架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嵌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粗集料的颗粒形状、坚韧性及其破碎之后的棱角性,可以说粗集料的质量是SMA沥青混合料的关键管控指标。粗集料应采用干净坚硬、耐磨、无风化颗粒、颗粒形状尽量立体的颗粒碎石。
3.1.3 细集料质量管理要点
细集料的选取,首先不能采用天然砂,一般应采用石灰岩等碱性岩质加工而成的机制砂,机制砂的砂当量是其重要指标,另外其颗粒形状应具有良好的棱角性,禁止采用石屑充当。机制砂的砂当量一般大于60,不能含有泥土或者是杂物。
3.2填料的质量管控要点
填料主要是控制其塑性指数和亲水系数,矿粉塑性指数应<4,亲水系数<1,干燥无杂质,且能从储料罐中自动流出为宜,综合技术指标满足规范和设计指标要求,禁止使用拌合站除尘产生的回收粉二次利用。
3.3沥青质量管控要点
沥青的质量管控主要是粘度,沥青较高的粘度可以保障其有足够的粘附性,以充分展现其高温稳定和低温抗裂性能,针入度小、软化点高稳定性一般较好,在G30山临高速公路铣刨修复养护工程中采用SBS I-C改性沥青,每车必检,主要是三大指标和老化试验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3.4纤维稳定剂质量管控要点
纤维稳定剂的选取主要是耐高温稳定性和高吸油率(一般是自身质量的5倍及以上),减少析漏现象,在G30山临高速公路铣刨修复养护工程中选取的是木质素纤维,掺量为3‰-4‰之间。过程存放应避雨防潮,以保证其均匀分散性能。
4. 改性沥青SMA路面的施工过程关键工序控制
4.1 SMA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4.1.1 SMA沥青混合料采用3000型及以上间歇性拌合站,根据生产配合比,每天做好热料筛分试验,以保证级配曲线。
4.1.2为确保拌和质量的稳定高效,生产前应对相关设备参数进行调整,严格控制干拌及湿拌时间。G30山临高速公路铣刨修复养护工程中材料的添加及时间控制如下:
(1)冷料仓按照配比上料,加热、标定的筛分称量后,进入拌和仓;
(2)同时投放一定质量的木质素纤维;
(3)热骨料和木质素纤维干拌10~15秒;
(4)加入矿粉继续干拌2秒;
(5)泵入热沥青;
(6)湿拌30~45秒。
生产过程中注意观察成品料质量,适当调整各环节拌和时间,但总拌和时间不得小于60秒。
4.1.3纤维稳定剂可由带称量的投料机添加,该设备应计量准确以保证混合料的质量,也可通过人工投料口直接添加至拌缸中。
4.1.4拌和时间、温度等指标主要对比如下表所示:
检测项目
改性沥青SMA
普通沥青混合料
矿料(包括矿粉)加热温度
190~210℃
160~190℃
沥青加热温度
165~175℃
150~170℃
混合料拌和出厂温度
175~185℃
145~165℃
混合料废弃温度
≥195℃,或≤160℃
≥190℃,或≤130℃
混合料运至现场温度
≥170℃
≥135℃
混合料(含外加剂)干拌时间
10~15s
5s
喷入沥青湿拌时间
30~45s
5~15s
混合料总体拌和时间
60~75s
25~40s
4.2 SMA沥青混合料运输要点
4.2.1 SMA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运输应采用专门车辆(载重宜大于20吨),对料车进行保温设置,底部和四周增设保温层,顶部加设棉被和雨布,根据运输距离决定棉被和雨布层数。装载前四周和底部应涂刷隔离剂,涂刷隔离剂应以满洒为宜,底部不能积存隔离剂。
4.2.2 装料时应分层分堆装料,一般采用“两层三堆”模式,按照“前中后”和“上下”层分次装入,出料口处及时移动车辆,以做到均匀、平衡的装料,避免一次性装料过高而造成的混合料离析现象。
4.2.3运输车辆的车厢两侧及前后应加装保温设施,混合料装车后采用“篷布+棉被”进行覆盖,在运输途中起到保温、防雨、防污染的作用,有效防止改性沥青SMA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因热量散失快而在表层结成硬壳。
4.2.4混合料运至施工现场卸料前,由现场施工技术人员逐车检查并测量温度,运输车辆在车厢中部打孔以检测出场及到场温度。高于195℃或低于160℃都应做废料处理,且应观察混合料形态,有无花白料现象,同时加强前后场沟通,及时调整生产参数,以保障混合料生产质量。
4.2.5 混合料的摊铺应保证连续作业,应视运输距离及摊铺速度配备合适数量的料车,确保摊铺连续,避免出料收斗和等料现象,避免因等料而产生接缝。配备过程中,运输能力应略高于摊铺能力和拌和能力。
5. SMA改性沥青混合料摊铺及碾压控制
5.1 SMA改性沥青混合料摊铺控制
5.1.1 SMA改性沥青混合料应避免雨雪、寒冷等天气施工,施工温度宜在20℃以上,当外界温度较低时适当提高生产温度,或者是添加合适的温拌剂以确保施工质量,但外界温度不得低于5℃。
5.1.2 SMA改性沥青混合料现场摊铺温度应控制在165℃~175℃,最低不得低于160℃。添加温拌剂是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生产及施工温度,减少能量的消耗,达到降本增效的生产理念。
5.1.3 摊铺前应提前加热熨平板,加热至100℃以上,对找平装置、震动频率等机械参数进行调整,以确保有效找平,夯锤和熨平板震动的频率满足施工需求,施工前应按照首件制确定的松铺系数进行施工厚度的设置,起步时采用硬木进行衬垫。摊铺时,有效调整摊铺机和料车速度,确保其合适的施工间距,料车不得撞击和影响摊铺机的行进。摊铺机起速度一般为1m~2m/min;正常一般控制在2m~3m/min;摊铺应保持匀速前进,且螺旋布料器内混合料应大于三分之二,不得中途停顿,期间注意调整供料速度。
5.2 SMA改性沥青混合料碾压控制
碾压过程是SMA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中的重要环节,由于混合料的材料特性对碾压有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2.1压实分为静压和振压两种,分为初压、复压、终压三个环节,钢轮和胶轮两种形式,其碾压一般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八字原则,对碾压形式、碾压速度、碾压变数进行有效的组合。G30山临高速公路铣刨修复养护工程中采用的是两台双钢轮组合,初压:静压2遍+复压:高频低幅振压3~4遍+终压:静压2遍收光。
5.2.2 SMA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碾压温度也控制较普通沥青混合料更为严格。G30山临高速公路铣刨修复养护工程采取的是按照初压(160~170℃)+复压(大于140℃)+终压(大于120℃),碾压终了温度大于110℃来控制的。
5.2.3 SMA改性沥青混合料一般不采用轮胎式压路机进行碾压,是由于轮胎式压路机的揉搓式碾压易导致集料上浮,导致构造深度的降低或者是产生泛油现象。所以碾压要满足要求又要防止过压。如在碾压过程中发现石料压碎或者是集料上浮形成油斑,应停止碾压,更要避免低温反复碾压造成的集料破坏,碾压结束后,路面温度降至50℃以下,完成标线施划后方可解除交通限制,给予放行。
6.施工体会
6.1试验段实施的必要性分析
SMA路面的施工工艺要求很严,大面积施工前,应选取300米的直线段试验段进行试铺,以获取确定铣刨、摊铺、碾压各个环节的详细参数。施工各设备生产能力、运输能力、材料供应能力,以及各个设备之前的匹配性。通过试验段铺筑取得的SMA拌和、试验、施工等经验数据,用于指导后续路段SMA沥青路面的施工。
6.2 SMA面层施工能否使用轮胎式压路机的思考
为防止SMA沥青混合料因轮胎压路机的搓揉挤压作用而使沥青马蹄脂上浮,使压实效果达不到要求,SMA沥青混合料不宜使用轮胎压路机碾压。本项目车辙处采取轮胎式压路机进行复压12遍,整体效果良好,未出现影响构造深度及出现泛油成油斑现象。
6.3压实度控制
SMA路面压实度控制应以碾压工艺和室内取样检测为主,钻芯取样检测和渗水试验为辅,尽可能避免路面钻芯检测,取芯后应用热料进行及时填补,避免因钻孔而导致破坏或渗水出现坑槽等水损坏病害。
参考文献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
[2] 荆农《沥青路面机械化施工》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3]《公路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技术指南》SHC F40—01—2002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路工程委员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