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二化学(必修二) 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3-03-18 | 阅:  转:  |  分享 
  
高二化学(必修二) 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共12题)1.已知Cl、Se、Br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Se>Br>ClB.还原性:Br?>Se2?>Cl?C.酸性:HClO4>HBrO4>H2SeO4D.气态
氢化物的稳定性:HCl>HBr>H2Se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的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
B.是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C.某价电子排布为的基态原子,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六周期ⅡB族D.基态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3.
三甲基镓[]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金属有机化合物,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l原子的核外电子有7种空间运动状态B.原
子的中子数为14C.的核外三个电子能层均充满电子D.Ga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ⅢA族4.CO2的应用领域广泛,是一种廉价易得的基本化
工原料,我国提出力争在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化工合成等治理 CO2的手段,使 CO2排放量减
少甚至是回收利用,以此达到 CO2“零排放”的目的。在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的研究中,催化剂是研究的关键。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于铜基催
化剂,有学者提出了 CO2的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基态铜电子排布:[Ar]3d94s2B.甲酸乙酯是该过程的催化剂
C.步骤④中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D.反应过程中,催化剂参与反应,降低了反应的焓变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s、p、d能级所具有的
原子轨道数分别为1、3、5B.各电子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到f能级结束C.同是s能级,在不同的电子层中所含原子轨道数是不相同的D
.各电子层含有的原子轨道数为2n26.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下列关于化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A.法国的莫瓦桑通过电解KHF2的水溶
液得到了单质氟B.英国科学家莫塞莱证明了原子序数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C.丹麦科学家波尔提出了构造原理D.英国汤姆生制作了第一张元素周
期表7.根据元素周期律比较下列性质,错误的是A.酸性: HClO4> H2SO4> H2SiO3B.碱性: KOH OHC.热稳定性: H2O> H2S> SiH4D.非金属性: F>O>N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是因为烟
尘微粒带电荷;②“钡餐”中使用的硫酸钡是非电解质;③活性炭,,金刚石是同素异形体;④雾是气溶胶,在阳光下可观察到丁达尔现象;⑤某无
色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含A.①③④⑤B.③④⑤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9.现有三种元素
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1s22s22p63s23p4;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3。则下列有关比
较中正确的是A.第一电离能:③>②>①B.原子半径:③>②>①C.电负性:③>②>①D.最高正化合价:③=②>①10.一种离子液体
的结构如图所示。其中X、Y、Z、Q、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其中X、Y、Z是构成蛋白质的必需元素,且W、Z同主族,
—Me代表甲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Y、Z第一电离能:Y<ZB.X和Q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能刻蚀玻璃C.Z、W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
酸性一定为:Z>WD.X、Y形成的链状化合物Y、X,中σ键数为m+n-1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光谱所有元素光谱中最简单的光谱
之一B.“量子化”就是不连续的意思,微观粒子运动均有此特点C.玻尔理论不但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而且还推广到其他原子光谱D.原子中
电子在具有确定半径的圆周轨道上像火车一样高速运转着12.X、Y、Z、Q、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4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Y、Z位于
同一周期,X与Q位于同一主族,信息如表:元素信息X本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Y位于周期表的第3周期第IIIA族Z最高正化合价为+7价W原
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W>Q>Y>ZB.元素的金属性:X>Y>QC.Z单质能将W从NaW溶液中置换出来D.Y
与Q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不能反应二、非选择题(共10题)13.黄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合金之一,主要由Zn和Cu组成。第一电离能
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14.下列Li原子轨道表示式表示的状态中,能量最低和最高的分别为__
____、______(填标号)。A.?B.C.?D.15.Li及其周期表中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I1)如表所示。,原因是____
___。,原因是_______。Li?520Be?900B?801Na?496Mg?738Al?57816.完成下列基本计算:(1
)9.2g氮的氧化物NOx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NOx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此质量的NOx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约为________;(2)19.2g Cu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时,转移电子总数是_____NA(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3)元素
M的某种原子,其氯化物(MCl2)11.1g配成溶液后,需用1mol/L的AgNO3溶液200mL才能把氯离子完全沉淀下来。已知该
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① 该原子M的质量数A为_____________。② 写出该原子(核素)符号___________。③
M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17.电解普通水和重水(H2O)的混合物,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共生成气体1
8.5g,体积为33.6L(标况下)。求所生成的气体中氕和氘的原子个数比是多少。18.回答下列问题:(1)在下列物质中,可以导电的
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是电解质的有_______。①氯化钠晶体②熔融的氢氧化钠③Cu④酒精⑤Na2SO4溶液⑥液氨⑦稀
盐酸⑧BaSO4晶体(2)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g/L,则14g该气体所含有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3)从400
mL2.0mol·L-1的Al2(SO4)3溶液中取出10mL,将这10mL溶液用水稀释到100mL,所得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
______mol·L-1。(4)已知Mm+与Nn-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若N的核电荷数为a,M的质量数为A,
则M的中子数为_______。19.某兴趣小组以废旧电池为原料,模拟工业回收,并进一步制备电极级。I.废旧电池,回收LiOH以富锂
电极制成卷状薄片作阳极,电解回收LiOH溶液(装置如下)(1)基态锂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其占据的最高能级共有____
___个原子轨道,其形状是_______。(2)阳极反应为_______。Ⅱ.电极级的制备取LiOH溶液,通入适量调节混合液体pH
在10左右,调节温度80℃,并不断搅拌,充分反应,白色沉淀生成。通过操作A得到固体,烘干得到电极级产品。(3)仪器a的名称是___
____。(4)LiOH的电离常数,仪器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5)为提高的析出量和纯度,“操作A”依次为____
___、_______、洗涤。(6)称取1.0000g电极级产品,利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得其含锂0.1890g,则该电极级产品中的质
量分数为_______%。20.实验室以活性炭为催化剂,用制取三氯化六氨合钴(Ⅲ),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已知:①具有较强还
原性,溶液呈棕色;呈橘黄色。②硫酸铵溶液的约为。(1)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2)实验中将、和活性炭在三
颈烧瓶中混合,滴加浓氨水,溶液变为棕色,除了作反应物之外,还可防止浓度过大,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充分反应后缓慢滴
加双氧水,水浴加热,该过程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趁热
过滤,待滤液冷却后加入适量浓盐酸,冰水冷却、抽滤、乙醇洗涤、干燥,得到晶体。该过程中冰水冷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__,抽滤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4)产品纯度的测定.实验如下:取产品加入锥形瓶中,再加入足量溶液并加热,将蒸
出后,加入足量的稀硫酸酸化,使全部转化为后,加适量水稀释,加入过量的溶液,再用标准溶液滴定,反应原理为,。①滴定时应选用的指示剂为
__________,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_____。②实验中,消耗了标准溶液,则产品的纯度为________
____。21.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硫化镍常用于制造某些有机反应的催化剂。硫化镍为黑色粉末,可向稀硫酸酸化的硫酸镍溶液
中通入纯硫化氢气体反应制得。该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实验室制备硫化镍。已知:①硫化镍难溶于冷水,在热水中分解。②硫化镍能溶
于盐酸,在空气中易转变成。③为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硫酸的黑色沉淀。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m的名称为_______;装置A中橡皮管的
作用是_______。试剂X的化学式为_______。(2)按气流方向,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填大写字母)。(3)实
验开始后,当_______(填实验现象)后,再打开仪器m的活塞滴入硫酸镍溶液,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4)三颈烧瓶内发生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5)装置A中水浴的温度要_______(填“高”或“低”)(6)镍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是_____
__;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基态原子中含有的未成对电子数为_______。22.A、B、C、D是四种短周期元素,E是
过渡元素。A、B、C同周期,C、D同主族,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是同周期除稀有气体外半径最大的元素,C的最外层有三个成单电子,E
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4s2。回答下列问题:(1)A为______(写出元素符号,下同),电子排布式是______。(2)B为_
_______,简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3)C为________,价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4)D为_____
___,轨道表示式是_______。(5)E为________,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参考答案与解析:1.BA.Br、
Se原子比Cl原子多1个电子层,则Cl的原子半径最小,Br、Se元素的电子层相同,Br元素的原子序数大于Se元素,则原子半径:Br
<Se,所以原子半径大小为:Se>Br>Cl,A项正确;B.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元素周期律可知,氧化性:Cl2>Br2>Se
,则离子的还原性:Se2?>Br?>Cl?,B项错误;C.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元素周期律可知,非金属性:Cl>Br>Se,则
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ClO4>HBrO4>H2SeO4,C项正确;D.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元素周期律可知,非金
属性:Cl>Br>Se,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Cl>HBr>H2Se,D项正确;答案选B。2.B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的原子为
He,He为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的原子为Be,Be为金属元素,化学性质不相似,A错误;B.电子排布式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是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B正确;C.由价电子排布为,可判断此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六周期ⅢB族,C错误;D.基态碳原子的能级比能级能
量低,电子应先填满轨道再填轨道,即,D错误;答案选B。3.CA.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1,有1+1
+3+1+1=7个原子轨道,则核外电子有7种空间运动状态,故A正确;B.27Al原子的质量数为27,质子数为13,则中子数=质量数
-质子数=27-13=14,故B正确;C.Cl-核外各层所含电子数分别为2、8、8,M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则M层没有充满电子,故
C错误;D.Ga是31号元素,核外有四个电子层,最外层有三个电子,则位于周期表的第四周期ⅢA族,故D正确;故选:C。4.CA.电子
排布为全满或半满时,原子的能量最低,较稳定,所以基态铜(Cu)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选项A错误;B.催化剂在反
应前后的量是不变的,反应④生成了甲酸乙酯,但在其它步骤中未有甲酸乙酯的参与,即甲酸乙酯只有生成,没有消耗,所以甲酸乙酯不是催化剂,
选项B错误;C.由图可知步骤④中的 C?O 和 H?O 键均发生了断裂,生成了金属羟基化合物(H?O?M)和甲酸乙酯,选项C正确;
D.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改变反应历程,但不改变焓变,选项D错误;答案选C。5.AA.n为能层序数,各能级的原
子轨道数按s、p、d的顺序依次为1、3、5,A正确;B.各电子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但是不一定到f能级结束,如第一电子层只有s
能级,无f能级,第二电子层只有s、p能级,无f能级,B错误;C.s能级的原子轨道数为1,则不同的能层所含的s能级的原子轨道数是相同
的,C错误;D.各电子层含有的原子轨道数为n2,D错误; 故选A。6.CA.在溶液中阴离子放电能力:OH->F-,所以电解KHF2
的水溶液时,阳极上是OH-失去电子变为O2,不可能得到了单质F2,A错误;B.原子序数即为原子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原子核
外电子数,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除H、He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外,其它元素的原子序数都不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B错误;
C.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提出氢原子结构模型,创造性的将量子学说与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结合起来,成为玻尔模型,即原子的构造原理,
C正确;D.英国汤姆生在原子中发现了电子,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根据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制作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7
.BA.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与其非金属性一致,非金属性:Cl>S>Si,故酸性:HClO4> H2SO4> H2Si
O3,A不符合题意;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与其金属性一致,Li、Na、K是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往下金属性依次增强,即
金属性:K>Na>Li,故碱性:KOH>NaOH>LiOH,B符合题意;C.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与其非金属性一致,非金属性
:O>S>Si,故热稳定性:H2O>H2S>SiH4,C不符合题意;D.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的非金属依次增强,故非金属性:F>
O>N,D不符合题意;故选B。8.C①烟是胶体,胶体微粒带有电荷,通高压电,使胶体聚沉,烟尘形成沉淀,从而净化空气,与胶体的性质有
关,故①正确;②硫酸钡是盐,在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出白由移动的离子,属于电解质,故②错误;③活性炭,,石墨烯,金刚石都是碳元素形成的
不同单质,故③正确;④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雾是气溶胶,所以在阳光下可观察到丁达尔现象,故④正确;⑤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都能与
盐酸反应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亚疏酸根离子和亚硫酸氢根离子也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硫气体,所以
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故⑤错误;①③④正确,故选C。9.A由①
1s22s22p63s23p4、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3可知,①为S,②为P,③为N,结合元素周期律
分析解答。A.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但第ⅡA族、第V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P的3p电子为半满稳定
结构,第一电离能大于S,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因此第一电离能:③>②>①,故A正确;B.一般而言,电子层越多,原
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②>①>③,故B错误;C.非金属性越强,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则电负性:③>
①>②,故C错误;D.N、P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高正化合价相同,都为+5价,S最外层电子数为6,最高正化合价为+6,最高正化合价:
①>③=②,故D错误;故选A。10.CX、Y、Z是构成蛋白质的必需元素,图示结构中X形成1个共价键,Y形成4个共价键,Z形成3个共
价键、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4个共价键,则X为H、Y为C、Z为N;W、Z同主族,W为P;Q形成一个共价键且原子序数比N大比P小,则Q为
F。A.由分析可知,Y为C、Z为N,则C、N第一电离能:N>C,A项正确;B.X为H、Q为F,HF能刻蚀玻璃,B项正确;C.Z为N
、W为P,N、P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为:N>P,但非最高价时酸性不如强,C项错误;D.X为H、Y为C,H、C形成的链状
化合物中,σ键数应为m+n-1,因为原子间成键一定有且仅有一个σ键,D项正确;答案选C。11.BA.氢光谱是元素的所有光谱中最简单
的光谱,不是之一,故A错误;B.微观粒子的运动具有波粒二象性,用波粒二象性和概率波处理微观问题就是量子化,微观粒子的运动具有量子化
特点,故B正确;C.波尔理论具有局限性,只是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但对解释多电子原子的光谱却遇到困难,故C错误;D.原子中电子没有固定
的轨道,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高速运动,原子半径是电子运动出现几率最高的区域,故D错误;故选B。12.CX、Y、Z、Q、W为原子序数依次
增大的前4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Y、Z位于同一周期,本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位于周期表的第3周期第IIIA族,Z最高正化合价为+7价
,则X是Na,Y是Al,Z是Cl,X与Q位于同一主族,则Q是K,根据W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W是Br元素,然后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元素周期
律分析解答。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是Na,Y是Al,Z是Cl,Q是K,W是Br元素。A.Y是Al,Z是Cl,Q是K,W是Br元素。同
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不同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则原子半径:Q>W>Y>Z,A错误;B.
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金属性越弱,则元素的金属性:X(Na)>Y(Al);同一主族元素,原子序数越多,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则元素的金属性:Q(K)>X(Na),因此元素的金属性:Q(K)>X(Na)>Y(Al),B错误;C.同一主族元素,原子序数越多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Cl、Br是同一主族元素,Cl2的氧化性比Br2强,Cl2通入NaBr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Cl2+2NaB
r=2NaCl+Br2,C正确;溶D.Y是Al,Q是K,Y与Q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Al(OH)3和KOH,Al(OH)3是
两性氢氧化物,可以与强碱KOH反应产生KAlO2和H2O,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13.???? 大于???? Zn核外电子排布为
全满稳定结构,较难失电子由于Zn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Cu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核外电子排布处于全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更大,所以。1
4.???? D???? C基态Li原子能量最低,而电子排布图中D项所示状态为基态。处于激发态的电子数越多,原子能量越高,A项中只
有1个1s电子跃迁到2s轨道;B项中1s轨道中的两个电子一个跃迁到2s轨道,另一个跃迁到2p轨道;C项图中1s轨道的两个电子都跃迁
到2p轨道,故C项表示的原子能量最高,故答案为:D;C。15.???? Na与Li同族,Na电子层数多,原子半径大,易失电子???
? Li、Be、B同周期,核电荷数依次增加。Be为全满稳定结构,第一电离能最大。与Li相比,B核电荷数大,原子半径小,较难失去电子
,第一电离能较大从电子层数、原子半径方面解释:Na与Li同族,Na电子层数多,原子半径大,易失电子;从原子半径、核电荷数、电子排布
方面解释I1(Be)>I1(B)>I1(Li) :Li、Be、B同周期,核电荷数依次增加,Be为1s22s2全满稳定结构,第一电离
能最大,与Li相比,B核电荷数大,原子半径小,较难失去电子,第一电离能较大。16.(1)???? 46g/mol???? 4.48
L(2)0.6(3)???? 4040Ca???? 第四周期第ⅡA族(1)9.2g氮的氧化物NOx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
,则NOx的物质的量是0.2mol,所以摩尔质量为9.2g÷0.2mol=46g/mol;此质量的NOx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0.
2mol×22.4L/mol=4.48L;(2)19.2g Cu的物质的量是19.2g÷64g/mol=0.3mol,与足量稀硝酸
反应时生成硝酸铜,铜元素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2价,转移电子总数是0.6NA;(3)由可知,n (Cl-)=n(Ag+)=0.2L×
1mol/L=0.2mol,所以MCl2的物质的量是0.1mol,则M(MCl2)=11.1g÷0.1mol=111g/mol,由
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相等及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则M=111-35.5×2=40,又因为质子数=中子数,所以Z=20,则
M是Ca;①该原子M的质量数A=40;②该原子(核素)符号为;③C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ⅡA族。17.3:1电解水的方
程式为2H2O2H2↑+O2↑,由方程式知,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33.6L混合气体气体的物质的量是n=33.6L÷22.
4L/mol=1.5mol,其中氢气的体积为22.4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氧气的体积为11.2L,氧气的物质的量是0.5m
ol,氧气的质量m(O2)=(11.2L÷22.4L/mol)×32g/mol=16g;氢气的质量为2.5g,所以氢气的平均摩尔质
量=2.5g÷1mol=2.5g/mol,普通氢和重氢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2.5):(2.5-2)=1.5:0.5=3:1,普
通氢和重氢都是双原子分子,所以普通氢和重氢的原子个数之比为3:1。18.(1)???? ②③⑤⑦???? ①②⑧(2)0.5mol
(3)0.6(4)A-(a+m+n)(1)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或离子的物质能导电,则可以导电的是②③⑤⑦;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
化合物为电解质,是电解质的有:①②⑧;(2)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g/L,气体摩尔质量M=22.4L/mol×1.25
g/L=28g/mol,则14g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mol;(3)10mL2.0mol?L-1的Al2(SO4)3溶液中溶质
的物质的量=0.010L×2.0mol/L=0.02mol,硫酸根离子物质的量n=0.02mol×3=0.06mol,用水稀释到1
00mL,所得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0.6mol/L;(4)Mm+与Nn-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若N的核电荷数为a,则核外电子数=
a+n,Mm+的核外电子数=a+n,M的质子数=a+n+m,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则M的中子数=A-(a+m+n)。19.(1)
1???? 球形(2)LiFePO4-e-=Li++FePO4(3)三颈烧瓶(4)2Li++2+=+H2O(5)???? 蒸发结
晶???? 趁热过滤(6)(1)基态锂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占据的最高能级2s,共有1个原子轨道,其形状是球形。(2)阳极发生氧化
反应,反应式为LiFePO4-e-=Li++FePO4。(3)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三颈烧瓶。(4)仪器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
Li++2+=+H2O。(5)由Li2CO3的溶解度曲线可知,Li2CO3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为提高Li2CO3的析出量
和纯度,需要在较高温度下析出并过滤得到沉淀,即依次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6)含锂0.1890g,,则产品中的质量分数为。20
.(1)3d74s2(2)???? 加入NH4Cl可增大铵根离子的浓度,抑制NH3H2O的电离,防止生成Co(OH)2沉淀;(3)
???? 冰水冷却的目的是降低了的溶解度,有利于结晶析出???? 过滤较快,并且得到的晶体较干燥(4)???? 淀粉溶液????
蓝色变为无色实验室以活性炭为催化剂,用制取三氯化六氨合钴(Ⅲ),三颈烧瓶中加入、和活性炭,通过恒压分液漏斗加入氨水,防止浓度过大C
o2+生成沉淀,反应生成,再通过恒压分液漏斗加入双氧水进行氧化,生成,冷凝管可以冷凝回流增大氨水的利用率,球形干燥管应该放酸性棉球
或者P2O5,吸收挥发出的氨气,防止污染空气;反应后的混合物趁热过滤,待滤液冷却后加入适量浓盐酸,冰水冷却降低的溶解度便于晶体析出
,抽滤、乙醇洗涤、干燥,得到晶体。(1)Co是27号元素,价电子排布式为3d74s2;(2)加入NH4Cl可增大铵根离子的浓度,抑
制NH3H2O的电离,防止生成Co(OH)2沉淀;将、和活性炭在三颈烧瓶中混合,滴加浓氨水,溶液变为棕色,说明生成,具有较强还原性
,缓慢滴加双氧水,水浴加热,生成,;(3)冰水冷却的目的是降低了的溶解度,有利于结晶析出;抽滤的优点是过滤较快,并且得到的晶体较干
燥;(4)①用滴定生成的I2时应选用淀粉溶液做指示剂;滴定终点的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变色即达到终点;②根据反应可得到关系式
为,,则产品的纯度为;21.(1)???? 分液漏斗???? 平衡气压,便于液体流下(2)BDAC(3)???? 硫酸铜溶液中出现
黑色沉淀????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被氧化(4)(5)低(6)???? 第四周期第Ⅷ族或 4本实验制备硫化镍,原理是NiSO4
+H2S=NiS↓+H2SO4,硫化氢常用FeS和盐酸反应制备,盐酸具有挥发性,硫化氢气体中混有HCl,硫化镍能溶于盐酸,需要除去
,一般用饱和NaHS溶液除去氯化氢,然后通入到装置A中,因为硫化镍容易被氧化,因此先除去装置中的空气,当硫酸铜溶液中出现黑色沉淀,
再打开分液漏斗,滴入硫酸镍溶液,浓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硫化氢,防止污染空气,据此分析;(1)根据仪器的特点,仪器m为分液漏斗;
装置A中橡皮管上下相连,可起到平衡气压,便于液体流下的作用;制得的硫化氢中混有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应该用饱和NaHS溶液除去;故答
案为分液漏斗;平衡气压,便于液体流下的作用;NaHS;(2)装置A为制备硫化镍装置,装置B是制备硫化氢的装置,制备的硫化氢中混有H
Cl,硫化镍能溶于盐酸,一般用饱和NaHS溶液除去氯化氢,装置C是验证装置中空气是否排尽,同时除去多余硫化氢,防止污染空气,因此连接顺序是BDAC;故答案为BDAC;(3)硫化镍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反应前,需要排除装置中的空气,CuS为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硫酸的黑色沉淀,CuSO4溶液中出现黑色沉淀,说明装置中空气已排尽;故答案为硫酸铜溶液中出现黑色沉淀;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NiS被氧化;(4)根据上述分析,三颈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iSO4+H2S=NiS↓+H2SO4;故答案为NiSO4+H2S=NiS↓+H2SO4;(5)硫化镍难溶于冷水,在热水中分解,因此装置A中水浴的温度要低;故答案为低;(6)Ni元素是28号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Cu位于第四周期ⅠB族,Cu2+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9或[Ar]3d9;Fe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未成对电子数为4;故答案为第四周期第Ⅷ族;1s22s22p63s23p63d9或[Ar]3d9;4。22.???? Si???? 1s22s22p63s23p2 Na???? [Ne]3s1 P???? 3s23p3 N Fe由题意可知,A、B、C、D是四种短周期元素,E是过渡元素,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A为Si;B是同周期除稀有气体外半径最大的元素,则B为Na;C的最外层有三个成单电子且A、B、C同周期,则C为P;,C、D同主族,则D为N;E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4s2,则E为Fe。(1)A为Si,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2;(2)B为Na,简化电子排布式是[Ne]3s1;(3)C为P,价电子排布式是3s23p3;(4)D为N,轨道表示式是;(5)E为Fe,原子结构示意图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 1 页 共 18 页
献花(0)
+1
(本文系夏哥在分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