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二化学(必修二)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3-03-18 | 阅:  转:  |  分享 
  
高二化学(必修二)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共15题)1.根据元素周期律比较下列性质,错误的是A.酸性: HCl
O4> H2SO4> H2SiO3B.碱性: KOH H2S> SiH4D.非金属性:
F>O>N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是因为烟尘微粒带电荷;②“钡餐”中使用的硫酸钡是非电解质;③活性炭,,
金刚石是同素异形体;④雾是气溶胶,在阳光下可观察到丁达尔现象;⑤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
一定含A.①③④⑤B.③④⑤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3.的衰变反应为,其半衰期(反应物的量被消耗到其初始量的一半需要的时间)为57
30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与互为同位素B.与的中子数相同C.和的价层轨道电子数相差2D.某考古样品中的量应为其11460年前的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处于周期表第ⅡA族C.同周期中
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ⅠA族金属元素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5.已知Cl、Se、Br在元素周期表中
的位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Se>Br>ClB.还原性:Br?>Se2?>Cl?C.酸性:HClO4>HBr
O4>H2SeO4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Cl>HBr>H2Se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最外层都只有2个电子的X、Y原子,
化学性质一定相似B.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C.重水、超重水都是水的同位素D.酸碱中和反应放出的能量可设计为原电池转化为
电能7.某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3d74s2,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第三周期,第ⅡB族B.第四周期,第ⅡB族C.第三周期
,第ⅦA族D.第四周期,第Ⅷ族8.某核素核外共有 15 个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以下说法正确的A.若将该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写成 1s2
2s22p63s23p3p,它违背了泡利原理B.原子中所有的电子占有 3 个能级,9 个轨道C.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两性
氢氧化物D.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的电子云的形状为哑铃形9.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四氯化碳的球棍模型:B.次氯酸的电子
式:C.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5的溴原子:BrD.S2-的结构示意图: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光谱所有元素光谱中最简单的光谱
之一B.“量子化”就是不连续的意思,微观粒子运动均有此特点C.玻尔理论不但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而且还推广到其他原子光谱D.原子中
电子在具有确定半径的圆周轨道上像火车一样高速运转着11.以下可正确表示一个明确的原子轨道的是A.2dB.3pC.2sD.L层12.
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2周年。图中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WXYZA.原子半径:B.常温常压下,Z的单质为固态C.X的氧化物的熔点低于其单质的熔点D.X的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13.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说法正确的是A.主族元素最后一个电子都填在p能级上,价电子排布通式为B.的价
电子排布为,由此可判断位于第五周期ⅠB族,处于d区C.过渡元素只包含副族元素的金属元素D.元素性质随核电荷数递增发生周期性的递变是
因为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发生周期性的变化14.核废水中常含有一种对环境有害的放射性核素Sr,关于该核素说法错误是A.与Sr的质
量数不同B.与Sr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C.与Sr互为同位素D.中子数是3815.三甲基镓[]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金属有机化合物,可通过
如下反应制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l原子的核外电子有7种空间运动状态B.原子的中子数为14C.的核外三个电子能层均充满电子D.
Ga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ⅢA族二、填空题(共8题)16.回答下列问题:(1)过渡金属及其配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的第四
电离能分别为的第四电离能大于的第四电离能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2)氢、氮、氧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在新材料和新能源开发中有重
要的作用。中基态的核外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呈_______形。已知吸收的能量为,吸收的能量为,则的第二电离能为_______。(3)
磷及其化合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图表示碳、硅、磷元素的四级电离能变化趋势,其中表示磷的曲线是_______(填标号)。17
.请根据构造原理,按要求写出下列电子排布式或原子结构示意图:(1)16S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2)26Fe的简化电
子排布式___________。(3)某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1,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在元素周期表
中的位置关系,完成下列各题:①该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____周期。②该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____
族。③试推测该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___________区。18.回答下列问题:(1)日光等白光经棱镜折射后产生的是_______
____光谱。原子光谱是___________光谱。(2)吸收光谱是___________的电子跃迁为___________的电子
产生的,此过程中电子___________能量;发射光谱是___________的电子跃迁为___________的电子产生的,此
过程中电子___________能量。(3)1861年德国人基尔霍夫(G.R Kirchhoff)和本生(R.W.Bunsen)研
究锂云母的某谱时,发现在深红区有一新线从而发现了铷元素他们研究的是___________。(4)含有钾元素的盐的焰色试验为____
_______色。许多金属盐都可以发生焰色试验其原因是___________。19.已知X、Y为短周期元素,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XY型的离子化合物,X所在的族为__________;Y所在的族为____________。(2)XY2型的离子化合物,X所
在的族为________;Y所在的族为__________。20.现有A、B、C、D、E、F、G、H8种元素,均为前四周期元素,它
们的原于序数依次增大。请根据下列相关信息,回答有关问题。A元素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也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B元素是形成化合物
种类最多的元素C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p能级电子数比s能级电子数少1个D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p轨道中有两个未成对电子E元素的气态基态原子
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分别是,,,F元素的主族序数与周期数的差为4G元素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H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1列(
1)的电子式为_______。(A、C为字母代号,请将字母代号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 (2)B元素的原子核外共有_______种不
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所占据的原子轨道呈_______形。(3)某同学推断E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该同学所画的电子轨道表示式违背了_______。(4)B、C、D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5)H位于元素
周期表中_______区(按电子排布分区),其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6)写出电解H的硫酸盐溶液的化学方程式_
______。21.有A、B、C、D、E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两倍,D是短周
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D的单质在高温下与C的单质充分反应,可以得到与E单质颜色相同的淡黄色固态化合物,试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元素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__;E___________;(2)B、C、D、E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
的顺序为(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表示,以下同)___________,D2C2的电子式___________,所含化学键_______
____。(3)写出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4)C、E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较高的是_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5)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AC2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22.用表示原子:(1)中性原子的中子数N
=___________。(2)共有x个电子,则该阳离子的中子数N=___________。(3)共有x个电子,则该阴离子的中子数
N=___________。23.完成下列基本计算:(1)9.2g氮的氧化物NOx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NOx的摩尔
质量为________,此质量的NOx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________;(2)19.2g Cu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时,转移电子总
数是_____NA(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3)元素M的某种原子,其氯化物(MCl2)11.1g配成溶液后,需用1mol/L的
AgNO3溶液200mL才能把氯离子完全沉淀下来。已知该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① 该原子M的质量数A为_____________
。② 写出该原子(核素)符号___________。③ M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与解析:1
.B【解析】A.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与其非金属性一致,非金属性:Cl>S>Si,故酸性:HClO4> H2SO4>
H2SiO3,A不符合题意;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与其金属性一致,Li、Na、K是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往下金属性依次
增强,即金属性:K>Na>Li,故碱性:KOH>NaOH>LiOH,B符合题意;C.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与其非金属性一致,
非金属性:O>S>Si,故热稳定性:H2O>H2S>SiH4,C不符合题意;D.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的非金属依次增强,故非金属
性:F>O>N,D不符合题意;故选B。2.C【解析】①烟是胶体,胶体微粒带有电荷,通高压电,使胶体聚沉,烟尘形成沉淀,从而净化空气
,与胶体的性质有关,故①正确;②硫酸钡是盐,在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出白由移动的离子,属于电解质,故②错误;③活性炭,,石墨烯,金刚石
都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故③正确;④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雾是气溶胶,所以在阳光下可观察到丁达尔现象,故④正确;⑤碳酸根离子和碳
酸氢根离子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亚疏酸根离子和亚硫酸氢根离子也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
氧化硫气体,所以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故⑤错误;①③④正确,故
选C。3.D【解析】由,可知z=7,X为N,因此。【解析】A.z=7,与质子数不相同,不互为同位素,A错误;B.与的中子数分别为1
4-6=8、14-7=7,中子数不同,B错误;C.和的核外电子数均为6,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价层轨道电子数相同,C错误;D.根据半衰
期的定义,某考古样品中的量应为其5730年前的,为5730×2=11460年前的,D正确;答案选D。4.C【解析】A.同主族自上而
下非金属性减弱,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减弱,不是最高价含氧酸则不一定,故A错误;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不一定处于周期表第ⅡA族
,如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它处于周期表的0族,故B错误;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则第ⅠA族金属元素是同周期中金属性
最强的元素,故C正确;D.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可能作半导体材料,过渡元素位于副族和第VⅢ族,故D错误;答案选C。5
.B【解析】A.Br、Se原子比Cl原子多1个电子层,则Cl的原子半径最小,Br、Se元素的电子层相同,Br元素的原子序数大于Se
元素,则原子半径:Br<Se,所以原子半径大小为:Se>Br>Cl,A项正确;B.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元素周期律可知,氧化性
:Cl2>Br2>Se,则离子的还原性:Se2?>Br?>Cl?,B项错误;C.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元素周期律可知,非金属性
:Cl>Br>Se,则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ClO4>HBrO4>H2SeO4,C项正确;D.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和元素周期律可知,非金属性:Cl>Br>Se,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Cl>HBr>H2Se,D项正确;答案选B。6.B【解析】A
.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的X、Y原子,可能是He原子和Mg原子,He原子为稀有气体原子,化学性质稳定;而Mg原子容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
Mg2+,化学性质活泼,A错误;B.H2O和NH3的质子数均为10,但不属于同种元素,B正确;C.重水D2O,超重水,T2O,属于
水,不是水的同位素,C错误;D.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需是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D错误;答
案选B。7.D【解析】某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3d74s2,该元素是27号元素Co,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Ⅷ族。答
案选D。8.D【解析】某核素核外共有15个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则该原子为P原子,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
3p3;A.若将该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写成 1s22s22p63s23p3p,它违背了洪特规则,A错误;B.该原子中所有原子占有1s、
2s、2p、3s、3p共5个能级,9个轨道,B错误;C.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3PO4为中强酸,C错误;D.基态原子中能量
最高的电子处于3p能级,p电子云的形状都为哑铃形,D正确;答案选D。9.C【解析】A.四氯化碳分子中,Cl原子的半径大于C原子,其
球棍模型为,A错误;B.次氯酸分子中O为中心原子,其电子式为:,B错误;C.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因此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5
的溴原子可表示为:Br,C正确;D.S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得到2个电子得到S2-,S2-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D错误;答案选C。
10.B【解析】A.氢光谱是元素的所有光谱中最简单的光谱,不是之一,故A错误;B.微观粒子的运动具有波粒二象性,用波粒二象性和概率
波处理微观问题就是量子化,微观粒子的运动具有量子化特点,故B正确;C.波尔理论具有局限性,只是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但对解释多电子原子
的光谱却遇到困难,故C错误;D.原子中电子没有固定的轨道,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高速运动,原子半径是电子运动出现几率最高的区域,故D错误
;故选B。11.C【解析】A.L(n=2)能层没有d能级,只有2s和2p,共2个能级,A不符合题意;B.3p能级含有3个原子轨道,
分别是3px、3py、3pz,共3个原子轨道,B不符合题意;C.2s能级只有一个原子轨道就是2s,C符合题意;D.L层含有2s和2
p,共2个能级;含有2s、3px、3py、3pz,共4个原子轨道,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12.C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则W
是氮元素,X是铝元素,Y是硅元素,Z是磷元素,据此回答问题。【解析】A.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少,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
增大,则原子半径: ,故A不选;B.常温常压下,Z的单质是磷,磷为固态,故B不选;C.X的氧化物是氧化铝,其熔点高于其单质铝的熔点
,故C选;D.X的单质是铝,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D不选;故选:C。13.D【解析】A.主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
式为、,因此主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最后填入的能级是s能级或p能级,A错误;B.的价电子排布为,由此可判断位于第五周期ⅠB族,价电子
所在轨道是d、s轨道,所以属于区,B错误;C.过渡元素包括周期表中所有副族元素和Ⅷ族元素,C错误;D.元素性质随核电荷数递增发生周
期性的递变是因为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发生周期性的变化,D正确;故选:D。14.D【解析】A.的质量数是90,的质量数是84,质
量数不同,A不符合题意;B.与为同位素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故化学性质几乎相同,B不符合题意;C.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
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故与互为同位素,C不符合题意;D.的中子数是90-38=52,说法错误,D符合题意;故选D。15.C【解析】
A.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1,有1+1+3+1+1=7个原子轨道,则核外电子有7种空间运动状态,故
A正确;B.27Al原子的质量数为27,质子数为13,则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7-13=14,故B正确;C.Cl-核外各层所含
电子数分别为2、8、8,M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则M层没有充满电子,故C错误;D.Ga是31号元素,核外有四个电子层,最外层有三个
电子,则位于周期表的第四周期ⅢA族,故D正确;故选:C。16.(1)价层电子排布式为,为轨道的半充满状态,较稳定,再失去的是较稳定
的上的一个电子,所需能量较大;再失去的是上的一个电子,变为轨道的半充满稳定状态,所需能量较小(2)???? 球(3)b【解析】(1
)价层电子排布式为,为轨道的半充满状态,较稳定,再失去的是较稳定的上的一个电子,所需能量较大;再失去的是上的一个电子,变为轨道的半
充满稳定状态,所需能量较小;(2)中基态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故电子云轮廓图呈球形;的第二电离能(【突破口】,故失去第二个电子所吸收
的能量?为H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所吸收的能量。)为失去第二个电子所吸收的能量,即吸收的能量,则的第二电离能为,答案:球形,;(3)C、
和P的价电子排布式分别为,P失去的第四个电子是电子,能级处于全充满状态,较难失去电子,故P的第三和第四电离能差值较大,故b曲线表示
P,答案:b。17.(1)1s22s22p63s23p4(2)[Ar]3d64s2(3)???? 4???? ⅢA???? p【解
析】(1)16S核外有16个电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2)26Fe核外有26个电子,简化电子排布式[Ar
]3d64s2。(3)①根据电子排布式 [Ar]3d104s24p1,可知该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该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4周期。
②根据电子排布式 [Ar]3d104s24p1,可知该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该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ⅢA族。③该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
4s24p1,该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p区。18.???? 连续???? 线状???? 基态???? 激发态???? 吸收????
激发态???? 基态???? 释放???? 原子光谱???? 紫???? 激发态的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时,以一
定波长(可见光区域)光的形式释放能量【解析】(1)日光经棱镜折射后形成的光谱为连续光谱;原子光谱是由不连续特征谱线组成的,都是线状
光谱。故答案为:连续;线状;(2)吸收光谱是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跃迁到高能级轨道时产生的;而发射光谱是高能级轨道的电子跃迁到低能
级轨道过程中释放能量产生的,故答案为:基态;激发态;吸收;激发态;基态;释放;(3)1861年德国人基尔霍夫研究原子光谱时发现了铷
,故答案为:原子光谱;(4)金属原(离)子核外电子吸收能量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激发态的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时以
一定波长(可见光区域)光的形式释放能量。而钾原子释放的能量波长较短,以紫光的形式释放,故答案为:紫;激发态的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跃
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时,以一定波长(可见光区域)光的形式释放能量;19.???? 第ⅠA族或第ⅡA族???? 第ⅦA族或第ⅥA族??
?? 第ⅡA族???? 第ⅦA族根据物质的化合价,判断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从而判断出位于哪一族,由此分析。【解析】(1)XY型离子
化合物,X可能为+1价,也可能为+2价,X为+1价时,X位于第ⅠA族,Y位于第ⅦA族,X为+2价时,X位于第ⅡA族,Y位于第ⅥA族
;(2)XY2型的离子化合物,X只能为+2价,Y为-1价,X位于第ⅡA族,Y位于第ⅦA族。20.(1)(2)???? 6????
哑铃(3)泡利(不相容)原理(4)O>N>C(5)???? ds(6)A元素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也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该
元素为H;B元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该元素为C;C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p能级电子数比s能级电子数少1个,电子排布式为1s22s
22p3,即C元素为N;D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p轨道中有两个未成对电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或1s22s22p2,原子序数
依次增大,因此D为O;G元素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根据电负性规律,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
小,因此G为K;根据第一电离能,推出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应为2,推出E为Mg;F应是第三周期,F元素的主族序数与周期数的差为4,则F
的主族序数为ⅦA族,即F为Cl;H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1列,即H为Cu;据此分析;(1)根据上述分析,C2A4为N2H4,名
称为肼,又称联氨,因此N2H4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2)原子核外有多少个电子,核外有多少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B元素为C,基态核
外有6个电子,即核外有6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基态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能量最高的电子所占据的原子轨道为p能级
,p能级呈哑铃形或纺锤形;故答案为6;哑铃形或纺锤形;(3)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自旋方向相反,因此该同学所推断的轨道式,
违背了泡利不相容原理;故答案为泡利(不相容)原理;(4)B、C、D分别为C、N、O,同周期从左向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因此电负性大小顺
序是O>N>C,故答案为O>N>C;(5)H为Cu,Cu位于ds区,属于过渡元素,过渡元素的价层电子对数包括最外层电子和次外层的d
能级电子,因此Cu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故答案为ds;3d104s1;(6)H的硫酸盐为CuSO4,根据电解原理,电解C
uSO4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21.???? 碳???? 氮???? 硫???? O ???? 水分之间存在氢键有A、B、C、D、E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两倍,则
A为碳;D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减小,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增大,所以D
为钠;D的单质在高温下与C的单质充分反应,可以得到与E单质颜色相同的淡黄色固态化合物,则C为氧,E为硫;B在碳、氧中间,则B为氮;
【解析】(1)根据上述分析,元素名称为:A为碳;?B为氮;?E为硫; (2)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减小,同主族元素原子
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增大,所以B、C、D、E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O N;过氧化钠的电子式为:;氧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过氧根和
钠离子以离子键结合,所以所含化学键离子键和共价键;(3)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的氢
化物是H2O,常温常压下为液态,E的氢化物为H2S,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简所以沸点较高的是H2O;原因是水分之间存在氢键;(5)
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二氧化碳的形成过程:。22.???? A-Z???? A-x-n???? A-x+n【解析】(1)在表示原子组成
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又因为中子数+质子数=质量数,据此可知中性原子的中子数N=A-Z;(2)中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以如果AXn+共有x个电子,则质子数=X+n,因此该阳离子的中子数N=A-x-n;(3)同(2)分析可知,如果AXn-共有x个电子,则质子数=X-n,因此该阴离子的中子数N=A-x+n。23.(1)???? 46g/mol???? 4.48L(2)0.6(3)???? 4040Ca???? 第四周期第ⅡA族【解析】(1)9.2g氮的氧化物NOx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NOx的物质的量是0.2mol,所以摩尔质量为9.2g÷0.2mol=46g/mol;此质量的NOx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0.2mol×22.4L/mol=4.48L;(2)19.2g Cu的物质的量是19.2g÷64g/mol=0.3mol,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时生成硝酸铜,铜元素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2价,转移电子总数是0.6NA;(3)由可知,n (Cl-)=n(Ag+)=0.2L×1mol/L=0.2mol,所以MCl2的物质的量是0.1mol,则M(MCl2)=11.1g÷0.1mol=111g/mol,由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相等及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则M=111-35.5×2=40,又因为质子数=中子数,所以Z=20,则M是Ca;①该原子M的质量数A=40;②该原子(核素)符号为;③C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ⅡA族。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 1 页 共 15 页
献花(0)
+1
(本文系夏哥在分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