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成都大学陈大伟 2023-03-18 发布于四川

向生活学习

2003年,我参与了四川省新课程师资培训的支教活动,有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向各地参加学习的老师展示《秋天的田野》教学活动。

这位老师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了几幅秋天田野的照片,然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看到这些画面,在秋天,你联想到了什么?”第一次,学生回答:“我想到了丰收的麦子。”教师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下课以后,我与这位老师交流:“在四川,麦子一般是夏天收获,不应该肯定学生'秋天想到丰收的麦子’的结论。”这位老师记住了。

第二次到另外一个地方,老师提出同样的问题,学生给予了同样的回答,有了第一次教学的经验,上课老师给予了纠正。但同样的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为什么学生两次都会在这个常识性的问题上出现错误?

仔细观察,原来老师提供的多媒体画面第一幅不是稻田,而是麦田。下课后,我再次与这位老师交流:“你知道成熟的麦子与水稻的差异吗?”“我一直生活在城市,我不知道。您给我说说。”

记得当时我给他顺口说了几句:“麦是凯旋的勇士,赢得与冬的战斗,他挺胸抬头,接受春姑娘的抚慰;稻是羞涩的少女,经历一夏的热恋,面对秋的求婚,她含羞低头。麦是挺立的,稻是低头的。”

我们不能过于责备没有农村生活经验的老师不懂这些常识,因为我们的生活经历总是有局限的,但由此向我们提出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关注生活中的事情,向生活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


向生活学习,首先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要基于生活,并且要提升和改造生活,没有基本生活经验的认识和积累,我们就无法走进学生生活去引导学生过更好的生活;其次,世间万物具有普遍联系性,万物的生长发育既有各自的特点,又受一些相同的自然规律控制和影响,如春夏秋冬的四季轮回。通过向生活学习,我们可以从“人的成长”与“万物的成长”之间寻觅相似性,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思考和实践教育,获得人生和教育的启迪。

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好好向老祖宗学习。“据说,孔子最爱观赏壮丽的江河和雄伟的高山。每到名山大川,必留连忘返。有一次他的弟子问他:老师,你为什么总爱在大江大河面前一动不动地站立半天而毫不劳累,好像总也看不够?我们怎么看一会儿就觉得没有什么可以看的了呢?孔子回答说,对于我来说,这大江大河是最受看的东西。你看这滔滔江水,日夜奔腾,每时每刻都在变换着自己的神态和面容,此时之水已不是彼时之水,从这水中我看到变动不居的'道’。这水,以自己的躯体滋养着两岸的植物、牲畜和人类,自己总在付出,却从不要求回报,所以最有德;这水,虽然不时遭遇险恶的高山和深谷,却从不畏惧,总是一路高歌,勇敢面对,所以最勇敢;这水,每当填满深谷和浅坑,就变得像一面平平的镜子,所以最公平;这水,纵然千回百折,却始终指向东方,从不三心二意,所以最忠实;这水,总是避高就低,遇到障碍便绕行,所以最智慧。正是出于以上理由,所以君子每见大水,必留连忘返。”(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解读》第8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只要我们留心,处处都可以学习,“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我在参与中小学教师培训活动时,经常举这个例子:

2000年夏天,我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广场上人山人海,大家围着旗台站立。在即将升旗时,身后传来了一位东北老太太的声音:“请前面的叔叔阿姨让一让,我们不进去了,让两个小闺女进去。”当时我一听,就觉得这位老太太很不一般,是一位把握受众心理并善于引导受众的高手,值得学习。我们平常上课有导入的环节,仔细想一想老太太的三句话,每一句话都给我们“教学导入”有启示。

第一句“请前面的叔叔阿姨让一让”的作用是引起注意,突然出现的刺激使我们有了明确的注意指向。第二句“我们不进去了”引起探究兴趣,想一想,换一种说法“我们从东北来,请大家让一让!”大家会怎么样——说不定前面的人会瘪瘪嘴:“你从东北来,我还从海南来,凭什么?”现在是一句“我们不进去了”,我们就会想一想她们要干什么?这就引起了听下去再探究的兴趣。第三句“让两个小闺女进去”直奔主题,爱国主义从孩子抓起,你还不让吗?

我们有许多老师的教学导入饶来饶去,用了很多时间,化了很多口舌都没有多大意义和作用,一位老太太,三句话解决问题,每一句话有每一句话的作用,精简道了家,有效教学到了家。真给我好好上了一课。

打开电视,许多镜头和语言都值得我们思考。“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公益广告深刻揭示了人的主体性具有“外化”的“势”——“帮助别人”,通过“外化”得以确证自己,能确证自己找到存在感和价值感“快乐自己”。招商银行的广告“山因势而变,水因时而变,人因思而变,我因你而变”不仅可以给恋爱中的男女以语言的启示;对人生的启示、教育的启示意义也非常明显:我们怎样发展和改变——“人因思而变”;教育作为一种服务性行业,我们该怎样提供服务——“我因你而变”;因材施教讲了几千年,具体如何实践——“我因你而变”……

佛家说:“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道家说:“道法自然。”

我们说:向生活学习,工作学习生活一体化。

选自陈大伟:《在新课程中:困惑与成长》(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