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作文:「中国式」全素材 运用示例 作文演练

 学思践悟必有成 2023-03-18 发布于甘肃

近几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实现着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在享受着这些巨大成就的同时,“中国式速度”“中国式力量”“中国式创造”等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这些代名词书写着新时代辉煌中国的崛起和国民新风范树立的崭新篇章。

当然,我们在为这些成就感到骄傲时,也应看到它们背后的问题。“中国式”,一个带有国家名称的词汇,本应充满了自豪与荣耀,但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国人群体性行为被贴上“中国式”标签,如“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教育”“中国式插队”等等。在各种各样的“中国式”问题面前,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是旁观者,应一起努力从“中国式”标签中寻找存在的问题,让“中国式”成为先进、有中国独特魅力的代名词,彰显中国的正能量。

当今“中国式”:——热词“中国式”素材与运用示例

1.“中国式不服”

科技不仅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更是腾飞之翼。一批“中国式不服”的科研工作者不顾偏见与质疑,用不同的方式坚持着“中国智造”的信念,攻克行业核心技术壁垒,打破国外垄断的窘境。

素材呈现:林伟明,十八年钻研,只为那根金属导管

林伟明是我国航空航天金属导管技术领域的著名专家。长期以来,金属导管先进塑性成形技术装备被发达国家所垄断。在一场科技交流会上,有专家提出:“我国金属导管弯曲成形装备及技术全部依赖进口,能不能自己搞出来。”这句话“打中”了林伟明,他在一瞬间明白了自己的目标:要做出一种能和发达国家竞争的高端装备!他毅然投身研发工作,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十八年如一日坚守在科研岗位一线。通过不懈的研究,他带领的团队突破了20项行业共性技术难题,摆脱我国在该领域长期依赖进口的“卡脖子”局面,成功实现自主可控。“我们的使命是为中国制造补短板、填空白。不论何时,我们都会把科技创新视为第一要务,这一点不会变,也不能变。”林伟明坚定地说。

运用示例:空间科学、人工智能、四代核电、量子通信……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格局发生了历史性转变,越来越多的中国研究正挺进“无人区”。“要我创新”变“我要创新”,越来越成为全民族的一种自觉。被人称为“一根筋”的林伟明,19年来初心不改,专注于做好一件事。他带领团队用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精神攻下一个又一个科研难关,打破了国外在航空航天等领域金属导管先进塑性成形技术装备的封锁和垄断,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新时代科研工作者的“不服故事”。

潍柴青年科技创新团队

科技报国,铸造国之重器

突破电控核心技术垄断,让高端液压技术落地中国……近年来,潍柴青年科技创新团队一次次勇攀科技高峰,收获累累硕果。团队成立了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三高”试验队,率先开展在高温、高原和高寒区域的极端环境下发动机的各项性能测试。为获取更精准的数据,他们主动将发动机高原试验从海拔4100米提高到5200米,一次次打破纪录,挑战极限。他们先后完成260个发动机品种、几十万组数据的采集整理和标定工作,申报各项技术专利90多项,建成了发动机运行数据库,为中国内燃机行业打破国际垄断作出了重要贡献。

运用示例:多年来,潍柴青年科技创新团队从未停止创新的步伐,不断刷新发动机各项性能测试的纪录,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从而奠定了中国柴油机技术的世界领先地位。这仅仅是中国科研事业的一个缩影。在中国,有一群怀揣强国梦的年轻人,发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潜心钻研关键技术,只为在世界舞台上与竞争对手一决高下。正是因为不服,他们追求卓越,不放过每一个微小的细节;正是因为不服,他们肩负民族振兴重任,创造出一项项属于中国的核心技术。

2.“中国式诗意”

素材呈现:

在多个国家疫情蔓延、物资短缺时,同样经历疫情洗礼的中国向世界伸出了援手,陆续向近百个疫情国捐赠物资。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捐助物资同去的,还有中国对其它国家的尊重——捐赠物资的寄语。对韩国,一句“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寄托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对日本,一句唐朝的“青山一道,同担风雨”,表达患难与共;对意大利,一句400年前的“云海荡朝日,春色任天涯”,感谢恩情;对印度,一句玄奘的“尼莲正东流,西树几千秋”,给印度加油……隽永情深的词句,背后是中国投桃报李的感恩,更是厚重的华夏文化底蕴。

运用示例:中国式诗意是一份深情,致敬从古至今的每一位中国贡献者。中国人内心的诗意,是永远铭记那些最英勇的人,是对家与国最深情的眷恋。中国式诗意是一股劲头。从“嫦娥”问月、“北斗”指路到“天宫”揽胜、“天问”探火,这些年来,在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接续奋斗下,中国航天让神话故事走进现实,将诗意传递到宇宙中。如今,“中国式诗意”,蕴含着中国人的担当、勇敢,是国家给人民的温暖,也是人民对国家的爱护。

3.“中国式信念”

信念是一个人心中的希望和力量,“中国式信念”让许多人有了前进的方向。其实,也有很多人用自己的“中国式信念”坚守着理想,激励并感触着我们。

素材呈现:

2021年美网女单决赛,18岁英国华裔小将艾玛·拉杜卡努首次夺得大满贯冠军,并创造纪录。更难得的是,拉杜卡努从资格赛打起,连赢10场未失一盘,最终夺得冠军。因此,她也成为公开赛年代首位夺得大满贯冠军的资格赛选手,同时也是继17岁的莎拉波娃温网夺冠之后最年轻的大满贯得主!这位拥有一半中国血统的爱笑女孩骄傲表示,中国式的内在信念给了她信心,“我觉得信心来自内在的信念。我的妈妈来自中国,他们都有着内在的信念,那并不是说需要告诉大家你究竟有多么优秀,而是在内心中相信自己。我非常尊重这种文化。”

运用示例年仅18岁的拉杜卡努在美网创造奇迹,连赢10场赢得女单冠军。这个拥有一半中国血统的女孩说,中国式的内在信念给了她信心。什么是“中国式信念”?是不畏前方建设国家的决心,是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英勇,是疫情面前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是我们心中对于中国的赤诚热爱。“中国式信念”深深扎根于我们内心,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与他人友好团结和睦,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一言一行都体现着“中国式信念”。在生活中践行“中国式信念”,你我共同行动!

4.“中国式社死”

在当下的网络语境下,“中国式社会性死亡”已逐渐从最初的网友自嘲流行语,慢慢演变为个体遭遇网络暴力后,陷入社交往来被阻断、社会声誉被倾轧困境的一种代名词。从社会心理上来说,“中国式社死”更接近于中国传统中的“面子文化”和“说闲话”。“中国式社死”折射出权利意识的高涨,激发人们捍卫隐私权,这类事件也越来越多地在法律框架下解决。

素材呈现:中国女学霸牛津第一名毕业反遭质疑

2022年3月,28岁的朱雯琪以年级第一名的成绩,从牛津大学数学建模与科学计算专业硕士毕业,并且获得两个数学方向的全额奖学金,将继续攻读博士。她开心地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段毕业视频,却被卷入舆论漩涡。不少人质疑她学历造假,还送她一个“学媛”的称号。面对陌生网友的质疑与攻击,雯琪贴出了官网链接和系主任评语等证明自己学历,接着有人质疑其做题的水平,她在线答题回应,证明了水平后,又有人继续质疑她奖学金从哪来、“背后有运作团队”等等,一波接一波,让她陷入了“不可能完成”的自证。后来,朱雯琪认识到,这种“自证清白”是无止境的,也没有必要。目前,她已投入博士课程的准备工作,走出了阴影。

运用示例:一个上海女孩在疫情期间被快递小哥的善举感动,向他转钱表达谢意,却被网友质疑“钱给少了”,不堪压力,跳楼自杀;牛津学霸朱雯琪仅仅因为打扮时髦,就被诋毁博士身份造假,还要靠在线解题“自证清白”……无数“键盘侠”标榜正义的化身,从未细究事情的始末,更不会共情他人的难处,仅凭零碎片段就妄加揣度,宣泄情绪,成为“中国式社死”的推手。我们应当将“社会性死亡”圈在幽默的范围里,不要让其成为对他人的要挟与恐吓,成为网络暴力的一把无形但极为锋利的刀。

观点速递:

1.形形色色的“中国式”。

曾经,在全世界漫传的“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排队”“中国式购物”是让人很不舒服的表达方式,而如今,“中国式撤侨”“中国式救援”“中国式反腐”“中国式扶贫”逐渐成为先进、正能量的代名词,成为整个世界为之倾倒的中国形象和中国魅力。

2.我们都是“中国式”中的一员。

面对各种各样的中国式,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是旁观者。当越来越多的不文明现象被贴上“中国式”的标签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自我反省,对于解决“中国式问题”,需要每个人参与进来。

3.“中国式”大讨论蕴藏“正能量”。

“中国式”这样类似调侃式的名词,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它意味着我们的国民已经开始文化自觉与自我反省,进而谋求自我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这正是这场“中国式”大讨论中所蕴藏着的“正能量”之所在。

文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中国式”的说法最初源自王海鸰的小说《中国式离婚》,改编成电视剧后曾火热一时,衍生出“中国式××”等说法。2012年,网友提出的“中国式过马路”,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成为“中国式”爆发的导火索。有网友循着“中国式过马路”的思路,将翻越马路护栏称为“中国式跨栏”,将开车强行变道称为“中国式并线”,将逆行造成的堵车称为“中国式堵车”。——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2022年2月4日,大年初四,立春,第24届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开幕式倒计时,从“雨水”开始倒数,历经二十四个节气,最终落至“立春”,盛会缓缓拉开帷幕。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倒数,惊艳世人,被誉为“中国式浪漫”。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写作指导:

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式”问题,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国式”文化自信。对比鲜明的两则材料,说明中国文化有利有弊,而我们应该学会辩证思考,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树立文化自信,让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其次,材料一是2012年,材料二是2022年,中间十年,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大环境在改变,我们对文化的认同感也在发生变化。

立意方向:


1.让“中国式”充满正能量。

2.为“中国式”注入新的内涵。

3.让“中国式”变成文明、秩序的代名词。

例文:

推陈出新,弘扬“中国式”

纵览九州四海,漫溯千年春秋,社会生活不断变迁,时代不断发展,“中国式”也从原来带有讽刺意味、含批判含义的“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跨栏”“中国式并线”“中国式堵车”变成了赞誉的“中国式浪漫”。热词的褒贬变化,“中国式”前缀合成词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国民素质的不断优化,见证着中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不仅重视物质文明,更重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当我们见证着这样的文明变迁,也会因此而自豪,并深深明白,当今中国社会,需要更多“中国式浪漫”,可以是“中国式过年”“中国式温暖”“中国式爱心”等等积极美好的词语,“中国式××”最终变成一个寓意赞美、积极、温暖的前缀将是你我共同期望的愿景,为此,你我要共同努力,推陈出新,弘扬“中国式”。

弘扬“中国式”,以点滴积累汇成江海。“中国式扶贫”“中国式抗疫”等等都是由脱贫攻坚战中各个战线的人们、疫情阻击战中前后方的抗疫战士等等一点微光汇成星火而造就的中国速度、中国智慧、中国力量。让中国社会更文明和谐、公平公正,需要你我每一个社会生活的一分子贡献自己的点滴力量,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相信大大小小的“中国式”汇成江海,声势浩大,终成就更好的中国和你我,这正是“小我融入大我”的力量。

弘扬“中国式”,以先辈楷模为榜样指引。我们要学习袁隆平、杨振宁、黄大年等前辈的光荣事迹,发挥榜样的力量,在心中种下强国的种子,日日浇灌,待长成枝繁叶茂,正是你我报效祖国之时。而现在,愿君立下强国之志,行强国之实。

弘扬“中国式”,以传承和弘扬为创新根基。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要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要创造更多以二十四节为倒数的中国式浪漫。正以“天河”“祝融”命名航天的“中国式”取名。“中国式”浪漫,正需要我们坚持坚定文化自信,发扬光大中华文化。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愿我们以“一览众山小”的胸怀,“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气度,“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乐观,立足新时代,弄潮前沿,推陈出新,弘扬“中国式”。

点评:文章立足材料,从“中国式”热词的褒贬变化折射出中国文明的不断提升与国民素质的日益优化入手,娓娓而谈,提出当今社会需要更多的寓意美好的“中国式”,进而得出“推陈出新,弘扬中国式”的结论。然后从三个方面论述如何“推陈出新,弘扬中国式”,思路清晰,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

01
作文素材:2月「人民日报」精彩时评,绝佳作文素材!
02
高考作文素材:《人民日报》中的106个硬核金句!
03
作文素材:「文化交流」关键词+标题+名言+语段+事例!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