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厂”是因何建立的?从朝政清明到宦官乱政,明宪宗的起伏人生

 昵称vUWeivtn 2023-03-18 发布于陕西

一个人出生在皇家,确实是一件高风险、高回报的事情,朱见深两三岁被立为太子,五岁被废,十岁又被重新立为太子,十七岁当上了皇帝。

可以说,朱见深的人生绝对算得上大起大落,确实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朱见深年少的时候非常孤苦,得见人情冷暖,但当上皇帝之后,他还是比较能够匡扶正义的。比如:为于谦等忠臣平反;恢复了他叔叔明景帝的帝号,并且给他追加谥号……

一切的一切都可以看出,朱见深还是一个比较善良和正派的君王,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皇帝,却发明了鼎鼎大名的特务机构——西厂。

原本,锦衣卫在明朝已经是皇帝的禁卫军了,朱棣设立东厂之后,用宦官来当特务,顺便监视锦衣卫。

到了朱见深,他又设立了一个西厂这样的特务机构,帮他打听情报,而且当时西厂的权力还要高于东厂。

由此可见,明朝时期的特务机构,绝对是俄罗斯式的套娃加套娃!

那么,朱见深为什么要建立西厂呢?

幼年卷入皇位之争,懵懂太子忽立忽废

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十六日,“明英宗”朱祁镇驾崩了,同年正月二十二日,由他17岁的儿子朱见深即皇帝位,也就是后来的“明宪宗”。

“明宪宗”原名朱见深,他于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12月9日出生在北京紫禁城内,朱见深继位之后,明朝改元“成化”,因此一提起“成化皇帝”,很多人都知道他就是朱见深。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蒙古的瓦剌部南犯,直逼大同。

当时,朱见深的父亲明英宗不顾群臣反对,在大太监王振的劝说之下,执意要御驾亲征,结果却被瓦剌部生擒活捉,史称“土木堡之变”或者“土木之变”。

明英宗被瓦剌俘虏之后,其弟弟郕王朱祁钰受命监国,而当时的孙太后就立三岁左右的朱见深为皇太子。

由于害怕蒙古瓦剌部借着英宗皇帝的名义骗开各地关防,也为了避免当时国无长君的情况,于谦连同其他大臣就纷纷与皇太后商议,决定拥立英宗皇帝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为皇帝,然后遥尊英宗皇帝为太上皇。

因此,朱祁钰就成为了日后所称的“明代宗”、“景泰帝”。

蒙古瓦剌的也先见自己的阴谋破产,大怒之下便集结大军开始攻打北京,而北京城的守军则在兵部尚书于谦的带领下,抵挡住了瓦剌的猛烈攻势。

不久,各地勤王部队接连赶到,瓦剌只得退兵了。

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六月,蒙古瓦剌部派遣使者与明朝议和,表示愿意送回英宗皇帝,但景泰帝朱祁钰却害怕自己的皇位不保,因此就不愿把自己的哥哥接回来。

当时,在于谦的劝说之下,景泰帝朱祁钰总算是应允了。

当年八月,被俘一年左右的明英宗朱祁镇终于被放了回来,但他回来之后却一直处于软禁状态,一个人住在南宫,大约维持了七年时间。

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景泰帝朱祁钰有了自己的儿子,于是就废掉了皇太子朱见深,将其改封为“沂王”,并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新的皇太子。

岂料,到了第二年,朱见济就夭折了,明廷只得追封他为“怀献太子”。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景泰帝朱祁钰病重,大臣石亨、徐有贞,包括太监曹吉祥等人就撞开了南宫大门,迎明英宗复辟。

明英宗朱祁镇复辟之后,废自己的弟弟景泰帝朱祁钰为郕王,也就是说他不承认自己的弟弟当过皇帝。

至此,英宗皇帝改元“天顺”,而且还把自己先前立的太子朱见深的名字也改成了朱见濡,并重新立他为皇太子。

没过多久,郕王朱祁钰就被饿死了,英宗皇帝当时还给了自己的弟弟一个恶谥——“戾王”。不但如此,先前早夭的朱祁钰之子“怀献太子”,也被英宗皇帝追封成了“郕王世子”。

一直到明朝灭亡,明朝官方也没有再承认过景泰帝朱祁钰立的那位怀献太子。

虽说,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失而复得,但他从小却一直处于皇位之争的漩涡当中,精神压力非常大,因此就成了一个磕巴,打小说话就结结巴巴。

继位收拾烂摊子,艰难应付除奸邪

可以想见,朱见深的青少年时期确实非常悲催!

他有一个极不靠谱的老爹——“明英宗”朱祁镇,曾经一举把大明王朝送到了悬崖边上,当时的他好像是来了一个草原一年游,天天吃羊肉、喝羊奶,实际上他那时就是蒙古瓦剌部的高级囚徒。

明英宗自己倒霉不说,作为他的儿子,朱见深当时的太子之位也随之被废了,虽说后来明英宗时来运转,因为大臣当中的一些投机者,使得他复辟成功,又当上皇帝了,而且还恢复了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

但是,关于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实际上在这时候根本就不需要父亲朱祁镇来恢复,因为当时他的叔叔景泰帝朱祁钰已经病重了,而景泰帝的小儿子也已经死了。

一旦景泰帝一死,当时主政的于谦等人肯定会一心为国,必定就会推出朱见深来继承皇位。

换言之,朱见深当时需要做的就是安心等待自己的叔叔朱祁钰驾崩,然后按部就班地接过皇位就可以了!现如今,自己那个不靠谱的老爹朱祁镇又回来了,朱见深也只得接着熬下去了。

又熬了七八年,朱见深那个祸国殃民的老爹终于病死了,但留下来的却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大明帝国……

朱见深接任帝位的时候只有17岁,与明末时期崇祯帝朱由检登基时的年纪差不多,而且他们遇到的局面也有些相似,可以说是内忧外患、烽烟四起。

在明英宗天顺末年,大明朝当时已经是遍地饿殍,很多老百姓都揭竿而起,而且当时所谓的“流贼”也达到了百万之众。

可以说,当时的明朝内乱,几乎涵盖了整个帝国的所有省份。

与此同时,河套地区的蒙古鞑靼人也不断犯边,还逐渐地把河套地区全给占领了。

除此以外,辽东地区的建州女真也趁势作乱,在边境地区大肆杀戮、抢劫钱财。

因此,当时明朝的辽东百姓们也是深受其害。

如果从明宪宗(朱见深)即位的早期政务得失来讲,他绝对算得上是一位明君,虽说他和所有的君主一样,在当政期间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总体而言:“明宪宗”朱见深绝对算是一位大有为的皇帝!

在朱见深主政期间,处理了前朝不少的危机,对于前朝的弊政他也加以补救,包括在当时阶级、民族矛盾日益加深,外患日益加强的强况下,他也做出了适当的应对,使得大明朝安稳地度过了15世纪的后半期。

为忠臣平反,还世人正义

朱见深继位之后,平反了不少的冤狱,打击奸臣,同时也开始限制锦衣卫的势力,不久又根据朝臣的劝告,公开提出要为于谦平反。

当然了,对于于谦这位大臣,朱见深的感情还是比较复杂的……

当初,于谦保卫了北京城,保住了自己的祖宗基业,朱见深肯定是非常感激的!

但是,当景泰帝朱祁钰废了自己太子之位的时候,当时有不少大臣,比如给事中李侃、林聪、还有御史陈英等人都力持不可,而于谦却选择了沉默不语。

可即便如此,朱见深登基之后,还是以极高的评价为于谦平反,尽显他的明君胸怀。

看见皇帝为于谦写的一道平反诏书,北京城内的老百姓纷纷奔走相告,大家压抑多年的情绪,如今终于开始得到伸张了。

在平反于谦之后,和于谦同时被害的很多忠义之臣,比如都督同知范广、俞士悦、大学士王文等人,也都得到了平反,其余在天顺年间蒙受冤屈的很多官员,也都被朱见深恢复了职位。

追封景帝传美名,任用贤能得人心

经过明宪宗朱见深一系列的平反工作,明朝政局一下子就安稳下来了,政治风气也由明英宗天顺时期的紧张变成了宽和。

成化十一年十二月,明宪宗朱见深又下了一道旨意,要求礼部商议为他叔叔景泰帝朱祁钰恢复帝号,而且还要重新给他加谥号,同时还下令,重修景泰帝朱祁钰的陵寝。

当时,对于宪宗皇帝的这一举措,以商辂为首的文武大臣纷纷联名上表,极力称赞景泰帝朱祁钰在位时的功绩,而且又把诛杀石亨、曹吉祥等人的事情,称作是明英宗朱祁镇当时醒悟了。

最后,在大臣们的提议下,明宪宗朱见深就给他的叔叔景泰帝朱祁钰上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

不久之后,明宪宗又在奉天门外举行了对叔叔景泰帝的加谥仪式,正式确立了明景帝的地位。

可以说,成化年间的政局日渐安定和宪宗皇帝平反冤案,以及为叔叔景泰帝加谥号,这一切深得人心的举措都大有关联。

因此,后世史书《国榷》对此事也是大加赞叹:大哉宪皇追称景帝,所挽回元气多矣!

明宪宗朱见深继位之后,主要是能够任用贤能,当时他还任用李贤为少保,还有华盖殿大学士,而当时内阁的阁臣之中还有彭时、商辂等人,绝对是人才济济。

因此,明宪宗当朝的时候,朝政还是比较清明的。

后期倦怠贪酒色,纵容阉宦乱朝纲

当然了,人总是会变的!

明宪宗朱见深在位后期就开始怠于政事,很少见大臣了,群臣此时奏事则是由内廷里的中官,也就是宦官来代为传达。

而且,朱见深晚年还沉溺酒色,当时的大学士万安为了迎合皇帝的意思,还时常为其进献媚药以及房中术。

更令人惊奇的是,当时作为都御史的李实,包括给事中张善等人,原本都是言官,更是风纪之臣,如今也向宪宗皇帝进献房中秘方,就是为了求官高升。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僧人、和尚,他们在宦官的牵引之下也向宪宗皇帝进献房中秘术,有人还被封为了国师。

当时有个江西南昌人,他本来是布政司的一个小吏,名叫李孜省,先前因为贪赃枉法,在朝廷抓捕他的时候逃跑了。

在逃跑期间,李孜省先学五雷法术,然后又结纳了宫内的宦官梁芳等人,向宪宗皇帝上献道家符篆,以及那些淫邪的房中术。

见李孜省献的药非常管用,宪宗皇帝也很高兴,于是就授他为“上林苑监”,而后还给他加官晋爵,将其升任为“通政使”。

大家想一想,原先作为一个朝廷通缉的要犯,却因为装神弄鬼、献春药方子,如今都成省部级高官了。

而后,李孜省就和大学士万安、僧人继晓以及太监们在一块儿相互勾结,一起操纵官员们的进退,也使得当时朝野侧目。

为什么建立西厂?

事实上,西厂的设立和明宪宗有一次险些遇刺有关。

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的时候,有一位名叫李子龙的道士会旁门左道,他在朝中有很多的亲信和信徒,在这些人的帮助下,李子龙得以有机会进入内宫,登上万岁山并站在高处观察内宫。

当时,锦衣卫的校尉看见有人站在万岁山上往下看,马上就把他抓了起来,经过一番严刑拷打,锦衣卫就报告明宪宗,说李子龙有弑君的意图。

实际上,这件事情完全是因为锦衣卫为了立功,把李子龙屈打成招的,而不久之后李子龙就被杀了。

杀掉李子龙之后,当时才二十多岁的明宪宗也是后怕,整天疑神疑鬼,生怕日后还有歹人会混进宫里,会有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当时,明宪宗就特别想了解宫外的大臣和百姓的动向,于是就派手下得宠的宦官汪直从锦衣卫当中挑选出一些人,让他们乔装成平民,每天出宫侦察这些事情。

要想做事,肯定就得有个机构,于是在成化十三年正月,明宪宗就正式设立了“西厂”,命太监汪直负责刺探朝廷外事。

西厂建立初期,厂址就在北京灵济宫旁的旧灰厂,而西厂内所有的军官都是汪直从锦衣卫将校中选拔出来的,属于明朝的御林军骨干。

因为当时的西厂很受明宪宗器重,所以自打建立以来,它的规模就比之前的“东厂”要大得多,人数也被明宪宗钦定为东厂人数的两倍。

随着西厂的逐渐发展,它也慢慢失去了当初明宪宗想要刺探明朝内外消息的主要目的,转而成为了太监汪直揽权升官的工具。

由于西厂是当今皇帝钦定的,因此主管东厂的太监尚铭也不得不俯首听命于汪直,所以也使得当时的西厂气焰非常嚣张,成立当年就连兴大狱,逮捕了很多大臣,包括当时的郎中武清、乐章、太医院院判蒋宗武、行人张廷纲等高官。

大家要知道,明代各省的左右布政使都是从二品,品秩已经非常高了,但对于这些高官,西厂却可以不经皇帝的同意,就擅自逮捕抄家,而这种情形就使得当时的大学士商辂和兵部尚书项中忍无可忍。

为此,商辂就向明宪宗建议,赶紧把西厂撤掉,其主要理由则是,这些人敢于不向皇上汇报,就擅自抄没三品以上的京官,胆子实在是太大了。

一时之间,明宪宗还挺听话,于是就把西厂的活动给停止了。

但到了同年六月,由于商辂和项中被先后罢免了,因此西厂也很快就恢复了,一直到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汪直失宠之后,西厂才正式撤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