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卓纳纽约|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个展

 WQ_AI_LYS_999 2023-03-18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图片

格哈德·里希特

Gerhard Richter

展览日期

2023年3月16日–4月22日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六 10:00–18:00

画廊地址

537 West 20th Street, New York

【1】《抽象绘画》(细节),2016年;【2】《21.9.2022(8)》(细节),2022年;【3】《9.1.2022(5)》(细节),2022年;【4】《3块玻璃》(细节),2023年。

卓纳画廊欣然呈现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1932年生)的新近作品个展,展览在纽约西20街537号的画廊空间举行,展期为2023年3月16日至4月22日。

展览将汇聚一组里希特在2016-2017年创作的“最后的油画”,其中不少是首次亮相。尽管里希特在2017年时停止了油画创作,但通过持续进行的画作、版画印刷及雕塑,他多元的实践延续了对抽象及感知之可能性的艺术探索。

图片
《格哈德·里希特》展览现场,卓纳纽约,2023年

藉新作展的举办,里希特创作了一件全新的玻璃装置,延续了他对人类感知及建筑环境的探索。一组出自2021-2022年的全新纸本作品——其中一部分以墨水创作,另一部分则以石墨和彩色铅笔为材料——也将囊括于展览中。此外还包括与艺术家题为《心情》(mood)的彩色水墨画作系列相关的作品。正如迪特尔·施瓦茨(Dieter Schwarz)所说,里希特的新作“已经转变成了对可见之物的庆贺,而这种庆贺正在推动他不知疲倦的创造力的新篇章。”

图片

里希特在《条纹与玻璃》个展现场,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2013年

摄影:Oliver Kilig

我喜欢无止境的、无边界的事物;我喜欢持续的不确定性。”

——格哈德·里希特,1966年

图片
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
《3块玻璃》(细节),2023年

展览中的核心作品《3块玻璃》(3 Scheiben)是一件创作于今年的全新玻璃雕塑,它由三块连续放置的、透明但又反光的矩形玻璃板组成,每一块都是竖直的,并且高度将近3.05米。这件装置邀请观众观看作品的表面,并且透过表面、超越表面地持续观看,以揭示出感知的现实中固有的主体性和情景性。

图片
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
《3块玻璃》(细节),2023年
玻璃与钢结构,共3块玻璃板
328 x 220.3 x 205.7 厘米

里希特一直持续地分析玻璃材料,并且始终充满开放性地保持着对此材料的迷恋。他独立的玻璃作品被视为是对绘画和图像创作的一种直接的反照,它们回应了绘画既是镜子又是窗户的艺术史观念,同时也是对里希特“照片绘画”——艺术家从1960年代开始的试验——模糊的视觉效果的一种有力推导。

图片

作品《4块玻璃》(1967年)在《它是......它不是......安妮克与安顿·赫尔伯特收藏》展览现场,根特赫尔伯特基金会,2023年。摄影:Philippe De Gobert

半个多世纪前,里希特首次开始使用玻璃创作,他于 1967 年创作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装置作品 《4块玻璃》(4 Glasscheiben),该装置被认为是对马塞尔·杜尚 (Marcel Duchamp) 的《大玻璃》(The Large Glass, 1915-1923)的回应。正如里希特多年后回忆的那样,“我认为杜尚的某些东西不适合我——所有那些贩卖神秘感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我画了那些简单的玻璃板,并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展示了整个玻璃窗的问题。”

图片
【1】里希特在作品《窗帘四号》前,杜塞尔多夫,1965年。摄影:格哈德·里希特;【2】《里希特》展览现场,海纳·弗雷德里希画廊(Galerie Heiner Friedrich),慕尼黑,1967年。

也许门户、窗帘、表面的图片、玻璃板等是绝望的隐喻,源于我们的视觉使其理解事物,但同时限制并部分排除了我们对现实的理解,这一两为其难的困境。”

——格哈德·里希特,1966年

图片
作品《4个站立的窗格》(2002年),收藏于慕尼黑伦巴赫之家市立美术馆
摄影:Simone Gänsheimer

图片

作品《6个站立的窗格》(2002/2011年),收藏于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

是次纽约展览的装置属于一组包括独立透明玻璃板的后期作品。里希特于2002年开始创作这些装置,从《4个站立的窗格》(4 Stehende Scheiben)开始,该作品现被慕尼黑的伦巴赫美术馆收藏。 

从正面观看时,透过玻璃可见的图像在穿过每道连续的板面时会变得越来越扭曲、暗沉和不透明。正如迪特马·艾格(Dietmar Elger)所观察到的,在这些直立的玻璃作品中,“里希特通过各种形式的操作增加与现实的距离,逐渐将'图像’溶解为现实的框架细节。如此一来,作品就呈现出自己的真实性。”

图片

作品《12个窗格》(2013年)、《双重灰色》(2014年)与《比克瑙》(2014年),收藏于瑞士贝耶勒基金会
摄影:Mark Niedermann

图片

作品《7个站立的窗格》(2002年),收藏于亚特兰大海氏美术馆

图片
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
《3块玻璃》(细节),2023年

一个人在视觉中断、刺激和幻觉、出现和消失的图像中,体验到持续的变化。这些窗格创建出多个分层反射和扭曲。”

——迪特马·艾格(Dietmar Elger)

格哈德·里希特文献库总监

图片

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
《12.07.2022》,2022年
纸本墨水与铅笔
作品尺寸:20.6 x 29.2 厘米
装裱尺寸:34.6 x 44.5 厘米

在纽约的展览中,大量创作于2021至2022年的全新纸上作品也正在展出。它们部分用墨水创作,另一些是用石墨和彩色铅笔创作的。里希特的纸本作品构成了他实践的重要元素,使他能够探索艺术家的手在创作动态和抽象的绘画叙事中所扮演角色的另一个角色。 

图片

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
《2021年11月3日》,2021年
纸本铅笔
作品尺寸:29.5 x 21 厘米
装裱尺寸:44.1 x 34 厘米

图片

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
《11.07.2022》,2022年
纸本墨水与铅笔
作品尺寸:20.6 x 29.2 厘米
装裱尺寸:34.6 x 44.5 厘米

迈克尔·纽曼(Michael Newman)指出,“在一系列平面用一定角度彼此对立的图画中,这些平面可以看作是不透明的屏幕,是图画本身的两倍。”

图片
里希特在科隆的工作室,2022年
摄影:Dietmar Elger

当中的许多作品都以并列的浑浊石墨拓片与同样模糊的半擦除部分为特色。艺术家在这个背景中嵌入了一个稀疏的弧形和线条网络,形成了一个神秘的地形图,似乎描绘了图像制作本身的可能性。

图片

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
《19.09.2022(4)》,2022年
纸本墨水与铅笔
作品尺寸:20.6 x 29.2 厘米
装裱尺寸:34.6 x 44.5 厘米

其他展出的绘画由抽象的单色墨水和石墨组成,呈现出果断、直接的绘画外观。里希特本人分享道,这些纸上作品勾勒出与他的绘画作品平行但互补的路径,很像“同一位作者的诗歌和小说”。

图片

图片

《格哈德·里希特》展览现场,卓纳纽约,2023年

展览还汇集了一组里希特在2016-2017年间创作的最后一批油画,其中多幅是首次在纽约展出。里希特在2017年停止了油画创作,展览展出了他创作的最后一幅画作。作为艺术家《抽象绘画》(Abstrakte Bilder)系列的一部分——他自1970年代以来实践的基石——这些作品体现了里希特对偶然事件以及绘画媒介的历史和材料特性的研究。凭借其高度加工和错综复杂的分层表面,“最后的绘画”突出了油彩和颜色的纯粹物理存在,制定了一种偶然但经过深思熟虑的构图模式。

图片
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
《抽象绘画》,2017年
布面油画
200 x 250 厘米

这种任意的选择、机会、灵感和破坏的方法可能会产生特定类型的图像,但它永远不会产生预先确认好的图像......我希望能达到与随机(或现成的)的自然永远拥有的相同连贯性和客观性。”

——格哈德·里希特,1990年

图片

里希特在工作室,图片摘自《格哈德·里希特绘画》纪录片(2011年),由Corinna Belz执导。图片由柏林zero one film GmbH提供。

《抽象绘画》的模糊遮掩让人想起玻璃作为透明表面和反光表面之间的张力,以及画面隐喻地充当窗户或镜子的概念,强调了里希特如何通过一系列概念框架,在多种媒体中审视绘画。

图片

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
《抽象绘画》,2016年
木板油画
40 x 50 厘米

图片

图片

作品《笼子(3)》、《笼子(1)》与《笼子(6)》(2006年)在《格哈德·里希特:终究是绘画》展览现场,纽约大都会博物馆,2020年

一幅绘画与一名沉思的观众之间的感觉类比是如此的基本,以至于我们直到它被干扰时才意识到这一点。而这正是玻璃碎片所做的:在我们的镜像反射的意义上,我们的反射扰乱了自己在沉思意义的反射。”

——哈尔·福斯特(Hal Foster)

艺评人与历史学者

图片
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
《抽象绘画》,2016年
布面油画
46 x 41 厘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向左滑动,查看精选作品部件 ◀
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
《心情》,2022年
纸本喷墨打印,共31部件
作品尺寸:21 x 29.9 厘米
装裱尺寸:34.6 x 44.5 厘米


里希特通过创作媒介的迭代翻译和相互作用扩展了他的职业生涯,创作了一组喷墨印刷作品 《心情》(mood),它们与2022年在贝耶勒基金会一起首次亮相的一系列彩色水墨画有关。这些充满活力的印刷品与其墨水作品几乎无法区分,揭示了里希特对图像复制的可能性的持续迷恋。


图片

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

《心情》(细节),2022年



在谈到里希特的玻璃装置时,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解释说,“'反射’这个词有两层意义,它将观众带入画面,因此观众同时处于两种状态。” 这种反射的概念在里希特的贝耶勒基金会展览中得到了实质的说明,其中印刷品与原件相邻安装,从而反映出它们的镜像。


图片
《格哈德·里希特》展览现场,卓纳纽约,2023年



这种挑衅的姿态具有一定的魅力,因为几乎没有人在事先不了解它们的情况下能够将副本与原件区分开来。但通过以这种方式复制他的图像,里希特也让自己与它们保持距离,因为起初看起来随机的东西,通过复制品变成了无可争辩的事实。”

——迪特尔·施瓦茨(Dieter Schwarz)
艺术史学者、策展人与作家



图片

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

《心情》(细节),2022年



施瓦茨指出,“与只有创作日期作为标题的原作不同,里希特将印刷版命名为《心情》,使用英文标题代替'Laune’或'Stimmung’等相应的德语术语,让人想起爵士乐歌曲'In the Mood’,也意味着这种无声的图像序列正在迅速成为一个有标题的对象。” 通过《心情》,里希特继续探索和迷恋着连续性和光学处理的可能性。


图片

图片

《格哈德·里希特》展览现场,卓纳纽约,2023年



《心情》版画再现了艺术家毕生对无边无际的关注,以及物质与精神领域之间、纯粹视觉与意识不稳定之间的滑移。施瓦茨重申了里希特在德国浪漫主义哲学和绘画中的血统,强调自然与心灵之间、表象世界与人类理解世界之间的调解。


图片

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

《心情》(细节),2022年




对于现实,我无法做出比自己与现实的关系更清楚的陈述;这与不精确、不确定、短暂和不完整有很大关系。”

——格哈德·里希特,1972年



图片
里希特在科隆的工作室,1991年
摄影:Benjamin Katz
图片由德国波恩VG Bild-Kunst提供,2023年

在卓纳画廊的展览之际,里希特将出版一本新的限量艺术家书《格哈德·里希特:一百幅抽象绘画》,探索艺术和写作中的抽象和偶然性。这本书籍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其细腻内容激发了对抽象的近距离观察和美丽的诠释。


图片
《格哈德·里希特:一百幅抽象绘画》,卓纳图书(David Zwirner Books)出版,2023年





收藏垂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