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绍华 2020年3月31日 首发于 观海卫木兰_新浪博客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d394b85d0102zabj.html 2015年《慈溪市志》正式发行后,我就收到了慈溪市政府赠送给我家族的《慈溪市志》。观海卫…明洪武间迁自山东金乡…,始迁祖胡得玉,曾建宗祠。…23个字,让我惊喜万分。在明朝、清朝、当朝,三个地方志里,完全一致地记载了我家族的历史。 《慈溪市志》为我家族史一锤定音! 当然,《慈溪市志》是不会提及2009年公开于报纸和媒体、甚至流传到海外的我家老屋的胡守仁故居化以及胡守仁后裔化,也不必提及父亲称之为"胡家老屋"的那个建筑。按照我的理解,《慈溪市志》的出版已经否定了"胡家老屋"是“胡守仁故居”,这一点也得到了大多数族人的认可。 和许多宁波籍上海人一样,我们在上海的观海卫胡氏三官殿支派后人,大多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先后移民到上海。按我理工女的外行看法,与历史上的举家移民不同,宁波人向上海移民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分散。随着年代的变迁,上海的我家族后人和留在观海卫的族人渐渐分离,甚至互不往来。即使在上海的后人之间也渐渐散开,随着年代的变迁,又不断向海内外分散迁移。 我家族移民的特点是与教育有关,我就是一个“散“在家族外的典型。2013年偶然得知胡守仁故居化致使我们被胡守仁后裔化,甚至莫名其妙的人想让我去江苏某地认祖宗。禀报父亲后,为了弄清许多疑点,上海后人又开始了第二次家族史研究的集结。七年过去了,我们还是不可能,或许永远无法联系上全部观海卫胡氏的后人。 我是一个习惯于用实验数据说话的理工女,却无法用百分比来表达后人分散的现状。以我对于最有代表性的上海后人的调查来看,基本上是在2013年前后一两年才知道的胡守仁后裔化,都不是从留在观海卫的族人那里传来,而是偶然回乡或通过网络得知。不少是从2015年我在网络上的——《<慈溪市志>一锤定音》之后才知道。 在2015年得到《慈溪市志》后我就不再到处查阅、研究那些“胡守仁故居”的信息了,2019年6月在上海市图书馆替别人查资料时,偶然看到《慈溪市建设志》(2016年3月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 原来,早在2016年还有一本地方志出版,《慈溪市建设志》已为我家族老屋一锤定音! 可是事到如今,还有不少网页、博客、有些地方还是写着”胡守仁故居”。我想,有些问题的解决或许还是需要时间或是什么的。我没有必要纠结在我弄不明白的问题上了,走我的路,做我的事。七年来我明白了,观海卫胡氏家族的先贤们在明朝、清朝、民国对于家乡和祖国所作的贡献。父亲留下的与家族有关的手稿,我收集的家族先贤的资料,尚待整理。 《慈溪市建设志》是慈溪市地方志丛书,这样的史料级别的资料,2016年出版至今已有四年了,一般老百姓是不会知道,不会轻易去图书馆查阅。 我想,该将去年阅读《慈溪市建设志》时的笔记以及《慈溪市建设志》相关的页面通过我的博客以及胡氏宗亲网论坛上的专帖公之于众,或许这才是最好的利用和保存资料的方法。七年来,“观海卫木兰“是观海卫胡氏三官殿分支部分上海后人的眼睛和耳朵,也是一个传声筒。当脱下战袍时,交出这最后一篇观海卫木兰的读书笔记,一如既往,用家族QQ群、家族电子邮箱群发出。特意为某些族人开通了微信,以便广而告之。 在此,感谢慈溪市政府对我家族史的关心和爱护,感谢慈溪市政府的地方志工作者为我家族历史的一次又一次的“一锤定音”。 同时,感谢观海卫乡亲热心的关心;感谢慈溪、宁波、全国胡氏宗亲、甚至于海内外的既不是乡亲也不是宗亲的中国人的关心和帮助。 并以此文,回复关于胡氏老屋的疑问,我不再一一另作解释了。2015年的《慈溪市志》和2016年的《慈溪市建设志》,是代表慈溪市政府的权威性、有史料价值的。 何须来问我?我说,我爸爸说,那有什么用? 该听政府怎么说...... 2019年6月17日观海卫木兰的读书笔记 我观海卫三官殿胡氏支祖胡衡(竹溪公)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老屋,被命名为“胡氏旧宅”列入表5-17观海卫镇主要古(近)代建筑。表中“建成时间“这一栏里为“清代“。表格下一行小文字为:2008年市第三次文物普查时曾确定为“抗倭名将胡守仁故居”。后被认定为胡氏产业”。 在第六章《古建筑》里对于胡氏旧宅有详细的文字介绍。 该把父亲对于老屋的回忆资料整理并公布于众了,如果我早知道会有这么一个《慈溪市建设志》要出版的话,或许表5-17中“胡氏旧宅”的“建设者”一栏不会是空白,“建造年份”一栏该是“清道光年间”了。 ![]()
![]()
![]()
![]()
附:清朝光绪《慈溪县志》里的观海卫城区图 图中胡家宅,就是《慈溪市建设志》里的胡氏旧宅 ![]() 清光绪年间观海卫城区图 红色标记:胡家祠、胡氏义庄、胡家宅(自西向东) 其他相关文章 |
|
来自: 观海卫木兰 > 《观海卫胡氏家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