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20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3·15”晚会开播,今年的主题是“用诚信之光照亮消费信心”。晚会揭露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消费陷阱?你被套路了吗? 第一弹| “泰国香米”竟是香精勾兑而来?根据央视315晚会报道,安徽寿县永良米业,库房里放着一堆堆加工好的大米,外包装上写着“泰子王”二代泰国香米。事实上,“泰子王”只是他们注册的商标,“泰子王”二代泰国香米实际和泰国香米没有任何关系,但消费者哪里知道这其中的门道。 
在安徽香王粮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仓库里,堆放着数十吨大米,外包装写着泰国茉莉香米,原料产地泰国。公司负责人沈经理承认,这些大米同样和泰国香米没有任何关系,香味是因为添加了香精。  按照原国家质监总局发布的《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生产者必须在取得生产许可后,方可从事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记者通过政府相关机构官网查询,而涉事相关企业都没有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 在出售香精的上海朗枫香料有限公司厂房中,记者看到成百上千种原料被随意堆放,大部分外包装上贴着各种代号,看不到具体名称。记者凑近一闻,一股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郭经理说:“老鼠到我这里面干什么,熏都把它熏跑了。” 
早在2010年,315晚会就对一些企业违规使用大米香精,加工假香米做过深入调查报道。十多年过去了,仍然有企业在违规添加香精。郭经理说:“哪一年,(曝光)那个郁金香(香精),我一个朋友的厂里面,在中央二台曝光了,搞死他了。曝光米厂,结果给他搂草打兔子了。” 曝光不可注射的美容针!妆字号美容针或致毁容 “妆字号”的日用化妆品只能外用于皮肤表面,不可以被用来注射。而记者调查发现,一批批打着化妆品名义的美容针剂源源不断地流向市场,最终被注射到消费者的脸上。

 据央视3·15晚会报道,妆字号美容针或致毁容。相关企业涉及海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暨肽因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依圣姿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及旭日美业商贸有限公司等。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副主任医师郭鑫表示:“妆字号产品只能外用涂抹。有些不良商家把它当作注射产品,会引发消费者面部皮肤红肿、破溃、反复发炎,甚至导致无序生长、变形,美容不成变成毁容。”在广东中山发生了一起车辆剐蹭事故,虽然碰撞并不激烈,但骑车人的安全头盔破损严重,塑料外壳解体,破裂的头盔碎片扎伤了骑车人的眼睛。电动自行车头盔质量不过关,导致消费者受伤的事故频发。3·15晚会选取了市场上热销的电动自行车头盔进行检测:①是吸收碰撞能量性能测试,测试人员将头盔佩戴在头模上,拉升至1.6米的高度进行释放,模拟骑乘人员摔倒时,佩戴安全头盔的头部与地面碰撞接触的场景。一款红色头盔应声开裂,产生了一条20多厘米长的裂痕。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头盔厂家为了压缩成本,使用回收料等劣质材料进行生产;②是耐穿透性能测试,测试人员将钢筋头拉升至1米的高度进行释放,模拟头盔遇到尖锐物体时,对佩戴者头部的保护能力。有8款头盔达不到新国标要求,有的几乎被劈成两半;③是测试电动自行车的佩戴装置,模拟在发生事故时,头盔能否固定在佩戴者的头上进行持续保护。共有16款不符合新国标要求;④是护目镜耐磨性测试。有16款不符合新国标要求,磨损后的镜片透光性明显降低,成像效果大打折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