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恋毛泽东 韶山读书郎(下) 李人毅作
编者按语 《塘边书影》与《润之咏蛙记》是《韶山读书郎》组画中的后两幅。 在伟人毛泽东少年的读书生涯中,有两个值得纪念的地方,一是韶山冲的老屋前的小荷塘,一是湘乡东山学堂的大池塘。十六岁之前,在家乡老屋的荷塘边留下了他读书的足迹,多少个清晨的时光里,他坐在塘边苦读着,身影倒映在水中,那永不消逝的涟漪令人神往。《塘边书影》一画,就是以“韶峰自有黄金屋,能为万世育栋梁”为画眼,记述了后人对毛泽东这段读书时光的感怀。 湘乡的东山学堂,是毛泽东走出韶山冲接受新式教育的第一站;也是十七岁的他探索世界,改造中国,萌发中国梦之始。1955年,毛泽东在与东山同学谭世瑛谈话中,再次说起了东山学堂:“我进不了东山学校,也到不了长沙城,只怕出不了韶山冲呢!”足见东山学堂在伟人成长中的重要地位。 东山学堂有一个可以游泳的大池塘,著名的《七绝·咏蛙》就写在这里。 画家李人毅曾流连在塘边,坐在当年毛泽东的教室里感悟追索伟人的足迹,并提笔速写了几幅东山学堂的剪影。这幅《润芝咏蛙记》就是当年情境的再现,其中“伟人求知起步地,蛙鸣东山豪气扬”诗句,更深化了主题。以诗书画相推挽的艺术形式,使我们缅怀伟人有了形象化的参照。 ![]() 塘边书影 李人毅作 留云借月恋谷场, 书影随行绕清塘。 韶峰自有黄金屋, 能为万世育栋梁。 ![]() 题《塘边书影》/ 李人毅书 润之咏蛙记 李人毅作 外婆清深小道长, 肩挑行囊闯学堂。① 伟人求知起步地, 蛙鸣东山豪气扬。② 注: ①毛泽东小道是伟人少年去外婆家走过的小路,他肩挑行李,沿着这条路去湘乡东山学堂求学。 ②“七绝·咏蛙”是毛泽东作于东山学校的一首诗,现刻于池塘边成为一景。 附 毛泽东七绝《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
![]() 作品局部欣赏 ![]() ![]()
李人毅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国家一级美术师 美术评论家 原《美术》杂志主编助理、执行编委 人民美术网总编 |
|
来自: 新用户7063xyQG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