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太有远虑必定发愁

 笨蛋贰歌 2023-03-19 发布于河北

今日更新一则古代笑话,名字叫做“虑二百岁寿诞”。

笑话文源自清代石成金所著《笑得好》文集,是他的成名书本《传家宝》四集其中之一。

笑得好这个名字其实有很强的欺骗性,初读的人听闻这是一本笑话书之后,会把中间的“得”字理解成结构助词,用来修饰后面的副词“好”字,表示读了这本书之后会很好地笑出来。

实际上,其中的“得”字取的是本意得到,“笑得好”意思是通过笑文达到劝人学好的目的。

这并不是后人对作者的过度解读,关于这一点他自己在自序中说得很明白:“予乃著笑话书一部,评列警醒,令读者凡有过愆偏私,朦昧贪痴之种种,闻予之笑,悉皆惭愧悔改,俱得成良善之好人矣。”

石成金认为人性皆善,有的人为非作歹是因为没人引导偏离了轨道,所以通过笑话文的形式警示告诫,以达到振聋发聩自省吾身的目的。

他的说法明显收到墨子思想影响,墨子曾经说过:“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人生下来就像白色的丝线,放进青色的染缸就成了青色,放进黄色的就染成了黄色,所以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影响是最大的。

也正是基于此,石成金的《笑得好》一书中所编纂撰写的笑话文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宁可牺牲笑点也要保留警示意味,这就和《笑林广记》一书所收录的篇幅有很大的不同。

为了达到自己警醒他人的目的,作者石成金更会在每篇笑话文的最后加上自己的评语,让自己想要表达的精神内容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当于自己给自己捧哏,翻包袱儿。

所以读他的书,有一种听评书的观感,不仅仅是听闻了故事,还感受到了点评。

至于这种把自己的观点放进笑话里的行文方式能不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您几位先生自有定论,我说了不算。只不过通读全书之后我先剧透一下,甭管作者石成金有没有过度延伸自己的思维方式以至于产生说教意味,他的文章是真敢写啊。

对比其他的文章,今天要说的这篇笑话简直算是毫无攻击性可言了呢。

说的是有一位老人生平享尽荣华富贵,儿孙满堂,身体硬朗,直至百岁寿辰仍然形容不减当年。

贺客填门,老人却皱起眉头似乎有些不开心。众人问道:“如此福禄寿全,还有什么忧愁的呢?”

老人说道:“各样都不愁,只愁我二百岁过生日,来祝贺的人怕是要多几千几百人,到时候要我如何记得清他们都是谁啊?”

作者锐评:二百年后,几千几百人来贺者,逐位如何迎送?如何款待?如何答谢?也要预先愁虑,才不痴迷。

再过百年,怕是老人早已仙逝,所以他的忧虑毫无道理可言。石成金认为老人预先忧愁百年后的事情,正是因为如此才不会让自己像其他百岁老人似的变得思维迟钝,从而能够保持健康的身心。

否则太过顺其自然,心中不留任何事情,早晚会变得痴迷。

这道理本无错。都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眼光放得太近给自己没有设定目标和行程,通常都不会走得太远。只是宛若笑话中老人所讲,再过个百年自己要如何款待宾客也成了眼下要担心的事情,那怕是心中所藏的忧虑太多了,一辈子活在对未来的仇怨上,即使活了千年,那有什么快乐呢?

归根到底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度的问题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