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聊天津日租界发生的那些事儿

 写乎 2023-03-16 发布于四川

作者:引义人

在天津旧日租界明石街和宫岛街(今山西路和鞍山道)的交叉路口竖立着四座了不起的建筑使得该路口可以称得上是日租界行政中心。

(一)中日密教研究所——日本人的阴谋

站在明石街和宫岛街向东南角望去,你会发现一座老旧颓败的二层小楼,您开别小看这栋二层小楼当年在日租界时期可是相当厉害。

它是日本人在天津兴建的六座寺院之一的真岩宗高野山金刚寺这座二层小楼是一座寺院。真岩宗高野山金刚寺在当时被称为叫做中日密教研究所,那中日密教研究所在当时是干什么的呢?

它建于1931年的年初,当时是以佛教的名义招揽亲日派。所以当时这个教派里都有谁呢?有王一堂,有段祺瑞,有曹汝霖还有孙传芳和龚心湛……就是很多和日本相关的人包括笃信佛教的人都加入了这个组织里边去。

中日密教研究会就是以佛教的名义拉帮结派。拉拢当时中国的一些高官加入日本人的队伍当中为他们日后的建立伪满洲国以及华北自治做准备。

(二)张彪和他的平远楼

与这座建筑相对的东北角的建筑更加了不得它的名字叫做张园。

张园的诞生年代是在1912年之后在清王朝决定复辟之后,当时的两湖统治者张彪决定下野天津建房,但是张彪下野的第一站还真不是在天津,在哪呢?在上海,后来张彪去了一趟日本在日本待了一段时间他觉得日本挺好。

后来他来到天津发现天津有日租界所以当时他就决定在日租界建一所房子,就是这座张园,过去的张园叫做平远楼,但是现在屹立在山西路和鞍山道东北角的这座建筑是后来日本人把这块儿地买过来之后把张彪的平远楼拆了,拆完之后重新修建的这座建筑。

不管是溥仪还是孙中山先生他们来到天津之后都是住在平远楼。

(三)从露香园到瞭望楼

在过去冬天的时候张彪就把这座园子租出去,租给谁呢?租给一个广东商人。

这广东商人就把这个地改了一个名称叫做露香园。露香园是当年天津卫在1920年前后三大游艺场之一。而另一个游艺场就在它的斜对过叫做大罗天即现在的鞍山道小学,还有一个游艺园是在今广东路与马场道交汇口的陶园,也就是今天津新华中学旁边的那座英式硬顶的红房子。这三处建筑就是当时天津历史当中的三大游艺场。

可是后来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的时候在平远楼住了一个星期,转年末代皇帝溥仪住到了这个园子一直居住到1929年7月9号才离开了平远楼,前往了几百米处的静园居住。

这个时候这处房子在溥仪离开之后就卖了,卖给谁了呢?卖给了日本居民团,也就是相当于租界里的工部局,但是日本叫做居民团。日本居民团把这座平远楼拆了,盖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样子。然后无偿地租给了当时的华北屯军司令部。

你会发现这个房子的塔楼是整个日本租界最高的建筑,目的是为了日本人站在房子的塔楼上瞭望四周。也就是说现在张园的塔楼的作用是日租界的“瞭望哨”。日租界当时都是二层的小楼,而张园的这座塔楼是整个日租界当年最高的建筑,站在塔楼上边日本人巡视整个日租界可以说是一览无遗。

(四)西红柿炒鸡蛋是一道正经八百西餐

当年溥仪在张园居住期间还发生过一件趣事儿,大家都吃过西红柿炒鸡蛋吧?但各位不知道的是西红柿炒鸡蛋其实是一道正儿八经的西餐。它的发明者是溥仪,它的发明地是天津的张园。溥仪有一个英文老师名字叫做庄士敦。庄士敦在北京的紫禁城里教会了溥仪吃西餐,而溥仪的皇后婉容也非常喜欢吃西餐。

尤其是1925年溥仪到了天津之后婉容就很开心,因为天津是婉容的家乡。所以婉容到达天津后第一件事就是脱下所谓的黄袍,换上高跟鞋穿上小旗袍烫个大波浪换了一身行头,拉着溥仪今天打网球,明天看赛马,后天又去起士林吃奶油栗子粉喝咖啡。因为天天这样做,所以溥仪是一个接受西方文化比较容易的一个皇上。

结果有一天溥仪特别想吃一道叫做红菜汤的外国菜。他就想研究研究这道外国菜怎么做,结果他就决定自己尝试。他就卖了西红柿,那会叫做番茄,是外国引进到中国的蔬菜,所以当时叫做番茄。结果溥仪按照红菜汤的形式就制作出一道菜,这道菜就是今天餐桌上常见的西红柿炒鸡蛋。

溥仪他也没想到红菜汤没做出来,但是做出了一道100年之后所有中国百姓都特别喜欢的西红柿炒鸡蛋。所以这就解释了这西红柿炒鸡蛋为什么日本也有,因为他们就是在天津日租界时期和中国人所学。所以溥仪的西红柿炒鸡蛋完完全全是按照西餐的规制去做的。

(五)熙来饭店——齐白石的年轻时代

而明石街和宫岛街交汇口的西北角现在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大楼在之前是日租界的熙来饭店,这座饭店在1930年的时候住了一位客人。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天津,那个时候他还不出名。

当时他来到天津拿着他的雕刻到马路对面的大罗天去卖,过去的大罗天是天津最早的古董古玩的交易市场。年轻的他拿着印章去大罗天换钱。

那么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最后的印记是留着一把大胡子戴着一个眼镜,靠画虾出名。这个人就是齐白石先生。他1930年第一次到天津就是住在大罗天对过的熙来饭店。

如今故人已去,繁华如烟,曾经的日租界变成了一座座百姓的民居安静地隐匿在这繁华滨江道的后面,安静,老旧,烟火气息浓郁。但是一百年之后今天的鞍山道居民区也将成为历史。今天的这些人,这些事儿又将由谁为你我讲述啊……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