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通散户和专业交易者有什么不同?

 追梦文库 2023-03-19 发布于天津

很多人觉得“散户”和“交易者”就是个名称,但我并不认为,原因在于认知的差别。

散户是什么?看到市场大热,被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引动了求财的念头,然后想进来分一杯羹,当他发现亏钱远比赚钱容易时,他就会质疑市场的公平性,会懊悔自己没能控制好心态,但唯独不愿意接受自己缺乏技术能力和专业性的事实

所以散户的最大特点是盲目自信,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提前考虑到了走势的各种可能性,但却因为一点“小疏忽”导致自己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比如:

“我本来是坚定看空的,但却被反弹影响了,以为要转多”

“我原来底部的多单,但心态不好给平了,不然拿到现在早翻十几倍了”

“要按我原来的思路,坚持一下套单就解了,可惜听信XX老师的话,没抗住在最低位割肉了”

有了这些念头,能从挫折中学到什么呢?根本学不到什么。

看不到错误的源头是认知上的冲突,只有个“棋差一招”印象,而“刻板印象”会让他极度期待市场再走一次重复的行情,然后幻想这次“做对”能扭亏为盈

极强的交易冲动,有时候是致命的,它会“美化”走势,让人跟实验室里饥饿的小白鼠似的,频繁的去尝试进场,渴望那一次盈利带给人的刺激感和满足感。

斯金纳的“白鼠实验”:在箱子外面放置水和食物,箱内是一只饥饿的小白鼠。

文章图片1

每当小白鼠按下箱子内的拉杆,食物就会掉入箱内,经过多次操作小白鼠熟悉规律之后,只要饿了就会去按拉杆,慢慢的形成了按压摇杆就能获得食物的条件反射

随后斯金纳改变了实验规则,并不是每次小白鼠按拉杆都能获得食物,而是把掉落食物的概率改为随机掉落。

在这种情况下,小白鼠不知道哪次按拉杆能获得食物,获取食物的可能性就变成了一个“刺激物”,吸引它连续去按压拉杆...

所以了解一下行为心理学挺重要,因为交易很多时候是市场各方角色之间的“心理博弈”,有时候我们需要克制自己内心的偏见与人性弱点,才能践行自己的策略,寻求最大的出手胜算和利益。

比如我们想一想:

本来看空,却被反弹影响

说明什么呢?说明他本身看空并不坚定,可能临盘时大脑里的交易思路和技术逻辑在互相打架

所懂的具有指导性的交易理念告诉他,应该“顺势操作” “坚定立场” “等待反弹后好点位进场”

而具有实践性的交易策略又在提醒他,“价格要反弹XX位置,短多也有利润空间” “反弹这么强,没准是要反转,可以先试多”

那么在这种思维矛盾的情境下,理性没了,逻辑性也没了,谁掌握最终的一切呢?答案是潜意识,行为习惯

所以很多人说自己做不到知行合一,其实这是表面现象,深层次的问题就是脑子里多种不同流派的技术认知在打架,大小级别各种理念在冲突,整个交易思想是混乱的。

这种内心深处的矛盾就必然导致他会在各种情境下随意发挥,摇摆不定,没办法保证交易逻辑的一致性。

哪些原则优先级最高?谁是次要原则,谁是主要原则? 谁该听谁的,就是解决大小级别矛盾的问题

或者说交易逻辑,最终我们要解决的就是从属问题,技术分析复杂吗?并不复杂,极大部分的理论本身都是建立在市场的动量效应上,只不过是操作手法和描述措辞不同而已。

所谓交易逻辑的自洽,就是“由大至小”的明确周期从属、谁主要,谁次要的关系而已

或者

原来底部的多单,但心态不好给平了,不然拿到现在十几倍的利润

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说他在进场之前,有能力去预估未来趋势的空间和幅度,制定计划时明确了当前处于“价格洼地” ,一连串思考之下产生了当前是“底部”的市场认知。

那么他会不知道自己的底单是具有点位优势吗,他能不知道未来有多大的获利潜力,怎么会甘心赚个蝇头小利就平仓了呢?

答案是:事前他就跟个小白鼠一样,完全是在漫无目的尝试中偶然抓到了一次好机会,但是并不知道这笔单子意味着什么,还以为自己随便平掉之后,明天再做还能碰见一样。

他没有对“市场机会”的足够理解,但是他潜意识中却建立了,再次进场——有机会搏出大趋势的条件反射。

一切交易行为的背后是有相应的市场认知支撑,认知不到那么眼光自然会变得非常短视

因为他技术水平不足以让其理解1-3个月后的趋势发展,看不出趋势幅度带来的盈利空间,能看到的只有眼前的得失而已。

但实际上,交易者真正关心的是怎么在一笔正确交易的前提下赚到更大的利润,追求上限而不是重复进场希望每一笔交易都是正确的,追求盈利次数。

其实交易中遇到的极大多数问题,都是认知问题而不是心态问题,真正的心态考验是什么?

是承受策略失效回撤的可能性不癫狂,接受偶然出现的失败挫折不心灰,在低谷期依然能保持学习和热情的能力,扪心自问一下,有几个人敢说自己做到了。

其实我们学技术方法,学的到底是什么?就是摆脱市场“小白鼠”的命运,改变依靠直觉形成的交易习惯,尽可能避免用感性思维做交易。

交易者该是去归纳趋势的发展规律,然后看走势结构去依靠重要节点推演趋势演变的路径,用条件假设和逻辑推理来为自己制定交易计划。

也就是说,必须保证自己想的足够远,有预见性才能改变短视的习惯。

然后

“要按我原来的思路,坚持一下套单就解了,可惜听信XX老师的话,没抗住在最低位割肉了”

要说交易最害人的,就是盲从心理,经常有朋友甩个截图过来,问我对行情怎么看,问他套单该不该止损。

其实,这是一种自信缺失的表现,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他这一次如何是好,而是他没有基本分析能力,没办法判断对错的话,根本就不具备做一个合格交易者的条件

躲的了这一次,躲得过下一次吗? 别人能回答一次,难道能不分昼夜24小时来帮你解决进出场问题吗?

这就像一个还没考驾照的人,先掏钱买了辆车满大街狂飙,这一个“马路杀手”早晚不是杀别人就是杀自己,被人收割或被市场收割是必然的结果。

甚至说句不好听的话,人为什么会犯蠢呢,就是我们在意识不到犯蠢的危害性,如果意识到后果,就不会犯蠢了。

得克服一下耍“小聪明”的习惯,没有人可以通过“指点”“喊单” 来发财,如果有的话,现在满大街都会是“喊单公司”,毕竟谁不想简单发财,能保证的话,这会是多么大的市场需求...

所以有些行业空白,不是别人想不到就咱们眼光好,而是这些“空白”要么是需求太高满足不了,要么是需求本身就是伪需求不存在。

还有很多朋友跟我说,我想学交易,但是没有方向,想起步但似乎无路可走。

但实际上, 一本书写个读书笔记难吗?推敲一下作者的进场出场方法买个复盘软件回测一下贵么? 写一个月的盘前计划能占用很多时间吗?

对于很多长期亏损的人而言,学习所花费的精力和成本根本微不足道,谁都知道正确的入门方式,但没受重大挫折之前,我们都没有紧迫感,会心里犯懒和保守而已

等到挨了打了,平复破碎心态已经很难了,再让他重整旗鼓保持极强的学习劲头,确实有点强人所难,破而后立往往是需要极大韧性的

因此,最佳的学习阶段就是没有亏损的时候,没有负累“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所以并不是真的没有路,只不过是很多人接受不了迈出第一步所需要的毅力或者说相对确定的付出而已,普通人更加害怕的是付出后没有回报,光是联想到这种可能性就已经开始逃避了。

而这恰恰就是交易者最应该克服的问题之一, 我们每做一笔单子,止损永远是确定的投入,而能否成功出场则是未知的,所以得只问对错,不问结果,坦然的接受不确定性才能走的更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