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 | 儿科医生带你了解儿童保健科

 一切皆可能 2023-03-19 发布于四川



 儿童保健科作为临床的三级学科,大部分人群对它缺乏认识,不知道儿童保健科是干什么的?甚至一些专科医生也不太清楚,正所谓隔行如隔山。让儿科医生带你走进儿童保健科,去了解一下儿童保健科的医生都在做什么工作,小宝宝为什么要定期做儿童保健。


儿童保健科是由发育儿科学、预防儿科学、临床儿科学、社会儿科学共同构成的,它是以发育医学为基础,预防为主,主要面向6周岁前的群体,全面、全程、连续地提供监测保护,保障儿童全面发展。意义重大。它不同于普通的儿科门诊,去儿童保健科的小宝宝都是在没有发热、腹泻等相关疾病的身体状况下,说白了,不是去看病的,而是让医生检查一下,看宝宝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的生长发育情况如何,有没有潜在的问题。很多家长并不重视这个过程,甚至认为可有可无,应该改变去医院就是看病的观点,重视儿童保健。

我们的小宝宝出生后,第一个见到的是产科医生,第二个就是儿童保健医生了,新生儿期的儿童保健工作主要是做疾病筛查及听力、视力检查。通过采足底血的方式检查,要在小宝宝生后3天到1周内,充分哺乳的情况下,主要是检查四种疾病:苯丙酮尿症(PKU)、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先天性肾上腺皮脂增生症(CAH)。这四种疾病在新生儿期发现后都是可以得到有效治疗的,为家庭和社会减轻负担。经济条件允许的家庭可以同时进行遗传代谢病的筛查。新生儿的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通过听力筛查可以检出听力障碍者,及早干预,否则可能因聋致哑,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视力筛查主要是检查早产儿的视网膜病变。

小宝宝出生后在满月后要进行1次查体,然后是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也就是生后第一年有4次查体;从1周岁到3周岁,每6个月1次,每年2次;从3周岁到6岁,每年1次查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421查体,也是最基本的一个检查时间。如果宝宝有异常情况还要增加查体次数。421查体的时间段都是宝宝发育关键期,通过检查来监测宝宝的生长发育,做到儿童的健康管理。具体都有哪些工作要做呢?


Image生长的监测

 生长的监测主要是通过四项检查,体重、身长(身高)、头围、胸围。需要按月龄将测量的身高或体重值填入生长曲线图,或通过软件录入,同时在图上找到对应点,需要多次测量后连成线,观察孩子生长发育是否规律。凡是落到25-75百分位范围内为中等。在3-97百分位范围内就是正常的。如果向上偏了,说明是追赶生长,也就是这阶段的生长速度快了。如果向下偏离,说明的是生长慢了。如果是并行的,说明生长良好。生长慢的要查找原因,主要有两方面要考虑:喂养不当或疾病影响。对于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观察生长曲线特别重要。


Image体格的检查

医生会对宝宝做全面的全身检查,包括头、皮肤、心、肺、腹部,生殖器、四肢、以及动作反应等等。通过检查发现宝宝是否存在问题,比如发现心脏杂音,要进一步做心脏超声除外先天性心脏病,早期发现髋关节发育不良,通过检查还会发现小男孩是否有疝气、鞘膜积液,小女孩是否有小阴唇粘连等,同时给予专业指导。


Image喂养与营养

喂养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宝宝的生长发育,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指导正确的喂养方法,解答诸如母乳的乳量不足、溢乳、母乳性黄疸等相关问题。科学指导6个月以后的宝宝的食物转换,儿童营养需求包括营养素、营养行为和营养环境三个方面,婴幼儿喂养过程的液体食物喂养阶段、泥糊状食物引入阶段和固体食物进食阶段中,不仅要考虑营养素摄入,也应考虑喂养或进食行为,以及饮食环境,使婴幼儿在获得充足和均衡的营养素摄入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育儿指导也是儿童保健医生的重要工作。必要时需要检查血常规、维生素D、血清铁蛋白、骨密度等相应检查。


Image

发育的监测


主要是看宝宝的语言发育、社会适应能力、粗大动作、精细动作为是否能达到同年龄段的相应水平,如果宝宝3个月还不能把手放入口中、6月不会翻身、9个月还不能独坐、2岁还不说话,提示宝宝的发育有问题。需要进一步评估。常用的筛查方法是0岁~6岁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儿心量表Ⅱ)、丹佛发育筛查测验DDST)、格赛尔发育诊断量表(Gesell)等,针对问题给予干预。有条件的单位科室可尝试使用ABCD快乐育儿法,对儿童早期发展进行促进,对后期发育迟缓儿童进行干预。


Image

儿童保健门诊


 以上是基础儿童保健的内容,也是宝宝每次检查的内容。但儿童保健科可不仅仅是这些工作。他们也有门诊,这种门诊是针对具有心理、行为疾病的患儿,如抽动症、多动症、孤独症、脑瘫、喂养困难、营养不良、睡眠问题、吮指症、语言障碍、遗尿症、咬指甲癖及心理问题(厌学、焦虑、抑郁)等。有的医院把哮喘、过敏、矮小、肥胖等问题也列在儿童保健门诊。


    由于我国各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同,人员的认识不同,有的地区儿童保健科发展很好,儿保科有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可以分为多个二级科室。有的地方可能连基本的保健内容也没有达到,儿童保健科是由临床医生兼职的或护土来做,根本没有专职的医生,对儿童保健的知识掌握也不熟练。有的地方的儿童保健科就是提供了预防接种,没有担起相应的任务。我们地区通过网络平台管理儿童保健,检查-评估-管理一体化,家长通过手机就可以查看相关信息,就是移动健康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方面家长会通过平台查询检查结果,了解宝宝的生长曲线。另一方面便于医生管理并开展项目,对于基层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帮助。

我是一名儿科临床医生,在工作中发现门诊上来看病的很多是与养育相关问题,特别是2岁前的小宝宝,根本不需要用药去干预,但家长不理解医生为什么不开药,家长的认识局限于用药物来解决宝宝的问题,比如宝宝不爱吃饭了,就会问医生能不能吃个药调理一下,而很少会想到是喂养出了问题。大众的科普知识匮乏,主要也是儿童保健的知识不足,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儿科门诊医生也应注重保护广大儿童身心健康,把保健与治疗疾病相结合,以预防为主,做到有病及时诊治,无病早期预防,儿科医生不但要做疾病的检查及治疗,还要做好体格检查,及时纠正生长发育的不足,提出一些合理的饮食、活动及常见病的预防方案,懂得筛查疾病,善于发现疾病的潜在和早期状态,进行早期的干预和预防,对儿童的健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儿科门诊医生应注重治疗疾病的同时,注重儿童的保健。也有必要做些科普工作,提高群众的认识水平,逐渐让整个社会都重视儿童保健工作。



本文来源:儿科医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