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白玉霜之死》张平【筱白玉霜诞辰100周年】第二章追思篇41丨隆重纪念评剧艺术大师

 二马仔 2023-03-19 发布于北京

隆重纪念评剧艺术大师

筱白玉霜先生

诞辰100周年

(第二章 追思篇)

图片

小白玉霜之死

张  平

图片

图片

小白玉霜是评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一代名家。作为一个普通人,她胸怀坦荡,真诚善良。虽然因为有不够冷静、容易冲动的缺点,常被人误解或非议,但她却是一个堂堂正正、纯净透明的人。在舞台上,她是我们崇拜的艺术家;在生活中她是亲切的大姐。一想起她那艰难坎坷的一生,怀念、惋惜、同情、为她不平……

摘自:张慧 曹其敏 编著

《筱白玉霜传》序

图片

图片

小白玉霜之死

张  平

一九六七年严冬, 妖魔乱世, 黑云压城。北京西城区锦什坊街一百七十三号的主人--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小白玉霜陷入困境,她经常被批斗,丈夫也与她划清界线,同她分居了。

一九六七年十二月十六日,戚本禹在中央直属文艺系统大会上,公开点了小白玉霜的名,污蔑小白玉霜“搞不了革命还要搞反革命。”那年月,他们点了谁的名,谁就没活路。穷苦艺人出身的小白玉霜怎能招架得了!朋友告诉她这一消息后,她浑身象散了架一样瘫软了,两条腿不听她支使了,不知是怎么走回了家。

一九六七年十二月十七日夜,阴风凄凄,寒意袭人。此刻,造反派通知她第二天要接受更大规模地批判、斗争。这一夜,小白玉霜好似在刀尖上度过的,怎么也睡不着。她忽而站起,忽而躺下,忽而跑到

院落里踱来踱去。忧思,矛盾,痛苦,激烈地向她袭击。谁也不知道,在这个夜晚,她究竟是什么时候躺在床上人睡的….

翌日 清 晨,造反派来“带”小白玉霜接受“批斗”。见她未起床,击门不开,便猛力地踢门而人,冲到小白玉霜床前拽她。但见小白玉霜紧闭双眼,脸色紫青,已不省人事了……小白玉霜身穿睡衣,盖着雪白色浅碎花的棉被,躺在担架上被抬进医院。医生对这位人民艺术家进行了全力以赴地抢救。好心的同行默默地祝愿能把小白玉霜同志抢救过来。可是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还不见小白玉霜醒来。这位年仅四十五岁的艺术家,卒告香消玉殒了。

经验证,小白玉霜是服了过量的安眠药死去的。人们在她女儿床边发现一个小半导体、一块手表和五十元钱,还有两张小纸条 :一张是给女儿的,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半导体留给你听,手表给你戴,钱给你买书用;另一张是给剧院司机李诚的,上写:我死后,把我送到火葬场。在小白玉霜房间的台历上,还清楚地记着某某人来威胁我,和我要钱,我不敢不给……在她的左手心上,还密密麻麻写着看不清的字。不难看出,小白玉霜是被迫而死,以一死抗议邪恶的。

小白玉霜《秦香莲》

小白玉霜是中国评剧院的著名演员。曾任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委员,中国评剧院艺委会主任。一九五〇年,她在北京参加全国第一次文代会时,受到毛主席的接见,毛主席握住她的手说:“你是小白玉霜,白玉霜是你什么人哪?……”她与毛主席握手的照片,一直挂在她自己的房间里。

小白玉霜在党的方针指引与培养下,追求评剧艺术的创新与改革。她是一个突出的革新家。在马少波、胡沙、张玮等新文艺工作者的帮助下,她在评剧舞台上塑造了一批新人物形象。在音乐唱腔方面,她更是革新能手。她力求根据剧情的需要,与新音乐工作者合作,创造新的唱腔。因此她饰演《金沙江畔》中的金秀的唱段“小酸枣”、《小女婿》中杨香草的唱段“鸟入林”、《秦香莲》中“见皇姑”的唱段等等,成为传遍大街小巷的千古绝唱。

图片

她参加演出的现代戏很多,如《兄妹开荒》、《九尾狐》、《千年冰河 开了冻》、《小女婿》等,对评剧的改革和推动现代戏的创作起了重大作用。后来她又演出了《罗汉钱》、《苦菜花》、《金沙江畔》等,在全国也都有影响。她主演的传统戏《秦香莲》拍成电影后,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一九七九年二月二十六日,北京城晴空万里,中国剧协与中国评剧院在北京西郊八宝山公墓,为小白玉霜同志举行了十分隆重的昭雪平反追悼大会。

中央文化部、北京市文化局的领导同志及全国戏剧界知名人士,怀着极其痛惜的心情,悼念小白玉霜同志。原文化部艺术局局长马彦祥同志致悼词。他沉痛地说:“小白玉霜离开我们已经十二年了。这对我们评剧界是重大损失。至今,想起她,我们仍感到万分悲痛。”新的党中央粉碎了万恶的“四人帮”。小白玉霜同志的冤案也得到了昭雪。小白玉霜的演唱又在电台播送,她演的电影《秦香莲》又与千万观众见面。她的“白派”艺术已有继承人和发展者。事实证明,人民喜爱的艺术,任何反动派也是扼杀不了的。

小白玉霜是中国评剧艺坛的瑰宝。虽然她别世已二十年了,但小白玉霜的演唱艺术仍然熠熠发光,并将永远记载在中国评剧史册上,永远存留在中国人民的记忆中。

(文/纪念小白玉霜诞辰65周年逝世20周年)

小白玉霜《秦香莲》

作者介绍:

图片

张平,(女)副研究员,长期从事评剧事业,熟悉评剧发展过程,了解不同时期评剧演员的艺术人生。自50年代以来,先后出版连环画脚本《风筝误》、《拜月记》、《一个新战士的成长》,话剧《婆与媳》、《浪子回头》等作品;创作评剧戏曲现代戏《青年的一代》、《祝你健康》、《在街道上》、《欧阳海之歌》等(均由北京海淀评剧团上演);著有《评剧明星》、《喜彩莲小传》、《时代艺人喜彩莲》、《艺苑奇葩赵丽蓉》等书;在《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大众电影》等全国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近200篇。

图片

李再雯同志艺名小白玉霜,她是继承白玉霜的艺术、中兴白派的杰出传人,是我国富有开拓精神、并取得卓越成就、对评剧的革新发展有重大贡献的演员。她一生中,特别是北京解放以后,曾主演了若干经过整理改编的传统剧目和新编历史剧,而且主演过不少现代题材评剧。她是新中国成立前后一位最早主演现代戏的先行者,在戏曲改革中,她是一位功力深厚、锐意精进,开风气之先的艺术家。

我同再雯同志相识,是在一九四九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上。她那时虽很年轻,却已饱经忧患。由于她在旧社会的种种不幸遭遇,使她深切感到新社会的光明和温暖。她那时对田汉、洪深、欧阳予倩以及其他老同志,视同亲人,她以赤子之心热爱共产党,热爱新社会。

马少波

摘自:张慧 曹其敏 编著

《筱白玉霜传》序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字多来源于《中国评剧》

 中国评剧院剧照:祁建  摄影

本版编辑:王森

图片

中国评剧网的公众平台

森哥与评剧艺术

扫一扫,喜欢就赏

欣赏本期内容就转发到您的朋友圈

感谢您的转载    感激您的赏金

让我们共同为传播评剧努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