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书上架|伊天夫舞美理论著作《戏剧空间视觉创造》

 二少爷收藏馆 2023-03-19 发布于广东

#新书上架

《戏剧空间视觉创造》

......

↓点击图片购买

图片

戏剧空间创造是指在剧场中,导演利用一切舞台手段进行视觉化的空间叙述,创造能够被观众广泛认识和接受的视觉图象与符号,构建一种能传达戏剧思想精神和文化的整体性视觉语言。

这种整体性的视觉语言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多义性的特征:系统性是指围绕剧场所展开的不同维度、功能各异、层次分明的戏剧整体,包括空间、文本、演员、布景、道具、灯光、服装等,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创造戏剧;复杂性是指构成戏剧整体的各个部分具有完全不同的学科知识基础以及空间展开方式,必须在导演的统一协调和指挥下,借助合力才能完成戏剧空间的视觉创造;而多义性则表现为复杂图象与符号在进行叙事、抒情和表意过程中的信息传达,具有意义重叠与错位的不确定性。它源自戏剧作为综合整体的艺术观念和剧场艺术的“观看”理想。

↓点击图片购买

图片

《戏剧空间视觉创造》

著 者:伊天夫 

ISBN:9787208179790

出 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 数:257

装 帧:平装

出版时间:2022年12月

定 价:138元

这是一部专门研究视觉化空间叙述这一当代剧场艺术家理论思维和创作方法的学术专著。戏剧空间视觉创造,首先是指导演运用视觉化的方法和手段,在剧场空间中将戏剧信息做有效地传达,以此来影响观众,并使观众在其所构建的戏剧审美交往中,获得动情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其次,还包含这样一层含义,是指剧场艺术家包括舞美、灯光、服装、化妆、道具等,运用各自的造型手段或技术手段,为戏剧空间提供“有意味的”表现形式,在关联互动中凝聚成为一个综合整体,共同对戏剧进行艺术表现。

作者介绍

图片

伊天夫

博士,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主任、演艺中心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1983年进入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灯光设计专业本科就读,1989年复入上海戏剧学院师从金长烈教授攻读舞台美术灯光设计与理论研究硕士研究生,2000年师从陈明正教授攻读戏剧戏曲学博士研究生。开设《舞台灯光设计》《戏剧空间的创造》《从文字到设计方案》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并负责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

长期从事戏剧舞台演艺艺术研究和应用工作,作品曾多次获得文华大奖、“五个一工程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等。

精彩内容抢先看

上下滑动查看

自序

格·托夫斯托诺戈夫在《论导演艺术》中说,“虽然戏剧文学是戏剧的基础,而演员构成舞台作品的主要人物,可是戏剧现在的和将来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演,因为导演使一切元素结合了起来,没有这些元素便没有戏剧。”戏剧创作已经不容置辩地证明,导演作为统一舞台视觉形象的创造者,占据了剧场的主导地位。从中可以看到,导演作为戏剧演出中各部门的组织者、视觉形象的创造者,在视觉化空间叙述中完成了戏剧空间的创造。在综合演剧观念中,无论怎样强调导演的视觉化空间叙述的观念、方法和手段的重要性,对于戏剧空间的创造来说都是不过分的。特别是今天,各种戏剧观念、创作方法和手段层出不穷,使导演作为“文本演出的作者”“诠释的艺术家”与以往的导演作为戏剧演出的“组织者、解释者和演员的镜子”的理论内涵有了很大的不同。

当代戏剧演出的创作强调视觉化空间叙述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强调综合整体的观念,借助演员与一切剧场舞台手段的综合,创造“有意味的形式”的视觉样式进行时空叙述,进而传达戏剧信息。视觉化空间叙述扩大了导演场面调度的含义,使导演从组织演员的行动到建构整个戏剧动作空间的视觉意义,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在信息化时代,戏剧空间创造向视觉化转向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趋势。这种历史的必然趋势的内在要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视觉在信息传喻与接收方面所具有的绝对支配作用;二是只有视觉化的观看方式,才能在共识性中捕捉到戏剧作为综合整体的艺术价值,全方位接受剧场空间中戏剧信息的传喻。因此,对当代视觉化空间叙述创作方法的研究,不仅体现在对导演创作的研究,也体现在对其他剧场艺术家的创作研究。视觉化空间叙述创作方法是当代剧场艺术家进行戏剧创作的最重要的方法。因此,本书通过对视觉化空间叙述创作方法的研究,为当代中国剧场艺术家提供一种戏剧空间创造的全新手段,并推动当代中国戏剧艺术表现的多样性发展。

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对导演创作方法、创作观念、构成要素、发展史及演出评论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研究和论述。如徐晓钟的《导演艺术论》、陈明正的《人性之美》《舞台形象的创造》及《陈薪伊导演艺术论》等,都是以论文集的形式,对导演艺术进行研究讨论。张仲年的《戏剧导演》主要讲述了导演的基础理论、创作方法及戏剧观念等知识内容;王晓鹰的《戏剧演出中的假定性》主要讲述了戏剧假定性中的诗化意象,探索中国戏剧演出的民族化美学倾向。可以这样说,在有限的导演专著中,没有学者从视觉化空间叙述的角度,来论述导演戏剧空间的创造,更谈不上体系化的创作方法研究。也有的学者将国外学者的论著、论文等介绍到国内,但也少有专著专门论述导演的视觉化空间叙述方法。无论是古里耶夫的《导演学基础》,还是耶日·格洛托夫斯基的《迈向质朴戏剧》,抑或是彼得·布鲁克的《空的空间》……他们或者是从纯粹导演学的基础理论论述导演的创作,或者是从观念的角度,畅谈他们的戏剧理想和追求,抑或者是对当下的戏剧实践作理论的概括和总结,都不涉及视觉化的问题。甚至汉斯—蒂斯·雷曼的《后戏剧剧场》,作为当代戏剧演出的权威论著,也只是在部分章节提到“视觉剧场”这一现象,没有系统的理论研究。因此,在导演的戏剧空间创造的理论研究中,我们发现,对导演的视觉化空间叙述的研究就是导演艺术研究领域的一个薄弱环节,甚至可以,说在这方面的整体研究基本上还是一个空白。

之所以如此,首先,表现为有相当一部分研究者过分受“演员中心论”的影响,其研究的理论重点侧重于演员表演方面;其二,有一些研究者已经意识到在强调演员表演重要性的同时,也必须兼顾到戏剧空间中的其他艺术元素的重要性,但由于其相关专业知识的缺乏,其研究只能停留在对现象的罗列和描述上而不具有理论价值;其三,有一些研究者的研究视角过于狭隘,往往从某一艺术现象入手来讨论导演时空叙述的重要性,难免会受就事论事的研究方法的束缚,使研究缺少应有的理论深度。

近年来,国外一些研究者尽管对导演的视觉化空间叙述的艺术方法和手段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研究,但总体来讲理论程度不高,基本停留在对个别艺术现象的经验形态的描述上,同样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远未涉及视觉化空间叙述之于戏剧空间创造的重要性的根本所在。

可以这样说,本书不仅较为完整地建立了一个导演的视觉化空间叙述的理论知识体系,弥补了以往戏剧理论研究的空白点,对深化当代戏剧艺术创作的研究、倡导多元化的戏剧剧场价值理念,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首先,对视觉化空间叙述作为一种导演的艺术创作方法论的流变进行历史和现实的理论概括;其二,是对导演在视觉化空间叙述中的方法、手段等时空存在形态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描述和分析;其三,是对作为导演的视觉化空间叙述的基本美学特征及其意义进行理论归纳和总结。目的是使戏剧艺术的创作、研究能从经验形态上升到理论形态,并建立一个系统的戏剧导演的理论知识体系。

当然,它还可以为广大的戏剧艺术研究者和创作者提供理论依据和思维方法,使这方面的研究能够从经验形态上升到理论形态,促进对这一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

内页

↓点击图片购买

图片
图片
图片

目录

上下滑动查看

自 序

绪 论 视觉化空间叙述的追问

一、视觉化空间叙述的概览

(一)视觉化空间叙述的总观点

(二)视觉化空间叙述的内容

二、视觉化空间叙述的涵义

(一)视觉化空间叙述是一种有组织的结构图式

(二)视觉化空间叙述是一种连续动态的意象结构

第1章 导演叙述的传统及类型

第一节 以演员叙述为主的历史

一、早期戏剧

二、宗教剧

三、明星制

四、“综合体”的演员

五、“偶”作为另一面提出来

第二节 以文本叙述为主的历史

一、戏剧文学不以演出为目的

二、戏剧文学家都是哲学家

三、演出是为了传达剧作家对世界的看法和观念

第三节 以动作叙述为主的历史

一、向戏剧本体回归

二、有生命的人物是戏剧的生命

三、将人物融化到戏剧空间中

第四节 向视觉化空间叙述迈进

一、由综合向整体的视觉化空间叙述

二、视觉化空间是一种结构空间

三、不可言说的视觉创造

第2章 视觉化空间叙述的特征

第一节 视觉化空间叙述的特点

一、文本信息的视觉化

二、丰富的信息传播媒介

三、意义与形象的重叠

四、深度意图指向的简约性

第二节 视觉化空间叙述的本质

一、时空存在形态的主观性

二、时空存在形态的剧场性

三、时空存在形态的连续性

第3章 视觉化空间叙述的方法和种类

第一节 视觉化空间叙述的方法

一、词语性的视觉化空间叙述

二、语义性的视觉化空间叙述

三、图像性的视觉化空间叙述

第二节 视觉化空间叙述的种类

一、描绘性形象的视觉化空间叙述

二、暗示性形象的视觉化空间叙述

三、抽象性形象的视觉化空间叙述

第4章 视觉化空间叙述的构形元素

第一节 物

一、空间属性及范围的规定

二、情绪与意义的表现

三、思想和观念的载体

第二节 光

一、可选择性光

二、光的形态及其价值

三、创造画面焦点的光

第三节 色 彩

一、内在规定性

二、富有性格特征

三、可以改变视觉事实的光色

第四节 明 暗

一、使结构具有表现力

二、黑暗里隐藏着信息

三、可视的与不可视的

第五节 层 次

一、空间深度的含义

二、一种空间组织图式

第5章 视觉化空间叙述的表述形式

第一节 人物:视觉化空间叙述的灵魂

一、文本的最终表达者

二、“活体”阐述的方式

三、使其他的获得生命意识

四、创造空间精神

第二节 刻画:视觉化空间叙述的视觉倾向

一、引导视觉注意力

二、给视觉中心以情感倾向

第三节 场景:视觉化空间叙述的动作基础

一、角色生活的环境

二、作为一种“关系”的视觉信息

三、承载精神的物质结构

第四节 氛围:视觉化空间叙述的情绪基调

一、给人物一个“真实”的空间氛围

二、让内在的影响外部的

三、将戏剧精神氛围化

第五节 虚实:视觉化空间叙述的意象结构

一、 由次要的衬托主要的,让主要的使次要的更有意味

二、一种可变的动态关系

三、空间获得统一性

第六节 运动:视觉化空间叙述的节奏变化

一、不可替代的表现力

二、使规定情景的动作获得升华

三、生长出个性特征

四、强调视觉冲击力

第6章 视觉化空间叙述的技术手段

第一节 新材料的视觉惊奇

一、寻找表现力

二、传喻视觉信息

三、一种观念

第二节 机械装置的视觉震撼

一、重要的技术因素

二、艺术与技术互融

三、作为结构组成部分的重要因素

第三节 灯光的视觉表现力

一、创造视觉空间画面

二、科艺综合的新表现

三、跨界融合的新含义

第四节 新媒体的视觉直观

一、拓展信息的传达手段

二、直观的信息表达

三、双重传喻的结构图式

第7章 视觉化空间叙述的结构秩序

第一节 从文本出发

一、共同的依据

二、寻找共同的意图

第二节 创造有意义的视觉信息

一、作为交流的视觉信息

二、作为表达的视觉信息

三、寻找最大的交互可能性

第三节 承载精神的视觉内容

一、由视觉的到精神的

二、一种视觉化的结构关系

第8章 视觉化空间叙述的追求

第一节 视觉化追求剧场艺术的综合整体创造

一、综合整体创作的前世今生

二、综合整体创作是表演与空间的设计

第二节 视觉化追求剧场手段的个性化表现

一、追求充满视觉隐喻力量的个性化表现

二、追求人与物关系的互动

第三节 视觉化是剧场艺术的生命

一、用共识的观念构建一个具有感召力的戏剧空间

二、在关联与互动的舞台处理中追求物性和精神的遇合

三、在共生的关系中共同构建当代剧场性

结 论 我们需要看的戏剧

参考文献

左右滑动查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舞美书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