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99年,74岁老人杨育才病逝,为何惊动两位军委副主席?

 泊木沐 2023-03-19 发布于辽宁

1999年5月,74岁杨育才老人因病去世。

追悼会上,人们惊讶的发现,迟浩田和张万年两位军委副主席,都给杨育才送上了花圈挽联。

杨育才虽然在军队工作了半辈子,但是,他的级别并没有那么高,为什么会惊动两位军委副主席呢?

杨育才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不熟悉,但是,说起“奇袭白虎团”这段故事,大家可是耳熟能详。杨育才老英雄正是当年率领尖刀班,剿灭白虎团的一级战斗英雄。

杨育才

从军之路

杨育才生于1926年,家中世代贫农。杨育才从小便靠给地主放牛为生,原本杨育才没想过要当兵,可是意外却降临在他身上。

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的兵力已经严重短缺,因为国军恶名在外,所以根本没人想来国民党当兵。

节节败退的国民党眼看招兵困难,想出一个泯灭人性的主意,那就是抓壮丁。

国民党派遣军队公然在大街上抓人,闹得人心惶惶,青壮年一听见国民党军队的声音,都忙不迭的往深山老林里躲,生怕成了国民党手里的炮灰。

杨育才的老家杨家山村,就是国民党抓壮丁的重灾区。国民党严苛的征兵政策,逼得当地老百姓走投无路,有些人家为了逃过抓壮丁,只能忍痛将男孩的手指砍断,变成残废。

杨育才这样已经长大的男孩,就只能一边做活养家,一边打起十二万分的警惕。后山的山洞成了杨育才的另一个家,只有躲在这里,才能勉强保证自己的安全。

然而,当地的乡政府却和国民党勾结起来,带人前往山中抓人,所以,杨育才千防万防,还是没能躲得过。1941年,15岁的杨育才不幸被抓壮丁,随便被编入了阎锡山的部队。

阎锡山

杨育才欲哭无泪,他一点也不想为国民党打仗,如果不是国民党,他和村民们也不至于家破人亡,骨肉离散。

可是,既然已经进了军队,杨育才只能先想办法活下去,再做打算。

因为杨育才年轻机灵,所以一段时间后,他成了部队里的传令兵。

那时候,国民党已经是强弩之末,但越是这样,他们对于底层士兵和老百姓的欺压就越严重。杨育才苦不堪言,直到有一天,他听说解放军来了。

1949年4月,一场战争过后,杨育才所在的国民党部队被解放军打的丢盔弃甲,杨育才本人成了俘虏。

让杨育才感到意外的是,解放军对他这个俘虏不打不骂,反而十分友好,还给他们这些俘虏治病,让他们来学习班听课。

这份温暖,是杨育才在国军中从未感受过的。他早就听说过解放军是为老百姓打仗的队伍,现在他愈发笃定,跟着解放军,准没错!

不久之后,解放军把这些俘虏集中起来,愿意留下的,编入解放军部队,愿意回家的,解放军发放路费。杨育才当即表示,自己愿意跟着解放军打仗!

从此,杨育才的身份变成了解放军战士。在国民党,杨育才籍籍无名,备受欺凌,而在解放军中,他却飞速的成长,成为了战场上数一数二的大英雄。

保家卫国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此时杨育才已经是部队里最出色的侦察兵,虽然加入解放军的时间不长,但是,他的思想已经有了极大的提升,他决定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最爱的部队。

杨育才本以为,建国之后,会迎来和平的日子。可是1950年,美国悍然越过三八线,朝鲜战争爆发了,美国人很快对东北边境进行了轰炸,保家卫国,刻不容缓。

杨育才认为,自己身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应该积极奔赴前线,所以,他几乎是第一个提交了作战申请。

可是,他所在的部队没有接到赴朝作战的任务,所以,杨育才的申请一直没有通过。

直到1951年,杨育才终于接到了入朝作战的指示。此时,战场上的状态十分胶着,美军节节败退,不得不考虑停战,但是,他们又不愿意低头签署停战协定。

美国是想要通过胁迫,让我军接受一些不平等的停战条件。

我国是不可能对美国人妥协的,所以,战争迟迟不能结束。

对付美国人,必须要打的他们心服口服。于是,在朝鲜战场上,中美双方边谈边打,打到了1953年,美国人终于扛不住了,决定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但谁也没想到,南朝鲜方面的李承晚竟然死活不同意停战,中美双方对于李承晚的做法都十分头痛。

李承晚和麦克阿瑟

李承晚有自己的小算盘,李承晚早就是美国的傀儡,可他也不想完全跟着美国的脚步走,而是想要在战争中为自己赚点利益。

虽然李承晚的军队在战场上唯一的作用就是拖后腿,但李承晚不知道为什么很有自信,叫嚣着要和志愿军血战到底。

于是,金城战役爆发了。为了彻底扫灭李承晚的气焰,志愿军对南朝鲜军队进行炮击。

南朝鲜军队,很快就被这秋风扫落叶般的攻势打懵了。

不过,南朝鲜军队虽然不堪一击,其中有几个部队却不得不防。

南朝鲜战斗力最强的军队首都师,也参与了金城战役,而首都师麾下,第一团的知名度最高。

第一团,号称王牌中的王牌,人数众多,装备精良,据说接受过最为精密的训练,不容小觑。他们的旗帜上画着一只白虎,因此又被称为“白虎团”。

金城战役打响的时候,白虎团退到了防御线内,我军试探了几次,他们的实力的确比一般的南朝鲜军队强出不少。所以,对付白虎团,要出奇招。

志愿军制订了双管齐下的战略,一方面在战斗中对白虎团大部队进行分割包围,另一方面,派出一支奇兵,捣入白虎团的团部,直接进行“虎口拔牙”。

想要虎口拔牙,并不容易,万一找不到白虎团的团部,或是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被敌人发现,都有可能引起惨烈的牺牲。

所以,负责执行这个任务的战士,必须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身负重任

而杨育才,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战士。上级非常郑重地找到了杨育才,让他带领一支特别的作战小队,找到白虎团的“心脏”,一击制胜。

杨育才迅速进行了准备工作,他挑选了十名顶尖队员,和自己一起出发。

同时,杨育才长期的侦查经验也起到了作用。他整合了各个侦查部队提供的信息,又向周边的居民进行调查,经过缜密的分析,确定了白虎团团部的大概所在范围。

为了防止自己的部队被南朝鲜士兵认出来,杨育才又带上了两名朝鲜人民军的联络员,让他们负责翻译以及带路。

一支十三人的作战小队,在杨育才的带领下,疾速朝着白虎团的方向奔去。

这段路很不好走,因为从我军营地到白虎团所在位置,中间有很多敌人部下的封锁线。为了保证速度,战士们一刻不敢停留,遇见地雷区就赶紧匍匐前进,绕着敌人的封锁线走。

在路上,不断有南朝鲜的军队经过。虽然杨育才等人已经化了装,穿上了敌人的制服,但是,他们这样一支没有番号,突然出现的军队,很容易引起敌人的警觉。

出于谨慎,杨育才让所有战士都学了一句朝鲜语——“巴里卡”,意思是快跑。一路上,他都让战士们喊着这样一句口号前进,伪装成一支急于撤离的南朝鲜部队。

果然,途中的南朝鲜军队看到他们行色匆匆,嘴里说的又是朝鲜语,还以为他们身上有紧急任务,所以都没有拦住他们盘问。

杨育才等人顺利骗过了敌人的眼线,进入了敌人的防御范围之内。

走到一半的时候,杨育才突然发现,背后有个士兵跟了上来,仔细一瞧,那是南朝鲜方面的人,难道被敌人发现了?

注意到这一情况后,战士们都下意识地做好了攻击的准备。

但是,杨育才很快反应过来,他几步冲过去,揪住那个南朝鲜士兵的衣领,夺过他的枪。

翻译韩淡年则质问这个士兵:“为什么跟在后面?”

这个南朝鲜士兵被吓了一跳,赶紧对杨育才等人说:自己是从前线逃跑的,因为所有的韩军都在逃窜,他落了单,看见杨育才等人也在后撤,而且像是长官,便跟着一起跑了。

听到这个士兵的回话,杨育才和身边的韩淡年对视一眼,心里有了主意。

韩淡年趁着对方没反应过来,厉声喝问:“口令!”

那个士兵慌忙回答:“古鲁木沃巴!”

杨育才很是高兴,没想到歪打正着,从这个逃兵嘴里问出了南朝鲜军队的口令。

这样一来,想要混进白虎团的团部就更方便了。

随后,他们继续向前,靠着刺探到的口令,顺利通过了敌人的几个岗哨,一路摸到了敌团部附近。

当时,杨育才观察到,山间有三间显眼的板房,板房周围全是铁丝网,防守很严密。而且,中间的板房面积很大,夜里还明晃晃地亮着灯,很有可能就是敌人的指挥部。

这一发现让杨育才十分激动,他立刻指示战士们卧倒,穿过敌人的铁丝网,悄无声息的绕到敌人指挥部一侧。

这段铁丝网蔓延很长,更危险的是,底下是一道水沟,周边又有地雷。敌人对这里严防死守,不熟悉地形的人踏入这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丢掉性命。

还好,杨育才和战士们之前都身经百战,虽然是头一次来到这个地方,但也并没有被眼前的危险吓住。

在泥泞的水沟边上,战士们咬紧牙关,屏住呼吸,一点一点地往前行进。等钻出铁丝网的时候,所有人身上都被泥水浸透了。

敌人十分谨慎,在指挥部的周围,还布置了大量的坦克、装甲车,死死保卫着指挥部的大门。

但是,敌人这样严防死守,就越发证明了一件事,这个地方肯定很重要。所以,必须要拿下这里!

传奇人物

杨育才把战士们分成了三个小组。一组对付坦克和装甲车,一组对付警卫排,最后一组由杨育才亲自带领,去攻击指挥部。

一声令下,杨育才对着敌人的方向扔出两颗手榴弹,指挥部内的敌人没想到志愿军真的会冒险来到指挥部攻击,所以根本没有防备,两颗手榴弹就让他们乱了阵脚。

趁着敌人还没有反应过来,杨育才立刻带着队伍冲杀进去。指挥部的门已经被手榴弹震塌了,警卫排也被战士们控制,所以杨育才很顺利的进入屋内。

白虎团的团长和副师长恰好都在指挥部,他们早就方寸大乱了。看见杨育才等人荷枪实弹杀进来,白虎团团长一转身,就扒住窗户翻了出去,副师长紧随其后。

这倒是个没想到的情况,原本杨育才想要将敌人俘虏,可是白虎团的军官逃跑的速度,完全超乎了战士们的想象,这成了奇袭白虎团的一大遗憾。

还好,除了两名军官逃离,指挥部内剩下的十几名南朝鲜士兵均被我军俘虏。

不久之后,后方传来消息,白虎团副师长在逃跑路上被我军成功拦截。

临走时,杨育才和战士们把白虎团挂在团部的旗帜扯了下来。时至今日,这面旗帜还放在我国的军事博物馆内。

奇袭白虎团是一次了不起的胜利,我军没有损失一兵一卒,便消灭了敌人的王牌部队,给予了敌人最沉重的打击。

杨育才一战成名,被授予了特等功,以及一级战斗英雄的称号。

朝鲜战争结束之后,杨育才回到国内,依旧在部队服役。

1964年,毛主席想起杨育才的事迹,还特意向人打听杨育才的近况。

得知杨育才因为参军晚,文化水平较低,所以晋升速度比较慢,毛主席特意叮嘱地方部队,要重视杨育才这个人才,要给他进步的机会。

在毛主席的关心之下,杨育才的职务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最终做到了副师长。

而迟浩田、张万年和杨育才都是战场上的老相识,迟浩田和杨育才都在济南军区工作过,后来又在同一家干休所生活,关系非常深厚。

因为两人都是身经百战的英雄,所以几乎无话不谈。

后来迟浩田调到军委工作,很牵挂自己的老朋友,只要有时间,就会和杨育才联系。

1997年,杨育才作为英雄模范人物进京参加活动。

迟浩田得知消息,非常激动,亲自到杨育才下榻的京西宾馆看望他。

迟浩田

看到杨育才之后,迟浩田感慨地说:“欢迎你到北京来,多住几天,我们是老朋友了!”

说罢,迟浩田对杨育才敬了一个军礼。

作为奇袭白虎团的英雄,杨育才在部队里一直都是传奇人物。可是,杨育才一辈子都十分低调,在作报告的时候,杨育才情真意切地对台下众人说:

“我从来不把自己当成什么英雄,也觉得没有什么好炫耀的。真正的英雄,是为了国家与民族利益英勇献身的千千万万的中华民族优秀儿女!是那些已经长眠于异国他乡的战友,是那些牺牲后,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好兄弟、好同志!”

英雄从不居功自傲,只知道默默奉献。

1999年5月,杨育才老人因病去世。迟浩田和张万年两位军委副主席在追悼会上,送了老友最后一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