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亡于朱瞻基?

 茂林之家 2023-03-19 发布于湖南
文章图片1

(明宣宗朱瞻基 画像)

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

这是大明王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在位的第二年。

这一年,朱瞻基下了一条奇怪的命令。

命令的内容是,在紫禁城里设置一个全新的,本朝未有的机构——内书堂。

该机构主要由两类人组成,一类,是从翰林院抽调的翰林学士,尤其是那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又好为人师型的,全都安排到内书堂工作。

第二类,是宫里的宦官。

两类人到齐,机构正式开始工作。

翰林学士们轮流来内书堂值班,而宦官们则成群结队的跑过来读书识字加明理。

这个行为,看起来是皇帝朱瞻基为员工谋福利,但实际上,却是大大的有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明确定下过这样的规矩,那就是不许宦官读书识字。

这一点很好理解,因为宦官容易干政。

忆往昔历史长河,对于干政这个问题,作者实在是大有研究。

在皇帝看来,这个世界上能干涉他皇权独立性的人(群体)实在是太多了。

文章图片2

(皇权)

首先,是自己的亲戚。

自己的妻子,也就是未来的太后有可能擅权,太后擅权,就代表外戚势力的壮大。

外戚擅权,这很常见,西汉武帝为了防止外戚干政曾经杀掉过太子的母亲,然而他防得住西汉,却防不住东汉的一窝太后。

其次,是自己的宗族亲戚,比如自己的叔叔大爷,侄子外甥,这些人都有可能干涉,甚至褫夺自己的皇权,这个例子,当属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最为严重。

然后,是自己的下属。

大臣权力过大,会成为权臣,如西汉霍光,东汉何进,东晋王导,南宋秦桧。

这么一看,当个皇帝实在是太难了。

妻子盼着你早死,死了她就能升级成为太后,儿子盼着你早死,你死了他才能登基。

皇亲国戚们盘算着怎么利用你,大臣们往往和你面和心不和,一有机会就算计你。

看看,看看,皇帝能选择谁?皇帝能相信谁?

所以,皇帝总是自称“寡人”,不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选择了当皇帝,就选择了孤独。

对皇帝来说,所有那些似是而非的亲属和臣僚都不能信任,他们唯一愿意相信的,就是整天伺候自己的内侍宦官。

别的皇帝是不是这么想的作者不知道,但当时的明宣宗朱瞻基的确是这么想的。

但问题是,他想要启用宦官为他办事儿,可当时的宦官们文化水平普遍太低,很多人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利索,谈何成为帮助皇帝处理文件的行政秘书?

文章图片3

(内书堂)

所以,为了提高宦官们的文化水平,皇帝干脆在宫里办起了如“内书堂”一样的学校,用以提升他们的能力。

有人说,满朝文武好几千,你放着别人不用,非用宦官干什么?

答案很简单,因为皇帝信不过别人。

皇帝认为,只有这些以他为中心的贴身奴仆们才会真心实意的对待自己,自己才能放心的把一些极其私密的文件交给他们来处理。

而其它的官僚每天不过是来上班下班,紫禁城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一家公司而已,对于这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员工,他们不具有让人放心的忠诚度和私密性。

如果这样的分析您还不能理解的话,那么作者可以做一个对比,那就是:

宦官会把皇帝当成主人,而大臣只会把皇帝当成老板。

所以,朱瞻基不仅开始培养宦官,还专门设置了如司礼监秉笔太监,司礼监掌印太监这样的官职。

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这样的官职权力极大,他们可以替皇帝看折子,替皇帝盖章子,甚至可以深度的参与到国家政务的处理和决断当中来。

这回好了,宦官想不干政也不行了。

文章图片4

(明仁宗朱高炽 画像)

老实说,宣宗朱瞻基也算一代明君,即位就平定了叔叔朱高煦的叛乱,任用三杨,进一步的完善了内阁制度,搞过监察改革,澄清过吏治,还开创了督抚制度,顺便还拿过了父亲仁宗朱高炽的接力棒,开创了仁宣之治,可以说,这是个妥妥的明君。

如此明君,难道他还不能意识到宦官干政的危害么?

别的不说,当年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在宫门口还立过一块铁牌,上书“宦官不得干政”几个大字,大家上朝下朝可都看着呢,你朱瞻基心里还没数么?

事实上,朱瞻基不仅有数,他还非常懂得前车之鉴。

他曾经在公开场合不止一次的对大臣们提起中晚唐的宦官之祸,可以见得,他十分明白自己搞这些事情的危害性。

那皇帝干嘛还非要重用宦官呢?

当然是因为,皇帝能控制的住。

首先,我们要明白,朱瞻基重用宦官,不是因为他脑袋一拍突发奇想,临时搞出来这么个决定,而是本朝以来行政发展的结果。

在有明以前,当皇帝还算是一件比较惬意的工作。

皇帝下边有丞相,丞相下边有六部,这都是皇帝的得力臂膀。

丞相能帮皇帝处理掉一半的工作,六部官员们又能帮皇帝消化掉剩下的一半工作中的一半。

在这样的管理班子之下,皇帝的工作量并不大,基本上也就剩下个管人,调理人了。

然而,明太祖朱元璋在位的时候,砍掉了丞相制度,这一半的工作就又落到了皇帝的身上。

文章图片5

(明太祖朱元璋 画像)

朱元璋研究完还不算,到他儿子朱棣接班的时候,朱棣又开始接着研究,朱棣怎么研究的呢?朱棣搞了个内阁的班子。

内阁一成立,六部直接成了摆设,办事部门的权力都收归到了内阁里。

如果内阁能承担工作也就算了,但问题是,强如朱棣那样的帝王,是绝对不会把大量的权力交给某个人或者某个部门的。

所以,明朝的内阁在刚刚建立时,就是一个典型的秘书男团,这些男秘书整天围在皇帝的身边指指点点,看起来很威风,工作很卖力,然而他们并不掌握实权,所有的工作到头来还是要落到皇帝本人的头上。

朱元璋,朱棣,甚至包括朱允炆,他们本质上都是那种可以为了工作而放弃爱好的人,百分百的压力重担放到他们的身上,他们不会觉得累,而只会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

但朱瞻基不同,朱瞻基有很多爱好。

其一,朱瞻基是个诗人,而且还是一位十分高产的皇家宫廷诗人,根据故宫博物院现存的朱瞻基诗集来看,他一生创作的五言,六言,七言诗加起来,能有上千首。

其二,朱瞻基喜欢画画,画江南山水,画各色人物,画花鸟鱼虫,画天下万物,并且,皇帝把喜欢美术这件事贯彻到了生活之中,他当皇帝的时候,还专门在宫里修建了“画院”,招揽天下优秀画师,一起术业专攻的研究。

其三,朱瞻基对读书,图书文化事业也很上心,他曾经要求内阁三杨搜罗天下图书置于京师,几个月时间就搞来了将近两万部,一百多万卷的书籍,皇帝这么干,明显是为了对标祖父朱棣的《永乐大典》。

正史中的朱瞻基已经是一个爱好十分广泛的人,如果把一些野史中记载他斗蛐蛐的爱好也算上的话,那他这一天基本上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文章图片6

(促织)

然而,想要爱好,就得放弃工作,想要工作,那就没有办法肆意玩耍。

从父亲仁宗朱高炽手里接过来的大明,是一个事务繁忙,发展势头正猛的大明。

宰相不能复立,六部官员没有实权,内阁的大学士们成了摆设,朱瞻基又不是钢铁侠,难道所有的国事都得压到他一个人的身上?

诚然,就算朱瞻基有影分身,他也忙不过来。

所以,朱瞻基使用宦官来参与朝政,参与工作,实在是明朝行政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

并且,皇帝虽然重用宦官,但皇帝很显然也能很好的控制宦官。

在史料的记载中,我们可以得见,朱瞻基对那些忤逆他旨意,或者在工作中有纰漏,亦或是滥用权力的宦官,处罚是极重的——这极大的遏制了宦官专权。

朱瞻基有信心能在运用宦官处理政务的同时防止宦官干政,但他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寿命不是永恒的。

自己可以控制住宦官,可如果自己的某一位子孙后代有了消极怠政,玩忽职守的时刻,宦官们会不会借势起飞,成为权宦?

忆往昔,在公元1426年的那个春天,明宣宗朱瞻基刚刚成立内书堂,他立刻亲自选拔了一群宦官“入学”,作为内书堂的第一批学生。

而在这些穿着统一制式服装的宦官里,一个叫做王振的宦官开始接受正规教育,逐步提升自己的眼界和见识。

甚至,当时的朱瞻基对这位宦官王振还寄予厚望,认为他是个聪明的奴仆,只要在内书堂用工学习,以后必然能成为皇室的左膀右臂。

朱瞻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正在缓慢的改变明王朝的历史走向。

他当然意识不到,就如风华正茂的他意识不到自己,只有短短十年的,帝王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