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祚荣书法作品集——《翰墨抒情》

 兰亭书画 2023-03-19 发布于江西

  

  艺术简介

朱祚荣,男,湖北省宜都市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原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协会理事,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有:《情伴一生》《真情实感》《朱祚荣书影作品选集》

  自 序

书法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书法以汉字为载体,汉字书法为中国文化的独特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书、无声的乐。所以说学习书法就是在直接与中国文化对话。

书法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个性塑造及审美能力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书法这一独特传统艺术一直为人们欣赏和喜爱。

我也算个书法人,从小就喜爱书法。几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不间断地悉心研究和勤奋练习,深感学习书法受益匪浅:书法可以修身养性。学习书法能使人变静,变得更加专心、细心、耐心和有毅力,从而克服或弥补心浮气躁等不足。书法能陶冶情操。书法的内在规律决定了习书的严肃性,这就要求习书者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勤奋不息,加强修养,丰富学识,博古通今,只有这样,才能在书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高,高雅的情操也就会自然形成。书法有益健康。书法艺术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是养生保健的有效方法。这一点不仅有医学专家研究结论的表明,也是众多书法人的实践感受。

以笔寄情,用墨抒怀,是我学习书法的初衷,也是这些年奋斗的目标。

谈到抒情,首先要感恩党的好政策,为我们这些习书人施展才艺提供了坚强的保证。书法作为中国艺术的国粹、国家的财富,是国人的自豪,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义务和责任将书法艺术传承和发扬光大。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我们一定要遵循党的教导,按照党指引的方向,书写时代新风貌,坚定文化自信,励志前行。

我们生活在和平、进步、发展的年代,祖国日益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大事、喜事、好事连连,使得我们这些习书人情不自禁的拿起手中的笔,以书法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感,歌颂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和奋进的新时代。

神州大地风光无限,山河壮丽景象万千,这些都是习书者创作的源泉和灵感。偶尔出去放松,遇上美景,笔下生辉,一气呵成,写下赞美书法,与亲朋好友共同分享, 既抒发了赞美的心境,也为旅游造势做了一点有益的事情。

承千年古韵,扬中华美文。俗话说:日读古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常温常写唐诗宋词经典名句,可以提高文化素养,改变人的情趣,使人明智秀灵,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华。正因为如此,古诗词也就成了众多书法爱好者书写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当然也不例外。

一场疫情(新冠病毒),牵动所有人的心。宅家抗疫,闲来无事,除了撰写几篇批驳歪曲抗疫事实真相的文章外,还书写了点赞奋战抗疫一线勇士、客观面对疫情等几十幅正能量的书法作品,发到朋友圈后,得到数百人的关注和点赞,也算是投笔泼墨战新冠吧。

与书会友,与书交友,情真意切。这些年来,馈赠友人的书法作品达数百幅,其中有书法爱好者索要收藏的,也有朋友命题要写的,凡是喜爱的,我都有求必应,无偿奉送,并虚心听取他们的点评,如有指教,倍感受益。

名言警句励志,经常书写用来激励自己,并且把书写这些名言警句与育人、做人紧密联系在一起,横平竖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书法有路勤为径,海无涯苦作舟。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书法艺术任重道远,唯有坚定信心,砥砺前行,方得始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该文章已关闭评论功能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