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面部穴位:颧髎穴

 山水书阁 2023-03-19 发布于四川

颧髎(SI18 )

拼音: Quán Liáo

所属经络: 手太阳小肠经

位置: 头颈部穴位

主治: 口眼歪斜,眼睑(目闰)动,齿痛,颊肿

【颧髎穴位位置图】

颧髎穴的位置:位于人体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颧髎穴位位置图

【图解颧髎穴位的位置】

【取穴方法】侧坐位,在颧骨下缘平线与目外眦角垂线之交点处,约与迎香穴同高,按压有明显酸胀感即为颧髎穴。

颧髎穴的位置图

【穴位解剖】在颧骨下颌突的后下缘稍后,咬肌的起始部,颧肌中;有面横动、静分支;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

颧髎穴的解剖位置图

点击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

【穴名解说】

【颧髎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出自于《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作权髎,别名兑骨。

【名解】“颧”,颧骨,指穴所在的部。“髎”,孔隙,小肠经气血由本穴的地部空隙内走小肠经体内经脉,所以故名“颧髎穴”。

【穴位含义】小肠经气血在此冷降。

【按摩颧髎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主治病症】眼睑(目闰)动、面部肿痛、口眼歪斜、颊肿、齿痛、三叉神经痛鼻炎、眼睛疲劳、黑眼圈等。

【功效作用】清热消肿、祛风镇痉

【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等。

【穴位配伍】颧髎穴配地仓穴、颊车穴治口歪;颧髎穴配合谷穴治齿痛;颧髎穴配大迎穴治目瞤动(《百症赋》);颧髎穴配合谷穴、翳风穴治三叉神经痛。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肿唇,颧髎主之。”; 《铜人针灸经》:“治口喎,面赤目黄。手少阳、太阳之会。”;《针灸大成》:“主眼瞤动不止。”

颧髎位置图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治疗原则】寒则通之或先泄后补,热则泻之。

【按摩疗法】用大拇指按揉颧髎穴100~200次,每天坚持按揉,可以治面肿。

【艾灸疗法】用艾条雀啄灸颧髎穴5~20分钟,每天一次,可以改善面部痉挛。

【刮痧疗法】用角刮法刮拭颧髎穴,施以旋转回环动作,每次3分钟,每日一次,可以改善口歪。

【针灸疗法】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1寸。

(来源:中华秘方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