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社工站项目服务内容参考
2023-03-19 | 阅:  转:  |  分享 
  
社工站项目服务内容参考服务领域服务内容具体服务内容服务形式示例一、基层民政社会工作服务(一) 社会救助1.对象排查协助动态管理,开展城乡低保
、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对象复核排查建档工作。集中调查、分散调查;重点排查、全面普查。通过社区信息系统、救助系统等信息查询、入户排查、
线上问答等方式排查;梳理发现问题并分类,向上级组织提交问题报告和建议。2.入户调查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等方式,协助了解救助对象和
其他困境人群的家庭经济情况、居住条件、身体状况及家庭成员的就业、收入、困难类型及程度等相关情况,开展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并建
立服务档案。定期或不定期入户走访或邻里调查3.政策宣传宣传社会救助相关政策,如适用人群和范围、内容及标准、申报流程、需 提交资料
等。集中宣讲、主题活动、宣传手册发放(街头派发、 入户宣讲)。4.资源链接盘点民政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政策性救助资源(正式资源),
盘点可链 接到的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的救助资源(非正式资源),并建 立救助资源名册。对于符合民政部门社会救助政策的服务对象,协
助申请 民政领域对应社会救助;对于符合其他部门社会救助政策的服务对象,协 助申请其他部门对应社会救助;对于不符合社会救助政策、
实际上贫困的 服务对象,协助申请社会救助资源。民政部门低保、特困、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其他系统:住建部门危房改造、人社部门就业技
能 培训、卫生部门医疗救助、教育 部门教育救助、工青妇残等群团组织的救助;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助学、助医、助残等项目支持;网络众筹
等。5.增能培力对有劳动能力的救助对象开展需求评估,挖掘和发挥社区、服务对象优势和资源,培养应对风险能力。通过电商等途径帮助销售农
产品;协助服务对象接受技能培训(养老护理员、家政、 月嫂),并推荐对应工作岗位。6.社会融合引导有劳动能力的救助对象积极参与社工站
活动和村/社区公共事务,逐步提升其使用村/社区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营造接纳、友好的社区氛围。参加社工站兴趣小组。服务领
域服务内容具体服务内容服务形式示例儿童福利协助做好救助保护工作1.协助开展家庭随访,对未成年人的家庭组成、监护照料、入学就学、身心
健康等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对重点对象进行核查,确保未成年人得到妥善照料。及时发现报告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或其他受虐行为,协助做好
应急处置工作。2.协助做好对无人监护或遭受监护侵害未成年人的心理疏导、精神关爱和临时监护照料工作。3.帮助未成年人及其家庭链接社会
救助、社会福利和公益慈善资源,引导公益慈善力量、相关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物质帮助和关爱服务。1.分
类评估未成年人生活成长情况,符合相关救助和福利政策的,及时纳入政策保障范围,对存在高风险的家庭和儿童,进行监护指导、监护干预和关爱
帮扶。2.动员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热心人士加入未成年人关爱活动,推进实施各类慈善项目,为有特殊困难的未成年人献爱心、送温暖。配合开
展家庭教育指导1.协助开展未成年人监护法制宣传和家庭暴力预防教育,对未成年人的父母、受委托监护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其正确履行抚
养义务和监护职责。2.配合调解未成年人家庭矛盾,促进建立和谐家庭关系,为隔代照顾家庭提供代际沟通、关系调适和能力建设服务。3.引导
外出务工家长关心未成年人,增进家庭亲情关爱,帮助未成年人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加强与父母的情感联系和亲情交流。1.面向家庭和社区开展
以案释法,重点预防伤害、性侵、拐卖、虐待、欺凌、涉毒等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引导未成年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2.举办心理健康讲座,传播
心理卫生常识,引导家长识别、发现苗头隐患,做好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的疏导干预。积极开展社会关爱服务1.协助中小学校和农村社区做好安全教
育,帮助未成年人增强防范不法侵害的意识、掌握预防意外伤害的安全常识。2.协助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及早发现并纠正心理问题,提供
心理援助、成长陪伴和危机干预服务,疏导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促进未成年人心理、人格健康发展。3.提供社会融入服务,增强未成年人社会交
往和社会适应能力。4.协助做好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临界预防,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实施早期介入和行为干预,帮助其纠正偏差行为。1.
开展以预防溺水、出行安全、食品安全、防火防电、防自然灾害等为内容的教育活动。2.依托社工站,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动员各级各类志
愿者与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农村留守儿童儿童和困境儿童结对,提供亲情陪伴、关爱帮扶、心理疏导、课业辅导、法律援助等。服务领域服务
内容具体服务内容服务形式示例(三) 城乡社区建设1.发展志愿者队伍建设社区志愿者队伍,做好志愿者登记、管理、培训、使用和激励工作。
将社区热心居民、服务对象培养成为社区志愿者。2.激活公共服务空间盘活社区已有公共服务空间,打造新的公共服务空间,通过在公共空间开
展活动、提供服务,聚集人气,使社区公共空间成为居民休闲娱乐和议事 参事的场所,促进居民间相互交往,提升居民对于社区公共事务的关
注度 和参与度。开放村部/社区服务中心等作为居民活动和议事的 公共空间;对处于闲置状态的农家书屋、儿童之家、幸福院、 村小教室、
旧村部楼等公共空间进行清扫、布置,并通过活动吸引居民,将这些空间切实使用起来。3.培育发展服务力量盘点已有基层服务力量,对其职责、
能力、优势进行归类整理,并将其进行整合,组建基层服务网络,优化配置基层服务力量,并根据基层服务力量的不足量身定制培力计划,使其具备
更好地履职的能力。挖掘社区贤达人员,鼓励和引导其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培养起成为社区骨干和社区领袖,服务社区和社区居民。提升现有服务力
量如村(居)两委、村小和幼儿园教师、乡村医生、民生协理员、留守儿童专干的服务能力; 激发潜在社区贤达人员活力,如退休返乡的政府工作
人员、学校教师、社会组织负责人、社区杰出企业家、创业者代表等。4.培育社区自组织依托社区贤达人员和社区已有组织,培育社区内生服务力
量,在共同行动 中逐步培养其社区服务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实现社区居民自我服务。推动设立社区基金会。做好社区义工队、广场舞队等组织的
协调引导和服务保障等工作。5.建立“五社联动”机制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形成多元主体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形成乡(镇)社会事务办、社工站、村支两委、社区自组织和村民代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商讨社区公
共事务, 不断提升社区自治能力。服务领域服务内容具体服务内容服务形式示例(四) 养老服务1.留守老人对象排查协助建立居家老年人信息
台账,掌握居家老年人家庭结构、经济来源、健康状况、照料情况等基本信息,重点排查留守、高龄、空巢、特困、独居、失能、重残、计划生育困
难8类特殊对象。协助开展老年人巡查服务2.社会保障与个案救助通过重点探访和定向探访的方式,入户对社区内困境老人(8类特殊对象)进行
全面评估,依据其具体困境情况,链接正式和 非正式资源对其进行救助帮扶。协助开展宣传养老服务相关政策,如高龄补贴、居家失能补贴、适
老化改造等,开展行为能力评估。对经济困难的老人,启动社会救助程序;对患有白内障且具备手术条件的老人,链接免费 手术资源;对于身体残
障出行不便的老人,为其申请居家环境改造、免费配发康复器材和辅助器具等。3.康乐活动通过举办康乐活动,组建康乐活动小组,提供康乐活动
场地和设备,引入 文艺表演资源等多种形式,丰富老年人生活。建立社区老年人棋室,提供棋具,举办棋类比赛; 成立老年舞蹈队,合唱队;
引进文化下乡和其他文艺资源进入社区,在重阳节等节日举办文艺汇演。4.居家养老与社区互助在社区内倡导和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的良好氛围;开
展老年人互助小组;引 导和发动社区自治组织、社区内企业、社区居民参与到居家老人的照顾和 服务中来。开展邻里互助计划,鼓励支持邻
里之间开展互帮互助;开展失能老人照顾者喘息计划(由邻居、志愿者等 每月帮助照顾失能老人一天,使负责照顾老人的家 庭成员可休息一天)
;联合乡镇(街道)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定期 进村入户义诊,测血压血糖、开展养身保健讲座、 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照顾者进行护理培训等
。5.机构养老与积极老龄化参与养老服务管理,到乡镇(街道)、村(社区)敬老院/养老院中,引导老年人增强自我价值认价知, 挖掘和发挥
老年人的优势和能力,宣传“老有所为”的积极养老理念。组织和鼓励老年人参与一些娱乐活动,开展种菜、 除草、绿化、养殖、做饭、洗碗等适
度的劳动; 探索低龄健康老人照顾高龄失能老人日常起居等互 助模式。服务领域服务内容具体服务内容服务形式示例二、其他民政社会工作服务
(一) 残疾 人服 务1.对象排查入户了解残疾人及其家庭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符合条件但未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的申请补贴,不符合申请条
件但确实困难的链接其他救助资源,了解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需求信息。集中调查,分散调查; 重点排查、全面普查2.政策宣传宣传残疾人两项
补贴政策,如适用人群范围、补贴标准、申报流程及要求、需要提交资料等。通过集中宣讲、主题活动、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二) 婚姻家庭咨询
1.政策宣传宣传婚育政策,普及婚育常识,提升婚育质量。在婚姻登记中心摆点发放宣传册。2.危机介入为有需求的当事人提供情感沟通、心理
疏导、关系修复、纠纷调解等服务提供婚姻家庭咨询服务;组织婚恋知识、亲子教育知识培训; 提供家庭暴力、生活减压社会支持和个案服务。(
三) 防灾减灾救灾1.开展社区教育开展防灾减灾救灾社区教育,提升居民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和能力。开展防减灾宣传教育;开展逃生演练和救灾
演练。2.打造安全社区建立健全社区灾害信息员制度;对社区进行灾害风险评估区内潜在灾害点 进行明确标识,对社区潜在风险点进行改造,
对社区内灾害点和潜在灾害点进行改造。在社区内池塘边树立“小心溺水”的警示牌;在学校出口树立“前方学校,减速慢行”警示牌; 为社区池
塘安装防护围栏。(四) 留守妇女与社区发展1.家庭照顾者支持留守妇女是家庭照顾和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通过开展儿童服务和老年 人
服务,减轻留守妇女的家庭照顾责任;开展自身安全教育,提升自身安全意识,防范性侵害。儿童日间照顾服务,如夏营冬令营;组建失能老人照顾
者互助小组,轮流由一个家庭的照顾者为社区内所有失能老人提供午餐。2.社区生计支持留守妇女同时是农活的主要承担者,结合留守妇女的农业
知识和能力,因 地制宜开展社区可持续生计,生产生态绿色农产品,提高家庭经济收入, 提升妇女家庭地位和社区地位。链接技能培训和外
出学习、参访交流资源;挖掘并鼓励生态农产品种植,培育种植小组等社区 生计组织,搭建城(消费)乡(生产)平台;经营乡村旅社。服务领域
服务内容具体服务内容服务形式示例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及队伍建设(一) 本土社工人才培养1.培养社工站项目社工在保障社工工资待遇的基
础上,利用省、市、县民政系统和社会组织四级网络的社工人才激励制度和督导、培训、外出参访交流机会重点向一线社工倾斜,培养一支稳定的、
拥有丰富一线实务经验的本土社工队伍。聘请资深社工担任实务督导;建立社工薪酬增长机制,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鼓励民政事业单位或其他
基层服务机构同等条件下优先招聘社工站优秀社工。2.打造社工站项目团队注重社工站项目团队意识和团队能力的培养,使其逐步具备注册成立本
土社工机构和独立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能力。举办社工站负责人领导力训练营; 定期开展团建活动。3.提升社工持证人数动员社工站项目社工和
相关社会服务人员报考(助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提高考试通过率,增强本土社工专业人才储备。开展(助理)社会工作者线上/线下考前
培训。4.传播社工理念和手法通过宣传、培训和专业服务等形式,向社会尤其是项目服务对象传播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传授社会工作专业手法。举
办社会工作主题宣传周;举办社会工作专题培训班。(二) 本土社工机构培育1.扶持成立本土社工机构培育一批本土社工机构,为政府购买服务
培育多元承接主体,提升政府购买服务水平和质量。协助外地的承接机构注册在地社工机构;县级民政部门依据相关规定,以简化登记程序、降低注
册资金等可行方式,鼓励和支持社工站优秀团队注册社工机构。2.协助本土其他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转型通过引导其他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参与乡
镇(街道)社工站服务项目、提供专业支持等方式,使其掌握社会工作理念和手法,协助本土其他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转型。县级成立社会组织(社
工机构)孵化基地,对其他社会 服务类社会组织进行理论知识和实务方法、专业社 工项目设计与运作等进行训练;支持其他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
参与社工站项目,让其在实践中学习。(三) 行业平台搭建1.成立社会工作联合会成立本地社会工作联合会,或协助运营本地已有社会工作联合
会。县级民政部门推动2.开展督导培训对乡镇(街道)社工站项目社工和其他社工从业人员进行督导培训,提升其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线上/面
对面的个别/团体督导; 线上/面授培训;外出参访交流学习。3.组织行业交流增进本地社工机构、社工从业人员之间,以及社工机构与其他服
务类社会组织的交流,营造资源共享、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开展主题工作坊、读书会、经验交流会、供需对接 会等。(四) 资源链接1.引进
专业资源通过引进省内外优质专业资源(进入本地,或为本地社工机构和社工从业人员提供外出参访学习机会等方式,链接专业资源,支持本地乡镇
(街道)社工站服务项目和本土社工发展。引进优秀社工机构/团队承接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邀请社工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培训;聘请资深社工提
供督导;组织外出参访交流、培训学习。2.链接服务资源依据相关规定,通过面向其他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募集资金/物资或招募志愿者等方式
,建立服务资源网络,满足本土服务对象需求,支持本土社会工作发展需求。链接申请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等组织的资金和物资;链接农村淘宝等农
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协助销售农产品。(五) 总结本土经验模式1.建立健全社工政策体系协助县市区民政局制定社会工作政策,做好本地社会工作行政、实务和研究的制度设计。出台乡镇(街道)社工站实施方案;出台社会工作人才评价激励办法。2.购买服务机制支持建立乡镇(街道)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机制。推动财政部门将社会工作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3.出台社工行业标准协助县市区民政局出台本地社会工作行业标准。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各领域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评估标准。4.总结乡镇(街道)社工站项目经验总结梳理本地乡镇(街道)社工站项目经验,树立典型,打造品牌,为省市乃至全国提供参考和借鉴。项目调研报告;项目年度总结报告; 优秀案例分析。5.总结本土社工人才及队伍建设经验总结梳理本土社工人才及队伍建设经验,建立健全覆盖制度设计、人才培 养与激励、机构培育、实务发展、理论研究等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年度发展报告。
献花(0)
+1
(本文系沉稳社工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