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山地旅游专题研究

 贵理工涛声涛影 2023-03-19 发表于贵州

据了解,山地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世界上75%的国家拥有山地,中国的山地、丘陵和高原的面积更是占到了国土面积的69%。山地给人类带来了矿产、木材、石料等丰富的资源,在工业经济大发展实际,人们对山地资源大规模的掠夺,为人类打来财富的同时也让人们意识到,对大自然无休止的掠夺,总将给人类带来毁灭。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提升,人们对资源的利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催生生态红利,而旅游与山地的结合,就是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红利的良性经济模式。

根据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中法山地旅游发展研究院、携程集团、猫途鹰联合发表《世界山地旅游发展趋势报告2019》报告显示:

1.山地旅游增长速度已超过旅游产业增长速度。

据UNWTO统计,目前山地旅游已占全球旅游总量的20%,并呈逐年增加态势。

2.以中国为主的新兴市场潜力最大,中国的山地旅游产品消费人次逐年增加。

中国约有1.3亿人户外运动爱好者;中国户外用品市场规模达180亿元。

2018、2019年,游客对山地旅游的关注度持续增长,山地旅游产品的消费人次逐年增加,相较2018年,2019年消费同比增幅达34.93%。

3.疫情后36%的旅游者对山地观光旅游感兴趣。

后疫情时代消费需求将转向亲近自然、体育、探险、养生等综合性户外度假项目,山地旅游将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热点。

未来在山地开发过程中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依托丰富的山地旅游资源,发展山地旅游经济,中国旅游市场将迎来“山地文旅”发展大时代。

创意游结合在河南嵖岈山、山西蟒河、山西王莽岭、河北东太行、甘肃天水龙城等地的实践经验从六个方面对山地旅游发展做系统专题研究。

●一、山地旅游概念解析 ●

山—山脉(山体集合)—山地(许多山/山脉的集合)

1.山地:山≠山地。山地属地质学范畴,地表形态按高程和起伏特征定义为海拔500m以上,相对高差200m以上。

2.旅游:人们为追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游览过程中发生的一起关系和现象总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体育、科技、文化、教育等与山地资源完美结合,山地旅游产品出现多元化,综合化趋势。深入分析山地旅游发展历程,为山地旅游发展创新提供依据。

●二、山地旅游发展历程 ●

●三、山地旅游发展瓶颈 ●

1. 激烈但低水平的竞争

山地旅游区众多,同区域山地旅游区因自然、气候资源类似,客源市场基本重合,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周边其他山岳型景区的游客分流。为了吸引游客,各个景区也是卯足劲头推出新的产品和体验,但是纵览各大景区新增产品,无外乎就是玻璃栈道、玻璃桥、灯光秀或者和宗教结合打造宗教名山,或者和演艺公司签订演艺合同。但最终的结果却和当年争相申请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等境况一致,同质化严重,最终并未成为山地旅游区核心吸引力。目前来看,玻璃栈道或者玻璃桥已经成为山地旅游区的标配,山中大佛也成为有宗教文化底蕴山地景区的标配。几十年旅游的发展,创新产品和项目少,成功产品的背后是不限制的复制,和无脑的抄袭,重复着激烈、但低水平的竞争。

2.依赖门票经济

关起门来收门票,这种最初期、最原始的收入模式,也是最简单易行的获利办法。多年来持续涨价,门票涨价的空间越来越小。同时公众舆论和政府监管也使利用公共性资源提价获利难度增加。随着各大旅游区之间竞争的加剧,又只能靠门票价格战来争夺客源,靠“门票”经济获取收益的景区早晚会走向陌路。精细化服务,创新化产品,层次丰富的二消费产品,产生“过夜经济”,多次消费才是山地旅游区生路所在。

3. 缺乏新颖、高品质的业态

山地旅游区综合型开发需要各种配套业态,山上因为各种政策性保护政策原因不能进行大规模的开发,那么山脚下大片的平地往往就是各配套业态大展拳脚的沃土。但实际现状是,山下大片的土地或闲置或烂尾,游客从山上游玩下来,往往因为没有值得停留的业态或娱乐活动而返程,所以造成空有名山大川却只能一日游的现状。亦或者在旅游区周围充斥着大量的为中低层次团客“量身定制”的小景区,购物点等,多为品质低劣的一次性消费产品。对山地旅游区的口碑亦形成不良影响。

4. 缺乏有吸引力的特产品或文创产品

大部分景区商店贩卖的所谓“特色商品”多为批发市场上随处可见的劣质小商品,不仅缺乏当地特色和创意,很难勾起游客的消费欲望,也降低了整个景区的格调和品味。部门景区已经觉醒,开始开发自己的IP和文创商品,但却只停留浅层次的开发,一个不能深入人心的公仔,一系列换了包装的土特产,除了商品价格增加,并未给游客带来多少购物欲望。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切记人云亦云,你有我也要有的思路。

●四、山地旅游客群特征 ●

●五、山地旅游资源利用 ●

●六、山地旅游发展模式 ●

围绕“度假”核心打造山地旅游目的地

1.“造山”和“用山”集合,重构旅游要素

2.常规项目与专项产品组合

研究山地资源特色和属性,确定核心吸引要素,与山地周边旅游区产品竞合,及及客源消费习惯分析,确定产品开发组合。

综合以上,山地旅游开发更多在体现在如何“造山”和“用山”上,以形成自身生态旅游圈,结合创意游方法论——“高效文旅做认知”,山地旅游开发需基于山地资源属性、特色等形成自身的资源认知,经过专业化、创意化、市场化的产品研发形成自身的产品认知及市场认知,以实现满足极致的游客体验,强塑山地旅游品牌认知。

部分研究素材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热点新闻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