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才是中国文化的特点?第一点:家庭、家族、家国。第二点:三教合一。第三点:阴阳五行。第四点:天下观

 披萨蘸醋 2023-03-20 发布于陕西

我们现在的中国人,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处境,处于一个文化断层的时代。

关于中国文化这个词汇,如果通过市面上的书来了解的话,在看完之后,根本就不知道他想说什么,用一些专业的名词,似是而非的词汇,大而化之的词汇,说了些什么也没有说的话。

台湾有一个学者,写了一本书叫《中国文化概论》,说中国文化具有几大特点:

1.独创性 —— 哪一个民族的文化不是独创的?2.悠久性 —— 有历史底蕴的文化,哪一个不悠久?印度、埃及、希腊、希伯来文化,哪一个不悠久?3.涵摄性 —— 就是包容性。用简单的词汇,人能听懂的词汇不行吗?为什么非要在这用这些听不懂的词语卖弄学识呢?

就不一一列举了。

很多词汇,都是用来糊弄的。这种描述,就像是一个笑话里面讲的:天气预报说明天,可能下雨可能不下雨,下得来就是下雨,下不来就是不下雨。

准确率 100%,有效率 0% ,因为他什么也没有说。

学术界、文化界的浮夸风已经很久了。看古代的书,看近代的书,看现代的书,完全是三种不同的感受。古代的书,言简意赅,有理有据,时常令人拍案叫绝;看近代的书,情真意切,言之有物,令人感同身受;看现在的书,专业名词一大堆,哲学名词一大堆,新概念新名词一大堆,不知所云,装腔作势。

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领会,来聊聊什么是中国的文化。

第一点:家庭、家族、家国

中国的家庭、家族关系,界定的非常清楚。有两个原则始终伴随始终,一个是内外有别,一个是长幼有序。

内外有别,就拿父党和母党来说,就是父亲这边的家族,和母亲这边的家族,亲疏关系就是父亲这边近,而母亲那边远。父亲这边的叫爷爷、奶奶,母亲这边的叫外公、外婆。父党是内,母党是外。一个内字,一个外字,亲疏关系,一目了然。

接着是长幼有序。在传统里,上和下,区分的是清清楚楚。伯、仲、季、叔,是不能乱的。而在西方,一个 sister,什么姐姐、妹妹、表姐、表妹、堂姐、堂妹,都能拿来用;一个是 uncle ,叔叔、伯伯、舅舅,都能拿来用。

长幼有序、内外有别,在什么地方表现的特别清楚?

在丧葬制度上。在人去世之后,根据和死者的关系、远近、亲疏,其穿着,有着严格的规范和要求。

将家庭再放大,就是家族。将家族再放大,就是国家。在西方,无论是他们的州,还是国,里面都没有家的意思。而在我们的传统里,有家国的意思在其中。

我们的国,就是放大的家,家,就是缩小的国。它是一整套上下一心、内外有序的制度。正是在这种社会基础上,才有了儒家的学说。

第二点:三教合一

汉族文化里面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三教合一的信仰世界。

有三位皇帝,宋孝宗、永乐皇帝、雍正皇帝,其不约而同地讲过相同的一句话: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

也就是说儒家管社会治理、佛教管精神修养,道教教你修身养性。

宗教之间是非常融洽的。大家千万要知道,这种现象,绝无仅有。欧洲就是典型的反例,在欧洲,皇权和神权之间的冲突非常激烈,并且宗教权利是凌驾于皇权之上。这种冲突,构成了欧洲中世纪到近代的一个主要矛盾。

在中国,宗教没有绝对性和神圣性。它没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那样的绝对性和神圣性。正是因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认为自己是绝对的,是神圣的,是不容侵犯的,所以其排外性相当的严重。几次十字军东征,就是一个明显的案例。

因为三教合一,所以大家能够在寺庙里看到这样一副景象:供台的中间是佛像、左边是孔子,右边是老子。在南京的真武庙里面,就修建了一个大成殿。而大成殿是孔庙的象征。

这种传统的形成,经历了大约 300 年左右的时间。

最开始的道教,想把民众组成为军队式的管理模式,想在他的宗教组织下面,建立一整套社会体系。

最早的佛教也是想这么搞。佛教一开始说「沙门不敬王者」,就是说我是出家人,对家、国,我是不需要尊敬的,我即不拜父母,也不拜诸侯。在公元 4 世纪的时候,有一个和尚叫慧远,慧远写了一篇很著名的文章,叫《沙门不敬王者论》。

关于这件沙门到底要不要敬王者,一直辩论了几百年,最后到了武则天时期,她亲自下命令:沙门必须拜王者。所以现在的佛庙门前,可以看见两行字,第一行是「法门常转」,第二行是「皇土永固」。

正是由于政治权威的笼罩,所以中国的三大教,没有超出世俗的神圣性。

大家知道,江苏茂山是道教上清派的大本山,可是问一问上去拜山的人,他们回答说:我们去拜观音。在西安的八仙宫,这是道教一个比较有名的道观。可是门口的信众,在唱《十二朵莲花》。这是拜佛的时候才唱的歌曲。

中国的信仰体系,是混合在一起的。

第三点: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这个词汇,现在已经很少听见有人说了。而在古代,它是一切的根基,是认识世界、认识宇宙、认识天下的基本原则。

阴阳五行里,存在两大原则:

1.第一个是相生相克。2.第二个是万物互连。

大家都知道:

·木生火,火生金,金生水,水生土,土生木;·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这是一个相生相克的轮回。

第二个是阴阳五行将所有事情连成了一张网。

·比如说五行配五色,青黄赤白黑;·五行配五声,宫声角徵羽;·五行配五味,酸甜苦辣咸。

它将万事万物都连接成了一个网络,这个网络就是认识宇宙、人生的整个体系。五行,是古人理解世界的一个最关键的因素,伴随而来还有一整套知识和技术。

我们现在依然在使用的中医,其基本理论就是阴阳五行。阴阳五行这套东西,解释了世界,包括政治,古代有五德始终论。这种特色是非常明显的。对于以科学为背景的社会体系,给他们解释阴阳五行,是非常困难的。

有一个外国朋友,对他说「羊肉是热性的,猪肉是凉性的」。他说「都是煮熟的,都是一个温度,怎么就一个是凉的,一个是热的?」

还说「桔子吃多了上火,橙子不上火」他说「不可能」。

对他说「萝卜和人参不能一起吃」他说「长得都差不多,怎么不能一起吃?」

有些东西,不在那个文化背景、知识环境下生活,是无法和他解释通的。

第四点:天下观

古代中国人的宇宙观是天圆地方,天就宛如一个斗笠一样,将大地牢牢地罩住。天圆,那么天的顶点在哪里呢?在北极。我们知道有一个词叫「夜观天象」,经常能在影视剧中看到这个词语。古人发现天在转的时候,有一个地方始终不动,就是北极。

而地的中心却不在顶点的下面,而在洛阳。古人认为「洛者天下之中也」,洛阳就是地的中心。因为在形成这套体系的时候,是在东周,而东周的王都在洛阳。也因为到了夏至那天,「日下无影」,就是说到了夏至那天,太阳正好在头顶,叫日下无影。

所以古代中国认为,以洛阳为中心一圈一圈放大,就是大地的形状。所以我们也有了九服的说法,一服就是圆的半径扩大一圈,扩大 1000 里。

这形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越在中间的人,文明程度越高,而越在边上的人,文明程度越低。有了一个南蛮、北狄、东夷、西戎的观念。认为以洛阳为中心,中间的人就是文明人,周围全都是野蛮人。

野蛮人需要接受文明人的熏陶与教化。以这套观念形成了天下观,也形成了后来的朝贡制度。因为周围的蛮夷是文明程度比较低的地方,所以他们都理所应当的要服从我,要来中心朝贡。想对应的,中心会赐予文明的圣人教诲给他们。

所以在古代中国,有一个「万国来朝」的政治观。

这种观念,其实现在也深刻影响着我们。去国外之后,有一些感觉,只有美国和我们差不多,对于世界形势比较关心,对于天下的事比较关心。而那些外国朋友来到中国,也有这样的的感觉,说「你们的人都懂得好多,连出租车司机都在给他讲世界形势」。

在日本的时候,看他们的电视台,能把人憋屈死,因为他们的新闻就只有街坊邻里的那点事,不是这里车坏了,就是那么撞上了。他们不关心国际新闻,他们就关心自己那一亩三分地。

毛主席也讲过「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

为什么传统延续性这么强?

我觉得这四个方面合起来的话,就是一些汉族文化圈的中国特色。这些东西,延续性非常强,几千年来在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什么呢?

第一,圣贤和经典的权威很早就已经确立下来了。而且其跟政治制度相处特别融洽。

第二,它借助了科举制度。在古代要通往上层社会,参加科举做官始终是一条主要的途径。底层的学子在进入上层之后,自然要维护这一整套体系。我们的官学和私塾的传统是非常强的,对于日本和朝鲜,他们跟我们很不一样,也没有照搬科举制度。

从近代到现代的文化断层

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而现在,天都变了。

从 1894 年中国被日本打败, 1895 年签订《马关条约》。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深入骨髓的屈辱感和危机感。这使得我们开始向西方看齐。

我们开始反思我们古老的传统和文化,也开始进入紧锣密鼓地追赶时期。大家是否感觉到,其实这种不安、这种落后就要挨打的认识,已经深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骨髓当中去了?这种焦虑感,在 100 年里始终伴随着每一个中国人。

毛主席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又说「落后是要挨打的」,还说「你们要是再不改,就要被开除球籍了。」

在史书中看到的那些从容,已经很少能在现代人脸上看到了。我们都生怕再次落后到时代后面,都生怕再次被世界狠狠抛在后面。

西方有人写了一本书,说「中国从近代到现代,就是一直在追求富和强,其中主要是强。」

传统的东西,慢慢分崩离析。现在只有在乡村还保持着一些传统的家庭、文化。但是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

我不知道现在是否还有内外有别、长幼有序,如果有的话,还剩下几成?这种建立在传统之上的家族体系、家国关系,也渐渐失去其社会体系。儒家里面的君臣、父子的主轴,在西方文化进来之后,还有多少?

信仰世界也在科学思想的冲击下,受到了「破除迷信」的牵连,逐渐变得世俗化。佛庙、道观,变成了旅游景点。

阴阳五行的学说,在科学的冲击下,除了在中医、风水、食补这样的领域还有应用,其已经退到了知识系统里一个很边缘、很边缘的地方了。

我们中国人,进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处境。一方面,我们接受全球化,接受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另一方面,那些东西始终又与我们的处境格格不入,我们自己的文化是社会现实,处处都能感觉到,却又不再被提及。

科技越发达,人就越幸福,然而真的是如此吗?

如果能够有一些传统的家庭、家族、家国的伦理体系,有一些了解,高举个人主义的离婚率还会那么高吗?

如果能够对儒、释、道多一些了解和认识,还会茫茫然而无所依吗?还会灵魂无处停靠吗?

管子云:「仓禀实而知理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我想,这句话反过来也是成立的。

知礼节才能仓禀实,知荣辱才能衣食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