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有小院,开满春花

 真友书屋 2023-03-20 发表于浙江
Image


庭院,作为东方审美的一种生活方式,无论古今,皆为最理想的居住空间,无论平居之家,还是显贵之族,莫不以有一方幽隐小院为上。人之起居,一方面,需要柴米油盐的物质空间,另一方面,更需要茶酒香花的精神乐园。人居庭院之中,与山水清音为伴,与书画盆玩为友,有草木竹石为侣,燕居雅意,人间清欢。有个小院,纵然平凡的生活,也能花繁叶满。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中国人对山水田园的追求,亘古如一。庭院之美,莫过于陶渊明所写:“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他的山居小院,繁花芬芳,令人心生向往。而这正恰如徽州呈坎古镇文郁堂的写照。呈坎建立于东汉,四周有八座山,对应周易中的八卦,民间称为八卦村,至今有1800多年的历史,从东汉至明清,有无数的达官贵人隐居于此,保留下来几十栋国宝建筑,文郁堂的两栋国宝建筑,正是其中之二,与宝纶阁仅一步之遥。文郁堂的院子,就藏在这遗世独立的村落之中,主理人郁建明为了妥善保护这两座国宝建筑,悉心研究徽州人文、建筑、历史,历时十余年之久,只为留住岁月赋予它的美。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文郁堂的茶轩水榭旁,有一株老桩绿萼,不下百年之久,其根遒劲,其枝繁茂,每当花时,色白如雪,馥郁幽幽,一缕清香之间,恍如百年光阴。梅花自山中而来,被人植于院中庭下,它的君子品性,正是文人的内心关照,自诗经而始,其香悠扬千百年之久。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白墙黛瓦,红梅如画。在院子的一角,是一棵山野红梅,绿萼开遍之时,红梅独自清绝,在这水墨山村之中,这清绝之姿,独胜春色,令人为之驻足动容,它与周围的环境,组成了一幅天然的画卷,可诗,可书,可望,可赏,而花谢之时,院中满地芳尘,步步生香,与青苔,青草,碧叶,组成了院中最美的春日小令。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郑板桥有言:“吾毕生之愿,欲筑一土墙院子,门内多栽竹树花草,清晨日尚未出,望东海一片红霞,薄暮斜阳满树,立院中高处,俱见烟水平桥。”院中草木,有梅,则必有松,此皆文人所好。依墙而立的黄山松,更让这院子多了几分风骨,也更多了几分意蕴。闲时静卧院中,即可揽风月满怀,忙时以茶会友,诗画相对,说不尽的风流恣意。一山一水一庭院,一诗一画一境界。中国人所眷恋的,也莫不如此。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徽州之山,多秀丽旖旎,文郁堂的庭院,坐落于此处,正是文震亨所求的“居山水间,为上”远处是青山,近处是清水,池中游鱼几尾,日光月影,映于其中,令人澄澈心扉,今时人被生活裹挟,争利而往,殊不知与山水林泉为友,与诗书茶花为伴,才是最好的修行之法,而一方庭院,最能兼顾平凡生活中的烟火与诗意,最能满足中国人对山水的归崇和奢想。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身居小院,思绪神游万里。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皆可寄情于此。因为看过世界才明白,院子无须大。见过花开才知晓,身心须充盈。毕竟世界再大,开不出院子里的花。院子虽小,却能容下世间的情。在最本真的自然之中,才能找到最本真的自己。
Image

本期空间|文郁堂(徽州) 
文章撰写|文人空间 梁诏贮
图片拍摄|文人空间 梁诏贮 郑铭明
图片提供|文郁堂(部分)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热点新闻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