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屐痕】张玉梅 | 归去来兮

 砚城文苑 2023-03-20 发布于山西


1



挥一挥衣袖,作别三月的长风,从太原南站出发,高速列车闪电一般向成都飞驰,黄土高原上春天的混沌很快被甩在了脑后。

关中大地风平浪静,绿野万里,青青的冬小麦和麦田里浇灌的水在阳光照耀下,形成绿白相间的线条,铺向遥远的天际。

平静而又欣喜,急切而又澎湃。

一些历史的画面一幅一幅地在岁月的奔流中闪过:

姜尚在渭水悠悠垂钓;姬昌偶遇的慧眼识珠;武王伐纣的猎猎大旗;秦兵横扫六国的滚滚呐喊;汉未央宫彻夜长明的灯火;唐大明宫昼夜不息霓裳歌舞。

平坦的关中平原几经动荡,几经兴亡,白居易哀叹“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的奢靡,杜甫悲愤“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不公。

治乱兴衰,朝代更替,百姓能有几日太平?几日温饱?几日欢欣?

窗外,青青的麦苗在阳光下平静地生长,似乎和我一样,在舒适的高铁沙发椅中幸胜太平盛世的祥和与安康!

高铁像一条巨龙翻山越岭,穿越了秦岭一个又一个的隧道,在忽明忽暗奔腾中,一路向西。

四川广元的崇山峻岭像一幅巨大的山水画横在眼前,就山水地貌而言,东北是白山黑水,西北是穷山恶水,江南是灵山秀水,大西南则是青山绿水,连绵起伏的群山像奔涌向前的骆驼方队,一浪推着一浪,山上墨绿色的树林像泼上了浓稠的油漆,河里的水,也像浓稠的绿色的油漆在缓慢地流动。

孔明在此主持修建的剑门关恍若人间天梯,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当初送友人王炎去蜀国,这位豪迈浪漫的诗人,那哒哒的马蹄声敲打着秦岭的千沟万壑,敲打着剑门关的悬崖峭壁,万般无奈的引用川人的腔调慨叹: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而如今,舒适的高铁列车外,秦岭和剑门关一晃而过,没有孔明的呕心沥血,没有李白的望山兴叹,有的只有豪迈,虽不是霜晨月,虽不是长征,但毛泽东那首著名的《 忆秦娥·娄山关》不由地在心中激荡:……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好一个“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2

过了广元,列车进入了成都平原,视野一下变得开阔起来。三月的成都平原,像顽皮的小孩打翻了调色板,把明亮的黄和青翠的绿倾倒在大地上,一块一块,黄绿交错,铺满了平坦的大地。黄的是正在盛开的油菜花,绿的是正在拨节的小麦苗。

三月,走进成都,仿佛走进了一个色彩的王国,绿茵茵的绿化带上盛开着各色各样的鲜花,成都一条街道的花与另外一条街的花绝不雷同,这条街道临寒怒放的梅花刚刚谢幕,那条街道多情妖娆的桃花急不可待地绽放。

另外一条街道则全是粉的玉兰花、白的玉兰花粉雕玉砌,云霞一般烂漫的樱花如青春勃发的少女,迎风绽放;蔷薇花、三角梅、月季花竞相绽放,争奇斗艳,还有高大挺拔的木棉花红得像火炬燃放在枝头。

一夜风雨过后,树底下落英缤纷,无论你是怀春的少年,沧桑的中年,还是垂暮的老年,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春天,都感到春天的力量在内心滚动,成都三月的春天,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可惜,凭那些少得可怜的生物学知识,面对成都的百花盛开,草木争荣,大多数花种和树种我是叫不来名字的,只留下“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惭愧和遗憾。

成都春天的空气是湿润的,但并不潮湿,据说,暑天入伏的时候是最潮湿的季节,也是暑热难耐的季节。春天的成都多雾并不多雨,白天大多雾蒙蒙,像笼罩着一层薄薄的细纱,风雨一般在晚上,这让我终于明白杜甫那首脍炙人口的《春夜喜雨》是什么意境: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一千三百多年前的杜甫,忘却了安史之乱的动荡,面对一夜春雨后的成都,在清新空气的浸润中,挥毫泼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那是怎样姹紫嫣红的一个成都!

晚唐大诗人李商隐是在秋雨连绵的季节羁旅成都,秋雨潮湿了诗人思念爱妻的心,落笔写下《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从杜甫的《春夜喜雨》到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成都的夜雨,丝丝缕缕,滴滴答答,潮湿了多少红尘客栈,浸润了多少游子情思,留下了多少精美的文字。

游走在成都的大街小巷,到浣花溪边的杜甫草堂追随先人的足迹,体会诗坛圣贤留下的诗意情怀。

听一夜巴山夜雨,体会李商隐的刻骨相思。


3
        

一转身,循着嗅觉的游丝,来到宽窄巷子,成都的大街小巷,火锅麻辣的味道就像门头檐角随意探出头的花,随处可见,随处可闻,随处可吃。今天,就到宽窄巷子吃一顿火锅抚慰疲倦的身体吧。

在寻找火锅店的步履中,我踏着清雍正年间铺下的青石板路,古色古香的清朝建筑遗迹组成了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三条古弄,宽巷子并不宽,窄巷子并不长,井巷子并不深,但小小的里弄却深藏着现世的繁华,游人如织的脚步丈量着厚重的过往,平定准葛尔叛乱已成历史的云烟,抚摸宽窄巷子的青砖黛瓦,有如抚摸一部三百年前的史书。

窄窄的青石小巷两边,有卖特色纪念品的,有卖古玩的,有唱川剧的,有躺在竹编的躺椅上掏耳朵的。

成都人掏耳朵叫采耳,掏耳师傅右手执一支三寸长短的铁耳勺,像采矿一样,聚精会神地在被掏者耳朵里上下左右采挖。被掏者半躺在竹编躺椅上,眯着眼、呲着嘴,配合着掏耳者的动作,看起来舒服得就像抽了筋一样舒软迷醉。

对于外地人,想象不到耳朵不痒痒的情况下,用那样长的铁勺掏耳朵有什么舒服可言?万一不小心扎坏耳鼓膜怎办?更何况是在人流密集的街道旁,如果哪个冒失鬼撞一下掏耳朵的,岂不是捅下大炉子了?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外地人是理解不了本地人的嗜好的。

川渝火锅名扬天下,遍布全国,可惜,以前吃的都是伪川渝火锅,在没有见识真正的成都火锅之前,你是无法辨别真假成都火锅的,真正的成都火锅底料之正宗,蘸料之丰富,食材之繁多是其他任何地方无法媲美的。

成都火锅以麻辣为主味,那种花椒的麻从你的舌尖开始,一丝一丝地游串,一直到鼻孔,到肺腑,到每一个毛孔;那种辣,看起来红红的,像燃烧的火,吃到嘴里并不辣的厉害,辣椒的辣香引领着花椒的麻香,糅合了五花八门的香料的味道,在你的五脏六肺缭绕渗透,让你浑身冒汗,让你欲罢不能,让你神魂颠倒。

在成都,无论多么深切的思念,多么热烈的拥抱,多么纠结的烦恼,多么落魄的失意,多么平庸的日常,都可以用一顿红亮亮的火锅熨帖得舒舒展展,再无遗憾。


4

去武侯祠会一会老乡关羽吧,成都武侯祠是一座君臣同祠的祠堂,武侯祠里供奉着汉昭烈帝刘备、丞相诸葛亮、大将关羽、张飞的鎏金塑像。

诸葛亮从三顾茅庐出山,到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白帝城托孤,最后殚精竭虑辅佐刘禅,短短的一生留下了千古名相的美誉,赢得了君臣同祠的待遇。他走了,走了将近两千年了,但后人一直敬重他,纪念他,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范。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关羽、张飞义薄云天,出生入死,忠心耿耿协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又留下了千古遗憾。

吟一曲曹公的《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捧一杯杜康酒,鞠一个三国礼,问一声玄德你好!武侯你好!云长你好!     


5

从武侯祠历史的云烟中走来,像穿越,进入了一墙之隔的锦里,如果说武侯祠是肃穆庄严的,锦里则是喧嚣世俗的。

锦里比宽窄巷子更繁华,更红火,更有烟火气,商铺林立,烟火缭绕,有叫卖的,有唱戏的,有演西洋镜的,有画像的,红男绿女,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川流不息。

有三尺长的烤肉串,有一米宽的大火锅,有油光红亮的烤乳猪,有五花八门的四川特色小吃,有琳琅满目的成都特色纪念品……来成都,你要吃,就来锦里吧,让你吃个三日不绝,心满意足,流连忘返。

成都是个商业发达的城市,春熙路步行街摩天大楼的高档商品,天府广场的地下商城,锦里的特色小吃、宽窄巷子的特色商品,大街小巷的茶馆酒肆,夜市里的地摊杂货,小区门口大爷大妈竹篮子里自家种的蔬菜水果,浓浓的商业氛围和浓浓的火锅味道搅和在一起。

我想起杜甫那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诗句。

在浣花溪草堂居住的杜甫,每天抬眼一望,西山雪顶映入眼帘,门前河道里从东吴而来的商船连成一片。可见,在杜甫居留成都的时候,成都与东吴的商业贸易往来是多么频繁。发达的商业催生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张纸币——交子,在宋代的成都诞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6

成都是个传统与现代,悠闲与繁忙交织的城市。地铁里、春熙路、高新区全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他们戴着眼镜,戴着耳机,一大早怕上班迟到,在地铁口快速地奔跑,匆匆忙忙地在地铁上出出进进。

年轻人就像这个城市的新鲜血液,快速地在这个城市流动,然后分布在城市的各个企业,各个公司,各个学校、医院。他们的快节奏和智慧支撑着这个城市的现代化,这是一个年轻有活力的城市,这是一个紧张繁忙的城市。

小区的住宅楼又是另一番景象。底楼大多是服装店、便利店、房屋中介、理发店,最具有成都特色的是三步一个棋牌馆五步一个茶馆,打麻将的大多是中老年大叔大妈,麻将洗牌的声音哗啦啦地不绝于耳,麻将馆里的灯火一直到晚上十二点鏖战不息。

小区浓密的树荫底下是三五成群的大爷大娘,身旁立着拐杖,手捏一把纸牌,扁着没牙多皱的嘴,神情专注地打牌,时而拿起蒲扇悠闲地扇一扇风。成都人对麻将桥牌的迷恋,忽然想起我们伟大的邓公为什么那么精于牌技。万物都有根,万事都有源。

喝茶,是成都人的另一大特色,除了星罗棋布的小区茶馆,我敢断定,成都人民公园的鹤鸣茶社是天底下最壮观的茶社。

天气渐暖,百花争艳,人民公园参天大树的树荫下,竹制的茶桌茶椅连成一片,成千上万的茶客们密密麻麻,乘凉、赏花、闲谈、品茶。

成都人喝茶只能叫品,一包茶叶冲泡三五壶水,喝完续上、喝完续上,边品边聊,漫不经心。从日上三竿,到黄昏日暮,仿佛一壶茶能包罗万象,能地老天荒。

茶桌间,有母子对坐,有情侣凝眸,有夫妻私语,有朋友相聚,有街坊闲聊,这样声势浩大的喝茶,惟成都独一无二。

茶客们右手把托,左手执盖,用茶盖在水面上拨一拨漂起的浮茶,脑袋晃一晃对着茶水吹一吹气,慢条斯理,慢饮细酌,喝一两口;放下茶杯,捏一粒瓜子零嘴在牙缝间慢慢地嗑开,散漫的目光扫一扫远处看一看四邻。

采耳师敲着一大串采耳勺叮叮作响穿行在茶桌的空隙间,茶喝得淡了,就仰躺在竹椅上,眯着眼睛享受采耳师傅的侍弄。

一桌一椅一壶茶,清风百花意悠悠。

老成都的风骨在火红的火锅里,在树荫下的茶馆里,在哗啦啦的麻将里,在受用无穷的采耳享受里。老成都的风骨,就是一幅烟火世俗的清明上河图。

成都人热衷于吃火锅、喝茶、打麻将是有历史渊源的,据说自秦国灭蜀,任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成都平原从此旱涝保收,百姓丰衣足食,不必起早贪黑辛苦劳碌,养成了蜀民悠闲散漫的习俗。

成都平原沃野千里,物资丰富,货物充足,四面八方商客云集天府之国,他们聚在一起洽谈买卖,就像北方人,烈酒是驱寒的必备,对于成都人麻辣火锅则是去湿热的宝贝,商人们挣足银两,火锅就酒,酒饱饭足,四川品类繁多、清新淡雅的茶叶成为他们打麻将、谈生意的上好饮品。

烟花三月下成都,每天独自乘坐地铁早出晚归,东走西瞧,不知不觉已近六月。

夜色中,去九眼桥观赏了成都廊桥美景,恍若天上的街市,去酒吧听一曲成都民谣,赵雷的《成都》忧伤而缠绵,欲走不忍走,欲离不忍离。

举目望天,城市的夜空深邃得茫然若失,突然发现好长时间没有看到亮兰亮兰的天和火红火红的太阳了,随即,味蕾快速苏醒,急速地搜索油糕大烩菜莜麦窝的美味。

曾经厌恶的黄土地,赤裸裸的红太阳,空荡荡的瓦蓝天,粗列列的炒莜面,黏糊糊的大烩菜,此刻,像魂魄缠绕着我,丝丝缕缕,摆脱不了。此刻,我知道,该回家了。

挥一挥衣袖,作别三千年的三星堆文明,我欲乘风归去,拥抱五千年的黄河文明,拥抱我的故乡,我的五寨,我的大油糕,我的大烩菜。


7

站在黄土地上,突然明白,天地间总是在默默地遵循着自然的平衡法则,给了黄土地蔚蓝的天空,同时搭配了贫瘠的土地;给了成都平原肥沃美丽的土地,就搭配了低沉灰暗的天空。

这世上没有哪件事不是在不完美中达成完美。

一次从故乡出发的旅行就是人生的一场归去来兮:久居故土,渴望远游;客居异地,又思念故乡。吃野菜的时候,渴望酒肉,酒足饭饱的时候,又把野菜当做珍馐。

少年盼着快快长大,长大变老又怀念童年的无忧。步走的时候渴望骑自行车,骑自行车的时候渴望开小车,开小车的时候又把走路当成健身养生……

人来到世上,便步入归途,归去来兮,少年时的陶潜站在南山下和老年的五柳先生握手,吟一曲“采菊东篱下”,吟一曲“归去来兮”,去草盛豆苗稀的田地里纵酒放歌。

归去来兮,归去来兮……

作者简介

张玉梅,山西省五寨县第一中学校教师。

投稿微信 XU15698667183
山西·五寨 YANCHENGWENYUAN·2022

点击左下角砚城文苑阅读更多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