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雨华西行(下,名村行07)

 学亮书屋 2023-03-20 发布于湖南

华西村


风雨华西行(下)

我摇摇头,踱出大堂,来到室外的路口。天上淅淅沥沥,下起了不大不小的雨,地面已然尽湿。一路行来,本来近乎寂静无人,这时却有几个行人以手遮雨,步履匆匆。

看来已无法随意漫步了,我见左前有处建筑,似乎可以避雨,便快步走了过去。抵近发现,果然是处宽阔幽长的廊道,入口还有几道湿湿的车辙印子,其顶端,则书有“百年华西展廊”六个大字。心想正欲好好了解一下华西村的历史呢,没想到歪打正着,来对地方了。

展廊入口

看完入口两侧高悬的对联,却颇让人忍俊不禁。其联为:村泰民安总归社会主义好;政通人和还是领导班子强。意思自然是不错的,只是按照义理,上下联似应对调一下,以“社会主义好”收尾。许是贴联之人弄不清上下,贴反了吧。

让人感叹的,其实是“领导班子强”这五字。也不知这联是村上老百姓做主撰好,然后挂上去的,还是村里的领导班子自拟的!如果是后者,眼见领导班子自评很高,信心爆棚呀!我倒真心希望是前者,是发自老百姓内心的评价。

有趣的是,“领导班子强”中的“班”字,不知何故脱落不见了,原句就变成了“领导  子强”。想到华西村与刘庄村一样,书记都是父子相替,初读之下,颇觉有点幽默的味道。

长长廊道两侧,是密密的方形立柱,其间一块接一块,镶着宣传展板,只在中部有个口子,通向左侧风景区,探头一看,但见路边停着一排汽车,园中悄没人影,我便打消购票入园念头,一会儿左,一会儿右,轮换看起两边展板来。

“会多”

浏览发现,“百年华西展廊”并非我所想象的历史展,似乎有点小遗憾,好在没看几张,便觉出华西村似乎有两个鲜明特点。

一是“会多”。记得入口处有面展板,八张照片全是会,除“干部家属会议”是一年一次,其余全是“月会”,分别是:党村企例会、村民大会、党员联户学习会、联户组长和村民代表会、支部学习会、青年智慧论坛和“一道读书会”。推算下来,每周都有一两次大会,且每张照片上都人头济济,看来华西人很爱开会呢。

二是“话多”。展板之上,好多都是新老书记的“金句”。如老书记说“作为一名干部,职务没有终身制,但为人民服务可以终身制”,“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新书记说“虽然改革一定会带来阵痛,但不改革会疼死”,“把经济搞上去,把改革抓到底,把内部建设好”;还有不少是新书记评老书记的,如“老书记的思想,过去是、现在是、今后仍将是华西发展的重要依靠。我们只有学好、用好了老书记的思想,才能有效规避风险、成功应对挑战、最终战胜困难”等等。

老书记金句之一

看到这些“金句”,我不禁想起了南街村的“班长语录”。看样子,两村书记都很重视“思想领先”呢!

看到末尾,又有了两个发现:原来我的浏览顺序是反的,我看到的尾端才是开头;新老书记的话也不叫“金句”,而是“箴言”,父子俩一人一边,平分秋色。

新书记金句之一

前言说,这是2018年重新布的展,时值改革开放40年,新老书记交接15年,由此可见,其“箴言”意义不小。但我私下觉得,父子书记的话还是应该精选一下,多了,说不定会加重学习者的负担呢!

其实,真管用之语,三两句,甚至三五字,足矣!比如“为人民服务”,比如“发展是硬道理”,都是证明。

六十年代老民居

展廊尽头,路转向北,两边是别墅,用栅栏围着。有处开着门,里面有几间一层高的旧房,白墙黑瓦,瓦上半覆青草,满是枯叶。我见有人立在门前,便打声招呼,走了进去。那人告诉我,他是外村人,在此守门的。

原来,这是一处故意保留下来、用于忆苦思甜的旧房,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是华西人第一代公寓,每户两三间,70-90平米。这在当年,应该算是豪宅了。看来,1957年就开始担纲的吴仁宝书记,确实为华西百姓干了件大好事。

看到这几间还算不错的旧房,也让人不由想起了小岗村那几间作为文物保留下来的茅草房,斑驳破旧,天穿地漏,怎一个“穷”字了得!

这其实也说明了,同样体制机制下,有个实实在在的带头人,能为老百姓干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谋几样实实在在的福利,该是多么重要!过去如此,现在亦然。

正在维修的华西金塔

走出有顶的通道,先前纷纷扬扬之雨已成了濛濛细雨,行路是没有大碍了,我决定继续向北。

前面是个岔路口,有个颇大的广场,名曰龙凤,湿地上也没一人。其右侧,便是华西村标志性建筑——华西金塔,可惜正在维修,不能进入。其塔身从上到下,四周围着隔离网,只有顶部“中国华西”四字,霸气地露在外边。

眼见无缘参观,我便左折向西,期待有所发现。

闭门谢客的展馆

下个路口,我见到了“吴仁宝同志先进事迹展”和“社会主义富华西展览馆”指示牌,只是两处都被铁家军把着门。

为何都不开放呢?因为疫情还是雨天?

幸福园的五位伟人坐像

曲折行来,不觉就到了九座高高塔楼包围之下的“幸福园”北侧。入园是要收门票的,只是口子上的售票处没有人影,园里也没一个人,我也就不打算进去了。

透过栅栏,但见五位戴着红领巾、背对着我的伟人坐像。转过去,发现他们的对面和旁侧,散列着不少人物雕塑。

按照说明,伟人们的左侧是袁崇焕、萧何、商鞅,对面是穆桂英、薛仁贵、岳飞、包公、海瑞、林则徐等。中部的左侧,则是盘古、女娲、炎帝、黄帝、大禹等传说人物和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雷锋、焦裕禄等现代英模。最南端一线,排有贺子珍、蔡和森、鲁迅、向警予等人。

这幸福园,真可谓集古今人物于一体的大观园了。

不过,我却没想明白,华西村为何会把这些不同朝代、不同功业、不同格调,甚至毫不搭界的古今人物雕塑,也似乎无甚规律地摆在这儿呢?真让人匪夷所思!

看着寂静无人的幸福园,我倒是更为华西村的旅游产业担心:如此境况,何来旅游收入呢?

音乐喷泉?

路过一处安安静静的、估计是音乐喷泉的圆形大水池,我发现回到了出发时的十字路口,重新站到了龙希广场边上,左是“百年华西展廊”,右前是高高的龙希酒店。

如此看来,我是绕着华西村最精华的部分,走马观花转了一圈。似乎没有更多可以看的了,时间也到了12点,我决定趁风雨稍停,结束华西之行,到外面街道解决肚子问题去。

回头望望,除了看得见的那座大酒店、那些塔楼和村民们那些整齐划一的别墅,或如传说中的“富豪”一般,作为“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确乎没给我留下什么难得印象。

幸福园铜钟

如果硬要说有,那就是从头到尾,我怎么就没看见几个人影!而一个没有人气的华西村,她的活力又在哪里呢?

造访华西村的时候,网上其实有不少传言,有些还不太美妙。我当然希望它不是真的,更希望现在的吴书记及其后的其他书记,能一代一代地,认认真真地,老老实实地,把华西村带向更好的未来。“第一”的名头来之不易,该好好珍惜才是。

如今成文之时,距离那次造访,转眼间已过去了两年多时光。现在的华西村,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续完)

2023年3月18日

告别华西村

《学亮书屋》小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