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培养独生子女的社交能力

 学山工作室 2023-03-20 发布于山东

与人交往,自古以来就是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必经之路,人们在交往中寻求安慰、获得价值、美化心灵、陶冶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交往能力在人的发展进程中越来越显示出地位和作用。因为现代社会信息量激增,社会化程度加强,尤其是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使人们之间的更加紧密与广泛。因此,善于交往,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更多的帮助,更多的机会;不善交往,将阻碍发展也难以在未来社会中获得成功。幼儿社会性教育已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幼儿时期的社会交往不仅能促进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在社会往的过程中,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交往方式,通过交往,能使幼儿了解和认识人与人、社会之间的关系。因此,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提高人才素质的迫切要求。也许您的头脑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认识:认为“孩子还小,长大自然会好的!”因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也许您可能以为孩子还小,但其实他们已经要面对很多交往了。如果因为缺乏锻炼,有一天真的走向社会了,您指望脱离了您爱的庇护的孩子能够走多远?走多快?这时候,恐怕孩子就不再认为您给予的是庇护了,他会说那是蒙蔽。儿童的眼睛是最清澈的,我们也赞美这种清澈。但我们同时也想提醒您一个常识:如果这双眼睛从未接触过强烈的日照,那么猛然从室内走到户外,请小心灼伤!您应该让孩子了解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快乐与忧愁、成功与失败、正义与邪恶并存,这就是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孩子的社会交往是一个主动适应社会文化环境、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您作为儿童初期社会化的主要教育者,担负着重大的责任。“以自我为中心”是孩子的心理特点,这一特点是孩子社会化过程中的一大障碍,需要您在生活中耐心持久地加以引导,才能逐步提高儿童的社会交往水平。要知道,孩子是慢慢成长的,变化是点滴积累的,要从小教起。

下面我向各位家长介绍几个实例。

一、东西逛超时,爸爸为了给明明提供接触社会、接触周围人的机会,他鼓励明明和自己一起到收银员面前,并引导明明在的过程中与收银员交往,学习交往语言与方法,使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为孩子以后的交往打下基础。

二、邻家的狗毛毛因邻家的狗在楼梯口吠叫而不敢上幼儿园,妈妈得知后,鼓励孩子学着处理问题,自己去跟楼下养狗的叔叔说,能否在早上不要把狗放出来。在妈妈的引导下,孩子学着大胆地去和叔叔商量,并取得了叔叔的谅解。

三、孩子交往受挫的时候 曦曦想玩邻家贝贝的玩具汽车,遭到了拒绝,满怀委屈地回家向妈妈诉说。妈妈耐心开导孩子在向别人提出请求时,也要想到同伴的情绪和需要。使孩子即使调整了自己的行为,用自己心爱的玩具去和贝贝交换玩。

 从以上三位家长的实例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敢于放鼓励孩子主动地与周围的人交往,引导孩子自己去处理发生在身边的事。对于他们的做法,其他的家长又是怎样看的呢?

 家长A:一个实例使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那时大人们总是很放心地让我们再外边与伙伴们一起疯野,也很放心地让我们拿几角钱自己去日常小用品。现在回想起来,自己也从没有出过差错。可如今自己有了孩子,却总是对她百般的不放心,样样事情都宠护着,回家后也不让她出门半步,结果弄得她胆小,依赖性强看到生人连大气儿都不敢出,更不要说能主动与人交往了。对此我真的很担心。看到这些家长的做法,感到可以借鉴,回去以后,要尝试让女儿与周围人多接触。

家长B:我很赞赏实例中家长鼓励孩子积极与人接触交往的做法,因为孩子将来终究是要走向社会的,所以与人交往非常重要。而对一件事情,如果孩子没去试过、做过,是不可能有什么体会的。只有多尝试,多实践,孩子才能逐渐积累经验,学会交往。所以实例中的家长确实是用心良苦,值得学习。

家长C:实例中家长放手鼓励孩子主动与周围人交往,自己动脑筋去处理解决问题等方法确实是可取的。但我想如果是我的话可以做得再好一些,例如:在让孩子去东西前,家长应作些有意识地引导,有示范的过程,这样孩子可以逐渐适应,获得成功的把握就大一些。还有对邻家的狗的处理,让孩子自己去和别人商量当然是一种好办法,但家长也可继续以狗作媒介,引导孩子进一步与别人交往。例如:可带孩子去邻家做客,让孩子去问问叔叔为什么要养狗,进而了解狗有哪些种类,有些什么习性等等,使孩子既不怕狗,又能与狗的主人做朋友,这样两全其美岂不更好!

家长D:记得听老师讲过,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考虑事情总是从自己角度出发。但要更好地与人交往,就需要孩子也能为别人想一想,所以,第三个实例(交往受挫折的时候)的家长能引导孩子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很好,但也要防止物物交换的倾向,最好能引导孩子学会宽容别人。即使玩不到也要做到心很平,气很顺。这些家长都谈出了自己心里的感受。确实,孩子只有积极地与生活中的各种人交往,从中积累经验,这样反复磨炼,才能使孩子从不会交往到逐步善于交往,为今后踏上社会打下基础。当然实例中家长的做法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刚才两位家长提的建议就很有道理。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家长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首先您要摆正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 目前独生子女成为家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而独生子女家庭中成人对孩子的爱往往存在着单向的爱、片面的爱和溺爱三种现象。孩子在家中随心所欲,使其形成了“自我中心、众人为我”的心理定势。这种“优势心理”与正常的社会交往所需的平等合作精神是相违背的。

要促使孩子社会化交往水平的发展,您首先必须摆正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使他们成为家庭中的一员,按照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要求他们,让孩子懂得爱别人和被别人爱应该是双向的,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逐步树立平等合作的意识,这就为今后的社会化交往打好基础。这就要求您在日常生活中,始终注意不要一味地“惯”孩子,宠孩子,让孩子以为您什么都依着自己是天经地义的,接受您的千般爱护是理所当然的,而丝毫不知道感恩和回报。

其次您要扩大孩子的同伴交往圈有兄弟姐妹的家长都有一种体会,在我们小时侯,上学以前,除了在家里和兄弟姐妹一起玩,就是在街上和院里院外邻居家里的孩子玩。说到玩,那时侯可玩的东西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多,家家都没有什么玩具,男孩子无非是弹玻璃球、拍洋片、拍三角;女孩子玩的主要是踢毽子、跳皮筋、跳子、扔沙包。我们小时侯的伙伴交往却是自发的、自己选择的、自主的。大街上的儿童体大多是“混龄编组”的,五六岁的孩子可以和十来岁的孩子一起玩,只要他们愿意,这种一起玩的关系就可以保持下去。而现在上学的孩子,与伙伴交往是被大人安排好的,孩子上了哪个学校、哪个班,他就不得不和班上的孩子结为一个体,除了班上的这些孩子,他们自己是没有什么选择机会的,因为家家都是独生子女,除了和自己的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有少量交往外,他们很少有机会到大街上“野跑”,每天都呆在单元楼里。有个非常伟大的心理学家叫维果茨基,是前苏联人。按照他的说法,小孩子的智力发展和社会化进程主要是在他们和比自己更成熟繁荣社会成员一起活动、一起相互作用之下逐渐完成的。“比自己更成熟的社会成员”是什么人?无非是大人、大孩子。举个例子:下象棋时,马走日,象走田,过河卒子顶个车,这些规则,小孩子是从谁那里学到的?从大人那里学是个途径,但更多的是从比自己大的孩子那里学,从比自己棋艺高的孩子那里学。你走错了一步棋,想反悔,大孩子一句声色俱厉的话“不带悔棋!”小孩子就没脾气,就得认输.等他们棋艺纯熟了,再在比自己小的孩子面前耍威风.于是,小孩子的智慧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下来.像“不许悔棋”、“不许耍赖”、“不许耍滑头”这类的规则,不都是在小孩子们一起游戏时学会的吗? 用维果茨基的话来说,大孩子在和小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同时就充当着小孩子的指导者角色,他们通常并不手把手地教小孩子做事情,而只是在旁边以教训的口气“点拨”小孩子。这种点拨的作用,好比盖子时先搭个脚手架,至于和泥、砌砖,大孩子就不管了,“你自己干吧!”即使是亲兄弟姐妹,也不外乎如此。就这样,孩子们在一起玩耍中学会了做事情,懂得了好多不懂的东西,知道了好多游戏规则和社会规则,他们的智慧增长了,社会化进程也循序渐进地完成了。所以无论在任何一个社会中,儿童的伙伴关系都是非常重要的,“同伴是个大学校”这个说法一点也不过分。现在有些家长常常感到困惑:“让不让孩子多和别的孩子一起玩?”我们的回答很坚决:“不但让,而且多给孩子创造机会。”有家长问:“让不让孩子和比自己大的小孩一起玩?”我们的回答同样坚决:“当然让!”其实我们知道,家长们问的意思是:“孩子被大孩子欺负怎么办?” 现在的爸爸妈妈们是太多虑了。他们忘记了,自己也是在大孩子的“欺负”之下长大的。小孩子和大孩子一起玩,当然处于劣势,他们的力气不够大、智慧不够多,挨打、受气的时候很多,但是正因为这种似乎力不从心的活动,才大大地了他们智力发展中的“最近发展区”,迫使他们不断学习新东西。同时,多数大孩子并非总是蛮不讲理地欺负小孩子,而是比不懂道理的小孩子更懂道理。并且带动小孩子懂得该懂的东西,拽着他们往一个被社会认可的社会成员的方向走。他们充当了父母无法充当的“指导者”、“教练员”和搭建脚手脚的的角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