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仲春初四日 春色正中分——唐代咏春分诗赏析

 川雪898 2023-03-20 发布于广东
春分 益气养血,平衡阴阳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唐代咏春分诗赏析

川   雪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四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美的节气。  春分为“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古人以立春到立夏为春季,而春分正当春季3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春分在古代又称“日中”或“日夜分”。每年公历3月20日或21日,太阳运行至黄经0度时进入“春分”节气。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阴阳的界限。这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天昼夜长短平均,春分过后,太阳的位置逐渐北移,开始昼长夜短。此时严寒已然逝去,春暖花开,莺飞草长,一派融融暖意春光。

古诗词中,有不少吟咏春分的佳作。

唐代诗人元稹的《咏廿四气诗·春分二月中》,写出了春分时节的奇丽景色及诗人的感受:

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

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

山色连天碧,林花向日明。

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

春分,是一个令人心醉又心碎的节气。它太过柔美,反而易生感伤。须知这世间并无太多这样美妙的日子。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正因它美得短暂,美得绚烂,长留不住,所以人们才会心生悲伤,感叹美好时光一去不返。 

这首诗,通篇都在描写春分晴雨时分的奇丽景象,却在尾联,抛出了“解人情”的心灵密码。人们面对春分景色,生出的情感,真的就如眼睛所见的那般美好么? 

首联,“二气”,是指阴阳,这两个冤家,整天吵吵闹闹,无时无刻不在比试高下,即便在这样美好的春日,也不消停。所以诗人说:你们别打了,跟我一起去看看春雨吧。没听说,朦朦胧胧的春雨笼罩下,有无数的姹紫嫣红和动人心魄的绝妙景色么。春分的雨,因为杨柳青青,遂有了一个更加优美的词句:烟雨。烟,忽明忽暗,缭绕蒸腾,朦朦胧胧,这样的雨,有时候竟小得不必打伞,只是发丝上会沾上一些水汽。这天地间,大概没有比烟雨更撩人心魄了。  

颔联,写春分时雨中所见到的奇特景象。这些景象即春分三候之二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久违的电闪雷鸣,预示着仲春天来了。这里,“雨来”对“云过”,“电影”对“雷声”,中间用一“看”和“听”,表明诗人对于大自然变化的喜爱与期待。 

颈联,写雨过天晴后的春分景象,亦是分外动人。你看那连绵起伏的青翠山峰,连着天际,一碧万顷。林间的野花,透过稀稀疏疏的枝叶,在日光的沐浴下,倍显明艳。这是多么美丽的晴朗春日图啊。      

尾联,“玄鸟”即燕子,这里说的是春分三候之一候:元鸟至。“元”,在古代通“玄”,说的都是燕子。燕子一到,闺怨的女子也开始怀春了。它们在梁间飞来飞去,相互说着悄悄话,仿佛也在学人懂得欣赏春分的景色。  

这里的“人情”里,有着一种淡淡的春愁;还有着一种少女怀春的萌动;更有一份孩子们的期待之情,因为满天的风筝,都代表着一个个快乐的童年。这里的“人情”里,还有着农民的春耕之情。“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忙碌的日子,才会让农人心中踏实。不劳而获,对农人而言,从来都不算一件幸福事。     

春分麦起身 一刻值千金

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春分》,恰如其分地点出了春分这一节气的特征:

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 

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良人放纸鸢。 

首句说的是春分的昼夜。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独春分与秋分这两日,黑夜与白昼两不相争,你一半我一半,平分了十二个时辰。

次句说的是春分的物候。春分有三候,第一候便是“玄鸟至”。春到人间草木知,草木探知春天的消息,第一个告诉的对象就是燕子,于是燕子便从南方归来了。

第三句说的是习俗。“春分到,蛋儿俏”,中国民间很早就有春分竖蛋的传统,而且,保持了四千多年,如今漂洋过海传到国外,成了全世界的一种流行时尚。

最后一句,说的是户外活动。春分前后,和风鼓荡,用来放风筝正好,一者可满足小孩子的愿望,二者可通过放风筝表达对未来的祈盼。

中医养生 春分,食 二菜 ,饮 三茶 ,做好四件事,少生病,更健康 养肝

五代诗人徐铉的《春分日》,描绘了春分时节的景色,抒发了诗人的家国情思: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春分甫至,整个大地,花团锦簇,格外明媚。对诗人而言,这是一个重要的美学分界点。之前,百花盛开,以赏春为主;之后百花凋零,以伤春为主。万事万物,个人国家,由盛而衰,都是自然规律。正因美到极致,来去匆匆,才让人心生眷恋。满目青山空念远,不如惜取眼前人。句中展现的,正是诗人对于春分的一份顿悟。春分日,花开得正盛,正浓,理应“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女人如花,容颜易逝,这是“春思”亘古不变的爱情主题。 

徐铉,作为南塘后主李煜的重臣——吏部尚书,文臣,他是不可能不在落花时节,想起南唐,想起家乡扬州,想起他日思夜想的诗意江南,以及故主李煜和其绝命之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因而,读徐铉的《春分日》,更应了解其个人感怀之外的贰臣之悲。那位高楼上的女子,正如南唐的那些歌声,引得诗人愁肠百结。 

首联,诗人开篇直言,今天是二月初四,翻开日历一看,恰好是春分节气。春天至此,刚好走过一半。《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pī)发缓形,以使志生。诗人深知,春分养生,一年之最。故而,广步于庭,以使志气生发。 

颔联,写诗人对春分的珍惜。你看他,晚上,看绿色的田野上,月儿彷徨徐行;白天,看晴明的天空中,云儿断续飘过。诗人日夜守护、珍惜春光,感受春分天地变幻,融入春光之中。 

颈联思致闲远,意味深长。尤其是对仗,用“个个”对“纷纷”,奇思高妙,出人意料,不落窠臼,别有深意。燕子是春分三候之一。古诗多言双燕,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遂为爱情使者,如“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汉佚名《东城高且长》)。可诗人却反其道而行之,言“个个”,即一只一只,孤单地飞。其言之下,意象自阔。首先“个个”一词,为思妇形象做了绝妙铺垫。无数分离的情人,不都是这“一个”中的一个,孤单地活着么。其次,为他的“自悼”,埋下伏笔。国破家亡,他不也是动乱中的受伤者,谁愿意做一个降臣。“花落已纷纷”一句,则道出大江东去,南唐国灭,树倒猢狲散之深意。词中无意透露出爱情之外命定的悲凉。 

尾联,为全诗高潮,也是诗人隐喻表达的主旨。表面看,这是一首“爱情”诗,往深处看则是一首“自悼”诗。这高楼上的思妇,何曾不是被囚的小周后,她再也等不到为她提鞋的情郎归来了。至此,徐铉通过一首爱情诗,含蓄表达了其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亦可谓用心良苦,感人至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