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2年瓦弄大捷,成印军一生噩梦!丁盛少将评价:印军非常害怕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3-03-20 发布于山东
伟人曾说过:我们爱好和平,但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1959年,印度策划和支持西藏农奴主叛乱事件,被中国粉碎。阴谋不成,印度总理尼赫鲁便抛弃“中印友好”策略,转而对中国步步紧逼,他指使印度军队蚕食中国领土,不断制造边境争端。中国谋求和平的隐忍,也被印度视为是软弱可欺。

终于,在说出振聋发聩的“勿谓言之不预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对印度发起了反击。

彼时的印度自认为是第三世界的老大,极其膨胀,他看准了中国国内经济困难的时机,想要在边境问题上捞一把油水。

尼赫鲁声称:要用武力“教训”中国军队,将中国军队从(印占中国)领土上拔除掉。

印度的国防部长也声称:要跟中国“战至最后一人”。

刚独立的印度想要展示所谓的“大国雄风”,倒也不是不能理解,只可惜他们找错了对手。

事后,或许是解放军自己都没想到,这场战争赢得比想象中容易得多,以至于后来很多报道中写道,这场战斗是张国华将军领着西藏边防部队打的,并无王牌部队参战。

对此,瓦弄之战前线总指挥丁盛少将表示:“比国军都好打!一打敌人就害怕,就叫唤说:'不得了,中国军队的装备太强,顶不住。’”

事实上,解放军在这场战斗中还是派出了一支精锐部队的,那就是解放军54军130师。

130师出手不凡,东线瓦弄一战几乎全歼印军王牌部队11旅,消灭3个营,重创一个营,缴获军用物资无数。

本期,就带大家来了解这场摧枯拉朽的战役——瓦弄大捷

【王牌对王牌】

1962年夏天,中印边境的形势已十分紧张。当得知印军进入克节朗河地区时,解放军总部判断,印度有继续扩大入侵的打算,于是下令西藏军区进入战备状态,准备反击。

中印边境冲突爆发后,同年10月份,54军军长丁盛带着54军130师从四川进入了西藏。

130师是一支拥有辉煌历史的部队。他的前身是抗战爆发后的冀中地区八路军第三纵队,第三纵队在艰苦的敌后战场,与日寇展开平原游击战,战果颇丰。解放战争时,这支部队随林彪进入东北,被编为东北民主联军7纵19师,归邓华统领。19师先后参加了保卫四平,攻打锦州战役和天津攻坚战。

平津战役后,该部队被改编为44军130师,跟四野大部队进军大西南,参加了解放广东的战役。战后,44军和45军合并为54军,军长正是现在的丁盛。

130师是54军的主力师,作为解放军的王牌部队,又有丰富的高原作战经验,支援西藏军区的任务可以说非54军莫属。

而他们的对手——印军第4师第11旅,也不是等闲之辈。

二战时期,这支部队隶属英国第8集团军,曾由蒙哥马利率领,在北非与隆美尔鏖战。盟军战胜了隆美尔,作为参战部队,印军11旅自然分享到了这份荣誉。印度独立后,11旅是印度陆军的绝对主力,是印度蚕食我国西藏地区的马前卒。根据印军部署,下辖4个步兵营、4个炮兵连的11旅驻扎在了瓦弄地区。

【奇袭瓦弄扎公】

这是一场王牌对王牌的战争,印度人以为双方会打个天昏地暗,但没想到,对决很快便分出了胜负。

印军在以瓦弄为中心的地区布下了一字长蛇阵,解放军仿佛梦回1948年,但在印军的布置中,他们连战略纵深和预备队都没有,解放军总部判断,“印军可能比国军都好打”。

根据印军正面兵力强、工事“坚固”,侧面高山密林无人防守的特点,丁盛决定以部分兵力实施正面进攻,主力迂回到瓦弄西侧的高地,包抄敌人。

为达到这个战术目的,130师某团4连提前占领了05、06高地。

印军发现高地被占后十分恐慌,他们组织了一个营的兵力发起了猛烈进攻,企图夺回高地。对此,130师某团4连全体指战员们沉着应对,坚决反击,打退了印军14次进攻,牢牢地守住了高地。

15日,师主力按原计划进行迂回,两个团的战士从海拔800米的谷底,向海拔4000米的高地攀登。战士们背着70多斤的装备,行军十分艰难,密林中无路,战士们便用砍刀砍出一条路来。

随着海拔升高,攀登变得越来越难,师领导很是着急,为了按时到达目的地,师领导命令部队丢掉棉裤和背包,只携带武器和干粮,轻装简行。最终,战士们克服艰难险阻,终于在次日到达了既定位置。

16日,2个主力团在130师师长董占林的带领下,向印军的侧翼发起了进攻。我军的装备已经更新,作为主力部队,大家手里都是清一色的自动武器、半自动武器以及班用轻机枪。而印军的主要装备,还是二战时期的拉栓步枪,火力强度不在一个量级。

主攻部队在炮火的支援下,一举突破了印军主阵地。

而后,解放军采取小股多路部队突击的战法,对印军部队实行穿插分割;解放军战士打得十分英勇,大家都前仆后继、奋勇冲杀。

对此,丁盛军长曾透露:“我们的火力很强,打得敌人十分害怕,敌人发电报给上级,直呼顶不住”。

很快,驻扎在西侧重要阵地——瓦弄扎公的印军一个营,被解放军消灭了,营长也被俘虏,我方首战大捷。我军占领瓦弄扎公,直接割裂了敌人的防御部署,同时威胁到了敌指挥部和炮兵阵地,动摇了敌人的防御决心。

相比之下,印军要“呆”上许多。

据我方参战部队士兵回忆:

印军机械地执行上级命令,我们攻打印军的地堡,按道理他们应该呼叫支援的,但他们没有,而且印军既不打、也不走。抓到俘虏后,我们问他们为什么不打,印军说上面没有人叫我打;不打总得跑吧,印军又说上面没有交代让我们跑,一时让人找不出反驳的理由。所以说,政治思想工作还是十分重要的。

【占领所有要地】

之后,担任穿插迂回的390团,在瓦弄西北后山遭到了敌人的顽强阻击,敌人依托32号高地的火力点,控制了我军前往瓦弄侧后的通道。

390团立即组织了强攻,390团5连以班为单位,对敌人的地堡实行逐个爆破。解放军打得十分英勇,战士们绕到地堡后面或者顶上,将爆破筒从空隙塞入堡垒。

印度人对我军的武器不熟悉,我军使用的爆破筒,对方还从来没见过;而且印军的碉堡工事修筑得比较简陋,射孔很大,顶上也扎得不牢固,因此印军面对爆破有些束手无策。

连续摧毁2个地堡后,9班战士陈代富发现了一个火力异常凶猛的地堡,两名战士在爆破过程中牺牲。陈代富心如刀绞,决心为战友报仇,他巧妙地运用地形接近地堡,并扔出了两颗手榴弹,不想手榴弹被敌人反投过来,反而将陈代富炸伤。

就在班长准备召回陈代富时,陈代富猛然跃起,冲上地堡顶端。他用手抠,用爆破筒捣,将地堡上的积土清理掉,随后将爆破筒从圆木缝插入地堡。

这让地堡里的敌人十分惊恐,拼命地往外推。危急时刻,陈代富果断扑上去,用身体压住了爆破筒,并拉开了火环,爆炸的瞬间,陈代富顺势跳下地堡滚入沟底。随着一声巨响,火力最猛的地堡被清除了,战士们乘势猛攻,全歼了32高地守敌。

战后,陈代富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称号,被人称为“活着的黄继光”。

战斗英雄陈代富

占领32高地后,我军又向7号高地发起了进攻,这里是印军最后的制高点。

接着,解放军以雷霆般的攻势拿下了高地,但随即遭到印军的疯狂反扑,战斗打得十分激烈,阵地好几次险些失守。在丛山密林中,解放军无法架炮反击,于是战士们突发奇想,他们把炸药包架在树上,然后像弹弓一样射向印军,竟取得了奇效,进攻的印军被压制。

援军到后,我军集中力量发动反击,印军难以阻挡,只得丢下7号高地逃走。

【瓦弄大捷】

占领7号高地后,瓦弄地区的所有战略高地已均被我军控制,这场战斗进入到了最后、也是最难的阶段——抓俘虏

印军被我军打垮后,开始全面后撤。为了彻底歼灭敌人,解放军不得不再打一场艰苦卓绝的搜剿战。

这里的气候和自然条件恶劣,敌人分散躲藏的面积又很广,搜剿任务很是繁重。战士们逐山逐沟地寻歼残敌,甚至冒着断粮断水的危险,翻越茫茫的雪山。

印军组织涣散,一撤就崩,印军的大部分俘虏都是在搜剿过程中捉到的。

战至11月下旬,130师圆满完成了既定作战任务。

在瓦弄这场王牌对王牌的战斗中,54军130师以600余人伤亡(其中牺牲100余人)的代价,歼灭印度3个整营和1个营大部,歼敌1200,俘敌500,取得了大胜。印度第11旅这支王牌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威风扫地。

此战被称为“瓦弄大捷”,经此一役,印度的迷之自信遭到打击,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阴影。时至今日,印度军校在教授过程中,模拟假想敌的番号仍然是“54军”。

西德在《世界报》中评价道:“中国军队最大的军事成就,就是派军队翻越了登山队都很难爬上的高山,至于双方的战斗,中国军队就像风卷残叶般击败了印军”。

法国报纸评论道:“我们不认为这是一场战争,中国军队和印度军队打,只是教训他而已,印度军队根本不是中国军队的对手”。

连在朝鲜战争中败给我们的美国人都说:“印度人太不自量力了,中国打印度就跟'小刀切黄油’一样”。

而中国自己的评价,正如对印反击战结束后,毛主席所说的那样:我想了十天十夜,都想不通为什么尼赫鲁敢打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