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练习题(含解析)
2023-03-20 | 阅:  转:  |  分享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全球气候变
暖引起的后果有(?)①全球陆地面积缩小②喜马拉雅山雪线降低③中纬度耕作区将会退化成草原④高纬度地区因变暖而蒸发加强,比原来降水更少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下列地理事物基本不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是()A.南极冰川面积B.地震发生频率C.动物栖息地范围
D.农业耕作方式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3.若①是自然资源,②是能源,则③不可能是(?)A.常规能源B.水资源C.矿物能源D.可再生
能源4.若①是矿产资源,②是燃料原料,则③可能是(?)A.煤、石油、核能B.铁矿、水能、沼气C.地热、天然气、煤D.石油、水能、铁
矿内蒙古兴安里湿地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首个高纬度地区森林湿地,该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维持、改善、提高海拉尔河流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
的生态环境及调节区域淡水资源数量和提高水资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内蒙古兴安里湿地的支撑服务体现在(?)A.维持
生物多样性B.净化空气和水质C.提供美丽的风景D.提供动植物资源6.内蒙古兴安里湿地的多种服务功能(?)A.是无条件的B.可永续利
用C.是同时存在的D.经常相互冲突7.下面四幅图中能基本反映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是(Q表示资源量,t表示时间)
(?)A.B.C.D.盐穴是古人利用水溶开采方式在地下较厚的盐层或盐丘中采矿后形成的地下洞穴,体积巨大密封性好,具有将裂缝自动愈合
的特点。它可用于支撑电网削峰填谷、也可用于为电网提供备用电源。其运行原理如图,完成下面小题。8.空气储能电站的运行时间(?)A.用
电低谷时耗电放气B.用电低谷时充电充气C.用电高峰时发电充气D.用电高峰时发电放气9.盐穴空气储能电站(?)A.西北分布较广B.能
源浪费降低C.占用土地较多D.投资成本较高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由于高山冰川融化加剧,青藏高原大约70%的湖泊正在扩张,湖泊面积从
2.56万平方千米增加到3.23万平方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引起青藏高原湖泊变化的原因是(?)A.全球变暖B.臭氧层破坏C
.酸雨范围扩大D.土地沙漠化11.资料所述问题引起地理学家的紧张,主要是由于它可能会(?)A.改变地球圈层结构B.影响水循环,危及
水资源安全C.形成新的生态系统D.预示着全球的经济将出现衰退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
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存续问题,是德班大会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经过近两周“马拉松式”的谈判,大会通
过决议,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决定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下列国家中最急
切盼望《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能坚决早日执行的是(?)A.俄罗斯B.美国C.中国D.马尔代夫13.发达国家率先承担先减限排、多减排
的义务,说明(?)A.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都是由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造成的B.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低,不承担减排限排的义务C.
国际环保中,无论国家大小,承担的责任是相同的D.国际环保中,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图为2015年世界铁矿石主要流向及流
量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4.根据上图,对铁矿石资源分布及供需描述合理的是(?)①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中国、日本都属于铁矿
石资源大国②铁矿石主要消耗地区集中在亚洲和欧盟③澳大利亚是第一大铁矿石输出国,中国是第一大铁矿石输入国④铁矿石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
主要依托海运,其次才是铁路运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5.下列交通枢纽中,与2015年中国铁矿石进口关联最密切的
是(?)A.马六甲海峡B.苏伊士运河C.曼德海峡D.龙目海峡雪莲,别名雪荷花,野生雪莲种子在0℃发芽,3~5℃生长,幼苗能经受﹣2
1℃的严寒,主要生长在天山、阿尔泰山和昆仑山脉海拔3000m以上雪线附近的悬崖峭壁之中。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天山野生雪莲可生长区域
面积大约有300万公顷,现在仅剩下1/5了。目前,国家已把雪莲列为二级濒危植物。下图示意我国天山自然带垂直带谱。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6.野生天山雪莲生长区主要位于天山的A.山地草甸草原带B.云杉林带C.高山草甸带D.高山冰雪带17.导致天山野生雪莲可生长区域面
积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结构调整B.地质灾害频发C.人类过度采挖D.全球气候变暖二、填空题18.土地退化(1)概念:土地出现
____、生产力降低的过程。(2)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____化、土壤侵蚀,土壤____、土壤____等。19.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采取减缓措施:减少碳排放(减排):降低能耗、____、改善产业结构、征收碳税、____等。增加碳汇(增汇,即吸收碳排放):减少森林
破坏、____、将二氧化碳封存到地下或海洋等。适应措施:提高适应能力,如采取预防措施、建设____工程、开展灾害保险业务、改种高热
量资源需求的作物类型或品种等。世界各国开展有效和公平的国际合作:各国都要基于“公平原则”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采取____
的减排行动,特别是对全球变暖负主要责任的发达国家要率先减排,以实现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发展中国家需要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能
力建设支持。各国需要通过____,协商解决各国对减排、适应与经济发展诉求的分歧,建立国际共同应对的机制。国际减排合作中____应承
担更大的责任。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新能源产业发展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和保障能源安全,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但新能源产
业研发投入大、风险高,规模化生产需要大量投入,产品推广应用初期成本较高。表2是我国三类发电能源成本比较。材料二:太阳能和风能是我国
新能源开发的重点。图I是我国风能资源与风电场及其安装企业分布图,图II、图II1分别是西藏某太阳能光伏电站、新疆某风电场景观图。(
1)我国主要风电场集中在 地区和 地区。(2)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相比,风电开发的优点是 。(3)甲地风能资源丰富,但没有大型风电场,
其主要原因是 。(4)除了开发利用新能源外,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方面还可采取的措施有 。三、综合题21.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有
关问题。青藏高原湖区共有大小湖泊1500多个,其中,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1091个,面积44993.3平方公里,大于10平方公
里湖泊有346个,总面积为42816.10平方公里。但近年来有许多消息声称这些咸水湖泊正日益变淡。根据数据显示,在过去20年的时间
里,大约70%的湖泊正在面临扩张或者即将面临扩张的情况,从过去的2.56万平方公里增加到3.23万平方公里。其中,色林错是青藏高原
湖泊中面积变化最大的,其面积近40年来增长逾40%,现已成为西藏第一大湖。(1)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是全球大气环境的什么问题??(2)
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该问题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有哪些方面??(4)你认为如何来缓解上述问题带来的影响
?参考答案1.C【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气候变暖的影响,突出了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气候变暖,气温升高,雪线升高,极冰融化,海平
面上升,沿海低地淹没,陆地面积缩小;中纬度地区蒸发量加剧,干旱加剧;高纬度地区蒸发加强,降水增多。【详解】全球变暖的同时,海水会因
温度升高而膨胀,冰川会因温度升高而融化,使海平面上升,以致海洋面积扩大,陆地面积缩小,所以①正确;随着冰川的融化,冰川面积会缩小,
使山地冰川的下限——雪线随之上升,可见②错误;随着气候变暖,中纬度地区蒸发量加剧,湿润程度减弱,干旱程度加强,将不利于耕作,被草原
代替,③正确;而高纬度地区因气候变暖,蒸发加强,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也随之增加,④错误。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睛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1.(1)自然原因:太阳的异常活动。(2)人为原因:①矿物能源的使用量加大,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增加。②破坏植被,致使森林等绿色植物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2.主要影响:(1)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被淹。(2)导
致干旱、暴雨和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3)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4)大量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最终导致原有生态系统
的变化。3.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1)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发展新能源;控制水田和垃圾填埋
场排放甲烷等。(2)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植树造林;保护原始森林;采用固碳技术。(3)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培育农作物新品种;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建设海岸堤坝,防止海水入侵。(4)加强国际间的合作。2.B【详解】随着全球变暖,南极冰川大量融化,使得南极冰川面积会
缩小,因此南极冰川面积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A不符合题意。地震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地震发生频率,基本不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B符合题
意。随着全球变暖,全球各地水热出现水热变化,从而直接影响植被分布,间接影响动物栖息地范围,C不符合题意。随着全球变暖,全球各地水热
出现水热变化,从而影响农业耕作方式,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① 气候变化使资源条件变化,如热量资源、水资
源的变化。② 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如洪涝和干旱。③ 气候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变化。④ 气候变化对生产领域有影响,如农业、林业、牧业
、渔业等。⑤ 气候变化造成极端气候事件(如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传播疾病,危害人类活动。3.B????4.A【分析】3.水资
源是自然资源,但不是能源,B正确。常规能源里的石油、煤炭既是自然资源也是能源。矿物能源里的煤炭既是自然资源也是能源。可再生能源里的
太阳能既是自然资源也是能源。故选B4.水能、沼气、地热不属于矿产资源,铁矿不是燃料原料。故选A【点睛】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
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叫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泥炭、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
等。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能再生更新,而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叫可再生资源,又称为更新自然资源,如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各种
自然生物群落、森林、草原、水生生物等。5.A????6.C【解析】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然环境支撑服务的功能是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
相对稳定状态 ,维持生物多样性是湿地的支撑服务功能,故A选项正确;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故净化空气和
水质属于湿地的调节服务功能,故B选项错误;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属于自然环境的文化服务功能,故提供美
丽的风景属于湿地的文化服务功能,故C选项错误;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主要是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 ,故
提供动植物资源属于湿地的供给服务功能,故D选项错误。故选A。?6.湿地的多种服务功能的提供是有条件的,若不合理地开发利用,会导致湿
地萎缩甚至消失,湿地就无法提供某些服务,故A选项错误;湿地的多种服务功能的利用时间是相对的,若合理开发利用,湿地的功能可永续利用,
若不合理开发利用,湿地的某些功能会消失,故B选项错误;湿地的多种服务功能是同时存在的,故C选项正确;湿地的各种服务功能保持相对平衡
状态,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各种益处就是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包括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撑
服务等 。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主要是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 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 ;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
生存环境 ;自然环境的文化服务是指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 ;
自然环境支撑服务的作用是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 。7.A【详解】非可再生资源的数量随着利用时间的延长会逐渐减少,可再生资源
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基本不会变化,A项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叫不可
再生资源。主要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泥炭、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能再生
更新,而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叫可再生资源,又称为更新自然资源,如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各种自然生物群落、森林、草原、水生生
物等。8.D????9.B【分析】8.依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空气储能电站的运行时间应当是:用电低谷时耗电充气,用电高峰时放气发电,
以支撑电网削峰补枯,D正确,ABC错。本题选D。9.结合材料信息分析,盐穴是古人利用水溶开采方式在地下较厚的盐层或盐丘中采矿后形成
的地下洞穴,位于地下,所以盐穴空气储能电站,可以利用废弃空间,减少对地面空间的占用,降低投资成本,CD错;由于盐穴体积巨大、密封性
好、具有将裂缝自动愈合的特点,故用盐穴储能,电能转换效率高,能源浪费降低,B正确;盐穴储能项目是储能领域“前沿中的前沿”,目前盐穴
空气储能电站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故盐穴空气储能电站在西北分布较广的结论不正确,A错。所以本题选B。【点睛】盐穴空气储能电站的优
点及意义:①盐穴密闭性强,强度大,提高了储气的安全性,降低了技术成本;②电能转换效率高,提高了发电效率,减少了能源浪费;③电能转换
速度快,对用电高峰的反应及时,降低能源成本。④我国盐穴资源丰富,对促进我国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及设备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支撑我国智能
电网的快速发展。10.A????11.B【分析】10.青藏高原属于高寒气候,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湖泊、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为冰川融水
,随着全球变暖,温度升高,冰川融化增多,湖泊的补给增多,从而导致青藏高原湖泊面积扩张,A正确。B、C、D选项与气候变暖无关,故选A
。11.全球变暖会加剧冰川融化,长远来看,会导致淡水资源减少,进而会危及水资源安全,B正确。资料所述问题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
暖不会改变地球圈层结构;全球气候变暖会破坏生态系统,不会形成新的生态系统;全球变暖与全球经济衰退没有必然的联系,A、C、D错误。故
选B。【点睛】青藏高原的地势特征是西北部较高,东南部较低。由于海拔过高,因此青藏高原冰川广布,一望无际的都是一些冰雪。现如今由于人
类的不合理开发,导致青藏高原上面出现了许多生态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青藏高原上面的冰川正在逐步的融化,最主要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
。而且这个问题还正在发展越来越严重。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或许只要几十年的时间,上面的冰川就会完全的融化。12.D????13.D【
分析】12.俄罗斯、美国、中国、马尔代夫四国中,只有马尔代夫属于地势低平的岛国,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在四国中对其危害最大,因此
四国中最急切盼望《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能坚决早日执行的是马尔代夫,D正确,ABC错误;故选D。13.从工业革命到现在,发达国家排
放的二氧化碳多于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应该承担更多责任,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D正确、C错误;发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家均排放二氧化碳,均会导致地球上二氧化碳的增多,A错误;发展中国家也应承担减排限排的义务,B错误。故选D。【点睛】2005年2
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
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14.B????15.D【分析】14.日本铁矿石资源缺乏,①错。根据图中铁矿石的汇入
地可知,铁矿石主要消耗地区集中在亚洲和欧盟地区,②正确。根据图中铁矿石流出和流入的数量可知,澳大利亚是第一大铁矿石输出国,中国是第
一大铁矿石输入国,③正确。铁矿石的运量大,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主要依赖海运运输(海运的运量大,运费低),其次才是铁路运输,④正确。故
选B。15.由图可知,2015年中国铁矿石的最主要进口国是澳大利亚。马六甲海峡偏离中澳铁矿海运线路,且由于马六甲海峡宽度较窄,深度
较浅,通常20万吨以上的货轮会考虑选择龙目海峡,A错,D正确。中澳海运线路并不经过苏伊士运河或曼德海峡,BC错。故选D。【点睛】龙
目海峡是印度尼西亚龙目岛与巴厘岛之间的重要水道,北接巴厘海,南通印度洋。龙目海峡不仅是印度尼西亚群岛之间的纽带,也是太平洋与印度洋
海上航运的重要通道。龙目海峡为印尼各海峡中最安全的天然航道。许多来往于波斯湾与东南亚、日本之间的巨型船只,从马六甲海峡不能通过时,
均取道于此南下印度洋。16.C????17.D【名师点睛】本题组考查雪莲生长环境及全球变暖。(1)雪莲适合低温环境,紧邻冰雪带。(
2)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气温升高,低温区域减少,雪莲生长环境减少。16.根据材料,野生雪莲种子在0℃发芽,3-5℃生长,冰雪带温度在0
°C以下,雪莲应生长在接近冰雪带的自然带位置,结合图示信息,应选C。17.根据材料,天山野生雪莲主要生长在天山、阿勒泰山和昆仑山脉
海拔3000米以上雪线附近的悬崖峭壁之中,生长环境险峻,人类攀爬困难,采摘更为困难,且其生长区域人口稀少,故该物种的减少与人类过度
的采挖关系不大;天山野生雪莲可生长区域面积大量减少最可能是自然原因,结合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气温升高导致低温区域减少,结合选项,气
温升高的最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选D。18.(1)质量下降(2)???? 石漠???? 盐碱化???? 肥力下降【解析】略19.
???? 使用清洁能源???? 倡导节约消费???? 植树造林???? 抗御水旱灾害的水利???? 共同但有区别???? 国际合作
???? 发达国家【解析】略20.(1)西北内陆、东南沿海(或东部沿海)?(2)风电场建设成本与发电成本均较低;风电设备占地面积较
小;风力发电不受昼夜影响;风电场对原有土地利用影响较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小?(3)人烟稀少,经济落后,风电市场狭小?(4)提高能
源利用效率;发展低碳经济;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详解】【名师点睛】能源资源的开发一方面要考虑能源本身的丰富与否,能源是否清洁、
能源开发成本、技术要求、维护等;同时还要分析能源开发后的社会条件,如市场远近、交通状况等。(1)由图可知,我国主要风电场集中西北内
陆、东南沿海(或东部沿海)。(2)从表2可知,风电开发的优点是风电场建设成本与发电成本均较低。从图II、图III可以看出,风电设备
占地面积较小;风电场对原有土地利用影响较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小。另外,光伏发电要考虑光照,昼夜发电量会不同,但风力发电不受昼夜影
响。(3)甲地为青藏高原,风能资源丰富,但这里人烟稀少,经济落后,风电市场狭小,所以这里没有大型风电场。(4)除了开发利用新能源外
,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方面还可采取的措施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低碳经济;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进一步强化环保意识等等。21
.(1)全球变暖。(2)人为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人类活动大量地毁坏森林植被。(3)引起积温变化,影响农业生产;引起降水和干
湿状况的变化;导致旱涝灾害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 改变海岸线,沿海低地国家面临被淹没的危险。(4)调整
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采取工程措施,加快沿海地区防护堤坝的建设,防止海水入侵;培育、改良农作物的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以适
应逐渐变化的气候环境;政府采取法律手段;加强国际合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环保意识。【分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缓解全球
气候变暖的措施,考查学生解读和提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考查人地协调和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详解】(1)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全球大气环境问题可以根据材料“南极的平均气温近50年来升高了2.5℃”,可以知道是全球气候变暖。(2)考查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主要原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即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含量增加;同时由于人类大量的砍伐森林,导致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进而导致全球气候的变暖。(3)考查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影响: 导致冰川融化(主要是大陆冰川融化影响),使全球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海拔较低的国家或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可能使得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如干旱、洪水、极端气温等,影响生物生存。低纬地区可能降水减少,对农业影响较大;影响全球生态系统,改变生态环境而加快生物灭绝速率等。(4)考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的措施:主要针对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带来的不利影响,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具体而言,可以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石油等石化燃料的运用,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植树造林,加快二氧化碳的吸收;沿海地区,可以采取修建防护堤坝的建设,防止海水入侵;加强国际合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环保意识等。试卷第11页,共33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