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读书收获大?

 王兆善 2023-03-20 发布于安徽
我相信很多朋友都喜欢读书,但令人苦恼的是,时间长了,书上的内容就会被遗忘。虽然没有完全忘记,但也只剩下一些,只留下朦胧的印象。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你没有及时输出内容。阅读和听力是输入过程,写作和说出来是输出过程。看完了,只是增加了你的输入数量。如果没有输出过程,那么读这本书意义不大。从根本上说,我们学习是为了学以致用,输入是积累知识的过程,输出是应用知识的过程。

为了对抗健忘,我们需要在读完一篇书面文章后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朋友会说我写不出来是因为我文笔不好,或者看完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写。日本作家渡边紫元在他的一本书中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写我读后感的方法:

首先,我们不需要长篇大论来写读后感。我们只需要把你的一些灵感和感受写出来,这是很好的读后感。

阅读的结构很简单。只能包括三个方面:你自己在阅读这本书之前的状态,你在阅读过程中给自己带来了哪些感悟,最后,用这些感悟去解决之前的问题。

比如我有拖延症,一直很苦恼,于是看了《如何有效克服拖延症》这本书,学到了一个方法,就是先制定一个计划,一个时间。到时候我会按照计划去做。无论我当时是否处于状态,我都会先工作五分钟,五分钟后,我会逐渐进入工作状态。

也就是说,不管什么,先做。这是克服拖延症的有效方法。学会这些方法后,我可以用它们来指导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果然拖延症改变了很多。

新手一开始可能很难写一篇很长的评论。先写三行就够了。之一行是关于阅读前的状态,第二行是关于阅读的领悟,第三行是关于对以后行动的指导作用。先把这三行写下来。如果你觉得你还想要更多,你可以给每一个增加更多的细节。

按照上面的格式,大概是350字。只是在之前列出的基本大纲上加一点墨水,就变成了一个完整清晰的阅读感觉,10分钟之内就能看完。

一次复习下来,整本书还不能完全背下来,但是我们已经体会到了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并用它来指导我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这就足够了。

所以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读多少书,而是为了输出使用。如果你一个月看三本书,但是你没有任何产出,这并不会改变你的现实生活。即使你能从三本中输出一本,长远来看你的进步也是很大的。

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用。希望朋友们多读书,多输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