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宗经典

 哲齐66 2023-03-20 发布于山西

禅宗都有哪些经典著作?以及禅语!——学佛读之!



黑蛋文化

宁夏中卫黑蛋文化传媒工作室官方账号,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内容评审官,活力创作者

已关注

所属专栏:

禅宗知识

禅宗讲的是明心见性,以心印心,不立文字。经过历代的发展传承,许多著名的禅师留下了许多经典的禅语和著作,这些著作对后人不论是在生活还是在为人处事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启悟和影响。


一、经 典 著 作


禅宗是我国佛教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宗派。以禅定作为佛教全部修习而得名。


用参究的方法彻见本来就有的佛性为宗旨,其中有很多经典之作,以《楞伽经》、《金刚经》、《大乘起信论》为主要教义根据,代表作为《六祖坛经》。这些著作对佛教的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1. 《 六 祖 坛 经 》


“六祖坛经”是佛教禅宗的典籍。也称《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禅宗六祖惠能说,由其弟子法海所集录。


《释门正统》卷八《义天传》有“大辽皇帝诏有司令义学沙门诠晓等再定经录,世所说《六祖坛经》、《宝林传》等皆被焚”等语,似宋辽时期此书已入经录。现有明清藏本、房山石经本及流通本等。


1976年日本影印的《六祖坛经诸本集成》,汇集了各种版本的《坛经》11种。


《六祖坛经》记载了惠能一生得法传宗的事迹和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由于历代辗转传抄,因而版本较多,体例互异,内容详略不同。


据流通较广的金陵刻经处本所记,其品目为自序、般若、决疑、定慧、妙行、忏悔、机缘、顿渐、护法、付嘱等10品。


其中心思想是“见性成佛”,即所说“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性,指众生本来都具有成佛的可能性。即“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及“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


这一思想与《涅槃经》“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之说一脉相承。其诱导禅者修禅的实践方法是“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无念即“于诸境上心不染”;无相为体,即“于相而离相”,以把握诸法的体性;无住为本,即“于诸法上念念不住”,无所系缚。


又主张顿悟说,认为“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万法尽在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同时也强调“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迷闻经累劫,悟在刹那间”。指出“法即一种,见有迟疾”,“法无顿渐,人有利钝”。


《坛经》还发挥了唯心净土思想。认为“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又说:“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


同时主张“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指出:“若欲修行,在家也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


《坛经》的思想对禅宗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我国佛教著作尊称其为“经”的,仅此一部。 注释有丁福保《六祖坛经笺注》以及港台学人的一些著作。坛经代表了南禅宗的精髓,坛经中主要论述的是三无法门: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2. 《 大 宝 积 经 》


《大宝积经》,又称作《宝积经》,唐代菩提流志等译,120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一册。系纂辑有关菩萨修行法及授记成佛等之诸经而成。


宝积,即“积集法宝”之意。因其为大乘深妙之法,故说之“宝”;聚集无量之法门,故说之“积”。全经计收49部,其中,魏晋南北朝和隋唐诸译经家用不同经名陆续译出23部80卷,称为“旧译”;菩提流志新译出26部39卷,称为“新译”,本经即为新旧译之合编本。


全经内容泛论大乘佛教之各种主要法门,涉及范围甚广,每一会相当一部经,也各有其独立主题。


例如第四十六部“文殊说般若会”,主要论述“般若性空”之思想;第五部“无量寿如来会”,宣说弥陀净土之信仰;另如第二、第三、第七、第十一、第二十四部等则阐扬密教之各种重要教义。


此外,本经各部所属部类也极纷杂,如第十四部“佛说入胎藏会”属于小乘部,第一“三律仪部”、第二十三“摩诃迦叶会”属于律部,第四十六部“文殊说般若部”属于般若部,第四十七部“宝髻菩萨会”属于大集部。


所以,可说全经每一部虽然各有特色,然若就整体而言,则缺乏一贯的系统。又于菩提流志所译26部中,有11部22卷为初次翻译者,其余15部则属重译部分。


3.《 五 灯 会 元 》


我国佛教禅宗史书,共20卷。有1253年和1364年两个刻本。宝钓本于清光绪初年始由海外传归,卷首有普济题词,王庸序。卷末有宝钓元年武康沈净明跋。正本比较流行的是明嘉兴续藏和清《龙藏》所本。


“五灯”是指五部禅宗灯录:北宋法眼宗道原的《景德传灯录》;北宋临济宗李遵勖的《天圣广灯录》;北宋称门宗唯白的《建中靖国续灯录》;南宋临济宗悟明的《联灯会要》;南宋称门宗正受的《嘉泰普灯录》。先后于1004年至1202年的近200年间分别成书。


“五灯”共150卷。内容层见叠出,诸多重复。《天圣广灯录》只是对《景德传灯录》的章次略作更易,人物、“机缘”语录稍作扩充。《联灯会要》是对《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三书的综括和补续。


《五灯会元》合“五灯”为一书,叙录简要,遂除叠合之弊。“五灯”虽以记叙禅宗世系源流为宗旨,但单篇的诸方广语、拈古、颂古、赞颂偈诗、铭记箴歌和其他杂著辑录甚多。


《五灯会元》括摘枢要,芟夷枝蔓,使“灯录”更符合禅宗史书的性质。在体例上,“五灯”各部除《普灯录》有“叙佛祖”作为引子,从菩提达摩叙起以外,其余或从七佛或从释迦牟尼叙起,次及西天宗师、东土宗师,再次是惠能以下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两大系;或集一系中的不同宗派于一卷,或将两大系合于一卷。


《五灯会元》则按禅宗五家七宗的派别分卷叙述,七宗源流本末,指掌了然。


《五灯会元》与“五灯”相比,篇幅减少了一半以上,虽无拈古、颂古等内容,但对宋末之前著名禅师的“机缘”语录,均加综缀,删削不多。


禅家之瞬目扬眉,擎拳举指;或行棒行喝,竖拂拈槌;或持叉张弓,辊球舞笏;或拽石搬土,打鼓吹毛;以及一问一答,一唱一提,一默一言,一吁一笑等等机用,莫不备载。所以元明以来,好禅士流多藏其书,“五灯”单部遂少流通。


《五灯会元》的继作有明净柱《五灯会元续略》8卷,通容《五灯严统》25卷等。


4.《 禅 源 诸 诠 集 都 序 》


《禅源诸诠集都序》为唐朝宗密著。宗密收录了禅宗诸家的言词偈颂,撰成《禅源诸诠集》一书,别称《禅源理行诸诠集》,凡百卷。后遇会昌法难及唐末五代之乱而佚之,今仅残存《禅源诸诠集都序》。


宗密同属禅宗与华严宗,力主禅教合一。本书就是提倡此一主张的代表作,是佛教思想史上的重要典籍。


文中将一切众生的根源称之为本觉、真性、佛性、心地,故称“禅源”。以“本觉真性”为主题而开展理论,即是教义;依之修证开悟,便是禅法。作者又将禅的实践分为五种,即: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最上乘禅。


宗密于“教、禅一致”的主张中,又将禅、教各分为三种,互相发明融和,示其一致。教分三种:一、密意依性说相教;二、密意破相显性教;三、显示真心即性教。禅三宗为:一、息妄修心宗;二、泯绝无寄守;三、直显心性宗。


此书属“教判”类的典籍,其他同类的书尚有《五家参详要路门》、《人天眼目》、《五家宗旨篡要》、《禅门五宗纲要》、《禅家龟鉴》等十几种。


5.《 万 善 同 归 集 》


《万善同归集》由宋朝永明寺延寿智觉禅师所著。延寿智觉禅师,浙江杭县人,俗姓王,字仲玄,号抱一子。初为华亭镇将,后依龙册寺翠岩令参出家。为净土宗六祖、法眼宗三祖。


《万善同归集》一书旨在阐明众善所归,皆以实相为宗。是作者站在教禅一致的立场所撰述的佛教概论书。本书各卷首叙其主旨,而后以问答体阐明其义。


此书广引诸经论及天台、华严、禅等诸祖释,藉由114条问答,巧妙地将诸宗教义体系化。


今收录于《嘉兴藏》第九册、《龙藏》第一百三十七册、《大正藏》第四十八册。此中除《大正藏》所收为3卷本以外,其余皆为6卷本。


延寿智觉禅师除了著有《万善同归集》外,另还有《宗镜录》100卷、《神栖安养赋》、《唯心诀》等60余部。


6.《 注 心 赋 》


《大藏经》中收录文献共4卷。为宋时永明延寿述。该书于明朝1634年刊行。又名《心赋注》。收在《卍续藏》第111册、《禅宗全书》第399册。


永明延寿,字仲玄,赐号“智觉禅师”,天台德韶法嗣、大鉴下十二世、法眼三世。961年住永明寺近15年;975年圆寂。


此书是师住于永明寺时的著述,主要依据《楞伽经》中“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一语,以赋绝待灵知之心,并引用诸经论自作注释。


在此书中,师说此心系“觉王同禀,祖胤亲传,大开真俗之本,独标天地之先,常为诸佛之师,能含众妙。恒作群贤之母,可说幽玄。灵性有珠,该通匪一。千途尽向于众生,万象皆从于此出。”、“可说履道之通衢,悟宗之真诀。”阐明统合一代时教应归入此一心。


书中注释部分所引用的经论颇多,有《楞严经》、《净名经》、《金刚经》、《圆觉经》、《涅槃经》、《法华经》、《华严经》等诸大乘经;《大智度论》、《肇论》、《释摩诃衍论》、《起信论》、《唯识论疏》等诸论,以及《高僧传》、《永嘉集》、《信心铭》、《证道歌》等书。卷末另附有《音释》。


7.《 碧 岩 录 》


《碧岩录》全称《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也称《碧岩集》,是宋代著名禅僧圜悟克勤大师所著,全书共10卷。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禅宗全书》第八十九册。为禅宗最具代表性的公案评唱集,属四家评唱语录之一。书的内容由重显禅师的百则颂古和圆悟的评唱组成。


此书是佛果圆悟于宋徽宗政和年间住持湖南澧州夹山灵泉禅院的时候,根据雪窦重显的《颂古百则》,加以评唱,又经过他的门人编集而成的。


夹山是善会禅师在870年开辟的道场,在开辟之后,有僧问善会“如何是夹山境?”


他答道:“猿抱子归青嶂里,鸟衔花落碧岩前。”禅意诗情,极为浓郁,因而传诵一时,因此夹山也被禅师们称为“碧岩”。佛果把他的评唱集取名为《碧岩录》,原因就在于此。


模仿《碧岩录》的著作有许多,如元代从伦评唱投子义青的《颂古百则》,称为《空谷集》,元代行秀评唱天童正觉的《颂古百则》,称为《从容庵录》等层出不穷。


宋、元以后的禅风也都没有跳出这个窠臼。所以《碧岩录》全文虽不过12万字,但在我国佛教史上,则是一部对于禅风转变有深远影响的著作。


8.《 古 尊 宿 语 录 》


该书是佛教禅僧语录汇编,共48卷,由南宋时期禅僧赜藏主持编辑。“尊宿”,指受人尊敬的前辈,与“长老”、“大德”义同。书中汇编了自中唐至南宋前期南岳怀让一系几十家“尊宿”的语录,故名。


此书全部照录各家语录,并附有《行状》、《塔记》等,多为《景德传灯录》所不载,对于研究怀让一系的思想和“宗风”特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尊宿语录》是晚唐五代至南宋初期禅宗的一部重要语录汇编。收集了上自南岳怀让,下至南岳下第十六世佛照德光,共37家禅师的言行,其中青原一系有五家,南岳一系有三十二家。


而南岳一系中收录得最多的是临济宗,这一情况说明了临济宗在当时独盛的地位,以及人们对临济禅的重视程度。


《古尊宿语录》收录的禅师人数不及《五灯会元》收录得多,但对禅师的言行记述则比较详尽,有行迹、拈古、偈颂、奏文、与帝王的对答等,弥补了其它灯录的不足。


通过《古尊宿语录》,不仅可以把握禅宗盛期的梗概,也可观禅宗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全貌。它是研究禅宗特别是禅宗盛期必不可少的思想资料。


9.《 祖 堂 集 》


由五代南唐泉州招庆寺静、筠二禅僧编,共20卷。收在《禅宗全书》第一册。全书内容记述了自迦叶以至唐末、五代共256位禅宗祖师的主要事迹及问答语句,而以南宗禅雪峰系为基本线索。


此书卷一记载毗婆尸佛迄释迦佛等佛及大迦叶至罗侯罗等第十六祖;卷二记载了第十七祖僧伽难提迄第三十三祖慧能;卷三记载了第四祖道信、第五祖弘忍之旁出法系,及第六祖慧能门下菏泽、行思、怀让等人;卷四以下至卷末,则叙述了第六祖门下行思、怀让等人所传之各系诸师传记。


这本书里对所纪传者有三种称呼。其一为“佛”,如毗婆尸佛等七佛;其二为“尊者”,即印度诸祖,如大迦叶尊者、阿难尊者等;其三为“和尚”,即我国诸僧,含禅宗初祖菩提达摩、慧能和尚、牛头和尚等。


此书成书于南唐,是早于《景德传灯录》半个多世纪完成的禅宗史书,在史料等方面有其特殊的地位。


日本学者柳田圣山认为,《祖堂集》的开版经过至今尚有许多不明之处,但其于近代的再发现,对研究初期禅宗史则是仅次于敦煌文献的宝贵史料。


此书成书后,流传不久,即告失传。诸大藏经也未收录此书。直至1912年,日本学者关野贞、小野玄妙等人对韩国南部庆尚道陜川郡伽耶山海印寺所藏高丽版大藏经版本进行调查时,始自其藏外版中发现了1245年开雕的《祖堂集》20卷的完整版本。


第二次大战后,日本花园大学复印了《祖堂集》的普及本。972年,柳田圣山又在日本出版了该书的影印本。


近年来,此书甚受学界重视,日本学者穴山孝道、横井圣山等人皆著有专文研究此书,法国汉学家戴密微也撰有《考究祖堂集源流》一文。


10.《 景 德 传 灯 录 》


《景德传灯录》简称《传灯录》,佛教禅宗史书,30卷。为宋真宗年间释道原所撰。书成后,道原上呈真宗皇帝。真宗乃命翰林学士杨亿,兵部员外郎、知制诰李维和太常丞王曙同加刊校、裁定,约经一年后定稿问世。


此书共36万多字,所叙世系共52代,始于过去7佛,终于唐末五代法眼宗创始人文益的法嗣。在所收1701人中,属印度者,除7佛外,有所说“西天二十八祖”,其余基本上为中国禅僧。


所说“灯录”,是介于僧传与语录之间的一种文体,为禅宗首创。与僧传相比,它略于记行,详于记言;与语录相比,它撷取语录之精要,又按照授受传承的世系编列,相当于史籍中的谱录。它实际上是禅宗思想史。


《景德传灯录》是我国佛教史上第一部禅宗《灯录》,为研究佛教哲学提供了史料。此书收入元、明、清藏,另有《四部丛刊》影印宋刻本。


11.《 宗 镜 录 》


《宗镜录》,100卷,五代吴越国延寿集。延寿是法眼文益的嫡孙,法眼在《宗门十规论》里鼓励参禅的人研究教典,有颂称:“今人看古教,不免心中闹,欲免心中闹,但知看古教。”都是针对当时的禅师们轻视义学落于空疏的流弊而发,延寿编集《宗镜录》的动机,当然渊源于此。


《宗镜录》卷四十三称:“近代相承,不看古教,唯专己见,不合圆诠。”又卷六十一称:“今时学者,全寡见闻,恃我解而不近明师,执己见而罔披宝藏,故兹遍录,以示后贤,莫踵前非,免有所悔。”


延寿在这两段文里,发挥法眼观点,把编集《宗镜录》的原因说得非常明白。


《宗镜录》全书约共80余万字,分为三章,第一卷前半为标宗章,自第一卷后半至第九十三卷为问答章,第九十四卷至第一百卷为引证章。


标宗章“立正宗明为归趣”,问答章“申问答用去疑情”,引证章“引真诠成其圆信”。所说正宗,即“举一心为宗”,此一心宗,“照万法如镜”,又编联古制的深义,撮略宝藏的圆诠,故称为录。


《宗镜录》全书在诠释“一心”处,引用《华严经》及贤首宗的理论最多。贤首宗兴起在天台宗和慈恩宗之后,法藏、澄观极意谈“圆”,圆融无碍的说教,和禅宗门下经常提举的“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互相呼应。


有时禅家宗旨得到《华严经》义理的引证而愈益显豁,所以禅宗五家宗派最后一宗的开山祖师法眼重视华严,法眼的嫡孙延寿著《宗镜录》而广引贤首宗义,乃是佛教发展史上必然会出现的现象。


不过,《宗镜录》毕竟是借教明宗而不是混宗于教的著作,因此在第九十九卷的问答章里,虽然罗列了天台、贤首、慈恩的教义,而只是一味会通,借以证明心宗的深妙,并没有料简异同,解决教理上的问题,这是《宗镜录》的一大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