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扫地僧”智斗盗匪

 时拾史事 2023-03-20 发布于北京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故事正文

话说无锡城中有所当铺,其后院是座占地十余亩的空旷大园子。一日,有位扛着一根枝枝节节、细细长长的竹竿的彪形大汉到访。原来他是想将竹竿寄存在当铺,改日再来取回。

到了傍晚时分,当铺将近打烊,负责保洁卫生的赵二(原文作赵乙)拿着扫帚、簸箕来到后院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他无意间瞥见立在院墙角落的竹竿,即径直跑去前堂找到掌柜,打听来龙去脉。

经掌柜一通解释,赵二闻言沉默无语,只是“唉!”深深地叹了口气。掌柜见苗头不对,一把拽住他:“欸,老赵,咱俩相识多年,你有什么话,别藏着掖着,但讲无妨呀。”

赵二拱一拱手:“在下年少时,曾混迹江湖,因此对于那些打家劫舍的勾当亦略知一二。这竹竿约莫是贼人的信物,留下来给同伙作暗号标记用的。竹竿有多少节,这个犯罪团伙就有多少人。竹竿倚在院墙的西侧,恐怕他们是打算从这个方向潜伏进来,咱们不可不防呀。”“哈!?”掌柜的吓得惊叫一声:“这么大的事儿,我得赶紧禀告老板呀。”

老板召集铺内的伙计叽叽喳喳商量一番,众人都觉得赵二深藏不露、不同寻常。老板遂猛拍大腿:“老赵哇,既然你晓得竹竿就是作案的暗号,那肯定也能识破贼人。倘若你帮我度过难关,那日后必有重谢!”

谁知赵二连连摆手,无论如何也不答应掺和此事。经全当铺上上下下苦口婆心、好说歹说,最终才勉强点头应允。赵二取来竹竿摸摸、数数:“统共是三十三节,看来这伙匪徒人多势众、来者不善,咱们只能智取,不可力敌。”“那,老赵你倒是说说该咋办呀?”大伙心急火燎地追问到。

赵二沉吟半晌,继而捋捋胡须,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微笑着说:“诸君勿虑,在下自有妙计。”接着他便开始“排兵布阵”起来:先是叫人上集市买来数百斤的黄豆,并将其洒满后院,展开摊平成三十多公分厚(原文作一尺)的一层;又采购了三十来只大水缸,放在墙根备用。

如此布置完毕后的某夜,正值月黑风高、草木皆惊。赵二叫来铺内的伙计们,交代到:“诸位,在下掐指一算,贼人上门就在今夜,待我将其尽数歼灭。尔等要是有胆儿大的,也可以'作壁上观’,瞧瞧热闹。”

可老板却担心赵二势单力薄、寡不敌众,因此特意又自掏腰包请来了一百来个毛头小伙,操着各式家伙来给赵二加势助威。赵二连连摇头:“哎呀,不必不必!你们莽撞无能,都没有实战经验,留在这里只会打乱我的部署,纯属添麻烦的累赘,且散了吧、散了吧!”

打发走了众人,赵二便叫当铺上上下下吹熄了火烛、灯笼等一悉照明之物。他自己则怀揣利刀一把,蹲在墙角伺机待发。

不久,靠在墙边的那根长竹竿发出了悉悉索索的响动。一黑衣壮汉顺着竹竿提溜而下(竹竿原来是作案用的攀爬工具啊)。结果他踩在圆滚滚、硬邦邦的黄豆上,因重心不稳、脚底打滑,一个趔趄向前扑倒。

赵二瞅准时机,抽刀一挥。电光火石之间,那壮汉已然人头落地、身首异处。赵二将尸体塞进墙根排列的大缸里后,继续猫着静候下一位“中奖者”。

就这样五次三番、往复循环,赵二很快就剁了十来个飞贼。院外的匪徒寻思着那么多人翻身入墙后都默不作声、毫无动静,恐怕是着了道,遂派出一员谨慎精细的得力干将,跃上墙头朝内窥伺。

他聚气凝神,瞅了半晌,又轻轻拍了几下巴掌,在得不到院内任何回应的情况下,他笃定今夜的行动失败,于是压低嗓音喊了起来:“风紧、扯呼。”余党听到招呼,瞬作鸟兽散去。

直至东方破晓、金鸡啼鸣,赵二喊小伙子们过来给杀掉的贼人收尸,一人一缸,经最后清点,一共是十六缸。他命人将水缸抬到城外的荒山野岭,挖坑深埋,算是藏尸灭迹。

经此一番稳如老狗的操作,解除了后顾之忧,当铺老板大喜过望,设宴款待众人,并从此将赵二奉为上宾,再也不敢叫他干提着扫帚簸箕打扫院落的保洁工作了。不过老板偶尔也会惴惴不安,担心那些贼人杀回马枪,打击报复,但好在那伙匪徒再也不曾冒头,俨如黄鹤一去不复返了。

故事出处

上面这则故事原题《赵乙》,出自清代“道咸同时期”(道光、咸丰、同治)安徽桐城文人许奉恩所著的文言志怪笔记小说集《里乘》。

该作品成书于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含小说190篇。是一部以劝惩为意旨,兼有《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优点之佳作。书中官场科场、民俗民风、家庭邻里、男女恋情、僧尼武侠、神鬼精怪,均有涉及。作者用其广博的见闻,圆熟的笔法,批判贪官污吏的卑鄙丑态,揭露佛门败类的龌龊行径歌颂下层妇女的高尚品质,宣扬劳动阶级的豪爽侠义等等。其构思巧妙、情节生动,成功描绘出一幅清末社会百态图。

《里乘》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与人民的精神需求,并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对于广大文学爱好者来说,具有积极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结语

故事原文的结尾,按照志怪笔记小说的习惯,作者也加入了自己对上述故事的点评:“混迹在底层工作的奇人,要不是遇到有事,则终身名声不显、默默无闻;碰上闹盗贼,才让赵乙有了发挥空间!唉,滚滚红尘、大千世界之中其实不乏英雄豪杰,可惜那些肉眼凡胎分辨不出,导致与其失之交臂,埋没了人才,不禁叫人扼腕叹息呀!”

文中的赵乙平日工作就是个不起眼的保洁员,但偏偏是他这样令众人意想不到的“真·扫地僧”最终帮助当铺老板化解了一场超乎寻常的劫难(遇上入室行窃的飞贼)---毕竟铺上其他伙计谁都没在道上混过,全无和黑社会打交道的经验,统统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替老板排忧解难。

作者便是想通过这则故事向世人揭示:正所谓“人不可貌相”,世俗眼中干粗活累活的“下贱人”中亦不乏身怀绝技之辈。往往在放下有色眼镜的偏见后,在社会底层的人群里也能发掘到可以真正帮助自己面对困难,解除烦恼之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