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第一硬骨头先锋,陌刀一挥人马俱碎,大声呼战致伤口崩裂而死

 茂林之家 2023-03-20 发布于湖南

我的文章对“第一”、“最”这样的字眼一向谨慎使用,但在这篇文章里,我要毫不吝啬地将这些字眼全都用在一个人身上。

文章图片1

他是大唐第一硬骨头先锋,但凡他所参加的战斗,攻坚克难的必定是他。

他是大唐第一悍将,战场上他一柄陌刀、一把大棒,所到之处人马俱碎。

他是大唐第一血性男儿,伤口即将愈合之际,战鼓声让他热血沸腾,一声高呼导致伤口崩裂而死。

他是大唐品行最好的将军,一辈子所得赏赐无数,他全都拿来充公了。

他是大唐人缘最好的武将,朝廷纷争不断,却没人对他有半点微词,他的葬礼让所有人落泪。

文章图片2

即便放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他也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就是李嗣业。

☞小勃律之战,陌刀队长威名扬

当李嗣业出现在应募的人群中时,显得那么扎眼,也惊呆了招募的官员:这年轻人是哪来的天神?他身高2.15米,膀大腰圆,膂力过人,行动还很敏捷,要是有篮筐也能表演一个魔幻小碎步。

估计项羽都在地下哆嗦:幸亏没生在一个时代,要不然“霸王”的称号要易主了。

这身体条件,简直就是为战场而生的,于是李嗣业被安西都护府招募,穿上了大唐的军装。

文章图片3

唐朝军队有一支赫赫有名的陌刀队,凶猛得一塌糊涂,李嗣业就被分配在了陌刀队。后人说陌刀队成就了李嗣业,我倒觉得是李嗣业成就了陌刀队,是他给这支队伍赋予了战魂。

李嗣业先后追随来曜、夫蒙灵察、高仙芝,每一任领导出征都喜欢带着他。

这个先锋官太好使了,他“每战必为先锋营,所向摧北”。用当下最时髦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战必用我,用我必胜!

所以,当高仙芝远征小勃律时,李嗣业作为唐军最大的杀伤性武器,率陌刀队随军出征了。

文章图片4

说实话,远征小勃律要翻越帕米尔高原、跋涉数百里冰山,这种工作对大块头的李嗣业其实并不适合。但哪个将领舍得放着这么一把宝刀不用?李嗣业你就勉为其难吧。

在“连云堡之战”中,他让人们颠覆认知:大块头也可以像猿猴一样轻灵。

连云堡修在半山腰,四周悬崖峭壁,只有一条山路可行,山上堆满了滚木礌石,随时倾斜而下。

高仙芝给陌刀队下令:“中午前拿下它,否则提头来见。”

文章图片5

李嗣业没有豪言壮语,只是一挥胳膊,便率领他的弟兄们呼啸而去。李嗣业冒着滚滚而下的大石块,举着大旗冲在最前面,并率先占领了敌营上方的某块高地。然后他抱起一块巨石,兜头向敌人砸去……

吐蕃人懵了:山倒了?砸下来跟地震似的,不被砸死也得被震死,唐军太不讲武德,跑吧。

李嗣业攻陷连云堡,为唐军冲破了小勃律最重要的一道防线。此后高仙芝如探囊取物,借降服小勃律的余威,将周边的72个小国扫荡一遍,满载而归。

文章图片6

战后,高仙芝推李嗣业为首功,唐玄宗下旨加封李嗣业为右威卫将军。

☞怛罗斯之战,理智取代激情

怛罗斯之战是军迷们心中的一块伤疤,那一战,由于葛逻禄部的临阵反水,高仙芝领导的中亚联军惨败给大食军,唐军折损两万人。

高仙芝疯了,带着剩下的几千人摆出鱼死网破的架势。李嗣业呢?这个激情战士是不是也要“疯起来”?

文章图片7

很让人意外,他居然拦住高仙芝:“死不算啥,可是你我都死了,谁为国家尽忠呢?”

高仙芝愣了一下,稍稍冷静下来:“你是悍将,咱收拾残兵,明天再战,一定要赢。”

这家伙没吃过败仗,根本无法接受失败的事实。李嗣业却异常冷静:“事不可为,咱不能做无谓的牺牲,赶紧往白石岭撤退,这些弟兄们还能保住。”

真是难以想象,历来以威猛著称的李嗣业居然如此冷静,还能以出色的技巧,扭转了高仙芝失控的情绪。

文章图片8

这场失败之战中,李嗣业可能是唯一一位受到嘉奖的将军,冷静下来的高仙芝事后呈报战况,认为李嗣业有功。因此,唐玄宗下旨将李嗣业提升为右金吾大将军、疏勒镇使。

☞香积寺之战,挽狂澜于既倒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嗣业奉命率领部下去凤翔报道,他展现了品行高尚的一面。临行前,李嗣业与战友们割破胳膊盟誓:这一路过去,我们要做到秋毫无犯。

那时候军队移防,半路上顺便打草谷的事屡见不鲜,尤其是乱世。李嗣业这个“糙哥”心里居然装着老百姓,这个形象让人一时有点恍惚。

文章图片9

抵达凤翔后,李嗣业配合朔方军打了几场仗,依然是那个一往无前的猛将,只是这段时间他的武器换成了大棒子:

“遂与郭子仪、仆固怀恩等常犄角为先锋将。嗣业每持大棒冲击,贼众披靡,所向无敌。”

至德二年九月,收复两京的战斗打响了。

客观讲,这场战斗其实风险很大,双方人数大致相当,都是11万人,只是唐军多了4万吐蕃、大食、回纥和西南夷的援军。

文章图片10

郭子仪是反对开战的,他觉得目前唐军还没做好准备,靠人数堆积就如同掷骰子决定命运。然而唐肃宗等不及了,收复两京的政治意义太重要了。

战斗在长安北面的香积寺附近展开,因此这场战争也被称为“香积寺之战”。

唐军指挥官郭子仪居中,王思礼殿后,前锋自然就是李嗣业。叛军的前锋叫李归仁,是安禄山阵营中的老牌战将。

战斗一打响就演变成了绞杀战,叛军不愧为训练有素的铁军,李归仁的曳落河很快就冲垮了唐军的先头部队。

文章图片11

眼看就要溃败了,李嗣业对郭子仪说:“眼下只有拿自己当块肉送给贼寇,万死之中求一生,否则我军必然遭遇屠杀。”

说罢,他脱光上衣,手执陌刀,呼啸着冲向阵前:“嗣业乃脱衣徒搏,执长刀立于阵前大呼,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杀十数人,阵容方驻。”

以身啖寇、赤膊上阵、人马俱碎,寥寥数语让人读得热血喷张。

李嗣业的血性感染了全军,将士们奋力拼杀,终于稳住了阵容。大唐陌刀队再显神威,他们组成了一堵2000人的肉盾,一寸一寸地将叛军向后推。

文章图片12

侧翼的战斗也打响了,战场如同一台巨大的绞肉机,双方比拼着毅力,谁先退却,谁就是被搅碎的那一方。

刀锋总是要用在最要害的地方,李嗣业悄然撤出战场,他要用另一种方式给叛军致命一击——迂回,从背后袭击叛军。

这种背后偷袭的战术双方都有防备,不适合大规模作战,只能靠小股部队,因此成败的关键往往不在于突然性,而是在于能不能以少胜多,真正打乱对方的阵脚。

文章图片13

这种事李嗣业最在行,他再次拿身体当诱饵,将自己的扔进老虎群里,搅得敌人天翻地覆。从日中一直打到日头偏西,叛军终于被李嗣业冲垮了。

随着后营的溃败,叛军的心理防线也跟着垮了,前军也完了。于是叛军放弃抵抗,纷纷逃离战场,对杀变成了一边倒的追杀。

巨大的绞肉机开动,战场上的壕沟几乎被填平,叛军被斩首6万。

收复长安后,唐军乘胜追击,李嗣业配合郭子仪和回纥部,在新店再次大败叛军,又收复了洛阳。这两战,李嗣业战功最多,因此受封“虢国公”。

文章图片14

☞相州之战,忠魂丹心捐国难

收复两京后,李嗣业奉命出镇河内,期间挫败了一次叛乱,又在沁水击败安庆绪的两万燕军。

乾元元年,李嗣业出任怀州刺史,与郭子仪、李光弼等九镇节度使一起,会战于河北,即著名的“相州之战”。

这场系列战斗持续了大半年,一开始,李嗣业协同郭子仪大败安庆绪七万大军,并攻取了卫州。

文章图片15

然而,出于忌惮武将的心理,唐肃宗竟然不设主将,令宦官鱼朝恩居中协调,导致九节度使不能统一指挥,甚至出现了内讧。

随着史思明的增援,胜利的天平开始倒向安庆绪。

乾元二年正月,李嗣业与郭子仪攻打相州,在将安庆绪团团围困之际,唐军却各扫门前雪,士气低迷。李嗣业失去增援,围困相州一个月仍无法攻克。

“师耄,诸将无功,独嗣业被坚数奋,为诸军冠。”

文章图片16

各部人马谁也不愿意出战,唯独李嗣业像个傻子似的四处征杀,显得格格不入。

这就是李嗣业的可贵之处,在他的心目中只有大义没有私利,他也不跟任何人拉帮结派,他的眼中永远只有战场。

在邺城的一次战斗中,李嗣业被流矢射中,负了重伤。休养了一段时间后,伤势明显好转。

然而,就在他养伤期间,战场的局势发生了逆转,唐军败了,各大节度使纷纷败逃。

帐外震天的战鼓声传来,李嗣业心急如焚,这么关键的时刻怎么能缺了他这个大唐第一先锋官呢?全军生死存亡之际,血性男儿怎么能躺在床上呢?

文章图片17

李嗣业大叫一声,从床上腾空而起,战斗,战斗,战斗!

随着他的呼叫,伤口崩了,血流如注!

当天,李嗣业这位大唐最勇悍、最可敬的第一先锋死了。

他的死,甚至远比相州之败更令人惋惜,满朝文武无不为之流泪。唐肃宗扼腕叹息,他下旨追封李嗣业为“武威郡王”,令百官设灵祭奠,并颁布了一道情真意切的诏书:

文章图片18

“……植操沈厚,秉心忠烈,怀干时之勇略,有戡难之远谋……持感激之诚,总骁果之众,亲当矢石,频立勋庸。壮节可嘉,将谋于百胜;忠诚未遂,空恨于九原……”

李嗣业就这样走了,他从军仅仅十六年,资历虽短,但却留下了彪炳史册的赫赫战功;他用他的精神,给那时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