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玉乩书》赏析

 我的图书馆1m7r 2023-03-20 发布于上海

《红楼梦》第九五回


读红品诗词-220

寻玉乩书赏析

/墨吟 筱蕊

图:青埂峰下


怡红院一株海棠枯而复荣,宝玉听说贾母要来赏花,便去换了一件狐腋箭袖,罩一件元狐腿外褂,出来迎接贾母。匆匆穿换,未将通灵宝玉挂上,及至后来贾母去了,却发现那块玉不翼而飞。

通灵宝玉是宝玉的命根子,说丢就丢了,此事非同小可。袭人、麝月、秋纹等各处搜寻,不见一点踪影。一时间除了瞒着贾母和贾政之外,上上下下乱作一团,却又无计可施。林之孝家的提议上街找刘铁嘴测字,据说很灵验。袭人听见,便央求林之孝家的快去问问刘铁嘴。

邢岫烟道:“若说外头测字打卦的,是不中用的。我在南边闻妙玉能扶乩,何不烦她问一问。”于是麝月、黛玉等都怂恿着岫烟速往栊翠庵去。

岫烟走到栊翠庵,便求妙玉扶乩。起先妙玉不肯,推说“并不晓什么扶乩”。岫烟只得陪笑将袭人等性命关系的话说了一遍,妙玉这才叫道婆焚香,在箱子里找出沙盘乩架,书了符,命岫烟行礼,祝告毕,起来同妙玉扶着乩。不多时,只见那仙乩疾书《寻玉乩书》道:

噫!

来无迹,去无踪,

青埂峰下倚古松。

欲追寻,山万重,

入我门来一笑逢。

兹将《寻玉乩书》译成白话文如下:

啊呀!

那玉来去无踪迹,

如今已到了青埂峰下,

正倚靠在一棵古松旁。

想要追踪寻找,

须得翻越万重山峰,

然后进入我佛家之门,

就可以与那玉嬉笑相逢了。

“扶乩()”,亦称“扶箕、扶鸾、降乩”,是道教请仙佛与信众沟通的一种方法。扶乩者念动咒语,请来“仙乩”(即仙佛),用“乩架”(即一根树枝”)在“沙盘”上写出文字,就是信众所诉求的答案,称“乩书”。所谓请来的仙佛,乃扶乩者自称仙佛附体而代之也。

当下岫烟便问请的是何仙,妙玉道:“请的是拐仙(即八仙中的铁拐李)。”岫烟将乩书抄录后回来,便将所录乩语递与李纨。众姐妹及宝玉争看,皆不知青埂峰究竟在哪里。还有“入我门来”,到底是入谁的门呢?探春道:“若是仙家的门,便难入了。”

探春道出了仙家玄机,通灵宝玉无法寻找了。

“拐仙”的乩书告诉我们,通灵宝玉已回归青埂峰下,“倚古松”者,即扇坠大小的通灵宝玉已还原为顽石,倚松而立。这与第一回一僧一道与顽石相约“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相照应,似乎符合曹公原意。

问题在于,宝玉尘缘未了,尚未到“劫终之日”,何以通灵宝玉提前“复还本质”了呢?原来这是续书作者为“金玉良缘”必须要做的一个铺垫。

其时贾母已选定宝钗和宝玉完婚,但大家都知道宝玉心里只有林妹妹,于是贾母与王夫人、凤姐合谋,由凤姐定下一个“掉包计”,慌说宝玉娶的就是林妹妹。

要使“掉包计”顺利进行,唯一的办法就是让通灵宝玉神秘失踪,让宝玉因此迷失心智,听任摆布。果然,失玉后宝玉便疯傻了。

就这样,宝黛的爱情悲剧演绎得淋漓尽致:一边是宝玉被骗和宝钗洞房花烛成大礼,一边是黛玉焚稿绝痴情,魂归离恨天。

悲则悲矣,不知赚取了多少痴男痴女的眼泪。然细想一下,被称为“奇谋”的“掉包计”,存在很大的破绽。

其一,在前八十回里,贾母力主宝玉的婚姻必须亲上加亲,这个“亲”,非黛玉莫属,一个是亲孙儿,一个是亲外孙女。宝钗只是外亲,不是贾氏血脉。宝钗的堂妹宝琴来贾府,贾母倍加疼爱,见她雪下折梅,比画儿上还好看,又细问她年庚八字并家内的景况。薛姨妈度其意思,大约是要与宝玉求配,就说宝琴已许了梅翰林的儿子。贾母本无意选择宝琴为孙媳,听见已有了人家,也就不提了。宝钗何等聪颖之人,难道听不出弦外之音?

其二,凤姐是最懂得贾母心思的人,她给黛玉送茶,说道:“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儿?”众人都大笑起来。凤姐又指着宝玉道:“你瞧瞧人物儿配不上?门第儿配不上?根基儿家私儿配不上?那一点儿玷辱你?”抄检大观园时,凤姐说道:“要抄检,只抄检咱家的人,薛大姑娘屋里,断断抄不得的。”很明显,凤姐也是把宝钗视作外人的。

贾母和凤姐这两个人,怎么可能设下“掉包”毒计,将黛玉逼上绝路?

其三,宝钗是个安分守拙、恪守传统的人,婚姻的传统就是明媒正娶。在众姐妹中,她是唯一称呼黛玉为“颦儿”的人,她们的姐妹情分,在宝钗向黛玉袒露心声,说自己也曾偷着读过《西厢》、《琵琶》等书之后,更为融洽了。黛玉犯痰疾,宝钗特来探望,黛玉也掏心掏肺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

宝钗与黛玉姐妹情深,她怎么可能抛开传统,接受“掉包计”,冒黛玉之名与宝玉成婚?

其四,宝钗和宝玉虽有金玉相配,但二人性格迥异,宝钗传统,宝玉叛逆。宝钗劝导宝玉要走“仕途经济”之路的那些话,宝玉根本听不进去,斥之为“混账话”。抄检大观园后,宝钗没有向贾母、王夫人禀报,也瞒着宝玉,执意搬出了大观园。

这不是宝钗对所谓“金玉良缘”的彻底失望吗?宝钗难道不明白,所谓“掉包计”也只能得逞于一时,揭开红盖头即真相大白,如此强扭的瓜会甜吗?

其五,元妃刚刚薨逝,贾府合家正在服丧期间,贾母、贾政、王夫人怎敢冒犯宫规,让宝玉、宝钗行大婚之礼?

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对“金玉良缘”作了如下改编:王夫人和凤姐商量,意欲让宝钗做儿媳妇,但又不敢向贾母回明。袭人也担心宝玉再次闹腾起来,旧病复发,局面将不可收拾,遂向王夫人进言,希望王夫人进宫,请娘娘定夺。

元妃是看好宝钗这个弟媳的,在前八十回里,有两处明显的暗示:

一是元宵省亲后,她命太监夏守忠到荣国府来下一道谕:“命宝钗等只管在园中居住,不可禁约封锢。命宝玉仍随进去读书。”在谕旨中,提到名字的只有宝钗和宝玉。

二是端午节送礼,给宝玉的礼物有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宝玉见了,喜不自胜。因问道:“别人的也是这个么?”袭人道:“你同宝姑娘的一样。”

可见袭人让王夫人走的路子是走对了,元妃下懿旨赐婚,黛玉听闻消息,悲愤欲绝,焚稿吐血而亡。宝玉和宝钗奉旨成婚,忽然传来元妃薨逝的噩耗,婚礼变成葬礼。

我们认为,这一改编是接近曹公原意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