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丽大新:读你千遍不厌倦

 潘朝阳 2023-03-20 发布于广西


大新,一个风光旖旎的旅游名县。我去过大新不下30次,到德天跨国瀑布下湿身欣赏“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景象、到明仕田园民宿里小住两日枕着月亮入眠、在山峰倒影的黑水河上划动一叶轻舟……这般“沉浸式”的旅游体验,我在大新众多景区中已经享受过。然而,我对这座旅游名城依然“读你千遍不厌倦”——大新,是我妻子从小生活的地方。起初,我是陪着妻子回大新。后来,我自己也乐意去大新。到最后,我变成主动要求去大新。因为,她太美丽太迷人。每一次去大新,我对她的美丽都有新的感受。大新之美,美不胜收。我的感受,美丽有三:美丽山水、美丽风情、美丽变化。


醉美的山水



大新县地处广西西南边陲,是一个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县份,全县总人口38万人。大新的旅游资源极具特色,境内有中国最美的德天跨国瀑布、中国最具原生态的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中国最美的乡村风光明仕田园,有千年历史的安平土州等40多处高品位旅游景区景点。大新是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其山水之美,引得无数游客和文人墨客的称赞,在此撷取几个颇具特点的赞誉分享一下。

一位外地游客这样点赞大新山水:这里是大自然宁静得能够听见人心跳的一片净土;这里的绿水青山清丽秀美,在蓝天白云的辉映下更显天生丽质;这里翠竹绕岸,农舍点缀,独木桥横,稻穗摇曳,农夫荷锄,牧童戏水,风光极富南国田园气息。

一位饱读诗书的诗人游览大新后,作诗《大新一景》这么入情入境地赞美:“白雾绕青峰,群鸟隐翠林。风雨醒蕉蔗,喜煞画中人。”诗人描写的“白雾绕青峰,群鸟隐翠林”以及“风雨醒蕉蔗”景象,去过大新的游客都可以欣赏到,可是一句“喜煞画中人”,不禁让人怦然心动——人在画中,画在心中。这是人们到过大新都会有的感受,可是这种意境只能意味,难以表达出来,只有诗人才能用诗的意境,把大新山水令人心醉的情境描绘出来。

一个跟我熟悉的画家朋友说,他到过区内外许多风景名胜区写生,但唯有明仕田园让他反复前往,因为明仕田园四季景色皆可入画,他在这样的山水画廊里写生,哪怕待上一个月,每天都能画出不同的景致来。

美不美家乡水。妻子说,美丽大新让大新人无比自豪,他们是这样向外人推介自己家乡的:大新的山水是一幅水墨画,一湾一笔,一步一景,一山一水绕一城,绕出了大自然最醇美的光景,也绕出了令人无法忘怀的长留仙境。

大新山水之美,我的感受从几十年前就开始有了。30多年前,我第一次去大新,中午从南宁乘班车出发,经过6个多小时的颠簸,到达大新县城时已是傍晚,昏昏然走下班车,眼前的景象让我一惊:这不是桂林山水吗?莫不是搭错车来到了桂林?仔细一瞧,我才看清眼前是个小县城,的确不是桂林的繁华街景。大新的山水风光,完全可以跟桂林山水媲美。这是我第一次到大新直观的感受。

后来,我到德天瀑布游览时,亲身感受到亚洲第一跨国瀑布之美。德天瀑布,流经大新县德天村处遇断崖跌落而成瀑布,一瀑三叠,层层跌落,气势磅礴,水势激荡,声响数里。由于瀑布横跨中、越两国,给游人增添了一些神秘的色彩。我游览德天瀑布,最喜欢到瀑布之下,看飞瀑直下,听涛声如雷,浴蒸腾水雾,任全身湿润,此时此刻,仿佛走入迷蒙的仙境,又仿佛远离喧嚣尘世,偷得浮生半日闲。

再后来,我到明仕田园景区旅游,漫步在明仕旅游景区步道上,沿途村舍、小溪、山峰、耕田,沿河两岸竹林摇曳,绿水青山相映,遇到小雨淅沥天气,白雾多情地萦绕而上,山峰若隐若现,一幅迷人的山水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日,我又一次前去大新,对大新之美又有了新的感受。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应大新老朋友之邀,我携妻子驱车到该县雷平镇那岸村游玩,再一次沉醉在边陲迷人的山水之间。

车子驶近那岸村时,映入眼帘的是秀丽的山峰、翠绿的树木、碧绿的河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进入村里,眼前是一幢幢楼房错落有致;整洁的村容与周边的山水,和谐地融为一体;到处盛开的木棉花,把村庄和群山映照得分外娇红。村头的小花园里,绿草茵茵,百花斗艳;村道旁,响起嘹亮的山歌声,一群老人聚在一起听录音机播放大新壮族高腔山歌;乡间小路上,偶有游客走来,沉醉在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中……我细细地观赏起来,看见这个山村的山,同桂林的山一般柔美,村里房舍与山相连,山脚有房,房旁有山,村旁还流淌着一条柔美的河流……听村里的支书介绍说,村旁这条河就是纯美的黑水河。我点头感叹,大新处处好风光,即便是这个不算出名的山村,却同样有美如画的风景。

大新山水之美,用文字描写是不够的。于是,每次有机会向外省人推介广西山水风光时,我都是首先推介桂林山水和大新风光。

浓郁的风情


大新风情浓郁,这里的壮家人淳朴善良、热情好客。最近一次去大新,那天,我和妻子到达那岸村后,刚停好车,几个老友早已列队“夹道欢迎”,虽然这是为了拍视频摆拍,但老朋友的情谊是真切的。30多年前,我第一次搭班车到大新时,这几位当年还年轻的朋友,他们就是到车站夹道欢迎的。如今,我们彼此都已经两鬓斑白,他们还是热情如故,让我感受到温暖如春。每次到大新,即便是清晨去街上吃一碗当地特色的雷平米粉,他们也要赶早起来陪同前往,而且是几十年始终不变。当他们来到南宁时,我尽地主之谊请喝油茶,只是发个定位过去,让他们自己过来,理由是路上堵车不便迎来送往,其实就是在大城市待久了人情味淡薄。大新纯朴的风情,在当地隆重的侬垌节里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节日当天,不论是亲戚朋友,还是过往游人,不论是认识还是不认识,你随便走进哪一家,主人便会热情地邀请你入席,土鸡土鸭河鱼摆满桌,自酿的“土茅台”米酒喝多少管够……

在大新,有一个曾登上央视《星光大道》大舞台、享誉区内外的“木棉组合”乐队,他们创作有一首壮语歌曲叫《侬垌》,歌中这样生动地描述壮家人过侬垌节的情景:今天好日子,呗侬一起来,共度侬垌节,家家把门开,杀鸡又杀鸭,无论到谁家,坐下来猜码,人人乐开怀……

那天,在那岸村朋友家做客时,我又一次“沉浸式”感受到壮家人的热情好客。主人不但好酒好菜招待,还特地为客人舂糍粑,让客人体验制作壮家美食的乐趣。当我挥起圆木棒舂糍粑时,木棒被粘乎乎的糍粑粘住,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舂不了,只好让位给两位壮家媳妇,她俩却轻快地舂起来,只见一个用力舂下去,另一个轻松地拔出木棒,待后者用力地舂下去时,前者又轻松地拔出木棒,如此一起一落,轻松自如,节奏明快,动作优美。我自叹不如两位女子,苦笑自己“手无缚鸡之力”,这时候,主人走过来笑着说:“不是你手劲不足,而是不会借力。舂糍粑需要两人合作,相互借力,一方用力舂下去时,另一方借力拔出木棒,如此轮回就能轻松操作。”原来舂糍粑还有这样的技巧,这就是壮家人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智慧。

酒至半酣,温暖的太阳洒满庭院,把我们一张张酒后泛红的脸照得通亮。见主人搬过来一把大阳伞,我们纷纷说不需要伞,晒太阳喝起酒来更明亮畅快。不料,主人却说不是给大伙遮阳,是要重点保护刚舂好的糍粑,说完将大阳伞打开,将满满两簸箕的糍粑遮住,避免被阳光照晒后糍粑发硬。这糍粑也太娇贵了吧,我在心里偷笑起来。然而,待大伙酒足饭饱辞别之时,我才体会到主人家的深情厚谊——给来自各地的朋友人手一袋糍粑。当接过软糯飘香的糍粑时,客人们个个都被主人的真挚之情深深地打动。

我深切地感受到:如果说大新的山水是静态的美,那么,大新的淳朴风情就是灵动的美。

喜人的变化

美的变化,在于大新县的乡村发生了巨大变化。30多年前,我第一次到大新县下雷镇的朋友家中过“壮族霜降节”,记得当年的乡村还贫穷落后,一碟白切肥猪肉就是待客的上等菜,一大海碗自酿的“土茅台”就是敬客的美酒。壮族同胞热情似火,往大海碗里倒满“土茅台”,每人面前摆上一个汤匙,敬酒时,主人热情地拿汤匙舀酒往客人嘴里喂,客人也跟着拿汤匙舀酒喂主人。接下来,邻座之间互敬互喂、对面坐的两人互敬互喂。这在当年俗称为“人人喂我,我喂人人”。大伙你敬我我喂你,不知不觉间大海碗里的酒见底,接着又倒满一大海碗米酒,如此反复倒酒敬酒,原本只有二两酒量的我,竟然喝下了两斤米酒,后来是怎么爬上返回县城的班车,到达县城后又是怎么爬下车的,次日酒醒后我一点都不记得。只听妻子说,夜里我做梦敬酒,兴奋地拿汤匙敬过去,不料手重重地碰到妻子的鼻头上……壮家热情好客的风情,让我几十年难以忘怀。

这次到那岸村做客,感受到壮家热情好客风情依旧。喜人的变化是,生活已经好起来,土鸡土鸭河鱼摆满桌,还有香醇的壮乡“土茅台”美酒,推杯换盏之间,我想起了当年用大海碗盛酒,用汤匙互敬互喂的情景。如今,大海碗和汤匙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每人一只一次性纸杯,既可高兴碰杯干杯,又避免汤匙互喂不卫生的情况发生。毫无疑问,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也改进了。

酒足饭饱之后,我到村里走了一圈,又有了一个惊奇的发现——过去,在我的印象中,不少乡村建房就像用钢筋水泥垒砌起来的“火柴盒”,且外墙不装修漏出砖头,从外观看给人印象使缺少设计、不上档次。可是,我在那岸村却发现村里有的房子非常漂亮,依山傍水而建,外观造型跟城市里的别墅一样,一眼望去,就是名副其实的江景房、山景房。一问才知,这样的楼房是请建筑师设计的,按照城市的别墅样子设计和装修。当然,这样的房子自然造价不菲。听村里人说,这么一栋乡村别墅,其造价跟城市里一套房子价格不相上下,城市里一套房子可是需要100多万,这让我听后着实吃惊不小。听村里的支书说,如今开展乡村振兴战略,村里人或开展乡村旅游,或外出经商和务工,或搞特色种养……村里有不少人家走上了致富之路。支书还说,大新县拥有乡村旅游区1个、三星级乡村旅游区4个,五星级农家乐家3家、四星级农家乐3家、三星级农家乐10家……如今呐,大新乡村发展越来越好,农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幸福。

那岸村的发展变化,是乡村振兴使大新县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我由衷地赞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