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阳明先生曾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人生在世,内心光明无余,做事坦坦荡荡,不贪过分赞誉,不说他人过失,不怕别人非议,便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中说:“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一个人不骄傲自满,才能受人尊敬;不自以为是,才能长保平安。若是过度贪恋美名,过分贪求赞誉,只会让自己骑虎难下,陷入绝境。相传,秦朝时有个人叫李金,是个江湖郎中,只会一些皮毛之术。传得神乎其神,对此称号,他很是受用,总是得意洋洋的向他人炫耀。结果可想而知,十日后一无所获,他被打入大牢,最后郁郁而终。万事万物都在平衡之中,当功名大于能力,地位超过德行,赞誉胜过本事时,就会招致不必要的祸端,甚至连原有的也会一并失去。所以说,时刻认清自己,安守本位,做恰当的事,说适宜的话,才是一个人最难得的本领。《道德经·第二十三章》里讲:“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对于他人的无心之失,保持沉默,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为人处事的修养。一天,梅兰芳来拜访齐白石,齐白石正在作画,便传话让他稍等片刻。次日,众多好友相聚,大家纷纷调侃齐白石总是作画太专注,冷落了大家,而独梅兰芳笑笑不说话。梅兰芳毫不在意的说:“无妨,这不是你有心为之的。”事事总难两全,人人都有思虑不周的时候,若总看他人之过,计较他人言行,宣扬他人过错,只会让彼此走向陌路。多包容,少计较,多理解,少多言,才是成年人最舒服的相处状态。《道德经·五十八章》中说:“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一日,老者正欲渡河,就发现了岸边奄奄一息的邻居丈夫,便急忙背他回家。于是,有人便猜测,两人打架导致男人跌入水中,更有甚者说,是老人故意将他推入水里的。一个月后,男人醒来,方才得知,原来是他自己砍柴时,不慎落入水中才冲到了下游。对于不理解自己的人,多说无意。面对有意诋毁自己的人,无需解释。做好自己,坦然面对内心良知,问心无愧,就是一个人最大的底气。《庄子·逍遥游》说:“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真正高境界的人,不在赞誉中迷失,不在非议里困顿,不在他人无心出错后多言。点亮“在看”,余生,愿我们都能严于律己,身正德高,内心光明,知足常乐。活得阳光且坦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