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气入腰,百病全消!

 长廊观海 2023-03-21 发布于广东

阳气入腰,百病全消!俗话说得好:“腰,不能没有阳气。阳气离腰,百病丛生。阳气入腰,杂病全消。”腰为肾之府,寒湿沉积腰间,直接伤的是肾阳。这类人,多是脉象沉虚而迟,舌头布满津液,舌苔白滑;最主要的是腰疼,如坐冷水中,这都是寒湿沉积,阳气离腰的表现。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生完孩子以后,留下一个毛病,就是腰部冷痛,似乎是坐在冷水之中,腰以下以及少腹部坠重。同时,小便失禁。一听到流水声,就会情不自禁地流尿。

这里,给她推荐一个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头的经典方——甘姜苓术汤。由干姜、茯苓、白术、甘草组成。其中,

干姜:温阳散寒除湿。茯苓:健脾利湿。白术:燥湿。炙甘草:补中。

这个方子是专门用来温散寒湿的。它最初治腰部冷痛,即所谓肾着病,因此也叫作“肾着汤”。有它在,腰间寒湿可去,阳气可回。在这个基础上,女子肾阳受损,膀胱失约,于是可加:附子:温阳。乌药、益智仁:缩尿。

若脾的运化失常,还可加入党参健脾,辅助化解便溏的问题。

可见,我们的腰,还是离不得阳气。阳气离腰,可能意味着肾阳受损,也可能意味着脾阳不足,当然也就意味着杂病丛生。阳气入腰,上能暖脾,下能温肾,杂病才无机可乘。可是,生活中,就是有些人不在意。比如,洗澡,非洗冷水澡;穿衣,就要穿个露腰的上衣,这样很容易损伤阳气,招惹寒湿。再好的方子也不是家常便饭,有些事情,还是要从生活的点滴做起。你说对不对?

寒湿之为邪,既可从内而生,又可从外而袭;寒湿为邪,既可侵浸脏腑,又可肆虐肌表;辨识湿邪,寒湿者,以甘姜苓术汤为基础方;湿热者,以栀子柏皮汤为基础方。

寒湿证以口腻,口淡,头昏不清,头蒙,肢体不温,舌质淡,苔白腻为主要表现,辨治寒湿证的表现不一定都具备,只要具备其中症状2个或2个以上,即可辨为寒湿证。

【方药解读】

甘姜苓术汤是辨治寒湿证的基础代表方,由甘草、白术各二两(各6g),干姜、茯苓各四两(各12g)所组成,方以温化寒湿为主。

运用甘姜苓术汤,若是辨治寒湿证,最好用甘姜苓术汤原方用量比例;若辨治以寒为主,可依病变酌情调整干姜用量;若辨治以湿为主,可依病变酌情调整茯苓用量;若是辨治夹气虚,可酌情调整白术用量;若是辨治相兼杂病,合方运用则是最佳选择。

1.药用个性

(1)白术味苦、甘,性温。苦温健脾燥湿,甘温健脾益气。

(2)茯苓味淡、甘,性平。淡平渗利,甘平益气。

(3)干姜味辛,性热。辛以宣散,辛热相济旨在散寒化湿。(4)甘草味甘,性平。补益中气。

2.药用配伍

(1)白术与茯苓:健脾益气,既燥湿又利湿。

(2)白术与干姜:温暖脾胃,温化寒湿。

(3)白术与甘草:健脾益气燥湿。

(4)甘草与干姜:益气温阳,散寒化湿。

【合方思路】

1.寒湿证与脾胃病证

(1)寒湿证与脾胃寒热夹杂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湿证伴有脾胃寒热夹杂证如胃痛、或胃满,不思饮食,喜温怕冷,口渴,喜饮热水,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对此既要治寒湿证又要治脾胃寒热夹杂证,可选用半夏泻心汤与甘姜苓术汤合方,方以半夏泻心汤清热散寒补虚,以甘姜苓术汤温化寒湿。

合方组成:黄芩9g,黄连3g,半夏12g,人参9g,大枣12枚,炙甘草9g,白术6g,干姜12g,茯苓12g。

(2)寒湿证与脾胃气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湿证伴有脾胃气虚证如胃痛,不思饮食,倦怠乏力,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弱。对此既要治寒湿证又要治脾胃气虚证,可选用黄芪建中汤与甘姜苓术汤合方,方以黄芪建中汤补益脾胃,以甘姜苓术汤温化寒湿。

合方组成:桂枝9g,白芍18g,生姜9g,大枣12枚,胶饴70ml,黄芪5g,白术6g,干姜12g,茯苓12g,炙甘草6g。

2.寒湿证与心病证

(1)寒湿证与心阳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湿证伴有心阳虚证如心悸,或心痛,倦怠乏力,怕冷,脉弱。对此既要治寒湿证又要治心阳虚证,可选用桂枝加附子汤与甘姜苓术汤合方,方以桂枝加附子汤温补心阳,以甘姜苓术汤温化寒湿。

合方组成:桂枝9g,白芍9g,生姜9g,大枣12g,附子5g,白术6g,干姜12g,茯苓12g,炙甘草6g。

(2)寒湿证与心血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湿证伴有心血虚证如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头晕目眩,脉弱。对此既要治寒湿证又要治心血虚证,可选用酸枣仁汤与甘姜苓术汤合方,方以酸枣仁汤养血安神,以甘姜苓术汤温化寒湿。

合方组成:酸枣仁48g,知母6g,川芎6g,白术6g,干姜12g,茯苓12g,炙甘草6g。

3.寒湿证与肝病证

(1)寒湿证与肝气郁滞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湿证伴有肝气郁滞证如胸胁胀痛,情绪低落,不欲言语。对此既要治寒湿证又要治肝气郁滞证,可选用四逆散与甘姜苓术汤合方,方以四逆散理气解郁,调理气机,以甘姜苓术汤温化寒湿。

合方组成: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白术6g,干姜12g,茯苓12g,炙甘草12g。

(2)寒湿证与肝寒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湿证伴有肝寒证如胁痛,头痛,烦躁,失眠,手足不温,倦怠乏力,脉弱。对此既要治寒湿证又要治肝寒证,可选用吴茱萸汤与甘姜苓术汤合方,方以吴茱萸汤温肝散寒,以甘姜苓术汤温化寒湿。

合方组成:吴茱萸24g,人参9g,生姜18g,大枣12枚,甘草9g,白术6g,干姜12g,茯苓12g。

(3)寒湿证与肝血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湿证伴有肝血虚证如胁痛,头晕目眩,面色不荣,失眠,多梦,健忘,脉弱。对此既要治寒湿证又要治肝血虚证,可选用胶艾汤与甘姜苓术汤合方,方以胶艾汤补血养血,以甘姜苓术汤温化寒湿。

合方组成:川芎6g,阿胶6g,艾叶9g,当归9g,白芍12g,干地黄18g,白术6g,干姜12g,茯苓12g,炙甘草9g。

4.寒湿证与肺病证

(1)寒湿证与肺寒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湿证伴有肺寒证如咳嗽,或气喘,痰稀色白,怕冷,倦怠乏力,脉弱。对此既要治寒湿证又要治肺寒证,可选用小青龙汤与甘姜苓术汤合方,方以小青龙汤温肺散寒,以甘姜苓术汤温化寒湿。

合方组成:麻黄9g,桂枝9g,细辛9g,干姜12g,半夏12g,五味子12g,白芍9g,炙甘草9g,白术6g,茯苓12g。

(2)寒湿证与肺气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湿伴有肺气虚证如咳嗽,或气喘,痰多色白,倦怠乏力,脉弱。对此既要治寒湿证又要治肺气虚证,可选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和苓桂术甘汤与甘姜苓术汤合方,方以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和苓桂术甘汤合方补益宣降肺气,以甘姜苓术汤温化寒湿。

合方组成:桂枝9g,生姜9g,白芍9g,大枣12枚,厚朴6g,杏仁10g,茯苓12g,白术6g,干姜12g,炙甘草6g。

(3)寒湿证与肺气阴两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湿证伴有肺气阴两虚证如咳嗽,或气喘,倦怠乏力,潮热,盗汗。对此既要治寒湿证又要治肺气阴两虚证,可选用麦门冬汤与甘姜苓术汤合方,方以麦门冬汤益气养阴,以甘姜苓术汤温化寒湿。

合方组成:麦冬16g,半夏24g,人参9g,粳米9g,大枣12枚,白术6g,干姜12g,茯苓12g,炙甘草6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