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原精舍诗编年笺注稿》1243

 毕天增 2023-03-21 发布于黑龙江

1243-1

六月十八日同子大、恪士往游西湖,晚抵刘庄,

月上移棹三潭观荷

卅载别西湖,合眼犹了了1)。厌乱复逃暑,胜地益萦抱2)。挟朋穿海角,飞车逐奔鸟3)。向晡落閒墅,还我旧蓬岛4)。罄觞待月烂,一棹万峰绕5)。山气四嘘吸,波光笼窈窕6)。孰掷青铜镜,平磨霜痴皎7)。三潭荷芰盛,风香餐已饱8)。翠盖荡金蕤,红裳媚炎昊9)。吹息霏霭中,贪向虚空咬10)。桥亭九曲栏,面势鬼工巧11)。警露鹤唳高,争堤萤点小12)。初蹑化人居,微瞥晶阙晓13)。肺腑涵灵滋,形影同缥缈14)。依稀捉鼻处,围花魂未扫15)。拔奇水坳石,臞仙欲拜倒16)。客讶降白苏,痴对营画稿17)。亘古一宵佳,无尽索物表18)。萧萧鸥凫气,寤寐澹相保19)。浮澜星可汲,窥鬓魅亦好20)。枝蝉压低吟,忘归不知老21)

【笺注】

六月十八日(7月21日),陈三立与子大(即程颂万,详见0452《于水阁歌席逢程子大太守,惊喜有作》笺注)、恪士(即俞明震,详见0150《秋夜和送黄举人元凯罢第还长沙,兼别萧学正鉴、曹刑部广桢、俞刑部明震》笺注)前往杭州游西湖。当天晚间到达了西湖刘庄,月上又至三潭映月观荷。归来,陈三立写了此诗。

诗着重写了三潭月下观荷的美景与美妙感受。于此可见陈三立写美景的腾挪变化之笔。

1)“卅载”二句:与西湖相别三十年了,合上眼还是记得清清楚楚。

卅载”,光绪九年(1883)四月,陈宝箴到杭任浙江按察使,陈三立是年会试未中,自京亦至杭州,至此时民国二年(1913),已整三十年。

了了”,明白;清楚。晋张华《博物志》卷二:“有发前汉时冢者,人犹活……问汉时宫中事,说之了了,皆有次序。”

2)“厌乱”二句:厌恶乱世又想逃避暑热,名胜之地更加萦绕心怀。

胜地”,名胜之地。南朝齐王屮《头陀寺碑文》:“东望平皋,千里超忽,信楚都之胜地。”

萦抱”,萦怀。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寄园销夏图》:“回忆前游,历历萦抱。”

3)“挟朋”二句:与朋友一起穿过海边荒远之地,飞车追逐着飞鸟。

    海角”,海边荒远之地。 元张雨《答杨廉夫》诗之二:“诏书宽大到海角,河北饥氓争倒戈。”

4)“向晡”二句:向晚来到了幽闲的别墅,回到了我旧日蓬莱仙岛似的地方。

向晡”,向晚。宋梅尧臣《暴雨》:“槐端漏影日向晡,马蹄莫惜行泥涂。”

蓬岛”,蓬莱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亦常泛指仙境。《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 、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

诗的前八句,写一别西湖三十年,在乱世与暑热,更加想念,于是与友人飞车,向晚到杭。“厌乱复逃暑”,吴宓《读散原精舍诗笔记》云:“盖时值所谓二次革命,沪战(郑汝成击走陈其美)方酣也。”同游俞明震《暑夜同子大、伯严泛舟三潭》亦有:“厌乱托逃暑”之句。所谓二次革命,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派人于上海刺杀了主张“议会政治”和“政党内阁”的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7月李烈钧从上海回到江西宣布江西独立,并发表电告讨袁。随即南京、安徽、上海、湖南、福建、四川都宣布独立而讨袁,是为二次革命。

5)“罄觞”二句:喝光了杯中酒,等待月光明亮,划着一条船,有万山围绕。

罄觞”,喝光了杯中酒。明李梦阳《妾薄命》:“车疑马停仍罄觞,德音爱深结肝肠。”

月烂”,月光明亮。宋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三十八:“月烂烂而鱼吞光,华菲菲而蜂采香。”

6)“山气”二句:山峰四周有云雾飘浮鼓荡,娴静美好的波光笼罩着。

山气”,山中的云雾之气。汉淮南小山《招隐士》:“山气巃嵷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

嘘吸”,大气鼓荡。《庄子·天运》:“风起北方,一西一东,有上彷徨,孰嘘吸是?”

窈窕”,娴静貌;美好貌。《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毛传:“窈窕,幽閒也。”

7)“孰掷”二句:是谁掷下这一面青铜镜?水波平磨着她,像白霜一样皎洁。

青铜镜”,此形容月亮如青铜镜。初唐沈佺期《古镜》:“谁家青铜镜,送此长波月。”

霜痕”,霜色,喻月光,月色。清厉鹗《念奴娇·湘月》词:“淡写霜痕,爱到处,吹尽寻常歌酒。”

8)“三潭”二句:三潭的荷花真是茂盛,风吹来荷香,如可吃个饱!

    风香”句,此句形容风送荷香,令人可餐。宋杨万里《怀古堂前小梅渐开四首》其四:“相看姑置人间事,嚼玉餐香咽一杯。”

9)“翠盖”二句:翠绿如盖荷叶上金色花蕊动荡,穿着红衣裳,取媚着南方这片天地。

翠盖”,指形如翠盖的荷叶。南朝梁元帝《采莲赋》:“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

金蕤”,黄色花蕊,宋郑刚中《对菊》:“幽香抱孤蕊,正色敷金蕤。”此指荷花花蕊。

炎昊”,炎天,指南方。《吕氏春秋·有始》:“南方曰炎天。” 高诱 注:“南方五月建午,炎之中也。火曰炎上,故曰炎天。”

10)“吹息”二句:风在缭绕的水雾中吹动,好似贪婪地咬向虚空。

吹息”,风吹。宋李石《题王氏欵竹亭》:“吹息天地间,随分了寒热。”

霏霭”,水雾缭绕。明扬基《潇湘八景》:“霭霭复霏霏,横霄曳夕晖。”

从第九句“罄觞待月烂”到第二十句“贪向虚空咬”,描写酒后月上船至三潭赏荷。写得异常静美,而万物灵动,为陈三立诗中少见的写景之笔。人多见其写衰飒之景以造境,少见其写美景以抒情。“吹息霏霭中,贪向虚空咬”,尤见奇思。

11)“桥亭”二句:三潭的桥亭有九曲栏杆,看那样式如鬼斧神工的精巧。

面势”,观察样式。唐杜甫《寄赞上人》:“裴回虎穴上,面势龙泓头。”

鬼工”,“鬼斧神工”之省,谓事物精妙高超,非人工所能为者。唐李贺《罗浮山人与葛篇》:“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

12)“露警”二句:警告着白露降临,鹤鸣声叫在高空;点点萤火虽小,也在湖堤上争飞。

    警露”,因白露降临而相警戒。相传鹤性机警,“至八月白露降,流于草上,滴滴有声,因即高鸣相警,移徙所宿处,虑有变害”。见《艺文类聚》卷九十引晋周处《风土记》。后因以“警露”作为咏鹤的典故。

13)“初蹑”二句:初次踏入这仙人的住地,稍看一眼,就如把水晶宫看透一般。

化人”,仙人。前蜀杜光庭《温江县招贤观众斋词》:“历代化人,随机济物,大惟邦国,普及幽明,俱赖神功,咸承景贶。”俞明震《暑夜同子大、伯严泛舟三潭》亦有“缥缈化人居”语,与陈句大同。

晶阙”,即水晶宫,以水晶装饰的宫殿。南朝梁任昉 《述异记》卷上:“阖闾构水精宫,尤极珍怪,皆出之水府。”

14)“肺腑”二句:灵液涵养着肺腑,身形和影子都隐隐约约了!

灵滋”,灵液,灵水。宋胡宿《辛夷》:“上药能全命,灵滋合永年。”

飘渺”,隐隐约约。《英烈传》第三九回:“早有香风飘渺而来,抬头一看,真君已在面前。”

从第二十一句“桥亭九曲栏”到第二十八句“形影同缥缈”,写登三潭桥亭,如身在仙境的感受。

15)“依稀”二句:依稀好似拥鼻吟诗的地方,围绕的花的韵致,还没有挥笔扫尽。

捉鼻吟”,即“拥鼻吟”,语出《晋书·谢安传》:“安本能为洛下书生咏,有鼻疾,故其音浊,名流爱其咏而弗能及,或手掩鼻以效之。”后以“拥鼻吟”指用雅音曼声吟咏。

花魂”,指花的韵致。元郑元祐 《花蝶谣题舜举画》诗:“花魂迷春招不归,梦随蝴蝶江南飞。”

16)“拔奇”二句:水塘中的山石挺拔奇特,清瘦的仙人要向它倒地礼拜。

拔奇”,挺拔奇特。明高启《游灵岩记》:“吴城东无山,唯西为有山,其峰联岭属,纷纷靡靡,或起或伏,而灵岩居其间,拔奇挺秀,若不肯与众峰列。”

水坳”,水池、水塘。宋张侃《张泾汇》:“木老含生意,桥迂接水坳。”

臞仙”,旧时借称身体清瘦而精神矍铄的老人。文人学者亦往往以此自称。宋刘克庄《最高楼》词:“这先生,非散圣,即臞仙。”此当指宋米芾,参见下注。

拜倒”,倒身下拜。指行拜礼。此指拜石。宋米芾擅书画,知无为军时,州治有巨石甚奇。芾见之大喜,曰:“此足以当吾拜。”遂具衣冠拜之,呼之为兄。世称“米颠拜石”。事见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十。

17)“客讶”二句:有客惊讶是白居易和苏轼降临,痴痴地相对构思着画稿。

白苏”,唐白居易和宋苏轼的并称。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阮亭(王士禛)谒选得扬州推官,游刃行之,与诸士游宴无虚日,如白苏之官杭,风流欲绝。”“降白苏”,此当指石形如似白苏。

痴对”句,陈三立自注:“子大工画石,月下对之,爱玩不释,拟归摹一幅见遗。”“营画稿”,谋划。清俞正燮《癸巳存稿·〈春秋〉书贼》:“﹝盾﹞即亡越境矣,而反不讨贼,则贼亦盾主使,而况营画已定,于郊关待变也。”

从二十九句“依稀捉鼻处”到第三十四句“痴对营画稿”,描写三潭奇石的拔奇。

18)“亘古”二句:自古以来这一晚最为美好,向世外索取情趣,没有穷尽的时候。

    物表”,物外,世俗之外。《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盼,屣万乘其如脱。”张铣注:“表,外也。物表、霞外,言志高远也。”

19)“萧萧”二句:清静的鸥鸟与野鹜的气息,日夜保护着心境的恬静。

萧萧”,寂静。晋陶潜《自祭文》:“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 宋 臣,俭笑 王孙 。”

相保”,互相保护。《文选·曹丕·与吴质书》::“谓百年己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澹相保”,相保心境恬静。

从第三十五句“亘古一宵佳”到第三十八句“寤寐澹相保”,总括抒发自己对三潭的感受:情趣无尽,宜人心境。

20)“浮澜”二句:漂浮水面的星星,如像可以舀取;水中照着人鬓发,那魅力也很美好。

21)“枝蝉”二句:枝上的鸣蝉盖过了低声的吟诗,忘记了归去,也不知道年老了。

枝蝉”,枝上的蝉。唐张籍《病中寄白学士拾遗》:“秋亭病客眠,庭树满枝蝉。”

压低吟”,盖过人的低声吟诗。压,覆盖。清洪亮吉《却扇诗为吴孝廉鼒赋》其二:“半臂新裁蜀锦鲜,薄寒聊与压吟肩。”

诗末四句,又写及三潭景物,写星可汲、月窥鬓、枝头蝉,令人忘归忘老。——正印证在此“索物表”之“无尽”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