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忻州集镇:建材之乡豆罗镇(一)

 壹哋砡眯 2023-03-21 发布于山西

建材之乡豆罗镇

蒋选龙

文章图片1

豆罗镇是忻州市忻府区所属乡镇之一,全镇 31 个行政村,5993 户,20708 口人,面积 134 平方公里。

豆罗镇东、西、南三面环山,南有关,北有川。南面石岭关处于咽喉要道,与太原市一关之隔,因此,豆罗镇素有忻州南大门之称。北面与忻定盆地相接,是盆地的边缘地带。东西夹在系舟山和独担山之间,南北横贯大运路和北同蒲铁路,中间牧马河穿越全境。全镇地形可用一首七言诗概括:

系舟独担两座山,

铁路公路南北穿,

牧马驰骋东西贯,

石岭雄关断平川。

豆罗原不为镇。村东二里的麻会村才是镇,叫麻会镇。麻会镇是远近闻名的古镇,是忻州城南的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忻州到太原的官道,经麻会向南,然后由关城出境。“麻会的老汉说不得话,关城的老汉打不得架”,便与古道、古镇有关。

麻会是有名的文化村,仅清代有记载的就出过三个进士。村里的史、马、王三个家族,都出过声名显赫的文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从而造就了麻会浓郁的文化氛围。而且其民见识广,懂礼仪,别人与之说话很难占上风,所以“麻会的老汉说不得话”。至于关城,因地处石岭关下,常有兵燹战事,所以村民习武成风,是闻名遐迩的武术村,曾出过全国有名的镖头,一般人与之交手常常吃亏,因此“关城的老汉打不得架”。

作为古镇之一,当年麻会村店铺林立,车马不断,曾繁华一时。因是南北要道兼军事要冲,嘉靖年间还修筑了城堡,叫新兴堡。相传,明太祖朱元璋部将常遇春少年时曾受辱于忻州,日后成为大将,领兵路经忻州,梦中误下“剿杀秀容县”的命令,一夜之间,秀容人被剿杀殆尽。以后外地居民迁徙忻州,忻州才又重新繁盛起来,秀容遂被改为忻州。麻会镇也在剿杀之列,现在的麻会人,盖为当时驻军后裔。——麻会城堡叫新兴堡,概源于此。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西逃,曾路经麻会。农历八月十五于忻州赏月,八月十六中午在麻会南门一农家落脚。不知是事后改名还是历史的巧合,这农家的主人叫王起凤,似乎应验了慈禧太后在此落脚一事,或预示着这农家将有福祉临门。但历经百年沧桑,王家并未门庭显耀,腾蛟“起凤”。

民国以降,铁路、公路相继出现,取代了原来的官道,线路亦西移到豆罗村西侧,豆罗便逐渐繁荣起来,形成新的集镇中心,麻会原先的地位也就逐渐为豆罗取代。成立人民公社时,公社所在地遂设于豆罗,叫豆罗公社;1984 年撤销公社,豆罗公社便改为豆罗镇。2001年撤乡并镇,下佐乡又并了进来,便形成了今天的豆罗镇。

豆罗镇历史悠久。夹置豆罗镇的两座大山系舟山和独担山,传说是二郎神担来的。二郎神担山填海,将冀中平原的山都担走了,便又向西发展。这天,他挑着两座大山驱赶着太阳向东海走去。走到豆罗镇境内时,甚感疲乏,便放下担子休息。可是当他要起身上路时,却发现担子怎么也担不起来了。于是,豆罗镇境内就有了系舟和独担两座大山,也就有了日出系舟,日落独担的太阳。每逢讲起这个故事,老人们总禁不住唉声叹气:要不是二郎神担不动这两座山,我们这里就是一马平川了!

豆罗镇境内还有一座山,叫凤凰山。山顶有一块平面巨石,上有三个深深的脚印,相传是王母娘娘留下的。一天,王母娘娘来到凤凰山,想在此坐化,但踩在石头上就像踩在稀泥上一样——石头太软,不足以承受这位仙人的体重。她便继续南行,坐化到了西沟村(现称清泉村)的娘娘洞,于是每逢农历五月十七,当地人便要到西沟洞上香祈祷,且逐渐演变为豆罗一带一个重要的古庙会,而在凤凰山上则留下了王母娘娘的脚印。那脚印深深地陷在石头里,是绣花鞋尖脚形状,与人们踩在稀泥里所留下的脚印一模一样,至今仍十分清晰。中国妇女裹脚始于妲己,由此推测,这脚印当出现在商周以后。此外旁边还有几个较小的圆形痕迹,据传是王母娘娘随身携带的猫和狗的足迹。

传说虽无真凭实据,但豆罗镇悠久的历史却有不少确实的佐证。在该镇的向阳村,便有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向阳新石器遗址。向阳遗址是原始社会末期的遗迹,被考古界称为向阳人,证明 6000 多年前豆罗镇一带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该镇的韩沟村则有战国时期古城堡遗址。城堡南北长 55 米,东西宽 33 米,墙底厚约 3 米,顶厚约 1 米。四墙外有陶片,多系夹砂陶、粗陶.鬲足较多。此遗址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研究历史和考古的重要价值。

韩沟村还有一座韩厥墓。韩厥相传为韩沟人,累官至晋卿。据《左传》载:晋灵公不君,赵盾骤谏,公患之,数次派人贼之。赵盾亡,宣公二年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弑灵公于桃园,赵盾返,太史董狐认为盾为正卿,亡不越境,返不讨贼,便书为“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谁知,这给赵盾家族日后的劫难埋下了伏笔。后,屠岸贾执掌朝政,以赵盾弑君为由,诛杀赵盾全家。赵家门客程婴与公孙杵臼定计救出赵氏孤儿赵武,由程婴抚养成人。景公时,韩厥择机将赵氏孤儿实情呈于景公,使赵家十五年冤情得以昭雪。后人称赵盾、韩厥、公孙杵臼、程婴及灵辄、鉏猊、提弥明为七贤,韩厥为七贤之一。今韩沟村的韩厥墓,人们认为是疑冢。韩沟村于耀林先生撰文称,有一次该村一商人与车夫载货夜归,忽见墓地北侧崖底有一道白光冲天而起,二人大惊。据说韩厥执掌兵权时有两把金剑,这两把金剑势必成为殉葬品。由此推测,那白光可能为金剑之光,其墓地也可能在现今墓地北侧的崖底。

韩沟村南还有劳师台,邻村刘家沟则有屠岸贾洞。张明远先生编撰的《忻州史话》载:“劳师台在治南二十里,赵武诛屠岸贾劳师于此。”又说:“屠岸贾洞在刘家沟,相传通定襄古城”,且说“洞常有钟鼓声,猎者以鸟铳击之而止”。赵武与程婴奉景公之命,统兵打开屠岸贾的城堡,屠岸贾乘乱逃走,藏匿于该洞。赵武穷追至此,将其诛杀,并在附近的山上举行了慰劳士卒的盛大宴会,这个地方便称为“劳师台”。

笔者生于刘家沟,长于刘家沟,踏遍了刘家沟的每一寸土地。凭着记忆,穷遍刘家沟地面及周围村庄,见有“劳师台”,却未见有“屠岸贾洞”。1992年,人们在凤凰山开山取石,发现一洞。洞深不见底,投以石,无回音。洞内似有风声,人们便称其为黑风洞。此洞的来历与去向,连老者也说不清楚,人们便用石片将洞口封了起来。这一发现与有关屠岸贾洞的记载极为相似。但是否确为屠岸贾洞,还有待专家学者考证。

前边提到的向阳村,金朝时还出过一位驸马田显。《忻州直隶州志》载:田显原籍今陕西周至县,宋元祐年间阵亡于此。据传,牧马河原名七岭河,意为此河源于七道山岭。因田驸马曾牧马于此,便改称牧马河。此外向阳境内还有圈马沟,断头沟(即其阵亡之地)等地名。而其后裔则在向阳村落户,向阳便成为田姓为主的村子。

今豆罗火车站南原劳改砂厂院内还有其坟墓,直至 20 世纪 50 年代,向阳村人每年都要去祭奠。后来文物部门对该墓进行了发掘,发现一块颇有价值的墓志铭,据说现存于省博物馆。

前面已经写到,豆罗镇之所以被称为忻州的南大门,缘于有一座石岭关。石岭关位于忻州城南 20公里处,因居于两石之间而得名。关长 500 米,宽 50 至 100 米,东接系州山,西靠官帽山,东为山坡,西为山沟,沟宽 50 至 80 米,深 20 至70 米,关口北陡南缓,坡大弯多,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相传,宋开宝二年(公元 969 年)宋太祖征晋阳,辽师来援北汉,太祖命何继筠将兵赴石岭关拒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 979 年),以郭进为石岭关都部署,断燕蓟援师。

明筑土城戍守,万历年间改为石筑,今仍有残痕留存。明,清两代均设有巡检司,关上有六郎古城遗址和阎锡山军修筑的碉堡 30 余座(已于解放太原前被炸毁)。

石岭关古为关隘,是省城太原的重要门户。民国九年(1920年)创修公路,凿洞通车,穿关而过,至此险阻化为坦途,今为沟通太原、大同,北京、内蒙古的重要孔道之一。

正是凭借石岭雄关,解放战争期间人民解放军在豆罗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1948年夏,解放战争已进人末期,阎锡山在晋中战役中遭受重创。为保其太原老巢,便急令驻守忻县的 39 师及保安 16 团于 7月 20 日撤退太原。这一重要情报被我军截获后,我军北线总指挥张达志当即奉命率晋绥六分区 40、41、42团,警二旅的 4、 6 两个团,晋绥二分区第 34 团,以及晋绥军区警备一团等共7个团,冒雨连夜赶到豆罗一线,在忻太公路两侧布下了伏击圈。7 月 20日拂晓,阎军弃城南逃进入伏击圈,被我军打得溃不成军。39 师师长刘鹏翔率部退入小豆罗村进行顽抗,我军立即将小豆罗村包围起来,开始发动猛攻。当时大雨滂沱,道路泥泞,解放军战士就在泥水里匍匐前进。龟缩到小豆罗的国民党专员朱理问手下人:这是什么地方?当他听说是小豆罗时不禁惊呼:我命休矣!原来“朱”与“猪”同音,忻州方言“罗”与“狼”也同音,猪斗狼,结果可想而知。朱迷信地名与人名相克,预感自己难逃噩运,其后也果真被我军击毙。

豆罗一仗,某种程度上是大洋与大枪的搏斗。本来,要扼制我军的进攻,阎军需要足够的枪支弹药。但是他们打开弹药箱一看,是大洋;再打开一箱,还是大洋——整车整车的弹药箱装的都是大洋。战斗结束后,小豆罗村井内、窖内到处是大洋。有一老汉,发现自家窖里的弹药箱里白花花的全是大洋,便激动无比,不能自已,最后竟大笑而死。此后几年,小豆罗村盖房、娶媳妇的骤然多了起来。所以有人说,豆罗一仗,富了小豆罗一村。

豆罗一仗,我军全歼阎军 39 师及保安 16 团,生俘太原绥靖公署少将艾文谦、保安 16 团团长聂培义、忻县县长黄士元以下官兵5979 人,击毙第三专员公署专员朱理、39 师副师长贾绍棠以下400余人,在解放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并标志着忻县全境解放。豆罗,也因此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