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辈子还来不来?

 奉啸敏 2023-03-21 发布于湖南

一位姑娘一段9秒的视频在抖音大火。这段视频的文案只有一句话:下辈子不来了。

却引得400多万的点赞和50万的评论。

网友的跟贴主要都是以自己切身的艰难来说明世间的无力感和与命运抗争的无奈。

网友的主要目的是安慰那个说下辈子不来了的小姑娘。真的是应了那句话:自己过的不如意,还见不得别人的艰难!

下辈子不来了的感叹,与这段时间网民们集体抵制官方媒体的苍白说教很是应景。

央视网发文配图,说重庆的棒棒们用自己的汗水靠力气赚钱心里才踏实。靠力气赚钱是人们的信仰。

讽刺的是,那位棒棒在下力爬坡的时刻,对面疾驶而来的恰恰是一辆保时捷。

网民疑问,这位棒棒为什么不能用保时捷去拉货?他什么时候才能买得起保时捷?

几乎在同时,河南日一段风吹麦浪配着“河南麦田有多治愈?大地上满是绿色写下的诗句。文案的视频被众多网友骂下架了。

网友之所以骂这段视频是嫣池春韵(去特马的),并不是视频拍得不美,而是视频不近地气没有考虑麦田背后的艰辛和汗水。

有人说现在的网民越来越戾气,什么都要骂两句。央视说孔乙己心里脱不下那身长衫,被网民骂,央视评论员杨禹的评论没有激情也被网民骂。

真的是网民越来越戾气了,还是他们无中生有,小题大做?

或许都有。

但这些官方媒体高高在上,不近地气,颐指气使,师爷说教的形态有没有?

普通民众真的以把卖苦力赚钱当作信仰?

麦田的风景如画究竟治愈了谁?

究竟是当下的大学生跟孔乙己一样脱不下身上的长衫,还是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给予当今的大学生们的机会太少?

为什么下辈子不来了?是什么让这位小姑娘这么绝望?

绝望的原因归根到底就是看不到希望呀!

既看不到上升的希望,更看不到活下去的希望。

网上有一个论调,现在有点话语权的人,都不让自己的孩子去当兵,也不让孩子去教书,而是让他们去搞金融。这个比例已经到了1/3强。

掌握了金融,基本上掌握了经济。

有人说,这四十年里,富一、二代们已经完成了对富二、三代们的财富传递,做到了代际垄断。

我们普通百姓无从判断这个论调的正确与否。

但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事实,那就是单凭自己的劳动,单以自己的拼搏,别说勤劳致富,要养活自己都是困难。

河南日报麦田治愈事件的评论中就有网友说了这么一个事实,且不说麦苗种植背后的艰辛,600多分的河南考生种麦苗来治愈400多分的北京考生,到底是谁治愈了谁?

也许问题有点极端,却也并不是无中生有。

我们总是叫人乐观,尤如余华《活着》中的福贵一样,妻子病死了,女儿难产死了,儿子献血死了,女婿被预制板压死了,只有福贵还在努力地贱活着,跟那头同样取名为福贵的老牛相依为命。

可是福贵毕竟也曾阔气过,他也曾是大少爷。

福贵一路走来,经历了繁华到落魄,再到绝望,他不是不想回到过去,他是回不到过去了。

我们很多人,是没有曾经的过去可回。穷极一生,目标在哪里?

奋斗、努力的意义在哪里?

正如前一阵子,人民日报 的观点也被网友怒的理由一样:

不是我不好好干,而是我再怎么好好干,也看不到日子变甜的希望。

看不到希望,才容易绝望。

人是容易沮丧的。

这几天,老奉感冒了一场。不是病,胜是病,病得轰轰烈烈。

一位朋友的父亲过世了,我却不能到吊唁现场,老奉心里觉得十分愧疚。

然而,躺在病床上,当望着床头的那杯水就眼前,伸手去拿时却又觉得远在天边,那种无力感让人心头顿生沮丧。

战胜一个小小的感冒,并没有什么很大的难度。

只是人生路上尤如感冒这样的拦路虎多得去了。有没有难以逾越的?如果有,怎么办?有没有人来搭一把手?

即使有人搭把手也是逾越不过又怎么办?

所以那位小姑娘才说下辈子不来了。

下辈子好说,只是一种假设。也许你不愿意再来,命运却推着你再来。也许你跟《红楼梦》中的那块顽石一样急切切地想去那繁华之地,温柔之乡,结果走进的偏偏是烦恼之家,是非之地。

过好这辈子吧。

这辈子已经来了,好歹也要活一阵子。

再怎么难,总得捱下去。说捱不好听,那就坚持下去。

2023-3-2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