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原战役:华北野战部队用了半年,要是换东野呢?答案是快很多

 Loading69 2023-03-21 发布于四川

太原战役:华北野战部队用了半年,要是换东野呢?答案是快很多!

文章图片1

徐向前

如果评选三大战役期间耗时最长、伤亡最严重的战役,肯定是太原战役。

从1948年10月5日开始,一直到1949年4月20日,共计用时6个半月;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徐向前的华北野战部队共计歼敌近15万,而解放军处身的伤亡也达惊人的4.5万人!

而已经于太原战役前结束的三大战役,无论持续时间、歼敌数量还是自身伤亡这几项数据上,都远优于太原战役。

当然,太原战役和三大战役并无可比性,太原战役耗时长和伤亡重是因为各项客观因素决定的,并不能说太原战役不成功。相反,太原战役是足可载入解放军史册的经典战役,是城市攻坚战中的最辉煌案例!

文章图片2

徐向前

而太原战役的指挥官,就是解放军顶级名将徐向前。徐向前素有“红军战神”之称,是军中第一个指挥大兵团作战的高级将领,太原战役是徐向前的得意之作,对全国战局也起了极为积极的影响。

1955年的大授衔中,徐向前被中央军委授予元帅军衔,成为空前绝后的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太原战役的成功,肯定也为徐向前的元帅军衔加分不少。

那么,为什么我们又说如果换林彪来指挥太原战役,一定会耗时少得多,同时部队伤亡也会少很多呢?是因为徐向前做得不够好吗?

当然不是,徐向前作为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其用兵水平和林彪不相上下,两人不存在谁高谁低的问题。之所以说林彪来太原会是完全不同的结果,是客观事实决定的。

文章图片3

徐向前和邓小平

要想彻底弄明白这个假设的根本所在,必须先了解为什么徐向前在指挥太原战役时耗时过长和伤亡过大的问题,否则又会陷入无休止的口水战中。

首先,太原城难打是众人皆知的。在地理条件上看,太原“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背后还有峰峦叠嶂的云中作为依托,山西省“表里山河”的美誉不是浪得虚名,是真险哪!再加上有汾水这条天然的护城河,太原天然就是个固若金汤之地。

其次,阎锡山在太原经营多年,深知和解放军早晚有一战,因此做了极为充分的准备。他自己亲自设计碉堡和工事,太原城里城外共计有惊人的6000多座堡垒,都是钢筋水泥铸就,坚固无比。太原城有中国三大兵工厂之一的太原兵工厂,又有与之配套的钢铁厂、机械厂和水泥厂,经过阎锡山的精心设计,太原成为一座超级巨大的碉堡!

文章图片4

贺龙、徐向前和朱德

还有,阎锡山对山西人的洗脑极为成功,很多高级将领乐意为之效死,他们视阎锡山为父兄,愿意为他献出任何东西包括生命。阎锡山不仅是山西的最高军政长官,更是他们的精神领袖。甚至很多中下级官兵也充满对阎锡山的感恩戴德,宁死不降——这给攻城的解放军直接造成了重大损失。

再一点,太原战役之初,徐向前兵力有限,完全无法构成对太原敌军的碾压。徐向前手里只有这点兵,还是在刘邓陈谢走后留给他的一些民兵,经过徐向前的调教这些民兵奇迹般地成为了正规军,战斗力还相当强——这充分说明了徐向前军事能力之强——但数量不够,战神也没辙哪!

最致命的,面对太原这座超级大碉堡,徐向前的攻城部队没有重炮!单纯靠手刨,没法刨倒太原城!这也是太原战役耗时长、伤亡大的最主要原因。后期林彪的东野支援了一个炮兵师,奇迹马上出现,效果立竿见影!

文章图片5

黄克诚、谭政、聂荣臻、萧华、罗荣桓、刘亚楼、高岗和林彪

了解了太原战役的最主要特点之后,我们的结论也就出来了。

为什么说换了林彪来打太原战役,所耗时间会大大减少、伤亡也会大幅降低呢?答案是林彪的东野有重炮,而且数量极多!

东野的炮兵是解放军之冠,炮兵之父朱瑞在牺牲前,一直在东野呕心沥血建设炮兵。辽沈之战后,东野带到华北的75毫米的重炮就高达1000门!这是一个恐怖的数字,不管是在辽沈战役中的战锦州,还是平津战役中的打天津,都是万炮齐鸣,惊天动地,这两个战略要地的总攻,都只有30小时左右——可见,在城市攻坚战中,重炮的数量成了左右战局的关键因素。

文章图片6

徐向前

我们再横向比较一下锦州、天津和太原的守敌数量,锦州是15万,天津是13万,而太原则是10万。太原城的城防固然优于锦州和天津,但在林彪东野的重炮面前,也只能是沦为炮灰的命运——武器不能左右战争的走向,却能左右某些战役的走向——这个结论应该是符合历史规律的。

而徐向前在没有大量炮兵的情况下,已经做得足够优秀,不愧是解放军战神级人物。之前的战临汾中,徐向前“土行孙”式的坑道作业爆破城墙的创意已经载入史册,而太原战役又书写了他光辉的一页。

如果林彪的东野不来,徐向前有足够的重炮的话,结果也是一样,必定战役会早早结束,而伤亡也不会有那么多。当然,一切全是假设,太原战役之所以耗时长,也有战略考虑。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担心徐向前如果过早拿下太原,可能会惊动傅作义50万大军南逃,于是要求太原按兵不动,这和要求粟裕在陈官庄对杜聿明集团30万大军围而不歼是同一个道理。

文章图片7

陈毅、刘伯承、林彪、贺龙、罗荣桓、罗瑞卿、聂荣臻、徐向前、陶铸和叶剑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