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场协奏盛宴,四颗闪亮的星

 阿里山图书馆 2023-03-21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在中国爱乐乐团2022-2023音乐季的演出安排里,3月19日的这场音乐会是非常特殊的:一方面,这场音乐会上没有纯粹的管弦乐作品,每一首乐曲都是交响乐团与独奏家合作的形式进行演奏的;另一方面,中国爱乐乐团在这场音乐会上与三位在各自领域里都出类拔萃的顶尖民乐演奏家合作——二胡演奏家于红梅,琵琶演奏家赵聪与京胡演奏家周佑君,再加上新锐大提琴家陈亦柏,四位演奏分别展示东方与西方的协奏曲文化,这也是本场音乐会名为“乐鸣东西”的原因。在艺术总监、首席指挥余隆的率领下,中国爱乐乐团的舞台上升起四颗闪亮的明星,让东西方音乐中的美妙的旋律在这个夜晚交相辉映。

图片

图片

协奏曲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巴洛克时期,其形态经过了长期的演变后最终成为了人们如今熟知的样子:由管弦乐担任伴奏、一件或多件乐器担任独奏的大型音乐作品。18世纪下半叶,钢琴成为最常用的键盘乐器;一直到19世纪末,为了钢琴、小提琴与大提琴三件最主流的乐器之外的独奏乐器创作的协奏曲依然很罕见;到了20世纪之后,一方面许多曾经被认为是“冷门”的乐器都越来越多地获得重视,一批新的协奏曲为它们所作;另一方面,随着音乐文化深入到全世界,作曲家们也试着为原本是“世界音乐”范畴内的乐器创作与西方管弦乐团合作的协奏曲,比较著名的例子有拉维・香卡为印度西塔琴创作的协奏曲等。而在中国,数十年来作曲家们一直在尝试为性格各异的民族乐器创作与管弦乐团合作的协奏曲,并且成果颇丰。2022年1月,中国爱乐乐团就曾携手七位民乐名家同台献艺,让喜欢这类音乐作品的听众们大饱耳福。时隔一年,中国爱乐乐团的这场“乐鸣东西”再次展现了民乐协奏曲的无穷魅力。

图片

图片

音乐会从谭盾的二胡协奏曲“卧虎藏龙”开始。这部作品原本是为大提琴和室内乐团而作的音乐会作品,本场音乐会上演奏的是为二胡与管弦乐团改编的版本。为了适应原作的音域,二胡演奏家于红梅携带两把二胡登台,这样就能够尽可能多地还原原作中为大提琴写下的音符。观众沉浸在于红梅对乐曲中那些耐人寻味的细节细致入微的刻画,与此同时她的演奏更充满了极大的张力,再加上管弦乐团充满诗情画意与东方韵味的伴奏,观众可以在聆听这部作品时立刻联想到谭盾与李安携手打造的那个刀光剑影的武侠世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是琵琶演奏家赵聪在过去一年里第三次与中国爱乐乐团的合作:不论在去年1月的民乐协奏曲专场还是9月的交响音诗《千里江山》音乐会上,每一个音符都耀眼夺目的赵聪都是舞台上绝对的主角,这场音乐会也不例外:琵琶协奏曲《乐鸣东方》自从在2018年问世以来,成为了赵聪在世界各地演出时的保留曲目。她不仅是技艺精湛的琵琶演奏家,更拥有令人惊叹的想象力与创意、与幽默感。在她以浦东精神为灵感创作的这部协奏曲里,观众不仅能欣赏到原产自上海的音乐语汇,还能通过打击乐器的运用辨识出江南水乡的韵味以及都市的喧嚣,她的妙笔层出不穷,再加上琵琶“浦东派”如海纳百川般宽广的气魄,让整部作品由小及大,妙趣横生。

图片

图片

京胡演奏家周佑君的演奏在上半场临近结束时让人眼前一亮。作曲家邹野以京剧曲牌《夜深沉》为基础进行配器创作的京胡与管弦乐队版本先声夺人,管弦乐伴奏的庄严宏大为整首乐曲的苍劲和悲凉增色不少,周佑君的演奏也是气势磅礴,这件体积小巧的乐器竟然能爆发出如此强大的力量!而在杨乃林的《梨花颂》里,周佑君更是自拉自唱,京胡上优美抒情的旋律与她动听的梅派唱腔完美结合,每一个音符都仿佛能够穿越回历史京剧《大堂贵妃》中所描绘的那个大唐盛世。

图片

年轻的大提琴家陈亦柏在去年12月29日举行的“2023新年音乐会上”首次与中国爱乐乐团合作,时隔数月,他带着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这部广受观众喜爱的作品重回北京,他的每一弓都让人感受到巨大的惊喜,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新生代音乐家们的面貌:在充满朝气与热情之余,同时还尊重音乐、尊重传统。他的表现让人们有理由对中国未来的音乐事业充满期待。

图片

德沃夏克生活在19世纪下半叶,运用的是一种新颖的、充满民族色彩与个人风格的音乐语言,但在音乐的形式上,他并不像浪漫派作曲家那样热衷于对传统形式进行革新。在这部作品中,他不仅严格遵循三个乐章的格局,而且在第一乐章中仍然按照古典的双呈示部写法,即先由乐队完整地演奏呈示部,再由独奏大提琴与乐队作第二次呈示。在乐队演奏的篇幅长大的第一呈示部中,首先出现的是一个短小的、具有类似贝多芬的动机那种巨大发展潜力的两小节乐句。以它为基础的主部主题在第一乐章中起着主导作用。宽广真挚的副部主题是这部作品中最令人难忘的旋律,它建立在乐章主调性B小调的关系调D大调上,在乐队呈示部中由圆号吹出,它的空阔辽远以及惆怅怀旧的性格在圆号特殊的音色中找到了最完美的表达。以见解不凡和隽永著称的英国音乐家唐纳德·托维认为,这是人类为圆号这件乐器写的最优美的旋律。当独奏大提琴重复 时,这一旋律由于大提琴独有的歌唱性以及浓郁表情而显示出新的特征——更加亲切、温柔,更像是心灵的直接倾诉。不仅是这一主题,由乐队呈示的这一乐章的大部分内容都被独奏大提琴赋予或挖掘出新的内涵,如第一主题具有更强烈的激情和更坚韧的力量。

图片

第一乐章的发展部完全建立在第一主题上。当这个动荡不宁的部分结束时,第二主题在明亮坚定的B大调上由整个乐队以强有力的全奏呈现,一改其缱绻伤感的原貌,变为辉煌昂扬的赞歌。由这一高潮开始的再现部中没有再出现第一主题,这是德沃夏克在曲式上的大胆之举:让两个主题分别主宰发展部和再现部。

图片

第二乐章采取了三段体的形式,第一部分宁静、明朗,像是作曲家故乡田园景色的一幅优美画面。中间部分由明媚的G大调突然转入阴郁晦暗的G小调,像是明朗的天空中突然乌云密布。在乐队强奏的四小节沉重不祥、充满悲剧色彩的过渡之后,独奏大提琴奏出悲泣般的哀伤旋律,它来自作曲家多年前创作的《四首歌曲》中的《让我独自一人》。这里的借用旧作寄寓着作曲家的内心情感:当他创作这部协奏曲时,传来了妻子的姐姐、同时也是他30多年前的学生和恋人约瑟菲娜·考尼佐娃病重的消息,这首《让我独自一人》一直深受约瑟菲娜的喜爱,因此作曲家将它写进了这个柔板乐章中,以表达对约瑟菲娜的思念。

图片

第三乐章开始于仿佛从原处传来的进行曲音调,独奏大提琴奏出这个回旋曲乐章的主要主题。照德沃夏克的传记作者奥塔卡·索雷克的说法,这一活跃的主题是“作曲家期待着早日还乡的愉快心声”。这个主题第三次出现,其间有两个对比性插部。一个宁静优美的段落好似对两个乐章的简短回顾,最后在乐队响亮有力的全奏中结束。

图片

摄影:韩军、罗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