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刚上小学的时候,胸前会挂一把钥匙,用红绳穿着,挂在脖子上,这是我们那个年代小学生的标配之一。珍惜那把钥匙,就像珍惜脖子上的红领巾一样,既是一种标志,也是一种荣耀。 刚参加工作,钥匙已经逐渐变成了一串,挂在腰间。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我是恨不能把所有可以挂在钥匙环上的东西都挂上,显得我也有一大串钥匙,像父母一样,哗啦啦地一大串儿。 终于有一天,发现裤口袋的那一大串钥匙,是那么的沉,沉的恨不能到家就丢在门口的鞋柜上,再也没有了荣耀感,而更多的是责任感。 二 时过境迁,突然发现裤口袋里的钥匙从口袋里又重现回到腰间,而且钥匙环上只有一把钥匙。一种失落,一种孤独,一种难以名说的悲伤,油然而生。 父亲走后,办完所有的后事之后,我们兄弟们各自回了家,我掏出钥匙开门的那一刹那,发现手里只剩下了一把钥匙,好像这个世界上就剩下了我自己一样的恐惧。 父母都走了,兄弟们也都有了各自的家庭,而我在自己的家里,和自己独处,似乎空气都要凝固了。 腰间的这把钥匙,从憧憬美好,到变得孤独,犹如人生的起起伏伏。 三 朋友说:“不是孤独了,是心理发生了变化,生活让你感到了孤独。而这种孤独是可以改变的,用另一个角度看待生活,其实孤独也是一种幸福。” 一把钥匙说明生活简单了,就需要开一扇普通的大门,也同时说明日子过的穷了。孤独是瞬间的情绪,是失去亲人的低落,而不是因为钥匙的减少变得孤独。 人生本来就是孤独的,不要奢望能够依靠谁,哪怕是至亲至爱。越是喧嚣处,往往更孤独。心系一处,自走自路。孤独是人生必走的路、必吃的苦。苦到尽头,甘自来。 一把普通的钥匙都在悄悄地发生改变,形状上,功能上,形式上,不甘寂寞的创造着价值。 而创造价值的是人,不断进取的人。 四 懂得了一把钥匙的革新,也就觉得所谓的孤独感,是自己内心设定的障碍。 看着手里的这把钥匙,我笑了,因为它打开了重启生活的心门,让孤独变的沉浮,静下心来,创造自己可以把控的人生。 不沉于过去,因为我们只有未来,过去已经成为记忆。 夜深人静的时候别徘徊街头,孤独无依的时候别端着高脚杯独饮。 我觉得孤独时,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在雨天听雨滴落下的声音,可以陶醉在音乐里,可以沉寂在电视剧情节里…… 这是一种宣泄,独处才会有的福利。 享受孤独吧,这样我们才会有与世界拼搏的动力,才会有创意呈现在工作中。 五 或许很多人没有孤独的机会,或许他们会很羡慕“孤独”。不摆烂的思想境界,沉浸在孤独中,也是沉静心灵的港湾。 《简爱》中曾说:“当我复又独处时,我细想了听到的情况,窥视了我的心灵,审察了我的思想和情感,努力用一双严厉的手,把那些在无边无际、无路可循的想象荒野上徘徊的一切,纳入常识的可靠规范之中。” 独处,是思想成长的神圣殿堂。不懂得独处的人,注定难以拥有独到的思维、丰韵的内心世界,也注定平庸。 偶尔让自己抛下人际的枷锁,斩断各种互动和沟通,短暂的孤独能令人精神充沛,重新再起。 六 独处提供了人们一个自我反省的绝佳机会,因为不需要花太多时间来应对他人的想法和感觉,因此这是将重点给自己内心的最佳时间。 开始享受孤独一人的时候,会对自己的情绪有更开阔的视野,更深刻理会到──什么令自己快乐?什么令自己沮丧或悲伤?当有了这些情绪反应,可以更自在地调节自己。 人生活在世上,毕竟还是需要陪伴的,适度的和自己独处、拥抱寂寞后,你能更加珍惜每一段关系,这培养出欣赏的眼光,看待更多美好事物。 而不论情侣、朋友或家人,都需要这样彼此私人的空间、独处的时光,当重新再聚首时,会让彼此相聚更加弥足珍贵,这是很多人都没意识到的感动。 七 一旦熟悉了独处的时光,孤独的恐惧往往是来自于自己的心,如果那些想法挥之不去,其实未必是特别可怕,而是因为似乎永无止尽。 克服孤独的最佳方式,其实就是让自己面对孤独──像是一个人坐在山头,沉浸在大自然中,聆听和承认内心的声音。 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深处对孤独的恐惧,打破这种恐惧,面对现实,去思考自己可以掌握的事情。 孤独不是无所作为的自卑,不是厌世绝望的哀怨,不是失意滋生的忧伤,不是孤芳自赏的清高,那些只能叫无聊,与孤独无关。 利用孤独,创造价值,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精彩,将会体验到孤独的魅力和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