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大学士李东阳的一首七律,此诗满纸苦音,读后让人潸然泪下

 云端书馆 2023-03-21 发布于河北

李东阳是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

天顺八年,李东阳考中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

李东阳主持文坛数十年之人,其为诗文典雅工丽,为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李东阳还长于篆、隶、楷、行、草书,于篆隶造诣尤高。

彭民望是李东阳的挚友,曾官应天通判,后失意回归家乡湖南攸县。李东阳对他的诗才很推崇,便在北京写下这首诗去慰问,对其抱负不得施展的生活表达同情。此诗满纸苦音,读后让人潸然泪下

《寄彭民望》

李东阳 〔明代〕

斫地哀歌兴未阑,归来长铗尚须弹。

秋风布褐衣犹短,夜雨江湖梦亦寒。

木叶下时惊岁晚,人情阅尽见交难。

长安旅食淹留地,惭愧先生苜蓿盘。

这首诗的大意是:

舞剑砍地唱着悲歌兴致正浓,归来之后手抚长剑需要轻弹。秋风寒气侵身才嫌粗衣太短,江湖风雨中作梦梦中觉身寒。树叶飘落而下时光已是岁晚,看惯世态之后更悟知己最难。久留京城我白吃着皇家俸禄,无力挽回先生常吃野菜苦餐。

这是寄给一位失意落魄的友人的诗。

“斫地哀歌兴未阑,归来长铗尚须弹”,首句诗人化用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起句“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表达彭民望英雄失路、托足无门的悲哀,及其胸中万丈勃然不可磨灭之气,睥睨天下的豪兴,一下子提起了全篇。

“归来长铗尚须弹”一句大可玩味。既然已经归来,也就无须弹剑作苦声了,为什么“尚须弹”?显然,生活之资的老问题仍然苦恼着他。只是这回不知该上哪里去了。这两句或用事或用语,皆翻出新意。

“秋风布褐衣犹短,夜雨江湖梦亦寒”,二句进一步想象概括民望在湘的苦况。彭民望失意而归,如今已是秋风萧飒之际,他定然无力裁衣,身着粗布短服,生计艰难;而僻处一隅,落落无偶,在瑟瑟夜雨中,无比凄凉,梦中犹有寒意。

这两句对偶极工,上下句皆用了一再加倍的手法:“秋风”已冷,何况“布褐”(平民装束),更何况褐衣不够长; “夜雨”增寒,身处“江湖”(民间别称)尤寒,更有那“梦亦寒”。把对方的境遇写得苦不堪言,如果不是彭泽亲自说,诗人哪会这样不留情面。

“木叶下时惊岁晚,人情阅尽见交难”,这两句转写人际关系的改变。单看上句并不怎样出色,不过重言秋风夜雨的物候,但下句却是警句。

这两句这一方面是提醒朋友注意这个问题,一方面也是安慰他:看开一些,“人情”本来就一张纸,薄得很呢。捅破了也好,免得一辈子蒙在鼓里。

“长安旅食淹留地,惭愧先生苜蓿盘”,二句以高度同情作结,全以情真意恳取胜。“长安”为汉唐故都,此代指明代北京,因为李东阳宦游在此,故称“旅食淹留地”,其处境显然较彭优越。

诗用“苜蓿盘”典,一是说自己清贫,无法资助他;一是说自己位卑,无法援引他,透出无可奈何的怅惘来。同时,李东阳也是在自叹,自己满腹经纶,未被赏识简拔,也许彭民望的现在正是自己的将来。

这首诗通过对彭民望的处世及其遭遇的描写,表达对他的同情,抒发高才不遇的感慨,通过用典及环境的烘托,自然、诫挚地流露自己的情感,使诗有强强的感染力。

李东阳写这首诗是动了真情的,所以他绝不强作高调,而满纸苦音,是一篇长歌当哭的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